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月如流,青春如歌 ——评电影《站台》[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9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岁月如流,青春如歌
             ——评电影《站台》

  我是先看了《三峡好人》后才开始关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是他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的一部。这三部电影无论从影像风格还是人物主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逐一的描述中,贾樟柯关于青春、理想、现实及其汾阳故乡的记忆浮出水面,也深深的印到观众的心中。他的电影总是安静,沉闷,但却有一种无言的张力,让你觉得触摸到了灵魂深处某些不曾轻易拂动的记忆,那记忆带着泣血的美丽带着青春的疤痕及其现实的无奈。

  《站台》是值得观看并思考的电影,在灰色基调的叙事中,一段关于那段历史中的青年人客观生活追索和再现,这段记忆是如此鲜明而沉重,以至于成为无数人反复诉说的主题,例如《青红》、《孔雀》,例如《向日葵》等。

  《站台》的叙事随意而散漫,像是一部生活流的小说。改革开放初期,汾阳县文工团的一帮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排练演出。文工团员崔明亮和女演员殷瑞娟关系暧昧,崔明亮喜欢殷瑞娟但却从不表达。一个星期天,崔明亮和好友张军约殷瑞娟、钟萍去看电影《流浪者》,碰到了殷瑞娟的父亲,殷瑞娟的父亲不喜欢女儿与崔明亮在一起,从电影院将女儿叫走,大家不欢而散。后来崔明亮和殷瑞娟在街上相遇,终于表达了爱情。

  张军和钟萍是一对恋人,在邓丽君的歌流行起来的时候,张军请假去看望在广州的姑妈。张军给崔明亮寄来了一张广州的明信片,望着画面上的高楼大厦,崔明亮彻夜难眠。张军从广州回来,带回了电子手表、录音机等新鲜事物,大家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音乐。钟萍怀孕了去医院打胎,崔明亮和团长也去帮忙找关系。后来文工团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被承包,大家要开始四处巡回演出,殷瑞娟因为父亲病了不能远行,一对恋人不得不离别。

  在他们的演出之旅中,崔明亮见到了冒着生命危险在煤矿挖煤的表弟三明,钟萍却离张军而去,崔明亮与留在县城的殷瑞娟失去了消息,殷瑞娟开始寻找新的男友。 八十年代末期结束艰辛的走穴生涯之后,他们在精神上疲惫不堪,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九十年代初期,他们回到县城,也回到平庸的生活,最后,崔明亮在自家的沙发上睡着了,殷瑞娟抱着他们的孩子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墙。

  在两个半小时的叙事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人物情感的历经波折,只有生活的截取和记录,自然单调,却活生生的反映出一个年代青年人的生命生活历程。这群生活在县城的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理想太远,像遥远的乌兰巴托,现实太近,近到三明下矿挖煤的生死合同。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艰难选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站台》更像是一次历史的回忆和诉说,一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不把它搬开,我也许永远也没法做别的事。”

  我们今天去看这部电影,看到崔明亮的母亲帮着他们改喇叭裤子,父亲怀疑穿牛仔裤子能不能干活,或者看到张军拉着钟萍去烫发以及大家对钟萍烫发的反应,还有当时公安对同居的态度等为之不解或者发笑的时候,却不曾真正意识到,那就是他们真正的青春,那就是刻在导演心里永不消失的烙印。在土的掉渣的生活下,在还用扁担挑泥砌墙的生存中,却有着对成吉思汗伟大豪迈的理想追求。历史的记忆在贾樟柯不动声色的叙述下一一流泻而出,那些逝去的日子竟然是如此粗砺也如此激扬。

  贾樟柯是诚实的,他没有用故事去美化那段年轻的岁月,更没有刻意去营造悲剧博得同情,主人公在时间的流逝中安然的生活,面对各种考验,这些人好像很理解社会悄然而来的变化,但最终,他们有会被这些变化淹没。我很认同一家国外媒体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这是幅一整代坠落的全景,一小撮人紧咬的牙关。时间是1979至1989。终点处,理想不在。”他用老老实实的中景,长镜头、固定镜头去观察去回忆那些日子,记录成长中变化的点滴,牛仔裤、录音机、邓丽君的歌曲、吉他、烫发、走穴等等,主人公在流浪中逐渐疲惫,而理想也渐行渐远。

  电影虽然名为《站台》,但真正的站台从不曾出现,站台在这里是一种憧憬,一如影片中文工团的年轻人在走穴途中见到火车的热情。远方的概念在电影中一再强调,遥远的乌兰巴托,遥远的广州,文工团的演员们表演火车开动的情景,黑夜的汽车上演员们学火车鸣笛的声音,所有所有,都像齐豫《橄榄树》中的渴望和梦想,“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然而现实终不是橄榄树的浪漫,在翻天地覆的变化中,那些八十年代的汾阳青年也只有回到现实中去,过着有些卑微有些无奈但也能随机应变的生活。而贾樟柯只有在影像的世界里,客观的还原追忆并思考那段鲜活残酷的青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11#
发表于 2008-10-17 15:37 | 只看该作者
《站台》真实地呈现着特定时期的生活思考,朴实得让人感动,或许这就是电影本身和解读电影过程中作者所要热情张扬的窗口。不可否认,回荡在我们眼前的,依旧是电影里熟稔难再的青春。


潇凌流声:影评解读,应该更注重自己主观的痕迹,而并浅尝辄止。
     
     挥手问好!
10#
发表于 2008-10-16 23:30 | 只看该作者
在两个半小时的叙事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人物情感的历经波折,只有生活的截取和记录,自然单调,却活生生的反映出一个年代青年人的生命生活历程。这群生活在县城的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理想太远,像遥远的乌兰巴托,现实太近,近到三明下矿挖煤的生死合同。

----往往的是,这些情节和发展流程令人慢慢产生感慨和情怀。欣赏与学习:)
9#
发表于 2008-10-15 16:56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电影我也很喜欢,贾樟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导演。
8#
发表于 2008-10-11 09:0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你的解读后,忍不住想看看。


文笔好,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08-10-10 16:5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学习如水的影评,真想马上下载观看一下。问好。
6#
发表于 2008-10-10 09:5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较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该影片的解读与认识,文笔不错,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8-10-10 08:51 | 只看该作者
然而现实终不是橄榄树的浪漫,在翻天地覆的变化中,那些八十年代的汾阳青年也只有回到现实中去,过着有些卑微有些无奈但也能随机应变的生活。而贾樟柯只有在影像的世界里,客观的还原追忆并思考那段鲜活残酷的青春。

也许一个历史阶段,就是一个年龄段的人生站台吧。文章还是较好地对此部电影进行了解读。精华鼓励!欢迎朋友常来天籁发表娱乐感言文章。问好!
4#
发表于 2008-10-9 22:0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清浅如水 发表
  关于这部电影,贾樟柯曾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很多同学中,很多人中途就退下去了。他们回到现实中去,没有办法坚持理想,其实都有很具体的理由在。只能回去,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人认为我是强者,但我知道,...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你在探索者。学习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1: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部电影,贾樟柯曾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很多同学中,很多人中途就退下去了。他们回到现实中去,没有办法坚持理想,其实都有很具体的理由在。只能回去,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人认为我是强者,但我知道,我自己是弱者。在生活中有勇气与耐心坚持着的,是强者。我尊敬这些人。”我想,这大概是他心中的石头,也是这部电影的缘起。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1:01 | 只看该作者
《站台》获1998年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创意奖

获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获2000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6:58 , Processed in 0.1418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