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流转的时光,不变的称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8 2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转的时光,不变的称呼
—浅析我族人把父亲称呼“耶耶”的由来

春雨霏霏,草长莺飞,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又到这样一个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日子,我感到一个沉甸甸的责任。我自己暗暗鼓劲,必须讲清楚一个称呼。在我这个“翟”姓里面,对父亲,也就是自己的爸爸,有一种古老的称呼,喊作“耶耶”。
记得小时候,我们把自己的父亲喊“耶耶”,让别人很不解,闹了好多笑话。记得小的时候,总是羞于在人品大众面前,当面喊父亲为“耶耶”。随着年龄的增大,从浩瀚的知识中才知道我误解了“耶耶”这个称呼,简直是对历史的不知,这种称呼是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因为讲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专家研究,客家话跟古代汉语特别像,有古汉语的活化石的称呼。客家祖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客家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词语 。源自客家先民聚居的环境中,保留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客家话。早在《论语》中记载:耶耶,就是父亲,此句为"彧彧乎文哉", 彧是绚父之名,故何戏改为耶。再就是读读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里面的爷娘,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文字记述中称呼“耶耶”,应该在北朝就把自己的父亲喊作“耶耶”。最后从唐朝诗人杜甫的部分诗歌中的客家语汇和客家生活场景,可以准确把握“耶耶”这个称呼的由来,《兵车行 》的 诗云:“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娘是客家话中的爹娘,现北方语汇是没有耶娘一词的。我为自己传承了这个古老的称呼,心中有了一部分自豪。
说简单些,放到现在,对称呼这个概念的解释是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我这个翟氏把父亲称呼为“耶耶”,不仅仅是沿袭了几千年的称呼喊法,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 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我们翟氏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我们翟氏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当然,作为客家人的后裔,我们翟氏从遥远的湖南进行“湖广填川”,所以我们就是客家人,客家人就是汉人,不要看到客家就想着是什么少数民族的。其实大家都有不同称呼,只不过现在统称客家人而已。为什么叫客家呢,就因为我们比别人后到,那些先到或世代居住的土著人就叫我们为客人,我们古时宗族观念极强,往往一个姓氏来到陌生的地方,都要抱团发展才行,因为你后面才来就意味着要与本地人争资源,对于老百姓来说往往就是土地。所以客家人多在山区,因为山区环境没这么优越因此竞争更小,同样这群人不管是为了更好的抱团还是传承文化,到了外地加上有足够大的人口基数他们没改变他们的语言文化习惯,这群人就叫客家人。翟氏四川营山、蓬安、旺苍一代的翟氏家谱记载是湖南人(只是个地理概念),湖南的翟氏家谱记载祖上是河南南阳郡。所以我们这个姓氏,随着战乱开始南迁。其实也不清楚具体是到哪里的了,后来安定了,在一方插占落业,就这样繁衍生息下来。只是有一点可以清楚各位:客家人崇文重教,家族观念强这是事实。就算那一种独一无二的称呼,也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来。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到了我这一辈的孩子,再怎么都不把我喊“耶耶”了,不知道是后退,还是进步呢?
              2016.03.28
简历:
翟建国,男,四川营山人,现年39岁,中共党员,营山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文职。南充市散文协会会员,营山县作家协会会员,营山县黄渡镇宕渠文化研究会会员。从小热爱写作,一直笔耕不辍。近期去了我县革命老区采风,虽然文字拙劣,但真情实意。若有机会,能够酌情交流,建国很愿意分享我的这颗朴心拙语。我知道,当今文学阅读和写作在乡村萎缩,甚至从乡村退场,固然有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强势登场的原因,但是作为农村青年的我,必须在农村本土现场培育“自我造血”式的农民的文学阅读和文学表达,在农村新青年中发掘文学新人是必要的,所以渴望老师的厚爱。现在建国用小小的善,深深地恩,感怀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

3#
发表于 2016-11-29 20:25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客家关于父亲称呼的源流,引经据典,分析中肯。拜读,问好!
2#
发表于 2016-11-29 10:4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长见识了,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称呼,这样的写作很不错。只是文章排版有问题,请认真看一下论坛规定。
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17:36 , Processed in 0.05023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