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6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透明的芦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5 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透明的芦苇

  少年的秋冬之交,常到村东的一条堤坝上去。满坡的芦苇,蜂拥着洁黄的秸秆,雪白或樱红的英发飘飞。我年少,充满朝气,东走西逛。却不知多年之后读到帕斯卡尔,他会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那时,我毫无所思,站在阵阵秋风中,看一波波的风掀起芦苇的浪头,大片的河水与之呼应,波光粼粼。那是一种简单的风景。站在那儿,我被眼前的风景,攫住心神,眼睛里风起云涌。


  又到了初冬,记忆滑进清寒的空气,大片芦苇从的头脑里浮现出来。它们悠然之间,潜藏进我的身体,把我替换成一株芦苇。看到身体的脆弱和透明,站在一片茫茫水雾中,全世界都像海上沉了的船。我想着,要紧的先把自己救上来。

  冬天的彻冷,它面对了每一个人。躲避着冷的侵蚀,我增添了一件件的衣服。走过街道、人群、干冷的空气。仿佛它们从我的身体穿过,一切都清晰地映照着我。我从透明出现,也从透明当中消失。在我的背后,时间难以触摸,眼睛和内心关闭了透明的通道,身体沉睡在大片灰暗之中。没有梦,世界一片迷茫和暗淡。我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像所有的人一样,感觉自己从众人的目光中消失。当自己出现的时候,白天和夜晚才显现出来。

  进入房间,光影在四壁轻微的变动,声音消失,此时的我是安静的。影像慢慢回落到内心,有一些柔软的东西会到来。柔软仿佛依附了脆弱,感觉就浮出了一种具体的物象,它就像一株芦苇。光线轻轻地包围过来,流淌着内心安然和静谧的渴求。那时侯,我想起了瓦尔登湖,那个叫梭罗的男人,他独自在湖边自足充盈的时光。他看着湖水,他的情感起伏如水的波纹。想他如果看到芦苇,思想和情感也能一脉相承的延续到芦苇的身体里。但我知道,没有不消失的时光,没有不结束的宴席。芦苇花在秋天散布着它紫红,因为饱满和成熟将一根根细致的绒毛飞散到空中,它们任意落到某个地方,恣意地完成着它们从空中飞翔与飘落的体验。

  尘嚣浮满空间,而冬天正在到来,沸腾的尘埃纷纷落下,依附到地面上,或者泥土里。城市的街道,被早晨的洒水车冲洗得清新,消失的尘土味道留在了记忆当中。我触摸着发生在身体内部的事情,就像看着芦苇想象时光抚摸着它们的身体。它们从这个世界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命体验。有生之年它已拥有。人间的四季是它们的,每一个时节它们所拥有都会不同。它们经历着气候和环境充盈到身体的陌生感,让我从自己的生命体内感受它自然的流连与回味。人们像记录历史一样记录人世的过程。倘若我们看不到一株芦苇的内心,也就看不到自己的内心。而每一个人的人生,只是不被历史记录的内在。

  有人说我在寻找,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就像劳动者对劳动本身的寻找。那是内心和身体对劳动的信仰。在我想来,他们之间是一种宗教的关系。像一株芦苇,在时间里寻找,在不同时令当中的存在的姿态和内涵。它朝向时光的过程,和我朝向它,寻找内心的宗教,如出一辙。如果我能代替一株芦苇,我要寻找的它的依存。在身体的渴求当中,一株株的芦苇才能连成一个相互依存的风景。那时,寻找的快乐成为一种需求,如同过去的记忆中,瞪大眼睛看着春天的树,想看出它如何发芽,如何长出那片绿色。身体从倦怠的冬日出来,有着春天的麦苗在田野里的舒展。而之前,像一棵芦苇的身体,几乎不可避免的经受暗淡时光当中,精神和肉体热望的消磨。抗拒着种种失意与绝望,朝向内心寻找。像宗教信仰的过程,让欢乐和痛苦必不可少地经受人世的磨难和洗礼。

  帕斯卡尔说人虽象芦苇的脆弱,却能知道自己的死,人因此比宇宙高贵。他看到了芦苇的透明,而这样的芦苇在我记忆里复活,像一场风景的到来,我长成了一根芦苇。那一刻,我想象自己找到藏身之处,一片水岸的放逐地,那像是芦苇寄居的坡地。在水岸的润泽下,我的身体会像芦苇一样枝节挺拔,无拘无束地向着天空开放青葱的绿以及成熟时节飘飞的樱红,坚挺着身体的骨骼,挥洒头脑的烂漫的想象。芦苇被人用思维和眼睛命名,它们无所谓符号和名字。这无关它们的身体,不需要故意显现。它们填充了我的身体,站满了我面前的画面。

  每一种生长环境都有着种种的变数和危机,如同芦苇也难免在风暴当中夭折绝望的命运。卡尔维诺藏身在他的小说《寒冬夜行人》当中,让主人公寻找故事里的人,让一个作家陷入写作危机当中,用望远镜去看在阳台读书痴迷的女孩,这个老作家渴望创作出那样的一本书,他透明的愿望,经历了一种绝境。他疑心自己想创作的书,会成为一种抄袭,抄袭自己或者别人。他无望焦虑。就像看到死亡的透明。芦苇到了冬天结束,它的肢体也已经枯干,再生的信仰,藏在了根部。寻找写作方向的作家,在困顿中寻找出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绝望的悬崖。他也要冲破这样的围困,把种子寄居在自己的体内。

  永不停息的时间,让河水奔流不止,而那些芦苇会站在时间的岸边,在波光中看着自己的倒影。它让我相信,时间总会带来一个桃花源的境地,有一段为自己开放的自足时光。就像一个没有杂尘和遮蔽的爱情场所,一片花红柳绿的烂漫,那是一场渴望永驻的美妙体验。阅读人世,又会发现,每个人都不会是一部书中成功的主人公。牵累和阻隔,限制了人这个世界上愿望的达成。而人身体内藏匿了无尽的渴求,每一次得到,也是每一次的丧失。而这也是人不能停息的创造,它延续着继续不断的寻找。有面临的悬崖,也就有回避不了绝处逢生。

  天空透明,芦苇透明,身体、知觉透明。我无意索要天空,也不去索要芦苇。却得到了它的赠予。给予自然界热情,感受芦苇临风摇曳的抚慰,接纳它传达给的思想,知悉身体生长的脆弱,明白季节到来之后的消散或者死亡,承受一些不可避免的绝望或者寒冷。怀抱着芦苇从嫩绿到橙黄蜕变,想它让笔挺生存意志在充盈在自然界当中。如此,芦苇在我面前,就清澈无比了。

  清晰的给予身体,给予灵魂,拯救世界在内心的沦陷。就像冬日依偎在火炉旁,身体吸收炉火的热量,内心充溢温暖的光源。夜雨空寂,听到声音的敲打,看着草芥露珠凝结的一丝亮光,心头为之喜悦。选择透明的方式靠近芦苇,用它的透明照亮黑暗,知晓生存。从最后芦苇的消亡,看它生的不能摧毁,看到生命在神秘灰暗的夜空,激起不断到来的体验和联想,那便是透明的芦苇,让人孤独地活着的有生力量了。
                                                             2008-11-15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08-11-15 13:50 编辑 ]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08-11-19 16:17 发表
这个感觉真好!我一直想把芦苇写好,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谢谢柯英朋友的鼓励。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1-19 16:11 发表


欣赏房版的美文和若雨的详评。问好!


娴情好。
握手问好。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8-11-18 21:47 发表
我迈着忘情的步伐,静静的看着流云,对掠过耳畔的清风似乎没有体会到内中的清凉。只是回过神来才发现是在欣赏房版的美文。
激赏


感谢山野闲人朋友的阅读与体会。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1-18 21:45 发表
    清晰的给予身体,给予灵魂,拯救世界在内心的沦陷。就像冬日依偎在火炉旁,身体吸收炉火的热量,内心充溢温暖的光源。夜雨空寂,听到声音的敲打,看着草芥露珠凝结的一丝亮光,心头为之喜悦。选择透明的方式靠近 ...


感谢于文华朋友的读评。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又又 于 2008-11-18 21:29 发表
欣赏学习房子的美文


又又朋友好。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aohai66666 于 2008-11-18 17:49 发表
:victory:


问好老海。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7: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8-11-18 10:36 发表
文字和背后的哲思,透明,清澈而又干净,就如笔下的芦苇一样。


感谢何也朋友的阅评。
54#
发表于 2008-11-20 16:01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一株脆弱而内含思想的芦苇。
53#
发表于 2008-11-20 13:2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欣赏房版的文章题目.意象美而表达贴切,语言隽永,充满思想的力量和深度.
52#
发表于 2008-11-20 11:05 | 只看该作者
清晰的给予身体,给予灵魂,拯救世界在内心的沦陷。就像冬日依偎在火炉旁,身体吸收炉火的热量,内心充溢温暖的光源。夜雨空寂,听到声音的敲打,看着草芥露珠凝结的一丝亮光,心头为之喜悦。选择透明的方式靠近芦苇,用它的透明照亮黑暗,知晓生存。从最后芦苇的消亡,看它生的不能摧毁,看到生命在神秘灰暗的夜空,激起不断到来的体验和联想,那便是透明的芦苇,让人孤独地活着的有生力量了。
写得清淅透澈,好文章,支持精华!
51#
发表于 2008-11-19 19:25 | 只看该作者
房子的文,越发耐读了。尤其喜欢结尾的感悟与升华。
50#
发表于 2008-11-19 18:02 | 只看该作者
房子先生的文章,文气逼人,不敢乱言!
学习好文章!
49#
发表于 2008-11-19 16: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感觉真好!我一直想把芦苇写好,却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48#
发表于 2008-11-19 1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6 21:59 发表
  叙述和意识流的表达手法有机结合,语言诗意化,文字质感,风格较过去的文章明快流畅,感到一种暖意和温馨在文字里洋溢,以芦苇的生活习性和精神特征喻意内心世界追求中的痛与苦、执着中的守与望,内在表现了美好的生机 ...


欣赏房版的美文和若雨的详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9 02:20 , Processed in 0.12324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