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1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词与大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13 1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几何时,国学派的人们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日益凋敝做过司马牛之叹。然而,《诗词大会》在央视黄金时段火爆播出,似乎使传统诗词一时之间成了热议的话题,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咏”来状其声势似乎也不为过。于是国学派们又欣然额手相庆,好了,一档节目激活一种将死的文学形式,善莫大焉!但激动过后,老鹤却有疑问窦生,《诗词大会》真能一夜催发千树万树的诗词之花吗?


新一季的《诗词大会》总冠军名花终于有主,十六岁的诗词达人武亦姝夺得花魁。于是,网上顶起和朋友圈里称其才女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说句实话,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能有那么大的诗词储备量的确让人惊诧并由衷佩服。而其儒雅稳重的气质风度也和她年龄大不相称,称其有能老鹤不反对,但说那是才老鹤就不敢苟同了。

       作为一档吸引眼球的综艺节目,《诗词大会》斗的是记忆力而不是鉴赏力和诗词的理解力,这可能是这档节目美中不足的地方。老鹤见过有非凡记忆力的天才,一篇佶屈聱牙的长篇古文,他可以过目成诵,几乎是分毫不差,但如追问他背的是啥东东时,多半他眼神比我还困惑。于是老鹤也就“佩服!佩服!”而已,也再不把背咏当做才能只视为技能。作为许多有兴趣看到总决赛的观众,很多也就是抱着看电视连续剧的结局心态,至于有多少诗词能留下深刻印象,我想可能没多少。所以单靠娱乐于教提到人们对诗词的鉴赏兴趣毕竟影响有限。而这股收看背诗的热潮也会随之猎奇心的递减而消退。拿《诗词大会》做对比,老鹤更推崇几年前央视做的大型系列文化纪录片《唐之韵》和《宋之韵》,或更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和欣赏》节目。那些才是在踏踏实实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至于附庸风雅终不是正途。

      ” 诗词“与”大会“两个词汇搭配不知道是谁的创意,老鹤总觉得有点儿滑稽。诚然,《诗词大会》创造了可观的收视率,也带动不少的青少年开始关注和喜欢中华诗词,使小众的热爱趋于大众的喜欢。但老鹤仍质疑这种浮夸的喧闹能造就多少的诗词传承者。当今的时代我们不缺乏追求风潮的热情,而是缺失持之以恒的精神。《诗词大会》做好了引导风潮的工作,却没有把这股风潮做成一种社会主流的长远打算。可以预见,但这档节目再不能玩出新花样,收视率下滑后,这浮华过后定是冷清,而大会仍然会恢复到少数人的雅聚了。所以,与其红红火火热闹一时,不如平平淡淡做长久计。这需要少些功利心,多几分真诚态度。


     《诗词大会》另有一个被诟病的地方是所谓学者导师的误导。节目组在挑选评委嘉宾时考虑的是用老面孔。康震教授和蒙曼博士都是主讲过《百家讲坛》的,一个是做宋朝文学研究的专家,一个是唐史学者。按说,这也是对题对口的选择。但康震教授突发灵感现场口占的一首七律诗却让诗词爱好者大跌眼镜,不仅怀疑这学者专家可认真学过诗?康教授作的那首七绝是这样的: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竟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诗的诗境是否有隽永高远生情绪和意犹未尽留白处,但从诗词最基本的格律常识上看,这就是一首毛病多多的不成功作品。从绝句创作的基本规则上看,这首诗违反了平仄交替,”句间相对,邻句相粘“的要求。这几乎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可想,这样的诗词作为样板来让青少年效仿会误人多少的子弟?而像这样的外行充内行的穿帮戏在也在蒙曼博士上出现过。至于他们对诗词佳句的评点也有老鹤不能苟同处,这属于个人对诗句理解和阐释的角度与看法不同,不应算伤。老鹤此时只拿圣人语与康教授们共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0:37 | 只看该作者
鲁北居士 发表于 2017-3-6 17:39
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基本同意观点,点赞。诗词与大会似乎不搭调,但是,说几句个人的愚见,愚以为应该是 ...

赞同居士的说法,毕竟在社会上营造了这样一个气氛,补课抹杀,应当肯定。
3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0:35 | 只看该作者
李灿 发表于 2017-3-11 19:40
我也这么看,老是去让人们背诵古典诗歌,不去发现当下的旧体诗佳作,传统文化如何复兴?背再多的诗歌只能是 ...

赞同老师的意见,善背诗只能算作背诗小能手是吧。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0:34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7-3-15 09:21
古诗词,只是一种文化传承。至于现在还写格律诗词的,多是遣兴玩玩,当真不得。

现在何止是诗词玩不过古人,书法、绘画、小说哪一个玩过老祖宗的。后人当汗颜啊。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0:32 | 只看该作者
莫非suki 发表于 2017-3-17 13:21
河北台王凯主持的《中华好诗词》也非常不错

那个节目看了好几季了,真心说:不错。《诗词大会》里的好几个选手都是从《中华好诗词》出来的,比如李四维。
36#
发表于 2017-3-17 13:21 | 只看该作者
河北台王凯主持的《中华好诗词》也非常不错
35#
发表于 2017-3-15 09:21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只是一种文化传承。至于现在还写格律诗词的,多是遣兴玩玩,当真不得。
34#
发表于 2017-3-11 19:4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这么看,老是去让人们背诵古典诗歌,不去发现当下的旧体诗佳作,传统文化如何复兴?背再多的诗歌只能是记忆力好,谈不上创造,不能叫有才。
33#
发表于 2017-3-6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鲁北居士 于 2017-3-6 17:43 编辑

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基本同意观点,点赞。诗词与大会似乎不搭调,但是,说几句个人的愚见,愚以为应该是多家爱好诗词的人们积极参与大家相互交流的意思,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举办者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视。个见,勿怪!!
32#
发表于 2017-3-6 16:47 | 只看该作者
诗词大会我认真地看了,很敬佩那些执着传承者的毅力和才干。
31#
发表于 2017-3-4 15:14 | 只看该作者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竟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30#
发表于 2017-3-4 14:28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喜欢的,不过是对古诗的幻想_押沙龙_腾讯大家  http://dajia.qq.com/original/cat ... 0&ADPUBNO=26569
29#
发表于 2017-3-4 13:0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这篇文章让人深思呀
28#
发表于 2017-3-4 12:53 | 只看该作者
拿这样的格律诗的确误人子弟呀!
27#
发表于 2017-2-25 06:57 | 只看该作者
欣悦拜读,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05:34 , Processed in 0.14988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