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5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中的战争与人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0 0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中的战争与人性
            
              lqm407 
  

  我从小就爱看小说,特别是战争小说。从《三国演义》、《水浒传》、《瓦岗寨》到《林海雪原》、《红日》、《大决战》等。看这些小说的时候,眼前飘荡的是刀光剑影、枪林弹雨,是英雄们的驰骋纵横和敌人们的土崩瓦解。英雄的高大完美和敌人的尖嘴猴腮,英雄的英勇机智和敌人的残暴愚蠢,英雄们的毫不心慈手软,秋风扫落叶和敌人们的负隅顽抗,死路一条,这都是对照,都是定数,都是套路……
  
  在具体的描述中,旧小说常常是:“一枪刺于马下,割下头颅,又翻身上马”、“挥动双斧乱杀乱砍,人头滚动”……新小说常常是:“一梭子过去,敌人象麦梱一样晾在了地上”、“炮火中血肉横飞、鬼哭狼嚎”……
  
  总之,这些小说都是血淋淋的,象是刚从血水中打捞出来的一样。它又好象在告诉人们:”“我们”就是“我们”,“敌人”就是“敌人”,在战场上“杀人没商量”,除了狠毒,除了残酷,除了你死我活,就再也没有丝毫温情的东西。
  
  当然,这样的小说看起来惊心动魄,心情亢奋,使人百看不厌,充满快感。
  
  在看这些小说的同时,我自己也写起小说,特别是还写起了战争小说。我虽然没有参加过战争,却觉得写战争并不很难。
  
  但要写战争,就得思索战争。谁知我一思索,就思索出与众不同来。
  
  我首先思索的是: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那红着眼睛进行厮杀的都是“人”。如果要追根究底的话,就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哪个方面的战士,其实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儿子,是正儿八经的“人民的子弟兵”和“阶级弟兄”。当官的和有权势的人很少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上去送死。对这点我深有感受:我家好几个祖父辈的人,都是参加共产党或国民党的军队而死亡的,有的死在抗日战场上,而更多的则是死在“解放战争”中,也就是说死在同胞之间的互相残杀中。而我家祖祖辈辈是“贫下中农”……
  
  我还认识到,在我们的战争小说中,无论是英雄,还是敌人,他们其实都是一种符号,都是一种的工具。他们大都是被逼来的,被抓来的,被骗来的,“吃粮”来的,活命来的。他们很少能够分辨出所谓的“正义”与“非正义”来。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是大多数士兵,不是指那些“英雄”。“英雄”自有“英雄”的处世道理。
  
  正因为战争中到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在弥漫着硝烟的同时,战场上也应该弥漫着人性的东西。战场上应该充满着无奈,充满的恐惧,充满着可怜,充满着同情,充满着向往,充满着关爱……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人性。老百姓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朴素的人性。
  
  但是,在我们的小说中不缺乏宏大,不缺乏离奇,不缺乏壮烈,不缺乏完美,缺乏的却恰恰是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正是被“敌”“我”的概念冲击得无影无踪。
  
  我对此种情况深入思索着。在思索的过程中,我也写出了几篇“战争小说”。我决心要写得与众不同,要写出人性的东西来,哪怕失败。
  
  我的一篇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敌我双方”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残酷厮杀,最后同归于尽,只有身负重伤的“孩子”与“老人”还活着。两人相遇后,孩子满腔仇恨要杀死老人,而老人却想救活孩子,一起走出死亡之地,回到自己亲人身边。老人说他“弄不清战争”,只是知道自己和这个孩子都不应该死亡。终于,在快爬出大戈壁,有一线生还希望的时候,孩子趁着老人舀水的机会用枪打死了他。最后,孩子也在消灭了“敌人”的快感中死去了……
  
  另一篇是这样的故事:老人的儿子柱子被“敌人”杀害了。在儿子的坟地里,她救活一个从战场上爬出的受伤孩子。在救护这孩子的过程中,老人突然知道这孩子是个“敌人”,不禁悲愤交加。但在乡亲们要处死这个“敌人”时,老人又毅然挺身保护了他。最后,这孩子流着眼泪叫了声“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妈妈”后,在柱子的灵牌前剖腹自杀了……
  
  我写这样的小说,当然不是为谁翻案,不是在同情“敌人”,也不是要“让战场充满爱”,而是在沉思战争中的人性,希望战争小说中多一些人性的东西……

  很长时间,我拿不准我的想法是否合适。后来,我将这两篇小说贴在《中财论坛》上,想不到文友们给了很高的评价。版主甚至说“写得特别好”,“是太虚难得的小说”。这样的支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当然,使我更受鼓舞的是一篇外国的同类小说。虽然我看到的是该小说的大概情节,但我知道有人也这样描写战争后,信心就更为坚定。
  
  这篇小说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将抓到的一个南方士兵送到自己的将军面前。这个士兵又冷又饿,满脸恐慌,不停地解释说他不是暗探,只是想家想疯了,想趁着夜色逃跑……这孩子想念家乡想念亲人的话打动了同样想家的将军,将军命令部下:“给这小孩弄点吃的,披条毯子!”将军还深情地说:“看这战争,把这孩子整成什么样儿了!”等这孩子吃了东西,暖过身子,将军下令将孩子送出前线,并叮嘱孩子说:“快回家吧,再别回来了。”……
  
  这样的情节,我没有从我们“史诗般”的小说中看到过一个。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现在,我们应该重新思索这类问题。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2#
发表于 2008-7-24 21: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谢谢武版阅读。
  你的长篇我也看了,真是大手笔啊。待啥时详细?..


李兄过誉了。
您可以写成一篇文章。
拙作在网上没敢多贴。河南一出版社编辑想看一部分。我还没有完全修改完。慢慢地找地方吧。
21#
发表于 2008-7-24 18:06 | 只看该作者
战争的残忍就是在战场上,敌对的双方都没法顾及人性。这是人类的悲哀。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白夜 发表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是的,要思考战争!

我曾经看《荆轲传奇》,看着屠杀的场面,吓了一跳!
战争?战争!就是这样?思考之下,写了一首诗《人性》!
表达了一些思考,不怕诸位笑话,至今还?..


将你的诗歌贴出来吧,大家欣赏。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是的,要思考战争!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就教我们要思考战争的意义了。为此,他专门做了详细论述。在此奉上给大家:

             
照先生这么一说,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战争这个东西……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班班关于思考,善于概括,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谢谢阅读。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李兄的杂文写的好!没想到小说也很厉害!问好!


写过一些小说,还有待于大家批评。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9: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海凹 发表
区分正义与非正义是史观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时候是分不清“正义”与“非正义”的,特别是老百姓根本无法去分清它。老百姓的“任务”是“打仗”。
15#
发表于 2008-7-22 19:15 | 只看该作者


4版的写作是勤奋的,且多面手,有时间一定拜读您的小说。学习。
14#
发表于 2008-7-22 06: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是的,要思考战争!

我曾经看《荆轲传奇》,看着屠杀的场面,吓了一跳!
战争?战争!就是这样?思考之下,写了一首诗《人性》!
表达了一些思考,不怕诸位笑话,至今还感觉那时的战争真是“传奇”
拜读大作,问好朋友!


  
13#
发表于 2008-7-21 18:0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要思考战争!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就教我们要思考战争的意义了。为此,他专门做了详细论述。在此奉上给大家:

              第三十一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用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来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不可以向帝王提出用武力征服天下的思想,即不得向别的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不得用军队镇压国民的正当行为与合理合情要求,这样的行为必然要遭到别的国家反击,必然要遭到国民的反抗或咒骂,最终把自己玩完才了结。[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
       
  军队驻扎过的地方,曾经发生了激烈战斗的地方,花草灌木又长满了,这时,我们来思考侵略战争和镇压战争的意义,有这个必要吗,为什么不采用和平方式呢,这样的行为是聪明的呢还是愚蠢的呢?[师之所居,荆棘生之。]
       
  聪明的人,有了一定的收获(即获得一定的权力或利益)就不要再贪婪了,有什么好贪婪的呢?不能穷兵黩武,不要争强好胜,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耀武扬威,不要功劳独占,这就是不好强,这就是不产能产是。[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任何事物过了它的强盛期都要进入衰亡,人的行为过分了就只能面对失败,这就是没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所有不按照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来作为的行为,从它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要以失败而告终。[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第三十二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wù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xiān天)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刀枪剑戟,这些用于打仗伤人的武器,是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很讨厌它。所以,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依仗刀枪剑戟来有所成就。[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wù务)之,故有欲者弗居。]
       
  行为端正的人,使用刀枪剑戟,通常都是放在不便于顺手拿起的左手边。只有那些好打打杀杀的人,才把刀枪剑戟放在便于顺手操起的右手边。所以,刀枪剑戟这类东西,实在不是爱好和平的正人君子玩弄的东西。[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刀枪剑戟,这些不吉祥的东西,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也就是在被迫和自卫的时候才使用它。当然了,刀枪剑戟这些东西,还是以尖锐锋利为最好。但是,不要炫耀刀枪剑戟的锋利。如果哪个炫耀刀枪剑戟的锋利,这样的人是喜欢打打杀杀的人。凡是那些喜欢打打杀杀的人,他们的远大志向是不可能在世界上得到实现的,即使有所体现,也是短暂的。[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xiān天)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所以,人们办喜事,如果要使用刀枪剑戟的话,通常都是放置在左边;只有办丧事,才把刀枪剑戟放置在右边。因此,军队在训练、行军或作战时,通常也是副将在左边,主将在右边,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是因为人们早就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人们都很讨厌它,所以说,要按照办丧事的规矩来布置。[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战场上,不管是敌方我方,只要战死的人比较多,都要用悲痛的心情来埋葬他们,并且立碑记录或纪念。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后人以警戒,还是少打仗的好,最好是不打仗。如果打了胜仗,也要像办丧事那样来处理胜利。[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从以上两章可以看出老子对战争、兵器是一个什么样的正确态度。他是反对战争的。所有真正的军事家都是反对战争的(包括孙子)。
12#
发表于 2008-7-21 16:36 | 只看该作者
李兄的杂文写的好!没想到小说也很厉害!问好!
11#
发表于 2008-7-21 11:25 | 只看该作者
班班关于思考,善于概括,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10#
发表于 2008-7-21 11:15 | 只看该作者
区分正义与非正义是史观问题。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三国演义》、《水浒传》、《瓦岗寨》到《林海雪原》、《红日》

呵呵!小时候都喜欢看。儿时最喜欢看战争题材小说电影了,那时候不是很理解人性和战争,只是迷恋英雄和杀戮,现在是越来越讨厌战争的残酷了!

...


  谢谢微风。
  小时候都是喜欢读战争小说的。那时候是图热闹,英雄崇拜。其实,心目中的英雄都是一些武将,根本不知道人性等方面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4:07 , Processed in 0.5253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