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请教几个有关《老子》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8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子是我最崇拜的先哲圣人,《老子》是一本极富有智慧而又极难理解的书。我在读《老子》的时候,经常思索其中的一些句子,觉得其中有大智慧,但是又不得其恰当的解释。现在将长期百思不得解的一些问题提出,向方家求教,望不要因为我的浅陋而笑我。
  一、《老子》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是指那两者?是“有”、“无”,还是“有欲”、“无欲”?抑或是“道”与“名”?
  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是什么意思?此处的“斯”是什么意思,“已”又是什么意思?
  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中的圣人是指什么人?是像“黄帝”“尧”那样的人吗?
  四、“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句话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说我们完全抛弃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一切从本能出发,从天性出发,大道就可得以张显,天下就会成为理想的社会呢?
  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一”、“二”、“三”各指什么?尤其是“三”到底指的是什么?
  六、“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大家都不要再研究什么学问,追求什么智慧,就可以得利百倍了?再进一步说,是不是“人生识字糊涂始”?
  七、“人法地,地法天”。人是如何法地的?地又在哪些方面法天?
  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中的“益”、“损”各指的是什么意思?
  九、“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从这句话上看,老子是否主张“愚民政策”? 否则怎么解释?
  十、“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这三宝到底怎么解释?为什么老子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还是那句话,我自己悟性差,才疏学浅,面对老子的大智慧,有些能理解并恭而行之,有些则如一头雾水,积久而成惑。韩愈先生曰:“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所以在这里斗胆向各位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望众位理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4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范公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02 编辑

  一、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两种不同形态的事物有可能是从同一种事物里分化出来的,两种不同名称的事物有可能是同一事物,这就是形态不同名称不同而实质是一样的。两者:两个不相同的,两种不相同的。同出:从同一个事物里分化出来。异名:不相同的形态,不相同的名称。同谓:相同的称谓,相同的实质。
  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和事物是美的,那么,与美对立的不美“丑”也就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了。斯:这,这就是。巳:发生了,产生了,完成了。
  三、这里的圣人指国王、皇帝等统治阶级。
  四、大道:人类社会的基本规矩或通行规则或道德体系,这些主要指大家公认的公平的公正的规矩或规则或道德。大:基本的,通行的,公认的,起码的。
  五、一:一体,整体,一个基本的,一个基础的,一个母本。
  六、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不主张做道德高尚的人,不把道德高尚的人树立为榜样,不显示聪明才智,不玩弄聪明才智,这才是对民众有利百倍的引导。也就是说,道德高尚不能故意做,不能强行做,聪明才智不能拿来炫耀,不能拿来玩弄,如果这样做就会适得其反,民众为了当圣人就有可能弄虚作假,把聪明才智用于歪门邪道。绝:放弃,抛弃,不去做,不主张。圣:圣人,道德高尚的人,品行端正的人。弃:放弃,抛弃。知:通“智”,智慧,聪明,聪明才智。而:就,这。民:国民,民众,老百姓。利百倍:有利百倍,很有利,极有利。
  七、法:效法,模仿;依靠。
  八、益:收益,收获。损:抛弃。
  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是统治阶级把社会弄乱了,不知道原因,却怪罪于老百姓,典型的愚蠢者。不知道原因在他们那里,是他们没有按人类社会的客观自然规律来治理人类社会导致人类社会不如他们意的。老子不主张愚民政策,老子反对愚民政策。说老子向统治阶级主张愚民政策的,那是没有读懂《老子》。
  十、慈:仁慈,友爱,慈祥。俭:勤俭,节俭,俭朴,节省。不敢为天下先:即不与天下人争先后,争大小,争高矮,争强弱,争输赢,也就是凡事不争名夺利,凡事不强出头。
  试着这样解释,不知是否满意。单独解释不太好解释清楚。一般要从整章或全篇来解释才能比较准确地解释。
  这几天上不起网,没有及时回应,请谅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02 编辑

感谢版主指教。我对这些问题感到清楚多了。看来,对于先贤的话不能仅就字面去理解。他们的话中往往蕴含深意。

4#
发表于 2008-1-17 0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02 编辑

一、《老子》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是指那两者?是“有”、“无”,----
有与无是指的同一种事物,只是根据其表现起了不同的名字。『还是“有欲”、“无欲”?』可参考有无来解释。『抑或是“道”与“名”?』是两种概念,与文意不搭界。
====
后面的几个问题可以参考有关老子注解学习一下就会明白的。至于分歧肯定会有的,可以参考不同注解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0:30 , Processed in 0.0540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