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25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道家思想, 人类灵魂的港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5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的心灵就像一艘航船,而美丽的自然、复杂的社会乃至于广漠的宇宙就相当于无边无际的大海。航船总是要在大海上航行的。它要去捕获鱼虾、去打捞财宝,去开发矿藏,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人类的心灵这艘航船,也就总会行驶在自然、社会以及宇宙的海洋之上,去探索,去拼搏,去进取。人类的心灵是不知道疲倦的,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到手的东西总是不够的,海洋的诱惑总是巨大的。于是人类的心灵总是处于不断的追求之中,并乐此不疲。自然而然地,财富越积累越多,追求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大。一代人的追求刚刚结束,下一代人的追求又开始了。如此生生不息,永无休止,世界也就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而人类自身也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发生日新月异的进化。

      然而航船总有疲倦的时候。经历了狂风恶浪的冲击,巨鲨礁石的碰撞,心灵这艘航船也会有残破不堪的时候,也会有不能自控的时候,也会有疲惫倦怠的时候。这时候,它极需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去休息,去调整,去恢复元气。这个港湾要宁静,要安详,要无风无浪,要无牵无挂。最好再有些悠悠的白云在招手,有些渔家姑娘的歌声在回荡。这港湾是多么令人神往!人类的心灵有这样的港湾吗?有!那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把这美丽的港湾给我们开辟好了。

      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我们首先会领略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思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 有名, 万  物之母。” 进而又叙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就仿佛使我们回到了遥远的鸿蒙未辟混沌未开的太古时代。天地是怎么出现的?宇宙从哪里开始?这种思绪让我们的心灵焕然一新。平时的那些理想呀、奋斗呀、拼搏呀、不满足呀、心理不平衡呀,现在都暂时放一放,不去考虑它了。还是先想一想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吧!这样崭新的思绪,是能让我们从世俗的尘垢中暂时伸出头来透上一口气的。

      接下来,老子又带着我们从天边回到了人世。他也论述人间的事情,但他的论述却可能是我们先前闻所未闻的:“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些论述,岂不是和我们日常的所想、所作、所为正相矛盾吗?我们不是每天都以成功者为楷模,激励自己去奋斗吗?我们不是每天都“贵难得之货”,想法去挣钱盈利孜孜以求之吗?我们有了自行车还想要电动车,有了摩托车还想要小汽车,越是“难得之货”我们越乐意去追求。虽然我们不会去“为盗”,也不至于见了“可欲”便进入“乱”的境界,但要是让我们不去追求“五色”、“五音”、“五味” ,每天只是过粗茶淡饭、安步当车、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的简单生活,大约是做不到的!但久而久之,我却能体会到这种思想的另一种境界:现在我们不是正在港湾中休息吗?如果在休整之中,每天还想着追求、拼搏、进取,那心灵还能有一刻的宁静吗?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无知无欲”的心境。惟其如此,疲惫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调整。
 
  在这种奥妙无穷的心灵调整之中,老子也会教给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教导从常理上看似乎有些消极,有些另类,但其中却蕴含着大智慧,也许只有慧根深的人才会理解的。请看下面两段文字:“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你看,高明的圣人是不会对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横加干预的,也不会对自然而然的事情说三道四的。他只会因势利导,以身作则。做事情成了功也不会居功自傲,但社会却也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圣人做事情不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总是兼顾别人的利益,然而其自身的利益却绝不会因此而受到一点点的损失。这些岂不都是高妙的处世之道吗!老子还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榜样,那就是人人都见过、用过、喝过的水。《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水是很常见的,既不珍也不贵,万物离不开水,但是水从来不追求高高在上的个人地位,它总是“往低处流” 。但是水因此就没有地位没有力量吗?决不是的。水的力量,水的作用以及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众所周知的!老子认为像水这样的事物就近乎于他所说的“道”啦!

  最后,老子也会告诉我们一些世间的朴素的道理。这些道理虽然朴素,却是一般人所想不到或认识不到的。如《道德经》上说:“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就是说,世上的任何事情总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相辅相佐而成的,不可偏废。如高低错落的山峰能构成一幅优美的群山图卷,而宫商角徵的不同音调才会形成一首和谐的乐曲。而一个社会也需要工农商学兵五行八作齐来参与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道德经》上又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这是说,一无所有也并不见得总是缺点,有时候或许也会成为一种财富或用途,所以不必总为一无所有而感到沮丧,一定要善于从一无所有中发掘潜力与价值。

  自古以来,道家就是人们心灵的一片栖息地。有多少官场失意、科场失意、商场失意、情场失意的人士都乐意来道家的天地寻求精神寄托。而在当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很多人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的心灵确实迫切需要一个宁静的港湾。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老子的世界中去休息,去调整吧。在这里你不但可以放松身心,让思想得到休息,还可以学到一些别致的但实用的处世之道,以利于今后再战。不过有一点你要切记:老子的天地是非常迷人的,你进去了还愿意再出来吗?你或许会看破红尘,不愿再回到世俗世界中来吧!不过你必须还得出来,去拼搏,去进取。你不能指望着在“小国寡民”中度过一辈子。航船需要进入港湾休息,但不能在港湾中呆一辈子。它总还得驶出港湾,继续迎着风浪去航行,去探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9-17 17:54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不错,但对《老子》个别句子理解不到位。如:“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这段就没有理解到位,它应当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它们是紧密相连的,甚至是不可分,老子只是谈这样一个辨证关系,不是你说的“世上的事情就是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有难有易,有先有后。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没有必要事事追求卓越无比,追求完美无缺。”

  要读懂《老子》,确实比较费心神。理解到了,那是比较愉快的事。感谢发到“老子”栏目来。评论不当,请谅解。问好,辛苦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4:22 | 只看该作者

修改与感谢

感谢照版对我的文章提出中肯的评论。老子的思想精深微妙,需要仔细思索才能理解。现在我把我的文章中的不妥之处改为“世上的任何事情总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相辅相佐而成的,不可偏废。如高低错落的山峰能构成一幅优美的群山图卷,而宫商角徵的不同音调才会形成一首和谐的乐曲。而一个社会也需要工农商学兵五行八作齐来参与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未知可否?再次感谢版主的教诲。
4#
发表于 2007-9-20 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修改与感谢

最初由 范公子 发表
感谢照版对我的文章提出中肯的评论。老子的思想精深微妙,需要仔细思索才能理解。现在我把我的文章中的不妥之处改为“世上的任何事情总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相辅相佐而成的,不可偏废。如高低错落的山峰能构成一...


  这样注解很好,把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了。不过,我是这样注解的(尽量按老子的本意注解),请参考。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和事物是美的,正因为弄清楚了什么样的行为和事物是美的,那么,与美对立的不美“丑”也就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善良的,那么,与善良对立的丑恶也就容易被人们弄清楚了。丑恶,这就是不善良啊。[皆知善,斯不善矣。]

  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除了美与丑、善与恶这两对对立关系外,还有如下一些不可分割的对立关系,如:有和无是相互伴生的,难和易是相对而言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出来的,高和下是通过比高低比出来的,音和声是通过看它是单一的声音还是混和的声音区别出来的,先和后是紧密跟随的,这一切现象都是客观事物比较固定的规律。[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所以,聪明的人他明白了这类道理以后,按照不故意做的原则来为人和处事;他用行动去影响、教育别人,不会做弹花匠的女儿“会弹不会纺”那样会吹牛不爱行动的人;他尊重客观事物自行运行和发展,不去干涉它们如何开始、发生、发展和结束;即使要关心关照它们,也不把他的意志意愿强加到客观事物头上;他如果有所成就的话,也不会居功自傲,自以为了不起。也只有像他这样不居功自傲,不自以为了不起,看淡成就,才会无所谓(不在意)得到和失去,才不会受事受物和受自己的心(意志、意愿)所烦恼或拖累。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5#
发表于 2012-6-6 17:00 | 只看该作者
过来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13-10-4 15:1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难读懂,楼上们读到这番见地,已经很是佩服了。拜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7:21 | 只看该作者
老子的思想精妙深邃,版主的理解更符合老子的本意。我还要进一步学习,希望经常得到版主的教诲。
8#
发表于 2015-7-16 17:49 | 只看该作者
那个老头子,用自己的心灵容纳世界。
我们亦然。
9#
发表于 2015-7-21 10:3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老子的思想。但我更喜欢裸读,平自己的肤浅生活阅历去感受老子,触摸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感受他的心跳!
10#
发表于 2016-1-30 18:0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11#
发表于 2017-5-8 21:20 | 只看该作者
道家就是人们心灵的一片栖息地。读进去,走不回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5:33 , Processed in 0.0524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