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6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的非美之美不言之言无象之象隐意之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8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赖杨刚这一组八首短诗,很明显是他的短诗集《下一站,雅安》的一个近似的缩影。诗歌叙述的是一次“石棉”旅游的全过程。在大致以旅游的时间及线路的贯串下,作者用叙述式和表现式两种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石棉”的诗意感受——“最阳光”!这里就是作者的家乡。作者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最终融入红色历史的思考;在故乡情结的展露里,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意识。
过去我曾经点评过赖杨刚朋友十几首短诗。在我多年的诗歌阅读过程中,感觉他是一位非常难得一见的诗语言艺术驱遣的高手,他身边的朋友因此都称他为“诗妖”。这一组诗歌的每一个“分镜头”的进一步微处理,都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功底。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将意象呈现与巧妙叙述融合一体,通过精心结构,创造交织在一起形成多种张力,以最少的语言蕴涵最多的意味。所以诗歌空灵、含蓄蕴藉、诗意隐蔽。属于诗歌的阳春白雪。
赖杨刚朋友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对“微诗”“小诗”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是“中国小诗网”的副站长、“中国小诗协会”的秘书长。他在诗歌创作的多元尝试和辛苦耕耘的过程中,从未间断过深入研究诗歌理论,这就在增强自己诗美创造的自主自觉地打造“中国小诗”品牌的同时,带领着一个论坛红红火火地打造着属于自己类型作品的阅读队伍,野鹤便是其中之一。

石棉●最阳光(组诗)


车过栗子坪

爱情,驾着
雨水的跑跑车,从南方
赶过来看我
经过栗子坪的时候
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
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把阳光
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
脚基苔

诗歌本来是写,在春天某一天,正恰逢“好雨知时节”的淋过后,“我”驾车来到石棉,经过栗子坪乡的栗子坪村,看见遍地洒满阳光的蕨菜的嫩绿,和美丽的彝族姑娘,真是山美人更美啊,感觉太幸福和欢乐了!
诗歌却首先用了个倒装句式,不是-我来看,却是-来看我。谁来看我呢?诗歌用“爱情”指代了-春天的温暖从南方带来的热烈的欢快和幸福来看“我”;不说我驾车,而说“爱情”驾车来;用雨水修饰跑跑车。这样的叙述方式,常规的日常用语语法、句式、逻辑完全被粉碎、解构、颠倒,语言在这里只被当作某种有意味儿符号元素被任意驱遣,这是诗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超越,从而创造出了新的陌生的极耐揣摩的诗美语言。接着不说是自己停车,而说“经过栗子坪的时候/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笑-让春天-刹车,这都是非语法、反现实、超越常情常理的,甚至荒唐。春天这一急刹车,“把阳光/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脚基苔”。“跑跑车”“欢欢地”“嫩咚咚的”这样的语言运用也别生一番形象、生动的情趣儿美。
读完之后,闭上眼睛仔细玩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素俱全,美丽的山村风光仿佛历历在目,人物面目情态及兴奋的心理情状,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这样的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除了天分外,是需要工夫和功夫的。在现代新诗这样的文本语体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的情况下,还有相当多数的读者受制于以往的语言审美定式,并不认同这样的语言创新唯美,反而极其讨厌甚至激烈反对!因为不懂而不承认其美,这就是有人说的诗歌的——“非美之美”的特性之一。

陪村长说话

用雪水
泡老鹰茶,随意
放进一两朵柑子花
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
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
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
这时,他老婆冒了一句:
茶太烫,娃娃的爸
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
用山风冰一下
   
     组诗上一首《车过栗子坪》描绘的是山村外景春意盎然的镜头,这一首镜头转向屋内,叙述表现的是山村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土人情。同时作者一箭双雕暗示出当地的土特产品和由地域特点带来的待客方式,“用雪水/泡老鹰茶,随意/放进一两朵柑子花/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老鹰茶”“柑橘”是土特产。“雪水”泡茶,却不失栗子坪人好客热情,“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大大咧咧的”,怎么会不让游客松快而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呢?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表现出村长对百姓冷暖的关怀和村庄上下和谐的社会氛围。在语法上,本来是村长说,诗歌却突破了语法,写成“热情——说着——苦乐年华”。老婆的话,在热情的基础上又凭添了一份俏皮美,“茶太烫,娃娃的爸/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用山风冰一下”?语言平中见奇,风土和人情辉映,举止言谈的音容相貌可掬,这是诗歌的“形象美”。作者历来主张:好的诗歌是可以演出的。


在新棉镇吃烧烤

星星
从老熊顶,掉下来
夜色,被吆喝
点燃。那些婶婶
把小镇架在钢炭上
——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
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
麻辣,得,多加
   
    前边《车过栗子坪》《和村长说话》两首写的是白天,这一首写的是栗子坪的一幕夜景。“星星/从老熊顶,掉下来/夜色,被吆喝/点燃。”长短镜头结合,火爆的夜景表现了山村人民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星星——掉下来”是用了“荒唐”的描写手法;“吆喝——点燃”是非语法移植变形。接着,“那些婶婶/把小镇架在钢炭上——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麻辣,得,多加”!这几句,读起来是美不胜收的!明明是烤肉,作者却写“小镇”被架在钢碳上“烤”!明明是“肉”熟了,诗歌却说“梦”熟了!这些都是非语法并且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包括下一句,多加麻辣“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这些诗句就绝对不是单纯介绍山村小镇旅游景点的风味小吃,而是在介绍风味的同时,强烈地暗示出了“小镇”人民热爱生活,意气风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实现着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奔小康的情景和梦想。多么美好的小镇,多么可亲可敬的人民!
这些非线、面性描写具有物理学上的“场”效应。正如当代语言学心理学者们的跨学科研究所说明了了的,作者这样的创新语言,犹如心理学的“格式塔”效应,整体大于局部相加之和;也如绘画艺术的“西蒙的调色盘”,不同颜色相互浸染,会产生异乎寻常的色彩效果;而在诗歌理论本身,这样的诗歌语言,令读者在字面及字面的延伸意义之外,获得了太多的“领会意”,构成了诗歌的“神韵”!这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作者的真功夫,就是在勤苦耕耘中开发了人的右脑的形象中枢功能的优势,实现了与左脑抽象思维优势的互补、结合、共生,在灵感爆发的时刻,能够轻松地把理性思考付诸形象思维,实现诗歌以直觉的方式,进行“意象的逻辑思维”。
这样的遵循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创新性超越性语言,已经不再是人们的日常用语,这是语言的狂欢,部分的表现着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不言之言”。

清洁阿姨,您早

挥动扫帚的样子
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忙过之后
环城路,真干净
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
跳起藏家的锅庄,林业局门口
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
眼神飘着朝霞
一声“嬢嬢,早啊”
整个县城,就
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
   
    这一首,在时间上,是第二天。上一天镜头特写的人物有村姑“映山红的一笑”;热情好客的村长夫妇;热火朝天烤肉的婶婶和姨爹;这一首有清洁工阿姨、上学上班一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姑娘们。后边隔一首《找个地方晒太阳》是写的老年人。
“挥动扫帚的样子/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借喻“木芽风”动漫,描写清洁阿姨的动作优美。“忙过之后/环城路,真干净/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月光”的比喻一是干净,二是环路的形象,三也暗示前途和希望。“高跟鞋”指代青春靓丽“跳起藏家的锅庄”舞的姑娘们。“林业局门口”的选材,突出的是绿色意识。“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眼神飘着朝霞/一声“嬢嬢,早啊”/整个县城,就/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结尾这一行是比喻基础上的通感句。
整首诗歌表现的是旅游景点的绿、美、香的怡人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

大渡河之夏

黄辣丁,多么想
借到鹞子的翅膀
抱着河卵石
飞上蓝天,同太阳
肩并肩。游子啊
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
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
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
黑夜所要的繁华
    “景物因人而盛概”!“大渡河”,是石棉人文历史景观优美及现实人们的安居乐业的源头啊!念起红军强渡大渡河,那一段气壮山河的悲壮历史,谁人能不心潮澎湃呢?
一般的写手很可能就会像我这样,如泣如诉而引吭高歌。赖杨刚朋友没有那样去写,起头一个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黄辣丁,多么想/借到鹞子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肩并肩。”大渡河里“黄辣丁”鱼儿,被拟人化,奋发向上,志存高远,想借到鹰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媲美!从而表现了大渡河的一鱼一鸟一石都继承了当年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和传统啊,他们都是向上的阳光最美的可爱的啊!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这是失真。然而诗歌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妥帖深入逼真的表达出事物现象和精神的本质内涵,这是诗歌的又一个特点——“失真之真”。
    接着,“游子啊/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黑夜所要的繁华”。这是又一个“荒诞”的语言夸张变形。是说,在大渡河精神的感召下,作为一个游子还会心中有乡愁,大渡河就不会容忍你!他要停下来不再激流奔涌,让几百座水电站报废,令黑夜所要的光明全无!反过来表达的是,大渡河的精神会激发你乐观向上,汇入滚滚的社会的潮流奔腾不息,像当年的战士一样,给黑夜以黎明,用自己的生命照亮这个世界!多么深厚唯美的意蕴!而这些意蕴是深隐在字表的里边的,需要读者深入开掘才能发现,这就体现了诗歌的第四个特点——“隐意之意”。
   
    诗歌前后用了对比的手法,让人们在一高一低的“落差”中,感念先烈,感悟人生,振作精神。“几百座水电站”,暗示今天的大渡河两岸迅猛发展的能源科技建设,当年阻碍红军前进造就英雄的历史已经成为史诗,现如今已成为了人民温暖光明安康幸福的动力和源泉!


找个地方晒太阳

在石儿山公园
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
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
哥们,看见宁静了吗
她们长着双眼皮
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
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
   
    诗歌是生命的律动。这一首让大渡河激越高亢汹涌奔腾的旋律急转直下,声调节奏陡降舒缓了下来,作者是故意让我们在“含蓄中体验奔放”?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首隔着,直接顺序到下边的“在安顺场小住几天”也是无可厚非的。
文学是人学,是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文学艺术不能不表现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理念。这和当年抢渡大渡河的战士的革命理念是一致的——创造一个完美的社会!中国人几千年前的《礼记》当中有一个小指标,也如小康:少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作者“在石儿山公园/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看见”,事实上是看不见的,下边的叙述仍然是超现实的手法,“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哥们,看见宁静了吗/她们长着双眼皮/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因为老有所养,所以死也瞑目。落叶归根,死亡也成为超验的爱的美的生境!
    《道德经*归根*16章》有:“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恬静是人生的最后最高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那是先辈的德果善根和你今生善行的福报啊。儒释道马克思及赖杨刚和我们,就这个主题是都可以共赴一个高峰论坛的!


在安顺场小住几天

安顺场,红色小镇
河风吹着将军令
松树、冷杉、青杠
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
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
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
每夜都会让你梦见——
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
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小住“几天”,在时间上是对初到、游走过程的延续。
“小住几天”,说明这里的风景最好!
看:“安顺场,红色小镇/河(野鹤注:大渡河)风吹着将军令/松树、冷杉、青杠/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每夜都会让你梦见——/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就是——“感恩”!感恩才懂得敬畏,敬畏才知晓“爱”,爱了你和你的生活才会春风得意!春风得意便会带来满园生机。
生命原来就是这样:生和死的相依偎,不离不弃!

留在石棉,好吗

寂寞了吧
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
拗不住雪,终于
轰轰烈烈开了花
我就是我,用川剧中的
花鼻子扮鬼脸,当细雨
向贡嘎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
——甜,一朵微笑
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
阳光石棉
2012-2-15
   
    “留在石棉,好吗”?没有来过石棉的朋友请记住:《下一站,雅安!》。来石棉的朋友如果偶尔“寂寞”了,可以去野外爬山啊,你看,“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春天好不好?但春天“拗不住雪”,山很高的地方,“终于/轰轰烈烈开了花”!石棉的风景是会变幻的,美不美?就像“川剧中的/花鼻子扮鬼脸,”,这是石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特技,你欣赏吗?山下是春天的暖,春暖花儿便开放了,“当细雨/向贡嘎山(野鹤注:雪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甜,一朵微笑/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阳光石棉!”石棉,最阳光!

小结:旅游和写作诗歌的相通之处,就是都是把生态审美艺术化的过程,差别在于诗人重又把审美感受物化成文字,供人们再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审美首先要生态化,所以现在“生态写作”流行起来。生态写作有着层递的境界上的差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赖杨刚的诗歌写作的境界是后者——最高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体现着造化之妙,让人们在“天人合一”中,更看重“精神守望”。时代精神是历史的精神的现实表现,更令人要坚守和守望的,是那种真的、善的、美的、爱的灵魂。人类灵魂的高地一旦失守,自然就要天崩地裂。(野鹤没有去过石棉,解读失误就在所难免了。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3:1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3-13 07:03
对一组诗歌进行如此详尽的解说,从内容到形式,可以看得出作者是做出了很深入的研读的。
读这样的文,可以 ...

多谢哦!!!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3:14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7-3-12 00:42
解读得很细致,幽兰学习

多谢!!!
6#
发表于 2017-3-20 08:4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作者。
如果是原创首发,请注明“版权”。
谢谢。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4:3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3-13 07:03
对一组诗歌进行如此详尽的解说,从内容到形式,可以看得出作者是做出了很深入的研读的。
读这样的文,可以 ...

谢谢!
4#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4:32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7-3-12 00:42
解读得很细致,幽兰学习

谢谢!
3#
发表于 2017-3-13 0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足道哉 于 2017-3-13 07:05 编辑

对一组诗歌进行如此详尽的解说,从内容到形式,可以看得出作者是做出了很深入的研读的。
读这样的文,可以对原诗有了更加深入的领悟。
拜读。
2#
发表于 2017-3-12 00:42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很细致,幽兰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43 , Processed in 0.3031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