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2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云台山下的风雨历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8 2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一九七三年离开永胜二中,已经三十五年了,这差不多是两代人的岁数哪。但在二中经历的生活,就宛如昨天我在院子里浇花水一般,近着哪,亲着哪。当时想着,这一瓢水,虽然是淋在我家的院子里,但说不定它会穿越时空,顺着我梦魂萦绕的路径,泼洒到永胜二中的花台里去,滋润出芬芳四溢的花朵。

  是的,我们是二中培育出的花朵。现在,该到我们培育更多、而且更艳丽更芬芳的花朵的时候了。

  就在前几天,与永胜二中的几个校友相聚在一起。他们问我,老大哥,二中就要举行建校五十年大庆了,你回不回去?我从侧面回答道:“到时候你们小字辈敢不回去!”

  我说这番话,是有底气的。我乃是永胜二中首届高中班的学生呀。更何况,我所在的班级是高一班——尽管,我那时年岁很小,比起同届同班同学中的老大哥,小去了七八岁。

  年龄小无妨碍。望一望二中倚靠着的云台山,就来了信念,期纳这么个小地方,二中这么个小校园,都有云台山加以护佑,我这么个小小学生,云台山怎么就不照应我呢!

  云台山是照应我的。但首先还得在这山上与山脚经过一番历练。

  在二中历练的情景,课堂学习方面的状况,自然严肃、严厉亦复严谨(否则,我辈也掌握不了现在这些知识),具体情况,我以后再说。

  我当下最想表达的是,永胜二中利用“旁门左道”的教育给予我们综合进步的种种情形与自己的心得。

  同学们,到云台山上砍柴去!

  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上山去了,砍柴去了,砍柴来卖给学校的食堂——学校鼓励学生勤工俭学,不到市场上去买柴,而专门收购学生砍来的柴——干柴也罢,湿柴也罢,松柴也可,栗柴也可,只是在价格上有所区别。我就和一干同学上山去了。我本来是有劳动力的,但在涛源老家,习惯了背东西,上山砍柴,也只乐于拖柴筒子(大树的一段)——将一大个柴筒子拖到金沙江边,几人的柴筒子用“蚂蟥钉”一钉,成了个筏子就划向对岸,何等痛快!何等惬意!到这云台山上去砍柴,只好顺应二中所在地期纳街的习惯,挑担子。砍柴,我可熟悉,分分钟就砍了一大堆。扎挑子,不大熟悉,可也扎出了一个模样。那就挑着上路吧。百来斤重的柴担子,下坡路上没几步,就撑不住了,柴担子左边晃一晃,右边悠一悠,差一点就将人甩到悬崖下边去。赶紧撂下柴担子,坐在一边喘气。这时,袁德林来了,庞兆光来了,史荣也来了(他们都是进深山砍干柴去的)。于是,他们一人一程地交换着将我的柴担子挑到了学校的食堂前面(其间以种种动作教我怎样掌握担子的平衡)。那年子,我十五岁。

  此后,学校的柴禾越来越多,如山堆积,怎么也用不完。但又不好拒绝学生的勤工俭学热情。幸好,学校一旁修建林区公路,在土锅村那里有一个食堂,于是,学校就去为我们联系,让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让到那里去。

  刚到二中的日子,我们还到满官去学农。清楚地记得,我们是背了行李、自带饭碗到满官去的。尽管学校到满官不过二三公里,完全可以早出晚归。但我们却在那里驻扎下来了。我们将简陋的行李在生产队队房的楼板上铺展开来,就跟着农民伯伯进入了田间。这时,时令已经进入深秋,大春作物都到了收获的时节。农民伯伯只能凭空比划,虚拟着讲些粮食作物栽培与管护的知识。但我们却是认真听讲的,听他所讲的内容与我们老家的产粮经历有何不同。更认真的行为,我们却用到满官的山里去了——去那里掰包谷,摘黄豆,刨洋芋,享受丰收的喜悦。 尽管我们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从小干农活,但在这里却学到了科学种田的种种知识,同学之间也更加了解,相处更加融洽。

  我们还到期纳轧花厂学工,其中学会了使用扳手、钳子、起子等基本的工具。也学会了接电线、安电灯的种种技能。

  我们还经历了守校的锻炼。每到寒假、暑假,大部分教师都要回家,学生们也都需要并且渴望着回家。学校就空了,得有人守护呵。于是,有这么两次,我就主动报名留校。留在校中,可不是让你享清福。校园里的操场、球场、水沟与道路,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校园外的那些校地里的庄稼,既要防四只脚的野兽来糟蹋,又要防两只脚的人来偷盗,日里夜里都得睁大眼睛,握牢棍棒,将之守护得安安全全;菜地里的那些活儿,也是蛮累人的,成熟了的菜,要采摘了卖到土锅村的林业公路食堂去,收来的钱要上缴做账,空下来的地块,须得用锄头翻耕,施上肥,泡上水,撒上菜籽或者栽上菜秧,正在成长着的菜,则要对之进行浇水、施肥、捉虫等等一系列管护工作;还有那几座厕所,要将之掏空,并且打整得整整洁洁。而最重要的是,守护好校园里的食堂、礼堂、图书室、宿舍、教室,以及一桌一凳,一草一木。要做好这些工作,我们这些十五六岁(当然有个别人在二十岁以上)的学生,能不全力以赴吗!于是我们分成了几个组,有的组打扫卫生,有的组管理菜地,有的组护卫庄稼,有的组则轮班睡觉,昼夜在校园内外巡查。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将一个安全的学校、整洁的学校、增加了财富的学校交给了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

  最让人兴奋的是学校组织的墙报、黑板报出版活动。

  那时,墙报,在重要的节庆时才出版。而黑板报,则是定期刊出的。就在某期黑板报上,看到了彭友邻写的《寻骡记》,开了眼界。彭友邻,年龄比我略大,却因家庭成分的原故,入学比我晚了一年。尽管如此,一跨进二中,就显现出了他的强健根柢。他字写得好,文章更写得好。他写的这篇《寻骡记》,说的是生产队的一匹骡子走失了,生产队组织人员到处寻找,翻过很多山岭,涉过很多山涧,经历了很多艰辛,大家为了集体的财产乐于吃苦,勇于牺牲。这匹骡子后来找没找到,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文章的精妙之处至今记忆犹新——它叙述具体,描写生动,感情细腻亦复真挚,对细节的描摹与心理活动的刻划匠心独运,灵动传神。《寻骡记》对我的记叙文写作很有启发。在这之前,我的文章品种当中,记叙文是一个弱项。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记叙文章加以细细打理了。

  以上种种,用现在的话来说,恐怕算得素质教育了吧。

  这些素质教育弄下来,好像耽误了学习时间。但我觉得,我们当时所学得的书本知识并不见少。若干年来,我曾经与不少毕业于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等等不同学校的文科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过交流。交流的结果,真的有点让人心坠坠的——除了个别人还算有点学养,大多数人不但在观点意念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就连一些常识,都远远不如我这个没有专业可言的小老头(言外一句,有的小伙子,竟然在我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时,在我这个父辈面前款款地翘起了二郎腿——真不知道他的父母、他的老师对他的教育是怎样施职的)。而我们所掌握的这点文科知识,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所学到的呀。搞不懂,猜不透,现在的大学里,教师教些什么,学生学些什么。更闹不清,现在的大学,到底“大”在哪个旮旯。

  话语扯远了,拽回来。

  我们那时是怎样学习的呢?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现在不妨回溯一下。只简约地讲上两点。

  踩坏了上街子的田埂。每到夕阳西下,我们吃过晚饭以后,都喜欢到学校大门外边的田野里去,行走在上街子(也就是学校所在地的那个村子)的田埂上,边漫步边看些教科书上的内容,或者作一些追思与畅想。春天的暖风里,伴着荷香细细吟哦杜甫“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气韵;秋光灿烂的霞彩下,则在一派稻香的氤氲中,体味“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走去走来,徘徊辗转,脚步都落在那几条田埂子上,久而久之,农民伯伯平时要用很多功夫割去的田埂上的杂草,都被我们踩得发不了芽,只留下光溜溜的一条条田埂。

  挑灯夜战。当时二中虽然安装了电灯,教室里有了个现代化的模样,但那基本上是做个样子的,用老农民的话来说,就是聋子的耳朵——配搭。一年下来,电灯亮不了几个晚上。晚上学生上自习,真正管用的还是汽灯。但汽灯有个熄灭的规定时刻,一般来说,到了九点到十点,就熄灯了。汽灯熄灭之后,教室里仍然灯火通明。这时,大多数同学依然恋着课本,赖在教室里呢——我们从桌空里,或者墙边、窗台上拿出用墨水瓶等容器自制的煤油灯,或者蜡烛,将之点燃,照耀着我们的求学之路,进步之路。值周的老师和班主任数次来劝告,甚至赶撵我们离开教室去睡觉,效果都不明显。夜深露凉,连狂躁的蚊子都懒得扇动翅膀了,激情的麻拐也关闭了聒噪的嗓门,教室里仍然摇曳着淡黄的灯光。

  我们就是这样勤奋着度过了那些宝贵的学习时光。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拨同学,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早当了爷爷奶奶——早过了正午时节。但一说起永胜二中,我们禁不住青春勃发,敢于一拍胸脯,响亮地说:我们是二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22: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芳菲 发表
真的很高兴没有错过马老师的这篇文字,充满豪情,又不乏温情,把那个时代发生的种种描述的细腻而风趣。高中的生活往往是一个人求学生涯中特别难忘的,可是写出来往往流于过分平实。马老师的文字给芳菲很大的启发。问...
感谢芳菲的知遇、赞赏。
谨祝快乐!
30#
发表于 2008-10-6 10:0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高兴没有错过马老师的这篇文字,充满豪情,又不乏温情,把那个时代发生的种种描述的细腻而风趣。高中的生活往往是一个人求学生涯中特别难忘的,可是写出来往往流于过分平实。马老师的文字给芳菲很大的启发。问好!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2: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自然朴实,好文章!支持精华!
前些日子丽江的胡姐来开会,聊到马老师,说你们很熟,说你酒量非常好,呵呵。:)
正好今天下午碰到了“胡大姐”,她转告了yangyang对我的问候。
诚挚感谢!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2: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交流的结果,真的有点让人心坠坠的——除了个别人还算有点学养,大多数人不但在观点意念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就连一些常识,都远远不如我这个没有专业可言的小老头(言外一句,有的小伙子,竟然在我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
感谢川媚支持。
谨祝快乐!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22: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一说起永胜二中,我们禁不住青春勃发,敢于一拍胸脯,响亮地说:我们是二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这句话掷地赋声,情感深挚。永胜二中利用“旁门左道”的教育给予你们综合进步的种种情形其实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这是培...
感谢杜版主的肯定与激励。
谨祝快乐!
26#
发表于 2008-10-5 09:44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朴实,好文章!支持精华!
前些日子丽江的胡姐来开会,聊到马老师,说你们很熟,说你酒量非常好,呵呵。:)
25#
发表于 2008-10-4 23:07 | 只看该作者
交流的结果,真的有点让人心坠坠的——除了个别人还算有点学养,大多数人不但在观点意念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就连一些常识,都远远不如我这个没有专业可言的小老头(言外一句,有的小伙子,竟然在我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时,在我这个父辈面前款款地翘起了二郎腿——真不知道他的父母、他的老师对他的教育是怎样施职的)。而我们所掌握的这点文科知识,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所学到的呀。搞不懂,猜不透,现在的大学里,教师教些什么,学生学些什么。更闹不清,现在的大学,到底“大”在哪个旮旯。

学习。马老师国庆快乐!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1: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一段岁月的再现,一曲人生的歌,无论过去多少年月,其实每天都在记忆里漂游,与你一起见证岁月苍桑和历史轴印。
感谢琴版主赞赏。
谨祝快乐!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云台山下的风雨历练

最初由 木祥 发表
[QUOTE]最初由 马霁鸿 发表
  自从一九七三年离开永胜二中,已经三十五年了,这差不多是两代人的岁数哪。但在二中经历的生活,就宛如昨天我在院子里浇花水一般,近着哪,亲着哪。当时想着,这一瓢水,?..
感谢木祥美言。
谨祝快乐!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00:2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欣赏马老师原汁原味的生活散文。节日快乐。
感谢汤如浩欣赏。
谨祝快乐!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00:2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拨同学,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早当了爷爷奶奶——早过了正午时节。但一说起永胜二中,我们禁不住青春勃发,敢于一拍胸脯,响亮地说:我们是二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朴实真切的文字,自有芬芳袭...
感谢高版主赏识。
谨祝快乐!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 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云台山下的风雨历练 成就一个回族作家

最初由 杨映红 发表
云台山下的风雨历练...
感谢映红支持。
喜见映红天天进步。
谨祝快乐!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21: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刘敬胜 发表
朴实的文字  难忘的记忆!
感谢刘敬胜支持。
谨祝快乐!
18#
发表于 2008-10-2 01:29 | 只看该作者
一说起永胜二中,我们禁不住青春勃发,敢于一拍胸脯,响亮地说:我们是二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这句话掷地赋声,情感深挚。永胜二中利用“旁门左道”的教育给予你们综合进步的种种情形其实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这是培养一种能力,教养一种精神,这是非常难得的。难怪,最后你要发出这样敞豁豁的感慨。作者以细腻清朗的笔触、富于张力的叙述,回望着、忆念着云台山下的那些风雨历练。支持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7:44 , Processed in 0.20506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