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文学语言的迷阵——由贾平凹还原成语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12:28
标题: 文学语言的迷阵——由贾平凹还原成语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8 11:34 编辑

                                              文学语言的迷阵
                                         ——由贾平凹还原成语想到的

  “语言”(此文之后提及的语言,除了加前缀条件的,都是指狭义的文学语言)一词里的两个字是同意并列的,即同位词。“语”和“言”都是说话,话语与言说需要一个记录的载体,也就是文字,有了文字后才有了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为了区别于古典文学,提出了白话文概念,对应的就是文言文。正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后,“言”不仅走进了古典,也暗示了书面表达,而“语言”一词里先出现的是“语”,后面的才是“言”,等于定义了书面之言来自于生活之语。可是狭义文学语言又是不能照搬生活语的,也就是来自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能够穿透生活的表象,通达本质。

  为了“穿透生活的表象,通达本质”,近年来国内的小说作品着眼于不可能性的抒写,来实现之。而语言的法度,包括语片字词、语调、标点,都在努力实现着突破,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模糊特色越来越凸显。作家贾平凹在《我来讲讲文学语言》里,谈了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音乐性特征,最后还提到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灵活变通。作为作家谈语言,是有体验优势的,文章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语言特点,被他灵活有趣地说了出来。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他谈的第五点:“还原成语。用形容词,这是给初学人用的。它的起源是面对了众多的形象一时说不清而概括了的词,但文学作品它需要形象而不是概括,你就得还原成语。作家的工作是把牛肉罐头还原成牛。如万紫千红,你要写出一万个怎么个紫一千个怎么个红。在文学作品中你运用成语多了,就是学生腔,因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使用成语字典。”这段话值得学习,更值得思考:一是没有不可使用的词语,关键是使用的法度;二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还原成语上。

  关于第一点,不在这里展开说了,否则需要太长的篇幅。对于第二点,我觉得使用成语,是语言的偷懒。作家的体验与成语涵盖的内容完全一致,就不用写了。复述地还原成语,是贾平凹老师倡导的,可是我觉得必须甄微,表意上细微的不同即是文学的创造。尤其类成语语意的地方,这样的警醒,可以独塑语言特色。生活语的房檐下,听到的都是艺术范儿的哭泣,滴滴答答的寂寥,汪着一滩细微的浑浊,等穿透黑夜的声音不再滴漏,那浑浊的已经有了潭的欲望,于是,文学语言的微笑出现了。耐心语言甄微,方见艺术内蕴。

  这里强调两点:
  一、别人能说的,我也说,有必要吗?叶燮《原诗》:“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显然,即使你能够比别人把话说得漂亮,也只能停留在文学性上,不能到达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境地。所以,多数情形下,输出的内容要区别于成语原意,有独我的人生感受和对生活的幽微体验加入,如此,不使用成语才有了更高的文学语言意义。

  二、成语和类成语的使用,容易消弭语言的个性,不利于作者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你的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等不会完全与别人重合的,因为你的职业、学识、经历、体验、器识等绝对不会与别人全部相同,也会有独我的部分,而诉诸语言时心理定势的指引、控制、调节,也一定不会完全等同于别人,何况语言输出方式也有自己的习惯定势和思维特点呢!

  可以说,优秀的文学语言是对多种因素的高效组合,每个作者都应该努力建构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语言体系,让你的语言在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审美功能,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离不开语言的承载及其表现力。语言的表意能力、抒情色彩、独创特点、丰富韵味,有多少个人色彩,常常决定你的作品能够赢得多少读者,甚至注定作品能够走多远。当然,还原成语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是远远好于使用成语的。因为还原的时候,表述语言会带有个性。

  还原成语的建议,还带有不使用成语的意思。如此之下,有利于发挥语言对格律、声韵与视觉模式的营造。比如妖的散文《妈妈的旗袍,爸爸的眼镜》,熟悉千年女妖的文友都知道妖不使用成语,而成语附带着古典的韵味,容易赋予语言格律的语感。看看此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方的天,黑了,我睡了;那边的天,亮了,妈妈挽着爸爸的手臂出门了。”“这方的天,更亮了。我还在睡着。那边的天,快要黑了,我怕一醒来,爸爸和妈妈不见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不使用成语,却明显具有格律的特点,对仗的技巧给了语言优美的姿态。举例了不使用成语的,更应该举例使用成语的,比如凌啸远的散文《冬至小像》:“海宁盐官看潮水,浩浩荡荡,白茫茫一线,由远至近,太阳光底下,犹如万马奔腾,扑面扑胸而来,雄伟壮观!”海宁盐官潮水,浩荡远来的白茫茫一线,在太阳斜照下泛着贼光,至近,如龙云腾突,扑面威胁着入胸而来,其雄观壮伟,大约是读者们都略晓的,而“浩浩荡荡、由远至近、万马奔腾、雄伟壮观”等固定词片的使用,在视觉模式上给人一种脸谱化的感觉。相对固化的语言结构,也造成了语言的气之不足,或者说不够高昂之处,声韵的质感降低了。

  “类成语”的语言,包括很多相对固定的短语,比如:方言、俚语、对名言佳句的引用等。在这里说一下引用。你觉得自己写的内容比你引用的诗词佳句写得还好吗?让读者的思维和视觉聚焦于那个,你的文字价值在哪里呢?所以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不同于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虽然有脱胎的痕迹,但是已经换骨了,给人一阵新风。创新与化用也是文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一方面作者是语词的粉碎机,另一方面妙思会成就语言的圣手。

  对于不引用的创新和化用,再举一例。李白《远别离》:“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都有汉乐府《上邪》的影子:“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李白是对“山无陵,江水为竭”“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直接化用,得“长命无绝衰”的韵味,李商隐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延宕,二者都不引用,都在凝思创作。

  对于语言的色彩,不久前,妖的文字里出现“滑溜”一词在句尾,我让她调整次序,避哑(见古诗词八避)。修改为“溜滑”,语调(特别是平仄)变化之后,语气因上扬而响亮,语感变得好很多,与原文其它语句的情感色彩保持了一致。不仅是平仄可以影响语言色彩,比如双声词的加入,语速更快、语感更有力度;叠韵词的使用,语韵更厚、语言更柔婉;三仄或三平以上的连用,语感就会变涩;双音节词与多音节词的合理搭配,语速会明显和缓,有利于让人对语意产生思考……妖对我的语言建议,一直深信且不易心志地执行。比如:找一个物象,给它一个动作词,再附加一个修饰副词让动作妖娆起来,语言就太美了,会走向诗化。当时举例的是: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物象是水莲花,动作词是不胜凉风的动态,修饰词副词是恰似娇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情理事态,如何以自我特点的语言来表达,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然,只能平凡于文学爱好者的群体之中。

  刚进入文学的领地,就会在语言方面存在诸多瑕疵,如何尽快消除,只有多读多练,关键是多思。比如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了,文字与读者的距离就会拉大。针对千年女妖的文字,我也给过她这样的建议:书面语的韵味太重,需要靠近生活语(老舍);直接表达大于曲径通幽,语言的内敛较差和弯度不大(沈从文);情感色浓郁,降低了语言表意的洁净健达,所表之情大过欲表之意(鲁迅);标点符号使用的效力不高(巴金)。括号里是阅读建议,希望对文友们有益。

  “文学语言是一个迷宫,正因为是迷宫,才让我们产生追究它的兴趣。(贾平凹《我来讲讲文学语言》)”此文,意在文友们应该在语言方面多做努力。敝人也是讨生活的凡人,苟且着日月,经常感受不到风随日月翻墙的浪漫,也不能夜夜体会星空深邃下心静的律动,如果能在一天的时光网眼里得到偶尔放松,虽不能尽兴,却有酒意挥发的幻觉,利于打湿心底浮起的尘埃。祈愿在论坛看到文友们不在文学语言的迷阵,留我即可。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3-7 13:43
做文字的使用者,语言的创造者,实用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是这个意思不?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3-7 13:50
一不小心又用一个,我不是故意的,就像下定决心要减肥,见到美食还是不自觉地动了筷子,吃进去才想起来。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6:19
杨老师的文章比较深奥,先坐下,等慢慢细读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6:22
关于文学语言的话题很大,必须得慢慢咀嚼才可领会了。先赞一个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6:24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3-7 18:43 编辑

因为是做文案工作的,所以就与文字结了缘。十多年来,写了不少的东西。今天读了杨老师此篇教导性的文章,转头再细读我那些垃圾文,感觉老师此文中所指出文学语言运用的弊病我是哪条都沾。不是引用他人之说,就是套语成语去行文,用就用吧,且死脑筋一个,不会灵活应用。真是朽木不可雕,得进行十万次的面壁思过了。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3-7 17:05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3-8 07:08 编辑

       把文学创作使用的文字语言比作“迷宫”,很是形象。古人云:“一样话,百样说”,,其含义就这这个意思。尤其是中华文字,细腻含蓄,情感丰富,要写出文学风格,体现出丰满的艺术性,是很艰难的。有时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要在迷宫里转悠很久,甚至钻进牛角不能自拔。
       还有就是在文学创作言路不畅,语禁未开的大背景下,更要 “ 努力实现着突破,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模糊特色 ” 。在这种状态下,搞文学创作,除了艰难外,还要承担风险,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7 17:07
细细地看了几遍,真是佩服老杨同志对文学的执念和虔敬之心,不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语言上的细节。这个必须要赞,相当赞!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7 17:38
谢谢老杨提到我那篇《妈妈的旗袍,爸爸的眼镜》,虽然是去年写的,现在再来看,我依然觉得那是我最出彩的一篇作品,没有之一。见多了写过世父母的文章,几乎一个套路,简直煽情煽到人岔气。从不贬低别人的文字,就是觉得没有新意吧,一个字:俗。
以后仍会坚持自己的风格,多变是必然的,妖里妖气、辛辣恶毒、绮丽华美的文字都尝试过了,总会提炼出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7 17:53
虽然我性格执拗,但对于好的建议从来都是很认真地执行。在文学上,我像一张白纸,不知道最后会画成什么样,但我会努力画出张顺眼的画来无论别人如何看,我认同老杨同志的观点,我的进步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你是对的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7 18:42
提个帖先,等我有空再来细品。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9:03
文学语言的运用像是走迷宫。这比喻生动,形象。一个文学创作者,是否能很好的把握文字的灵性,要多读,多应运,而且还得巧用。不为文字所控,让文字有实用性,就是以自我的思想去开创文字,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具有灵性,才可写出可读性的作品来。就如同填写诗词那样,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让诗句鲜活了,你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道路,若想取得成功,就得打破陈规,创新自我。否则就得困在迷宫里不能自拔。

感谢杨老师倾情指点,俺得好好努力,不然那文字就如同嚼腊,没有新意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9:06
仔细读了全篇,不得不佩服杨老师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与执着精神。受益匪浅啊,为你点赞!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3-7 19:55
老师行文如流水,叫我佩服,还须反复学习,很受启发,虽不会运用,还是会受益,充实一下知识。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8-3-7 20:29
个性的语言,有新鲜感的辨识度,有独特表达方法这是成熟的写作者能做的,自觉差很远,继续学习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1:31
an安 发表于 2018-3-7 13:43
做文字的使用者,语言的创造者,实用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是这个意思不?

哦!好悟力!
是。不全是。
实用性对应的可以是虚用性,实用性与艺术性构不成互补关系,因为艺术性不仅含有虚存的情感意绪,还有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
爱读又会思的留帖,给我启示。多谢先生!!!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1:35
an安 发表于 2018-3-7 13:50
一不小心又用一个,我不是故意的,就像下定决心要减肥,见到美食还是不自觉地动了筷子,吃进去才想起来。

这种幽微的心理动因,也能够进入自省的范围,厉害啊!很佩服!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1:38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16:19
杨老师的文章比较深奥,先坐下,等慢慢细读

云姐好!主要是谈成语使用观点的,为了说明与贾平凹观点的区别才涉及其它。没有查询,不知道是否有别人论述过,希望大家深入研究。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1:46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16:24
因为是做文案工作的,所以就与文字结了缘。十多年来,写了不少的东西。今天读了杨老师此篇教导性的文章,转 ...

《白兰花味的故乡》等作品给我很深的印象,也很赞!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1:58
秋實 发表于 2018-3-7 17:05
把文学创作使用的文字语言比作“迷宫”,很是形象。古人云:“一样话,百样说”,,其含义就这这个 ...

妖嘱咐来发文,支持先生的建议。当然,先生更想看的是妖妖的文字。
达成文字的文学性已经不易,获得妖娆又丰实的艺术性,更难!但是,可以降低标准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0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7 17:07
细细地看了几遍,真是佩服老杨同志对文学的执念和虔敬之心,不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语言上的 ...

情在叙事、思藏叙事、悟融叙事的境界,妖妖在努力。可以看到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05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7 17:38
谢谢老杨提到我那篇《妈妈的旗袍,爸爸的眼镜》,虽然是去年写的,现在再来看,我依然觉得那是我最出彩的一 ...

妖妖文字进步神速,当然,未竟之处也广阔,凭借这样的努力和精进速度,几年后必有非凡的器识。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06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7 17:53
虽然我性格执拗,但对于好的建议从来都是很认真地执行。在文学上,我像一张白纸,不知道最后会画成什么样, ...

行百里者半九十,况乎半六十?!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10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7 18:42
提个帖先,等我有空再来细品。

      生活是琐碎的,行走于生活的不得不,人人有。且忙着吧,文字不在意阅读者来的早晚,在意的是文字是否让阅者失望。希望此文不会令你太失望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3-7 22:23
文学语言的迷阵,我以为是这样的:先讲究用语规范,只有在娴熟的规范使用之后,才能逐渐形成和养就自己的风格。还没学好走,就想跑的文句铺天盖地;邯郸学步也是很糟糕的,比如说同样的一句话,出自不同人手,结合不同的上下文,云泥之别的效果。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22:29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1:46
《白兰花味的故乡》等作品给我很深的印象,也很赞!

很普通的文字 ,也就是一点乡愁。谢谢杨老师赞誉。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22:30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1:38
云姐好!主要是谈成语使用观点的,为了说明与贾平凹观点的区别才涉及其它。没有查询,不知道是否有别人论 ...

杨老师的观点很好,值得拜读学习!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33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19:03
文学语言的运用像是走迷宫。这比喻生动,形象。一个文学创作者,是否能很好的把握文字的灵性,要多读,多应 ...

极好的体验总结!
天序之礼、自然之伦、人事之仪,付诸文字,敛放在己。可敛可放的法度在于取得艺术之神的颔首,难乎其难啊!论坛作品里,笃实未必得刚健,刚健未必有辉光,也常常让我遗憾。语至此,想起杜甫的“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和青都是实色,入嫩的红在桃花上是什么色度?归新的青在柳叶上是怎样的养眼?实的红和青又是怎么进入了人的思维之虚界的?这种虚实转换之妙能够给人多么广深的艺术享受?能力非常有限的我还不能甄微地研究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36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19:06
仔细读了全篇,不得不佩服杨老师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与执着精神。受益匪浅啊,为你点赞!

与贾平凹老师有悖之处,也许是应该被批评的对象。只是值得思考吧。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36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3-7 19:55
老师行文如流水,叫我佩服,还须反复学习,很受启发,虽不会运用,还是会受益,充实一下知识。问好。

就实验文字来说,你是我老师。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41
李立红 发表于 2018-3-7 20:29
个性的语言,有新鲜感的辨识度,有独特表达方法这是成熟的写作者能做的,自觉差很远,继续学习

省于不达而不能纠结,功于不逮而不自菲,也许才是端直的。换言之,红姐不是基础上的差,是高端处对豪巅的追索。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2:44
槐安. 发表于 2018-3-7 22:23
文学语言的迷阵,我以为是这样的:先讲究用语规范,只有在娴熟的规范使用之后,才能逐渐形成和养就自己的风 ...

擅于体验又长于总结的好观点。非常正确!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3-7 23:19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2:36
就实验文字来说,你是我老师。

我这水平,汗颜。还是很羡慕理论基础扎实的文友。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3:23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3-7 23:19
我这水平,汗颜。还是很羡慕理论基础扎实的文友。

得真情之味,有实感之悟,有什么值得“汗颜”的?!
祝福你以及所有女性文友们:节日快乐!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3:25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22:30
杨老师的观点很好,值得拜读学习!

祝福云姐以及所有女性文友们:节日快乐!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3:28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7 17:53
虽然我性格执拗,但对于好的建议从来都是很认真地执行。在文学上,我像一张白纸,不知道最后会画成什么样, ...

祈愿妖妖以及所有女性文友们:节日快乐!
是否可以祝福男性文友们在这个节日也快乐?应该可以吧,毕竟很多男性文友是女人喜欢的“用品”。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23:41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3:25
祝福云姐以及所有女性文友们:节日快乐!

谢谢,也祝杨老师节日快乐!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3-8 05:21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3-8 05:28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1:58
妖嘱咐来发文,支持先生的建议。当然,先生更想看的是妖妖的文字。
达成文字的文学性已经不易,获得妖娆 ...

       议论两句。“降低标准”说,对于文人来讲是不成立的。大凡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追求完美。为了一篇文章呕心沥血,在所不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至少要把自己的文才发挥到极致,“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不尽力就是一种遗憾。尽管和别人比差距仍然很大,但自己尽力了,也就心安理得了。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3-8 05:27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2:05
妖妖文字进步神速,当然,未竟之处也广阔,凭借这样的努力和精进速度,几年后必有非凡的器识。

       谈到学习写作,有深刻的亲身体会。学习只能学习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是学不来的,因为那是天分。学得其法,但不能得其心智。是为文风也!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07:39
这个很有文化内涵。
关于成语的使用,还是要看场合与环境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语就是精华,言简意赅,使用得当,可以减少许多的唇舌。学生阶段,有些文体,还是提倡恰当使用。
文学作品又当别论。文学作品属于艺术创作,语言是载体,更是需要创作。
所谓创作,是独一无二的,成语是公共产品。
所以,我赞成在文学作品里面,尽量不要有成语出现。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8 09:22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3-8 07:39
这个很有文化内涵。
关于成语的使用,还是要看场合与环境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语就是精华,言简意赅, ...

何兄意见中肯。
贾平凹本意是,若成语还原恰当,可以使语言贴切有韵味,但关键在于“恰当”,而并非还原所有的成语、相对固定的短语、方言、俚语、对名言佳句的引用等。所谓恰当,至少要符合语境、人物身份、作品体裁等。
成语和相对固定的短语、方言、俚语、对名言佳句的引用等,其作用是使语言表达简洁生动、形象鲜明。它们多属于艺术化的语言。所谓艺术化,即运用了比喻、比较、夸张、强调等等修辞。艺术化的成语不宜用于科技论文、公文等等严肃、严谨的文章,若在文学艺术中也都还原的话,那这些固定语句就该消亡了。
贾平凹那篇文章的意思是,能准确表达人与物的情绪的就是好的语言,这是目的,而还原成语只是他举例的几种手段之一,要灵活运用而不能教条。
贾平凹文中另一个手段——在叙述语言中,你得用最短的话把事情说清。炼字,这是古人的讲究。著名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这是不是又主张把引用和成语用好呢?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0:27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8 11:42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3-8 05:21
议论两句。“降低标准”说,对于文人来讲是不成立的。大凡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追求完 ...


评者的眼光要降低标准与作者的创作必追求完美,我们走的是俩岔的道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0:30
秋實 发表于 2018-3-8 05:27
谈到学习写作,有深刻的亲身体会。学习只能学习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是学不来的,因为那是天分。学 ...

然!
写作能力的基础是不端着架势。窃以为。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0:32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8 11:14 编辑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3-8 07:39
这个很有文化内涵。
关于成语的使用,还是要看场合与环境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语就是精华,言简意赅, ...

是的。
小说的人物语言是可以出现成语和类成语的,这就是场合和环境了。所以我觉得没有不可用之词,关键要把握好法度。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0:38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09:22
何兄意见中肯。
贾平凹本意是,若成语还原恰当,可以使语言贴切有韵味,但关键在于“恰当”,而并非还原 ...

还原成语的时候,只要不使用网络上和字词典的解释内容,用自己理解的并故意使用自己个性的语言,就会取得别样的效果。所以不能简单批评贾平凹的还原成语。其不使用成语的观点,多年来我也是一直这样给朋友建议的,因为非常有利于初学者提高语言能力。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18-3-8 11:11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只说小说,小说自有一套语言系统。小说不用成语或少用成语,是因为成语是即成语言,小说的语言则要求有足够的鲜活度,热气腾腾才好。说实话,我不喜欢贾平凹的语言,他的语言呆板沉郁,还没有实现从古语到现代语言的转换。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1:1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09:22
何兄意见中肯。
贾平凹本意是,若成语还原恰当,可以使语言贴切有韵味,但关键在于“恰当”,而并非还原 ...

对于成语,好像是余光中论文学语言时的解析比较深入,比如成语属于古,白话文不能古,可能有偏颇之处。而成语在文学作品之外使用频率很高,这,也是文学作品经常使用成语的原因。尤其是小说等作品里人物语言之中。不少作家谈过对方言俚语等的修改使用,比如余华、毕淑敏、莫言、汪曾祺、王安忆等。对相对固定短语的粉碎再加工,这方面不做拿来主义者,是因为他们有语言出新的义务,毕竟是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者。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1:18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8 11:20 编辑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8-3-8 11:11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只说小说,小说自有一套语言系统。小说不用成语或少用成语,是因为成语是即成 ...

贾平凹的语言相对呆板沉郁,还没有实现从古语到现代语言的彻底转换。
这个观点与我相同。
相对固定的短语,都有古板呆滞的一面,欠缺一定的鲜活度。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8 11:49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8 11:13
对于成语,好像是余光中论文学语言时的解析比较深入,比如成语属于古,白话文不能古,可能有偏颇之处。而 ...

事实证明,这些有着“语言出新的义务”的“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者”是十分失职的,看看网络上泛滥的各种“成语”、三俗语言。包括姜昆把相声搬进人大会堂的努力都是失败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2:3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11:49
事实证明,这些有着“语言出新的义务”的“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者”是十分失职的,看看网络上泛滥的各种“ ...

咱们关注的是胡适、老舍、鲁迅、巴金、汪曾祺、沈从文、贾平凹、莫言、余华、格非、苏童、王安忆、余光中等优秀作家,甚至可以扩大到陈演恪、钱穆、钱钟书、余秋雨、吕叔湘、王力、丁声树、周有光、顾炎武等学者和语言学家,但是不会涉及姜昆、郭德纲、赵本山等人,也不会加入流星一样的网络写手。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8 14:01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8 12:30
咱们关注的是胡适、老舍、鲁迅、巴金、汪曾祺、沈从文、贾平凹、莫言、余华、格非、苏童、王安忆、余光中 ...

扯远了。
老兄你没有弄懂我的意思(细读41楼),我的意见是,贾平凹的本意并非还原所有的成语、相对固定的短语、方言、俚语、对名言佳句的引用等,因此我也没有批评他。我批评的是你,老兄你的观点偏激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3-8 15:32
这蝉衣潜水了好久,也修炼出一篇美文!等待心绪安宁了来好好学。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8-3-8 16:19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8-3-8 16:51 编辑

这样的探讨非常有意义,尤其散文作者需要这方面的思考和践悟。因为散文是最讲究语言的,语言艺术在散文文体中体现得也似乎更加透彻。蝉衣兄虽然标题起得很大,但笔墨集中在词语的锤炼和运用上,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散文作者可以从中获益。老贾的这篇文章我曾看过,虽然他更多的指向小说语言,但对散文同样具有价值。说到底,老贾劝导作者的是避免使用“大词汇”。因为大词汇从其诞生之日起,过高的使用频率和过多的意象承载,已经丧失了部分意义空间。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表达之中,过多的使用大词汇,反而会导致文本的空洞无物,从而削弱了散文独特性书写的本质。所谓还原成语,是将成语意图表现的意义,通过更加个体的、具体的意象和情境呈现出来,由此获得语言在艺术使用上的提升。正如蝉衣兄所言,这其中,还涉及到音韵、节奏的控制和把握。诗词中忌讳的三仄尾和尾三平,讲究的单双音步的参差交替,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技巧,需要作者长期培养的汉语语感和审美体验。就我的目力所及,目前,这是中财论坛就语言问题进行自觉探讨的少数文章之一。值得大家重视和共同讨论。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9:01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3-8 15:32
这蝉衣潜水了好久,也修炼出一篇美文!等待心绪安宁了来好好学。

好姐姐节日快乐!
不是什么美文,只是与大家探讨。观点狭促,欢迎大家指导。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19:1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14:01
扯远了。
老兄你没有弄懂我的意思(细读41楼),我的意见是,贾平凹的本意并非还原所有的成语、相对固定 ...

原文里有我的观点:没有不可用的语词,使用的法度是关键。错了?对于还原成语、不使用成语以及块状词片等,只是谈这样做的不同效果,探微处也许不够。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8 22:50
剑鸿 发表于 2018-3-8 16:19
这样的探讨非常有意义,尤其散文作者需要这方面的思考和践悟。因为散文是最讲究语言的,语言艺术在散文文体 ...

      先生强调了散文语言的精巧和自我特色的特点,指出了语言对散文的重要性。这,很有道理。
      对“高义”词汇的警觉,先生也有。句尾语调的平仄对文本的影响,也在视力范围,之前也跟妖妖说过:句尾仄声字和哑韵字的频率高,文本就沉郁,论坛上李兴文等人有这个特点;而妖文不是这样,她是句尾使用平声字比较多。与李兴文作品的阅读感觉不同,这,也应该是一个方面。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09:45
转发:作家贾平凹《我来讲讲文学语言》,希望有利于文友们的创作。

                                               我来讲讲文学语言
                                                      作者:贾平凹
  语言是什么?有些教科书上或许会有许多定义,其实,每个人会说话就掌握了文学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同,而文学语言却是和口头语言一致的。但是,不是说你会说话你就能写出好的文学语言。有人说话有意思,有人说话没意思,这便是你说的话能否表达你要说的内容,能否表达得生动,能否表达得好听。即准确性、形象性、音乐性。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巧,就是准确、形象、音乐。要达到巧,达到好的文学语言,除了个人天赋外,里边仍有许多后天要认识的东西。今天我讲的,就是这些认识问题。
  一、一句话,好的语言是什么?
  即能准确表达出人与物的情绪的就是好的文学语言。怎样准确表达出情绪呢?这就是搭配。汉文字大概有四千多个,四千个字由你搭配。
  搭配是一种实用。好的语言都是实用的。世上任何东西都是实用的,为实用而存在。美就产生于实用中。熊掌的雄壮之美来自它捕食,马腿的健美来自它奔跑。语言美来自能表达情绪。举例,鲁迅的一句话:“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大家公认是好语言,因为表达了情绪。什么情绪?一种寂寞、无聊、苦闷、无奈的情绪。巴金有一篇散文《坚强战士》,写一个战士负伤后爬回自己阵地的故事。爬了七天七夜。全部是短句子,全部用句号。(注意,标点符号是文学语言的一部分,它在搭配过程中起着极大作用。)这样写着:“他抬起头来,天边有了星星。他抬了一下右手。他又蹬了一下左腿。他向前爬了一下。”(大致如此)这样的短句和句号,表达了他当时负伤的严重和爬动的艰难。
  这些语言,没有华丽之词,都是口语,文字的搭配传达出了情绪。
  二、具体谈如何搭配。
  要有质感。树皮是树皮的感觉,丝绸是丝绸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视觉上要舒服。往往有些字搭配在一起,看着舒服,有的看着别扭。还有听觉。要听起来舒服。看着和听着舒服的语言常常就是人说的“这语言有味道”。味道是中国人对一种东西的肯定,就是有了独特的东西能引起注意。(实际上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掌握个味儿。)在搭配时,你首先要把握表达情绪,然后再注意所选用的文字和词句,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有些文字就存在质感,你不能把一堆太轻的字用在一起,也不能把一堆太重的字用在一起。再是要搭配出节奏。这些都是很玄的事,无法用语言在这里讲出,需要自己去体会。我当年研究它时,我是从音乐开始的,有些歌好听,怎么就好听了?我不识音谱,用一种笨办法,就是我找画图纸把音谱标出来看线条变化,分析好听的原因。分析怎么搭配高低、快慢、急缓、强弱。发现,快了肯定后边就慢,前边节奏急促后边肯定节奏长缓。寻它的一般规律,再寻它的独特规律。在节奏上,要爆发力和控制力,有跳荡式,舒缓式,有戛然而止,有余音袅袅。世上任何事情都包含了阴阳,月有阴晴圆缺,四季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我们看每一个汉字,它的笔画都有呼应,知道笔画呼应的人书法就写得好,能写出趣味来。学画画素描,如画树,要看出每一个枝的对应关系,把它们看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你就知道怎么把一棵树画得生动了。
  上边谈搭配,我只大概讲讲方法,具体要个人自己去体会。体会得好还是不好,有个人天赋才情问题,也有个人后天修养问题。
  为什么说后天修养问题?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里狠毒,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小才的写得老实,讲究章法的是小盆景。大河从来不讲章法。黄河九曲十八弯,毫无章法,小河遵从规范,因为是小河。所有的名牌服装都是简略,没有那些小装饰,但做工特别精细。大人物特别小心。上海人的小处细致才产生了大上海。在一群人中,你往往能看出谁是大聪明,谁是小聪明,小聪明反应都快,撵着说话,但说得刻薄轻佻,大聪明一般不说话,说了一句就顶一句。兔子永远是机警的,老虎总是慵懒。
  另一点,语言与身体有关。文学语言是口语的转换,患哮喘的人肯定说不了长话,语言节奏实际上是气息节奏。最好的节奏就是正常人的呼吸平衡。在书法上,你如果练《石门铭》,肯定长寿,因为它笔画舒缓,能血脉畅通。有些人写字,你一看,就知道书法人心脏或呼吸道有病。从这里又谈到标点符号,所谓标点符号就是气息调解,有人不明白这道理,乱用标点符号,或模仿别人长句子或短句子,刻意模仿,你读起来非常难受,楼梯阶是以人的一般步子跨度来定的,如果你不是急着上楼或是病人慢慢地下楼,你把梯阶扩大或缩小,正常人走起来都不舒服。
  三、运用闲话。
  什么是闲话?就是把要说的人和事已经交代了,还再说一两句的那部分就是闲话。有些人不说。说的人,会说的人,这里就表现了才情,这里就促成了他的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凡是文体作家,有风格的作家,或者说艺术性高的作家都是这样。比如沈从文,他的作品到处都是如此。我这里不再举例了,他的书,你翻翻,顺这个思路看,就明白。
  怎样用闲话?它需要想象力。想象力在文学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文学,换一种说法即虚构性写作,得明白掌握两点,一是会讲故事,二是会用细节,故事就是好的情节,情节可以任意编排,细节却必须真实了再真实,有了真实细节,再离奇的故事都有人信,没有细节,再真实发生的故事写出来人都不信。如果你的细节真实而具有典型性,你的作品就是不朽的作品。鲁迅的小说好在哪里?好在他有典型的细节。如血馒头的细节,如阿Q临死画圆圈的细节。想象力在你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在语言运用上也需要,你没有想象力,就写不了闲话。人说某某才华横溢,指的是闲话,因为水盛满了杯子,还往出溢,溢的就是那些闲话。张爱玲的作品往往是交代完人与事后要说许多闲话,这些闲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补充前边的话,像是在湖面上打水漂,一个水漂一个水漂闪现过去。
  四、使用最节省的话。
  语言要让人记住,要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你说得特别准确,一下子说到人与事的骨头上,或者你有什么比喻,用最平常的话说出了一个道理。但在叙述语言中,你得用最短的话把事情说清。炼字,这是古人的讲究。著名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炼字的目的是增加动感,有现场感,所以都在动词上炼。如杜甫“牵衣顿足拦道哭”七字中四个动词,平时说文字的硬度、张力,指的就是会用动词。常说的文字的顽劲,皮劲,指的就是会说闲话。
  五、还原成语。
  用形容词,这是给初学人用的。它的起源是面对了众多的形象一时说不清而概括了的词,但文学作品它需要形象而不是概括,你就得还原成语。作家的工作是把牛肉罐头还原成牛。如万紫千红,你要写出一万个怎么个紫一千个怎么个红。在文学作品中你运用成语多了,就是学生腔,因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使用成语字典。会还原的人,不但还原成语,还善于还原所有的词。有的词的本义在使用中失去了本义,你一还原,就新鲜生动了。如发生,就是发了、展了、生了,现在人说发生,常说:发生了事故。我写了“三月去山东,春正发生”。如团结,我写“屋檐下有蜂团结”。如糟糕,我写了“冬天里,土疙瘩冻得糟糕”。
  六、向古典和民间学习。
  这道理简单,我不多说。向民间学什么,当然,民间有许多十分好的语言,得留意。如一个人讲:风刮得像刀子。再一点,采集民间土语。陕西民间散落了上古语言,沦为土语,认真总结这些土语,你就会许多可用的词汇,如“避”“寡”“携”“欢实”“泼烦”“受活”等等。
  七、语言严格讲,讲究是无穷尽的。
  在结构上、节奏上、感觉上变化莫测,我以上谈的数点,还仅仅局限于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范畴中。自新时期文学以来,大量的外国现代文学进来,又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然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语感不同,有些不能硬模仿,如整段没标点的,如特别长的句子节奏和过分短促的节奏,但这些可以开通我们思维,有的仍可以借鉴。尤其如一些叙述语言,如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如一些节奏的变化,如一些在一句文字里或一句话中角色的转变,时空的转变。
  外国有意识流。中国人模仿,成了心理平面活动。但你读乔伊斯《尤利西斯》,则是另外的境界。如对话。如果中国人写,是:“你吃了?”“吃了。”“吃的什么?”“饺子。”《尤利西斯》是:“你吃了?”问的时候看见了被问者身后的窗子,窗子上有一盆花。对方说:“吃了。”窗子外一个小孩走过,小孩是某某的儿子,某某是个酒鬼,对方说:“饺子。”想起上次他在某饭店吃饺子的事。他是把他目光看到的,听到的,联想的都写出来。写得十分混沌。
  说到混沌。作品要写得混沌,不是文字的混沌,是含义的混沌。越是平白如话的文字而能表现混沌的意象,作品反倒维度更大。现代文学作品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是人类意识,现代文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求变和创新,这一点,是另一个话题,留到以后去讲。我现在大致讲完了今天要讲的内容,最后,我还是回到混沌上来,我将我写在书房里的一句话写在这里:“我是混沌雕不得,风号大树中天立。”这里的混沌,是《山海经》上讲的混沌,说混沌是个生命,没七窍,有人要凿七窍,凿了七天,到第七天,混沌有了七窍,混沌却死了。风吹树,是小树它就折了,是大树,大树仍是立着。
  文学语言是一个迷宫,正因为是迷宫,才让我们产生追究它的兴趣。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自己体会,在阅读时自己体会。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09:5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14:01
扯远了。
老兄你没有弄懂我的意思(细读41楼),我的意见是,贾平凹的本意并非还原所有的成语、相对固定 ...

老兄可能已经老眼昏花了居然使用显微镜。原文前面的内容里先有了这个观点,然后才去对成语等探微的。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他谈的第五点:“还原成语。用形容词,这是给初学人用的。它的起源是面对了众多的形象一时说不清而概括了的词,但文学作品它需要形象而不是概括,你就得还原成语。作家的工作是把牛肉罐头还原成牛。如万紫千红,你要写出一万个怎么个紫一千个怎么个红。在文学作品中你运用成语多了,就是学生腔,因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使用成语字典。”这段话值得学习,更值得思考:一是没有不可使用的词语,关键是使用的法度;二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还原成语上。

一是没有不可使用的词语,关键是使用的法度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10:05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9 09:50
老兄可能已经老眼昏花了居然使用显微镜。原文前面的内容里先有了这个观点,然后才去对成语等探微的。 ...

把这句话与你的通篇对比一下,哪头重?让读者如何理解?
“探微处也许不够”说对了,实在微到了要用显微镜。应该感谢我在41楼对你的“法度”的补充。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9 10:08
这里说到文学语言是迷宫,而我之前一个叫武陵春的博友说,文学是块泥巴,她把玩文字就像把玩泥巴,怎么开心怎么玩儿……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8-3-9 11:29
涨姿势了。一直以来只是低头写字,没有抬头看路,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看来如果再长点儿心,应该会更好一些的。感谢蝉衣的分享,膜拜ing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9 19:32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9 10:08
这里说到文学语言是迷宫,而我之前一个叫武陵春的博友说,文学是块泥巴,她把玩文字就像把玩泥巴,怎么开心 ...

文学是快泥巴,这个说法很别致,细细想来倒也像那么回事,还是很贴切的。至于文学究竟是什么,各人说法不一,怎么开心怎么玩就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20:27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9 10:08
这里说到文学语言是迷宫,而我之前一个叫武陵春的博友说,文学是块泥巴,她把玩文字就像把玩泥巴,怎么开心 ...

玩文字与做文章的不同,犹如玩泥巴与做泥塑的不同。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3-9 20:4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8 14:01
扯远了。
老兄你没有弄懂我的意思(细读41楼),我的意见是,贾平凹的本意并非还原所有的成语、相对固定 ...

实话实说,就是特地上来看看舍老先生的思感。
实话实说2,看蝉先生发了此篇,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舍老该出来了咯
3,不想说下去了,得划脚跑路咯。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9 20:4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20:27
玩文字与做文章的不同,犹如玩泥巴与做泥塑的不同。

泥巴捏不好,如何做泥塑文字玩不好,怎样做文章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20:42
槐安. 发表于 2018-3-9 20:40
实话实说,就是特地上来看看舍老先生的思感。
实话实说2,看蝉先生发了此篇,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舍老该出 ...

露了个脸,没看见表情。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20:44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9 20:42
泥巴捏不好,如何做泥塑文字玩不好,怎样做文章

依个人经验,想要做好,一开始就别玩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9 20:5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20:44
依个人经验,想要做好,一开始就别玩

如果不玩,怎么知道好不好玩有了兴趣才有方向嘛,我就是觉得好玩才开始喜欢文学,当然,态度一直不太端正,多一个兴趣总是好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21:39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9 20:53
如果不玩,怎么知道好不好玩有了兴趣才有方向嘛,我就是觉得好玩才开始喜欢文学,当然,态度一直不太端 ...

玩,是水平达到了一定境界后,才敢用的一个谦辞。若用来教授初学,恐怕误人子弟。
有兴趣,只能说做起来是快乐的,乐此不疲,但绝不会是轻松的。不轻松,就要认真对待。个中辛苦寂寞,不是一个玩字可堪于情的。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9 21:5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21:39
玩,是水平达到了一定境界后,才敢用的一个谦辞。若用来教授初学,恐怕误人子弟。
有兴趣,只能说做起来 ...

玩耍玩耍,既玩且耍,嘿嘿,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承认自己的肤浅,没有先生那么明晰通透,看事物都是很表浅的。我坚持我的,对于文学我依然是觉得好玩缺少先生那种严谨为文的态度,这个要向先生学习!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22:1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10:05
把这句话与你的通篇对比一下,哪头重?让读者如何理解?
“探微处也许不够”说对了,实在微到了要用显微 ...

这是必须的。我承认。
也是留给更多文友的空间。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22:20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9 10:08
这里说到文学语言是迷宫,而我之前一个叫武陵春的博友说,文学是块泥巴,她把玩文字就像把玩泥巴,怎么开心 ...

那应该算是我的高级老师,期盼交流。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9 22:2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9 21:51
玩耍玩耍,既玩且耍,嘿嘿,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承认自己的肤浅,没有先生那么明晰通透,看事物都是很表浅 ...

非也,我说的也不尽然。例外的是有天赋的人,事实证明天赋是存在于一些人当中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23:53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3-9 11:29
涨姿势了。一直以来只是低头写字,没有抬头看路,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看来如果再长点儿心,应该会更好一些的 ...

阳光姐一直在内心里追索着的执念,令人不能忘怀!希望精进更快!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23:55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9 19:32
文学是快泥巴,这个说法很别致,细细想来倒也像那么回事,还是很贴切的。至于文学究竟是什么,各人说法不 ...

基本的规律和个性的表达,可赞!但是,需要审视,最需要的是:想走向什么境地!求苟且与更远,毕竟不同!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9 23:58
槐安. 发表于 2018-3-9 20:40
实话实说,就是特地上来看看舍老先生的思感。
实话实说2,看蝉先生发了此篇,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舍老该出 ...

心里的老朋友!草舍煮字先生是我老兄,没有不可说的话题,没有不可触及的深微甄别。可是出乎我预料的是:先生也是如此。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0:12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10 02:51 编辑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3-9 11:29
涨姿势了。一直以来只是低头写字,没有抬头看路,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看来如果再长点儿心,应该会更好一些的 ...

姐姐的膜拜中,我知道有俩含义:一是姐姐的人生体悟没有充分表达,二是我的理论阐释只是局部。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0:17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10:05
把这句话与你的通篇对比一下,哪头重?让读者如何理解?
“探微处也许不够”说对了,实在微到了要用显微 ...

这是非常值得我思考和关注的,为了充分让文友们了解原发思维点,才附录贾平凹老师的原文,祈愿文友们能够得到提升。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0:21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9 10:08
这里说到文学语言是迷宫,而我之前一个叫武陵春的博友说,文学是块泥巴,她把玩文字就像把玩泥巴,怎么开心 ...

好像知道“武陵春”,只是印象不深。但是知道观点的初级特点。如何在此基础上提升,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0:27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3-10 00:28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22:22
非也,我说的也不尽然。例外的是有天赋的人,事实证明天赋是存在于一些人当中的。

事实上,咱们都知道有一个沈从文。就像我们都明白那些例外。而例外里也有钱钟书等的不足。一切都在证明着一个原则:努力才有可能!这,也许是文学的热情,也是文学的无情。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0:5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9 10:05
把这句话与你的通篇对比一下,哪头重?让读者如何理解?
“探微处也许不够”说对了,实在微到了要用显微 ...

不得不说41楼的补充,也是存在偏倚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01:45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10 00:50
不得不说41楼的补充,也是存在偏倚的。

悟觉才是根本。我只能继续于自我的感悟。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10 10:05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8-3-8 11:11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只说小说,小说自有一套语言系统。小说不用成语或少用成语,是因为成语是即成 ...

我倒最我的看过贾的书,还有莫言。贾的文字组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工整的,也就是洗练,适合于散文写作者。而莫言的小说就像滔滔河水,顺马游缰。好像看过莫言曾说过词句方面,说他不大考虑语句方面是否存在主谓宾的语病,着重的是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说来可能令人惊讶,因为他之前学过的那点知识,可能还顾及不到那么多。
莫言的话我是信的,因为他的文就在那里。而我觉得语言这方面就像一个歌手的音色,至少我是很在意的。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18-3-10 10:43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10 10:05
我倒最我的看过贾的书,还有莫言。贾的文字组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工整的,也就是洗练,适合于散文写作者。 ...

安然说得对,语言不只是语言,语言的本体是思想。比较形象的说法是,语言是作者身体的分泌液。弥漫着作者的气息。贾有点老套,土气味十足,所以他写乡村还是有一套。他的那个《废都》,其实就是《金瓶梅》的翻版。莫言当然很好,语言如行云流水,极有速度感。读莫言要吃饱饭,有劲才行,不然你拽不住。莫言的语言实现了对感官的全方位的轰炸。我向安然推荐一位作家,毕飞宇。迄今为止,这是中国作家语言最好的。干净,多义,帅气(本人就很帅),能帅到骨头里。我始终想写写毕飞宇,只是太好了,太爱了。反而不好下笔。有句话说得好,爱是自私的,哈!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10 10:50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8-3-10 10:43
安然说得对,语言不只是语言,语言的本体是思想。比较形象的说法是,语言是作者身体的分泌液。弥漫着作者 ...

谢雪白的推荐,我随后留意一下毕的作品。好像在印象里,最有好感的除陈忠实写的白鹿原,再就是我们河南的刘震云。莫言是我的启蒙老师,贾的废都只读到一半到现在还一直在颓废中……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8-3-10 13:22
语言需要磨练,需要出新,需要个性化。尤其是小说语言,要求更高。
此文值得一读,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能如此苦口婆心,难得。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8-3-10 13:23
我在具体写作中,目前更偏重于不用或者少用成语。包括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尽量让语言活起来。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0 23:09
夏冰 发表于 2018-3-10 13:22
语言需要磨练,需要出新,需要个性化。尤其是小说语言,要求更高。
此文值得一读,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能 ...

赵哥是深有体悟的。我只是文学圈外的人,说成语等只能隔靴搔痒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2 01:21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9 21:51
玩耍玩耍,既玩且耍,嘿嘿,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承认自己的肤浅,没有先生那么明晰通透,看事物都是很表浅 ...

      其实,此文里成语只是一个触发点。比如名词在文学语言范围的重视度变化,这,必然有工业社会里科学至上的影子,有意思的还有“的”与形容词的结合等。不少小说作者还关注到动词,比如主动词、被动词以及弱动词等。当然,成语有千年文化遗留的胎记,它含有的美学特征也不容淡化。可是关于语言的文学创新,例如“写文章而处处仰赖成语,等于只会用古人的脑来想,只会用古人的嘴来说,绝非豪杰之士。(余光中)”而还原成语明显使得语言变得啰嗦,这也是难以接受的现象,毕竟汉语的简洁性是汉语的特色之一。比如“总而言之”非得变成“这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是否令人讨厌?!所以关于语言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甄微处很多,我只是不满意贾平凹的“还原成语”的建议,“还原成语”的提法有点武断,况且他是在语意上的原地转圈。
      可是,妖妖明白,这里是类似舞台性的论坛,公开更彻底地反对著名作家的语言观点,只会给自己找来更多的麻烦。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3-12 08:15
谢过分享,问好
作者: 灯芯草    时间: 2018-3-12 08:33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12 01:21
其实,此文里成语只是一个触发点。比如名词在文学语言范围的重视度变化,这,必然有工业社会里科学 ...

俺不大同意,贾的还原成语之说,指的是把成语分解成符合作者和人物自己的语言,是对作品本身独特情境的描述,而不是用死板的成语一带而过。老师你现在说的还原成语感觉并不是他的原意,而是对成语的机械注解,没有融入作品本身与作者本身的个性需求。俺瞎说一气搅和一下,呵呵,你可以直接忽略。
作者: 灯芯草    时间: 2018-3-12 09:33
呵呵,你没注意他还藏了一张底牌:“没有不可使用的词语,关键是使用的法度”,意思是只要得法,还原和不还原都对。

关键不是使用的法度,而是这个法度是否得法由谁说了算。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12 09:45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3-12 08:33
俺不大同意,贾的还原成语之说,指的是把成语分解成符合作者和人物自己的语言,是对作品本身独特情境的描 ...

同意!
“还原成语”的说法有“用成语本身的词义来代替成语”的意思,有对成语机械注解之嫌。
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不使用成语,而是使用十分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法度是,这个语言的表达比成语更准确。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2 15:55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3-12 08:33
俺不大同意,贾的还原成语之说,指的是把成语分解成符合作者和人物自己的语言,是对作品本身独特情境的描 ...

灯姐的思考非常有道理。可以参看89楼跟妖妖的探讨。
灯姐所言:“融入作品本身与作者本身的个性需求。”这里明显指向了法度问题。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2 15:56
灯芯草 发表于 2018-3-12 09:33
呵呵,你没注意他还藏了一张底牌:“没有不可使用的词语,关键是使用的法度”,意思是只要得法,还原和不还 ...

原文第三节有。关于“法度”已经在上一楼以及前面说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3-12 19:14
这会才抽空读完蝉衣此篇。其中意思感觉就像女人化妆,让自己看起来越来越美,不要承袭别人的,而是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子,让自己与众不同。文章也同理。就是这个理吧。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12 21:38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12 01:21
其实,此文里成语只是一个触发点。比如名词在文学语言范围的重视度变化,这,必然有工业社会里科学 ...

我哪里懂什么文学,瞎凑热闹而已。既然要写文章,用自己的话就好。前人的语言可以借鉴,但不能总是借着古人的尸骨来堆砌自己的灵肉,那样的文字是很无趣的。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2 21:46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3-12 19:14
这会才抽空读完蝉衣此篇。其中意思感觉就像女人化妆,让自己看起来越来越美,不要承袭别人的,而是努力走出 ...

姐姐是有灵慧的人,说的很对!
不是有那句话吗: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
关键是那孩子长的是否像隔壁老王所以让作品的样貌和基因都是自己的,才是重要的。管见。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12 21:51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3-12 21:38
我哪里懂什么文学,瞎凑热闹而已。既然要写文章,用自己的话就好。前人的语言可以借鉴,但不能总是借着古 ...

刚才回复草姐的话,也是给你的回答。
文友们总是很在乎自由,可是落笔时又自愿受制于各种规范,这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当然,自由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恩格斯定义自由时强调的)。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3-12 21:53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12 21:51
刚才回复草姐的话,也是给你的回答。
文友们总是很在乎自由,可是落笔时又自愿受制于各种规范,这也是很 ...

那你可以直接说:回复请看楼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