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13|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镣铐下的舞蹈 ——读香薰古琴《女人的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4-20 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4-21 11:32 编辑

                文/欧阳梦儿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奶奶级别的女人,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奉献了自己一生青春,却得不到重视与认可的故事。她为家所累,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得不深埋自己的理想。儿大女成人之后,仅仅想保留自己的一点爱好,重拾自己青春的梦想,受到百般辱骂千般刁难。在这样毫无理解与宽容的情况下,女人决定突出重围,尊严的活上一回,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女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哪一个女人一生的写照。而是中华大地过去普遍存在着,现在依然存在的社会现状。这一社会现像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来自于大男子主义高高在上的社会风气。更主要的原因却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也决定着个体的家庭地位。女人不管为家庭奉献了多少,因为没有具体的经济体现,所以总处在“无作为”的思想意识误区之中。她们的巨大牺牲,因为长期的逆来顺受,自然而然被划归到“女人的本份”一列。任何的逾越“本份”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引来埋怨。

  那么香薰古琴是怎样来体现这一宏大主题的呢?


  一、艺术手法

  母亲是这篇小说的灵魂人物,作者却并没有直接描叙。而是通过家庭成员:父亲、奶奶、哥嫂、我、侄儿、乃至我家的狗等的行为、语言来进行境面反射或折射。使得母亲这个人物被挤压得更彻底更变形,从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母亲这个形象也更鲜明更突出,崇敬与哀怜油然而升。

  手法多样,变换从容,是一个好写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此文亦然:烘托、比喻、夸张、对比、象征,反复穿插运用,效果显著。

  总体来说,作者并没有离开中国小说传统的一些表现手法。


  二、谋篇与布局

  作者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于不动声色之中,让母亲的话投石问路初起涟漪,然后母亲的出走既成事实,激起千层浪。第二天母亲回家是“起”之后的“伏”。当然这个“伏”只是表面的平静,风平浪静之下是家庭成员各自内心的波涛暗涌。母亲载走所有的生活必须品再次悄无声息的离去,显示出一种更大的决心更长久的坚持。这一“浪”,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虽然情绪上不再那么激烈,显然更巨大更有杀伤力。“家”不成其为家,连父亲都抛开一切顾忌,决定背水一战。这一浪也是持久的,母亲勤劳、智慧、坚韧的一面得以完美展现。这一浪,母亲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父亲的妥协,母亲的再次回归,让残破的家重归于平静安适。这又是一大“起”之后的一大“落”。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又将走入正轨的时候,高潮陡起,嘎然而止。

  短短的篇章,有平有起,有伏有涨,有降有陡。犹如一篇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于平、仄交错中,完成一场铿锵有力的吟唱。



  三、写作特色

  从小处着笔,于日常生活一言一行进行精雕细刻,是此作最成功最漂亮之处。以“小”见“大”,逐步深入的刻画方式,使得人物的灵肉丰满得有层次有深度。读者的感情投入也以这种慢热式升温,在水到渠成中沸腾。

  文章开头,描写的是一个女人在家庭中平凡的一天,是一个常态。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铺垫。这里是作者第一次用“渲染”这种技法。用气候渲染母亲的蓄势待发。大家毫无觉察。这说明母亲是一个鲜少会得到关注的人,她的情绪不能影响任何人或事。

  “母亲穿着手织的毛衣”——手巧、节俭;“弓着身子、小心翼翼”——既是形态描写,也是心理暗示;“……母亲端齐了饭,抱着小宝坐在一边的小凳上,一块玉米面发糕才使小家伙安静下来。”——家庭境况不错,母亲的地位很低,家人习以为常,心安理得。

  “明天我去山上住。”——是悬念,是惊雷。而母亲这种石破天惊的话是怎样说出来的呢?“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头没有抬……她就像要出去赶集,等待父亲从内衣口袋掏出一张小面额的钞票一样安静。”——母亲不抬头,说明她是明知不可为而想为,有着惯性的心虚。但也有着深思熟虑后的坚定。后面一句话说明母亲跟父亲在婚姻中是不平等的从属关系,撑着家里的衣食住行,经济上却是在严格的掌控之中。此外,还通过作者的眼睛做了大量的补充说明:吃的是残羹剩饭;活计是没完没了;侍侯完小的侍侯老的;做的是黄牛,挨的是侮骂。

  大家是什么态度呢?——充闻未闻、不为所动、理所当然。作者用滚过的“闷雷”来象征父亲此刻的心态。这与后面父亲的态度互相证实遥相呼应。

  一家子对母亲的诉求漠然以对,但母亲对大家命令似的祈使句却有求必应。尽管这样,在厉害的婆婆眼里,母亲却是一无是处的。是“白吃白住的”、“有福气的人”、“不知足”、“天生一副贱骨头”。一边侍候她吃喝拉撒,一边听她骂骂咧咧,这样的日子无边无际,是一种多么大的精神折磨呢?没人设身处地为母亲想过。面对母亲的力不从心,“像拖一堆泡过水的衣服”,没人想过伸手搭一把力。

  父亲天生是一个冷漠之人么?当然不是!父亲的态度,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奶奶的一串无声的臭屁,看新闻的父亲都能察觉、欣然打趣,母亲的恳求,却连一串屁都不如。所有都没有感觉到。

  母亲是什么态度呢?沉默!经验告诉母亲,任何辩驳都是做无用功。几千年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俗话说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着暴发。显然大家的冷酷与自私,坚定了年近五十的母亲想为自己活一回的决心。

  所以当母亲再一次提出自己诉求的时候,“看了父亲一眼。”这一眼无疑是一种决心,也是一种宣战。所以大家都听清了。

  诸如此类的通过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太多太多,精彩纷呈,我就不再一一列举。



  四、女人的山这个“山”字的含义

  从字面理解,女人的山,也就是女人的依靠,精神和肉体赖以存放的事、物。一个有夫有子有不错家境的女人,为什么“逃”出去,把一座冷冰冰的土山做为自己的“山”呢?可见母亲的孤独与绝望,那种长期得不到理解与尊重的伤痛。

  读过故事之后,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座山,其实是母亲理想赖以实现的“桃花源”,是离开“圈养”,跳出偏见与认识误区,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这个山,当然也是母亲心的花园:有花有果,有清风与明月,有小河诗意潺潺。它是母亲精神净化与升华的摇篮。



  五、主宰母亲态度几起几落的基本外因

  母亲的态度几起几落,关系着整个故事浪潮的高低起伏。女人是为爱而生的,为了所爱,她可以委屈求全数十年。女人如水,为了丈夫为了家庭,她可以把自己变身成任何形态。水的特质是可朔性强,缺点是一旦破堤,势不可挡,泛滥成灾。

  母亲的出走,表面看是母亲不安于现状,急于摆脱世俗的枷锁去读书去写作。事实上是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儿女们的愤怒,是对婆婆无端的指责与侮辱的反抗,更是对丈夫熟视无睹的冷漠,自私自利听之任之的一种对抗。女人什么都能容忍,尤其不能忍受漠不关心与身体的背叛。女人的第六感神乎其神的敏锐。对于丈夫的出轨,传统的女人们不是不察觉,而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一般采取隐忍。当有一天,实在太感心灰意冷,便会选择逃离。

  有人说男人的身体与精神是分离的,身体出轨,不会导致精神的游离。真的是这样吗?事实证明一点没有影响那是天方夜谭。一切的行为都是潜移默化的,态度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的,情绪是不受控制的忽冷与忽热。

  以此文为例。母亲走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父亲内外交困,家里乱成了一锅粥,父亲对母亲的强硬态度有所改变吗?没有!他当着他情人邢丽丽的面,痛骂母亲,“决定与之彻底决裂、满怀希望地等待邢丽丽点头”。看看,这就是有后路的男人,底气十足。

  在寡妇邢丽丽断然拒绝之后,父亲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终于想起了母亲的痛,母亲的累,母亲的好。

  邢丽丽为什么拒绝父亲?拒绝一个翻身做主妇从此可以手挽手走在阳光下的机会?这里作者没有说。但以我女性的直觉来猜测,我想邢丽丽是害怕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恐惧。父亲对母亲的冷漠与无情,让邢丽丽深切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残忍与冷酷。那只忠心耿耿的看家狗,因为父亲的一个不痛快,痛遭断腿之害,也是证明。

  母亲第一次回家,全家人什么态度?“父亲坐在沙发上抽烟,傲慢地盯着电视,好像压根没有看到她,或者父亲在用一种惩罚的态度享受母亲的悔改。”“她要上天,你让她去。”

  “妈,你这是要干啥?你准备考大学和我一起做校友啊?”——我虽然是她痛爱的小儿子,我仍然是没有半分理解。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姑娘多的是。黄花闺女、大学生排着队想嫁给我家生子。好狗不挡道!有本事走了就不要回来。以为自己是娘娘托生的啊!”——奶奶仍然是死不反省的恶毒。

  有如此婆婆,丈夫能好到哪里去?——“母亲的行为惹恼了父亲,他的外遇从地下走到了阳光下。”

  父亲肯定早已想不起母亲当初怎样与之吃糠咽菜不离不弃,更别说感恩她的半生操劳与牺牲。环顾四周除了辛劳竟无半丝东西真正属于自己。母亲的哀与痛自是无法言说无人言说。这样的家,怎么能留住母亲呢?

  如果说母亲第一次回家,是收拾生活必须品的无奈之举,那么第二次回家,那就是亲情的感召与呼唤。女人在乎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其实很少。不是吗?你看,父亲只不过不再黑着脸,带着我与大哥主动上山帮母亲收了一次苹果,母亲便回家了。

  母亲回家,家里一片详和。依旧是平日里的常规生活,大家却体会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幸福与快乐。连奶奶的指责也因为少了底气而变成了喉咙里含混不清的音节。

  但是,母亲为什么还是要离开呢?因为大家是因为“需要”得到了解决,对母亲暂时的“宽容”。大家仍然是从自身利害出发,从自已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没有一个人是出于“爱”的挽留。

  哀莫大于心死。所以母亲不回来了,宁愿在山上忍受孤独与贫困。还有什么比家人的冷漠与自私更可怕的呢?



  六、华丽转身,活出精彩

  母亲的死,终于让我们痛了,让父亲哭了。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母亲勇敢的出走;不是母亲完成从“家奴”到“人”的华丽转身,活出她别样的精彩,她的好能令人印像深刻吗?她的死能让人父亲悲痛欲绝吗?

  可见,女人想要想赢得尊重,有时候也要适当学会对别人说“不”;女人想要让人爱,首先得先学会如何爱自己!



  (后记:古琴老师说他写此文花了半个多月,实在崇敬之至,难怪出手高绝。而梦儿怕赶不上趟,只花半天功夫匆匆而就的拙评,权当是点心意,笑纳便罢。)


原作链接:【笔友同题】女人的山(首发)





评分

13

查看全部评分

68#
发表于 2017-4-30 00:51 | 只看该作者

互致问候
67#
发表于 2017-4-27 08:53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4-27 08:45
榆木大哥复制链接,想说什么?

没什么,留个纪念。小妹,早上好!
6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7-4-26 23:52
  镣铐下的舞蹈 ——读香薰古琴《女人的山》 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026205-1-1.html (出处:  ...

榆木大哥复制链接,想说什么?
65#
发表于 2017-4-26 23:52 | 只看该作者
6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0:05 | 只看该作者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7-4-23 09:52
很有见地,专业,评点到位,用心之作!

呵呵呵呵,开心!
6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10:05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4-22 15:32
必须赞!以后多写评论,我爱。

好!
62#
发表于 2017-4-23 09:5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地,专业,评点到位,用心之作!
61#
发表于 2017-4-22 15:32 | 只看该作者
必须赞!以后多写评论,我爱。
60#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4:05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4-22 13:55
什么都不说,加分。

谢主隆恩。
59#
发表于 2017-4-22 13:5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都不说,加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0:28 | 只看该作者
东方欲晓 发表于 2017-4-22 10:26
喜欢这样的评论文,能让人更加理解作品的内涵,学习了。

你的喜欢是我的动力。
57#
发表于 2017-4-22 10:2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的评论文,能让人更加理解作品的内涵,学习了。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8: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九月盛菊。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8:27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4-21 16:13
好像柯大哥也给我加了个负分。呵呵。哈哈,负负得正!

建议中财把那一横加粗!
5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8:27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4-21 16:06
据我所知,这个负分,是中财历史上第二次负分。

谁让你喊“大哥”的呢,喊“小哥”,这个负分就是正的 ...

真的吗?原来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6 23:31 , Processed in 0.0718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