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06|回复: 4

[转贴] “花袭人”这个姓名的真正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袭人”这个姓名的真正来历

  自从我的论“红”观点以“追踪”形式在网上连载发表以来,不少“红”友向我提出建议,让我将文章整理成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发表,那样既利于大家开展讨论,也利于大家明晰我的观点。但其实来讲,我的“追踪”若要单独成篇,不容易的。每一个题目若单独抽出来,前因后果,却牵涉的甚广。就拿“花袭人”这个姓名的问题说罢,若要讲清楚它的来历,得清楚花袭人这个人物的原型;而若要清楚花袭人这个人物的原型,又要清楚“红楼”隐笔的整体框架;而若要清楚“红楼”隐笔的整体框架,你还得说清楚这个框架是怎么来的;而若要说清楚这个框架是怎么来的,那说来就话长了。所以,我这里既然要将“花袭人”这个姓名的真正来历单独成篇,以上若干问题,我就只能长话短说,给大家作个约略的交待。其中详细的求证过程,还得请大家去看我的“追踪”。我之所以将“花袭人”这个姓名的真正来历单独成篇,也是为了引起大家对我“追踪”的阅读兴趣的。

  通过我的“追踪”,我的整体看法是,《红楼梦》里,有两套隐笔故事:一是江宁织造内部以曹寅媳妇马氏为代表的曹家嫡亲一脉、与曹寅继子曹頫为代表的曹家继嗣一脉,围绕江宁织造权的窝里斗故事;一是康熙太子胤礽被康熙两度废立的真相所牵涉的诸皇子夺嫡之争、和康熙胤礽父子围绕“红楼”作者的一场三角情恋故事。这两套故事,因为它们的窝里斗共性并牵涉人欲和事物矛盾性的共同主题,而成就了它们融合的基础。《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曹雪芹,而是与胤礽存在感情纠葛的一位康熙帝的妃子。胤礽与“红楼”作者的感情纠葛,是导致胤礽被康熙帝废立太子的直接因素,但历史在康熙帝的重压下,将这一直接的因素掩盖了,故“红楼”作者利用《红楼梦》这个艺术载体隐笔揭露了这一历史真相。而触发她的创作动机和灵感的,是曹雪芹以自家织造权之争为素材的旧作《风月宝鉴》。曹著主题过于颓废,故“红楼”作者试图翻转其主题,并融合自身故事进行再创作,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红楼”作者与曹雪芹的接触,缘起“红楼”作者与胤礽的情感纠葛被康熙觉察后,康熙将她赐死,并废了胤礽的太子位。但被康熙赐死的她,多得其义母和硕公主孔四贞与雍正帝、曹寅家的合力搭救,得以逃出生天,藏身在曹家祖茔附近的一间寺院里。曹家每年利用清明上祖茔祭祀的机会,给她捎带生活所需。曹雪芹就是在家败成年后担当了这一责任后与她接触上的。“红楼”作者秘密创作的《红楼梦》,就交由曹雪芹以他自己的名义去抄录传世。这只是因为,她本人不敢引起世人的关注,怕识破她的身份。


  在《红楼梦》里,花袭人的原型,其实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其追踪蹑迹的求证过程,请读者们去看我的“追踪”。这里,我有了以上的约略交待,就来说一说“花袭人”这个姓名的真正来历。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据宝玉向贾政交待,“花袭人”这个姓名,取自前人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宋代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作者改了原诗中一字,以“骤”为“昼”。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改原诗的这个“骤”字为“昼”字呢?据“红学”家们分析,这可能是“骤”字与“昼”字音近,作者记错了的缘故。可其实啊,作者错用这一字,是有心的。她为什么有心搞错这个字呢?她有心搞错这个字,其实就是在提醒读者,宝玉交待的这个“花袭人”的出典,其实是一个错典。“花袭人”的真正典出,并非于此。作者通过这一暗示,让读者们再去搜寻“花袭人”的真正出典。

  那么,“花袭人”的真正出典究竟在哪里呢?在唐代卢照邻的长诗《长安古意》里:“……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其中,《长安古意》这个诗题,其实就是“红楼”故事发生在“长安都中”的大背景立意之源。从这首诗看,读者们说,“袭人”的“花”,是什么“花”呀?是“桂花”。对不对?“花袭人”典出于此,作者目的就是在隐笔“花袭人”的“花”,与“桂花”的同一关系。但是,作者为什么要通过这个典故来隐笔“花袭人”的“花”与“桂花”的同一关系呢?这就要先搞清楚“袭人”这个名字的来历。“袭人”之所以叫“袭人”,是因为袭人的原型是《红楼梦》的作者,康熙帝的妃子。“袭人”,是要用拆字法来解的。它是“龙衣人”。“龙衣人”是什么人呢?“龙衣人”就是象“皇帝的衣服”这样一个“人”。因为“龙”就是皇帝的代称。而“皇帝的衣服”这样一个“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皇帝的衣服”,其实就是“皇帝的老婆或妻子”。“衣服”作为“老婆或妻子”的代称,这是有典出的。这个典故,那就是《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的那句名言:“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回首)因此,作者用“袭人”这个名字,据典确定了袭人这个人物原型的身份——皇帝的老婆或妻子或妃子。如此,袭人姓“花”,我们就要想到她这个“花”姓与康熙帝的关联。因为袭人原型若是康熙帝的妃子,那么,她的姓,就有可能用康熙帝来取代。这是因为,中国的风俗就是如此。中国的女人,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丈夫,就是夫门中人了。故女人死后,家谱上、灵幡上、墓碑上常见这么写:“某门某氏某某”。即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的灵幡上就是这么写的:“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又如而今的香港地区,已婚妇女的姓名,都会前缀夫姓。所以,既然袭人原型是康熙帝的妃子,那她的“花”姓用康熙帝来取代,这一点也不奇怪。是吧?


  那么,袭人的“花”姓用康熙帝来取代,这与袭人的“花”姓跟“桂花”之间的同一性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必然存在这么一种关系,那就是“桂花”指代的,就是康熙帝。但是,“桂花”怎么指代的就是康熙帝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要从香菱身上去互证了。香菱是甄家的丫头,唯一血脉。“甄”,是谐音“真”的;“甄家”,也就是“真家”。《红楼梦》既然合隐了曹家和作者自身的故事,那么,甄家,就显然即指作者自家了。既如此,那甄家唯一的血脉香菱其原型,不是“红楼”作者又能是谁呢,是吧?这样,我们且到第五回看香菱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两地生孤木”,显然就是“桂”字的拆字法——两“土”合一“木”。这可以用其判词背景画中的那株桂花来佐证。那就是说,香菱的死,是“桂”造成的。但是,香菱原型不是“红楼”作者么?“红楼”作者如果死了,又哪来的《红楼梦》呢,是吧?如此则请读者们回顾我前文的概述:“红楼”作者,是被康熙帝赐死后为人搭救才逃出生天的。那就是说,香菱判词中的这两句话,其实是隐笔“红楼”作者被康熙帝赐死的问题的。这就是“桂花”与康熙帝的指代关系。


  如此,两者互证则可说明,作者将袭人据典而拟“花”姓,就是在确定“花”与“桂花”的同一关系,从而通过“桂花”指代康熙帝的关系,以确定袭人这个皇帝的老婆或妻子或妃子,其实就是康熙帝的老婆或妻子或妃子。但是,“红楼”作者为什么会留意到用《长安古意》这首诗中的句子来确定“花袭人”之“花”与“桂花”之间的同一关系呢?这是因为,这首诗里,有一句话,对作者而言应该是感慨颇深的。所以,她才对这首诗记忆特别深刻。这句话,那就是“年年岁岁一床书”。那么,我为什么估计作者对这一句话会感慨颇深呢?因为,作者逃出生天匿藏在京城附近的寺院之后(因曹家祖茔就在京城附近),为避免人发现,我估计她是不敢随便出去抛头露面的。并且,雍正帝在搭救她的当初,估计也会因为她作为帝妃的特殊身份而对她施以严厉的约法。因此,可以想见,她当初为保性命,其人身自由必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生活的枯燥、烦闷,作者其实用宝玉的四季即事诗作了描绘(请读者们在网上参看拙文《宝玉的四季即事诗赏析》)。所以我才判断,陪伴“红楼”作者度过寂寥时光的,多半就是书。故“年年岁岁一床书”,只怕就成了“红楼”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因对《长安古意》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上所析,就是我判断“花袭人”这个姓名典出《长安古意》的一些缘故。只希望,我这一番见尾不见首的阐述,不会对读者们的理解,造成太大的思维障碍!
发表于 2017-4-2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陪伴“红楼”作者度过寂寥时光的,多半就是书。故“年年岁岁一床书”,只怕就成了“红楼”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
发表于 2017-4-2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7-4-24 18:24 编辑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曹雪芹,而是与胤礽存在感情纠葛的一位康熙帝的妃子。被康熙赐死的她,多得其义母和硕公主孔四贞与雍正帝、曹寅家的合力搭救,得以逃出生天,藏身在曹家祖茔附近的一间寺院里。曹家每年利用清明上祖茔祭祀的机会,给她捎带生活所需。曹雪芹就是在家败成年后担当了这一责任后与她接触上的。高老师,您这个索引出自哪里,能否推荐一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牵 发表于 2017-4-24 18:17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曹雪芹,而是与胤礽存在感情纠葛的一位康熙帝的妃子。被康熙赐死的她,多得 ...

可能是在凤凰网转贴过来的,我记不太清了。应该可以推荐,问好!
发表于 2017-6-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很多人研究红楼梦的来历,真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啊。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20:15 , Processed in 0.0553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