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6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隐逸:陶公人生的一抹真实亮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4 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隐逸之士,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雅的诗意中,看似生活“悠然”,自得其乐,而真正深入陶公所处的时代,体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背景,就不得不叹服陶渊明身上所具有的文人气节和自我拯救的洁净精神。
   
  陶渊明出身寒微,在魏晋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尽管他博学多识,抱负远大,但一直不得其门,直至二十九岁才被当地州官邀作祭酒的小官,但没过多久,因不惯迎来送往、繁文缛节之类的应酬,看不惯权势之间尔虞我诈的争夺,辞职回了家。后来州官又召他去做主薄,他也没答应,只在家种地。因为孩子多,家里经济紧张,他经常东挪西借,免强度日。正好有他当官的长辈知道了这个情况,推荐他去做彭泽令。按朝廷规定,如果作了彭泽令,就会有一份作为俸禄的田地,全家不致于挨饿了。陶渊明就答应出去做官。
   
  上任不久,果然有了一份田地。陶渊明一边当官,一边种地,日子倒也过的舒畅自在。好日子刚维持了80天,一年将终时,上面派来一位督邮检查公务。督邮官不大,但权势不小,他可以直通上司,报喜报忧。打点好了,他在上司面前为下级官员说好话;打点不好,他则编造瞎话。彭泽有个老于世故的县吏善意提醒陶渊明:“督邮是上面派来的官,你应该好好准备一下,小心伺候。”陶渊明性情直爽,也清醒地看出了官场险恶,世俗伪诈,于是坦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这般小人折腰呢?”随即脱了官服,挂官而去,归隐田园。
   
  隐逸,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与黑暗统治决裂的积极精神,是那种背景下的最佳选择。面对官场的黑暗、仕途的险恶,不苟安于世,不折节屈颜,不为权贵所胁,更无奴颜媚骨,是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精神信仰。其实,从春秋时代老庄之后,一大批知识分子都因为惧怕官场的恶浊,厌恶尘世的嚣扰,以隐为目的保身全性,甘于清贫,崇尚自然,在无拘无束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后汉书·逸民传》中为包括陶渊明在内在十多位隐逸之士列传,概述他们的心志说:“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适使矫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这一段论述概括的十分得体而精到,千年之下,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古代隐逸之士自我保全的洁净精神。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边远乡村盖几间茅屋,置十余亩薄田,自此再不为仕,耕种为业,和普通老农一样,早上荷锄而出,日暮荷锄而归,吃饱穿暖也不成问题。但没过几年,一场大火,烧光了他家的房子,一家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免强为生。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改初衷,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只是苦心经营薄田。有达官贵人来访时送一些东西,他也一概不要。有一次一个叫檀道济的地方官拜访,正好是他贫病交加的时候,檀道济戏他出仕为官,他听着十分反感,不予答理,檀道济没趣地离去了,临走给他留下了许多粮食和肉,陶渊明却让家人把这些东西还给了檀道济,并说自己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陶渊明好酒,无论来客是贵是贱,只要有酒,必然设酒招待。若是对方带来酒浆,也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喝酒时,若是自己先醉了,就直率地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觉,你可以回去了。”真率如此,足见其不做作,真性情,心底如一泓清澈湖泊,直视无碍。与其为友,坦荡如砥,无须揣世故之心、不测之意,君子之心昭然如日月。
   
  隐逸之心,一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条潜流。读书人始终信俸“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特别是世道衰微,贤路阻塞的时候,不得其志,便走向独善其身,坚守道德,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保持一份难得的从容,真实地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丰实的精神世界。陶渊明的精神感召在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在诗人词家笔下,陶渊明是经常被提及的“偶象”。李白说:“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杜甫说:“焉得思如陶令手,令渠述作与同游。”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恩何高玄。”苏轼一口气写了一百零九首和陶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大奇观。辛弃疾把隐士陶渊明看成是孔明一流的历史人物,在《贺新郎》一词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对陶渊明也是赞叹不已,作诗赞道:“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向来天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可见,陶渊明的文品和人品,为后世称道的甚多。
   
  对于一个文人,在现实难容伸展抱负的情况下,能做到陶渊明式的洁身自好,率真质朴,坚守气节,矢志不渝,无疑给自己的生命涂上了一抹本真的亮色。而且历时愈久,底色更典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16 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作者的笔墨深沉,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心境。隐逸可能并不是初衷,初衷可能是“精卫衔木石,将以填沧海”,但最终却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隐逸,其实是我国古代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一种生活选择。好文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谢谢支持!
在最无奈的时代,知识分了只好的选择也只能这样了。除非与世俗合拍。当时可能是这样。我们今天只能这样理解。

4#
发表于 2008-1-16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陶公出仕过,怀着文人孤傲的情怀,怀着对天下苍生的怜悯。然而,他终究不属于那个纷乱的时代。莫如归去, 归去于飞雁抹梢的寒林,归与于蛩声碎月的柴门。采折南山的菊花,邀约庭院的松竹........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陶公出仕过,怀着文人孤傲的情怀,怀着对天下苍生的怜悯。然而,他终究不属于那个纷乱的时代。莫如归去, 归去于飞雁抹梢的寒林,归与于蛩声碎月的柴门。采折南山的菊花,邀约庭院的松竹........

谢谢落梅版主支持与鼓励!一直比较喜欢陶渊明的,因此这方面积累的也相对多一点。

6#
发表于 2008-1-18 2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谢谢柯英的支持!许久都不曾这么静心写字了,难为你有这么好的心境。

7#
发表于 2008-1-23 1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先生很会写此类文章呵。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谢谢柯英的支持!许久都不曾这么静心写字了,难为你有这么好的心境。

谢谢落梅版主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最初由 石块 发表
先生很会写此类文章呵。

让石块见笑了。计划写写影响过我人文结构形成的文化大师,正本清源,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

10#
发表于 2008-2-21 2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来看看柯英的美文,见到你很高兴!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8 编辑
最初由 石子舟 发表
来看看柯英的美文,见到你很高兴!

在这儿见到你也真高兴!请多支持!

12#
发表于 2008-3-4 08:5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柯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1 00:12 , Processed in 0.0709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