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笔记 七、八、九、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11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6-10-11 20:24 编辑

  七

  我们通常说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写实的,其实两者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很明朗。

  我们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部分是闰土的父亲教自己捕鸟,这一部分和他的小说《故乡》有重合。而且,闰土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原型是章运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应该是章运水,作者还是写的是闰土。你能说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部都是写实吗?它和作者创作的小说《故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单纯地看做一篇写实的散文。

  我们读初中时,还学过郑振铎先生的《猫》,当时课本上说这是小说。后来,其他版本的语文课本也选了这篇文章,却说它是散文。郑振铎年轻的时候,离我们现在已经好几十年了,他写的到底是真实的事情还是虚构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很难知道,它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

  八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优秀的历史散文,其中也留下了很多争议。例如,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究竟是骂谁的呢?它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说竖子就是项羽。因为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把他看得和自己的父亲差不多,老辈骂晚辈几句有什么不对呢?

  可是,古代的礼仪是先君臣后父子。我们读过《红楼梦》都知道,女儿做了皇后,爹还得给女儿磕头。范增怎么会直接骂项羽呢?因此,有人说,应该是明指项庄,暗指项羽。项庄没能完成他交给的任务,导致刘邦开溜,所以范增骂项庄。范增不会直接骂项羽,但他骂项庄实际上还是骂项羽,也就是指桑骂槐。

  还有一种说法,说竖子是项伯。这种说法也有道理,你身为项羽的叔父,你却吃里扒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不该骂吗?项羽的阵营中这样的人多了,还能跟他们在一起谋划天下大事吗?

  九

  我们通常孔孟并称,说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两大圣人,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读读诸子散文中的《论语》和《孟子》,就会发现,孟子的很多思想和孔子是不一样的。

  孔子的思想很多时候有空想性,他认为军备、粮食、信用,三者中可以不要军备、粮食,但不能没有信用,这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孟子则反复强调,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那样才是王道的必要条件。孟子认为,老百姓如果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必然不顾道德底线,社会就危险了。可见,孟子的思想比孔子更务实一些。

  孟子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实话。论语中,孔子明明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宣王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却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也。”孟子一方面以孔子的传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否认孔子提到过齐桓公这样一个事实,这不是矛盾的吗?

  十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风筝》,说到他小时候反对弟弟放风筝。可是,后来,他的弟弟周建人却说,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鲁迅确实不喜欢放风筝,但他并不反对别人放风筝。为什么会这样呢?曹聚仁先生在《鲁迅评传》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原来,鲁迅强调一个事物的时候,喜欢把有的方面尽量夸大。鲁迅小时候认为孩子老是玩玩具不好,玩物丧志,长不大。后来,他的观念改变了,他当然要对过去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为了彻底批判这种错误思想,他就把过去的错误进行了放大。

  这也告诉我们,文学源于生活还得高于生活。为了艺术上的渲染,文学可以和生活适当拉开距离。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20:26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6-10-22 20:25
散文不一定要完全写实,有时候也可以加进一些虚构;小说不一定完全就是虚构,有时候也可以加进一些写实 ...

您说的很对,确实是这样。
8#
发表于 2016-10-22 20:25 | 只看该作者
   散文不一定要完全写实,有时候也可以加进一些虚构;小说不一定完全就是虚构,有时候也可以加进一些写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就有活生生的原型。
   互动交流!问好!
7#
发表于 2016-10-12 20:36 | 只看该作者
赞同作者的说法。
6#
发表于 2016-10-12 20:30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源于生活还得高于生活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9:42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10-12 17:51
颇有见地而读来让人有所收益的文字,感觉这样零零碎碎的不大好,你把十几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 ...

我最近很忙,闲暇时间只能想到一点先发一点,能集中到一起的时间有限。
4#
发表于 2016-10-12 17:51 | 只看该作者
     颇有见地而读来让人有所收益的文字,感觉这样零零碎碎的不大好,你把十几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零打碎敲,形成系统化、系列化,条理一目了然,给人感觉是不是好一些。不要急,慢慢整理好了,集中一周发一篇,会不会好的多?个见,仅供参考!问好!
3#
发表于 2016-10-12 13:4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放大那一说。
欣赏并问好!
2#
发表于 2016-10-11 21:47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观点值得肯定,比如散文的写实,小说的虚构,对生活的再现以及高于生活。很好的总结。拜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1:52 , Processed in 0.0549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