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98|回复: 1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蓖麻 蓖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21 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蓖麻 蓖麻


  肩上斜背书包的时候,一度喜欢猜谜语。则则谜语,苑若许多顽皮的蝌蚪,在岁月的岸边摇头摆尾;苑若朵朵带问号的疑云,在思维的天际飘来荡去。“不点不点,浑身坑眼。不大不大,深身尽把”。猜,猜,猜。终于知道,不点不点,就是母亲手指上的铜顶针;不大不大,就是房前屋后蓖麻棵上结的果实。


  蓖麻,是乡村中可以到采购站变来现钱的好东西,其经济地位,不亚于那些下个蛋就喧嚷个个大的老母鸡。走在烙有牛蹄印章的乡路上,随处可见闲散地上那些伸展着掌状叶片的蓖麻。红茎者叶色紫红,白茎者叶色碧绿。村里人,大多漠视蓖麻的美丽,只关注它枝桠上那些毛嘟嘟的果实。


  抽去冬天冷硬的骨头,便是嫩绿的早春。脆生生的柳笛响起来,便引来一树芬芳的鸟鸣。年年春雨润地的时候,乡村就该种蓖麻了。引吭高歌的公鸡,每天都从东方呼唤来一枚新艳艳的红汽球。在母亲的敦促下,清晨我牵携着大红汽球去种蓖麻,自留地生长着绿油油的麦苗,蓖麻只能在地边沟坡上安家。随着黑褐色光滑如豆的蓖麻籽丢入土坑,我知道就把母亲的希望种进了泥土中。成熟后的蓖麻,或许就能变做我用的铅笔和作业本。人生总被一串希望支配着,而希望也总是成全人们的期待。等到沟坡上的土坑排成两排,等到我鼓胀的口袋渐渐瘪下来,我便牵着红汽球回家吃饭、上学去了。


  蓖麻抗碱、耐酸,它根系发达,中空的茎杆颇有柔韧度,因而抗旱又抗风,就凭这般皮实劲,即便种在贫脊的土地上,蓖麻也能在几度风雨后站成一株美丽的风景。夏日里骄阳似火,蓖麻照样长的精神,因为它的老家远在非洲热带地区,属于偏喜高温的大戟科植物呢。在自留地干活,挥汗如雨时,便到地头一人多高的蓖麻棵下休息,手帕大的蓖麻叶散张着,就如天然遮阳伞,能给我带来荫凉。口渴的时候,摘个蓖麻叶,将叶角并拢,捆在细高粱杆上,就能从井中提上清凉的水来。蓖麻叶虽比荷叶略小,倒扣在头上,照样可以抵档一下太阳的热量。


  当秋风吹掉了夏天的草帽,谷穗的发辫就变成了金黄,与我同姓的高粱也涨红了脸宠。这时候,生在蓖麻棵底处的蓖麻果就陆续成熟了。如果不及时采摘,它们便性急的自己爆裂开来,将花花斑斑的果实赌气撒在地上。我喜欢玩蓖麻籽,将它们排成队,它们就如一列威武的甲壳虫;将它们堆成堆,它们就是一堆带花纹的小石子;用它们下五子棋,它们就变做了围棋子;用它们玩称子游戏,它们就快乐地在我手心手背上翻云覆雨。听从母亲的吩咐,轻轻敲破蓖麻籽外壳,把白胖的果仁串在细竹签上,以备晚上灯油熬干时用。蓖麻仁含油近乎身体的一半,所以一小串蓖麻仁可以燃烧十几分钟。尽管求助它做临时蜡烛,蓖麻总是当仁不让的释放出自己全部的热量。


  那年月公社号召饲养蓖麻蚕,于是村村闻风而动。因为种有蓖麻,所以家里也养了一些。按照蚕吃蓖麻叶的进度,需要天天采新鲜蓖麻叶给予补充。蚂蚁般大的蓖麻蚕,在脱过五回皮以后,就长的如豆虫般大了,等蓖麻蚕发育的白中透亮,不断爬动,就该上簇具吐丝了。簇具由麦杆编成,看起来犹如放大了的刺猬。蓖麻蚕在簇具上摇头吐丝,渐渐把自己围在茧中。蓖麻蚕一年可以繁育好几代,蚕茧是绢纺的好原料。我家院内的樗树上,结过许多蓖麻蚕茧,这意外收获很让我惊讶。原来蓖麻蚕蛾偷偷飞到树上产卵,发育,繁衍,就是想给我个提示吧?后来才知道蓖麻蚕是大蚕蛾樗蚕的亚种,由印度引入,不但吃蓖麻叶,还吃樗树叶和木薯叶。


  我将目光叠成云梯,去追寻蓖麻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发现来自印度的蓖麻,已在华夏活了1300多岁了。《唐本草》最早记栽了它:“蓖麻,此人间所种者,叶似大麻叶而甚大,其子如蜱又名草麻。今胡中来者茎赤,树高丈余,子大如皂荚核,用之益良”。作为医药典籍最先记载蓖麻,看来古人首先看重的是它的医药价值,因为蓖麻可以治疗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风气头痛,咽口痛肿,小便不通,子宫脱出,妇女难产等多种疾病。随着工业发展,人们才发现蓖麻既可用作助染剂,润滑剂,又可用作增塑剂、乳化剂,还可用来制造涂料、油漆、油墨、活性炭和胶卷,特别是现代工业急需大量高效润滑油,从而使得蓖麻种值迅速发展。


  蓖麻喜高温不耐霜,在热带它可以长成树,移至温带它就变作了一年生植物。秋光渐老、初霜降临,蓖麻叶便如商议好了般集体下垂。这时候,母亲便会让我去采麻花。把霜打后的蓖麻花及小嫩叶采回家,用热水焯一下,尔后放在清水中拔除小毒,就可以用盐腌制风味独特的小菜了。蓖麻籽有毒,人畜误食可以引起呕吐、痉挛、昏迷等中毒反应,量大了可以致命。我一直纳闷,不知是谁最先发现蓖麻花经霜打后可以食用?


  蓖麻分有刺、无刺、红茎、白茎、蜡叶等多个品种,特别是红茎品种、叶红果赤,非常美丽,可以作为风景树来栽培,以赏其叶其茎其花。行走在鲁北平原上,在乡村依然随处可见蓖麻美丽的身影。细瞧它那毛嘟嘟的果实,可不就是浑身尽把么。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1-21 15:20 编辑 ]
109#
发表于 2009-2-9 15:33 | 只看该作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也种蓖麻,但不知是不是你们那儿的那种。问好!
108#
发表于 2009-2-9 1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21 12:51 发表
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文章的具象点,使这篇文章的开端铺垫很有特色,也很别致。对蓖麻的描述,是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拟人化的情趣下展开的,委婉而又抒情,再与关于蓖麻的诸多物象特征和综合介绍水乳交融,更拓展和映衬了 ...


读文看评论,来学习。高兄植物系列文章手到擒来。
107#
发表于 2009-2-9 11:17 |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09-2-9 11:16 |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09-2-9 00:14 | 只看该作者
  再提一下。祝迎春版主元宵节快乐!
104#
发表于 2009-2-8 10:29 | 只看该作者
在老家我也有养蓖麻蚕的经历。读来倍感亲切。:)
103#
发表于 2009-2-8 10:28 | 只看该作者
沉稳的描述,渊博的知识都彰显出老弟文字功底的厚实和学识面的宽广。
文字细腻流畅耐读,学习之。:)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1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2-7 14:32 发表


欣赏学习问好!!
呵呵,谢谢问候。握手!
101#
发表于 2009-2-7 15:51 | 只看该作者
再借此问好高版!
100#
发表于 2009-2-7 1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1-21 11:48 发表
  作者的文章,湿润而不事张扬。这种渐成的文字风格同样也明显地体现在这篇《蓖麻 蓖麻》中。与农村相关的务事,儿时记忆,许多都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曾经生活在农村的人心中。而蓖麻及其与之相关的谜语,自然是不 ...


欣赏学习问好!!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雨夜昙花 于 2009-2-4 15:21 发表
写得十分生动而又广博,真是好文章!
谢谢昙花,《滇池》清风给我邮来了,就不在麻烦你了。问好!
98#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飞儿 于 2009-2-4 10:28 发表
都希望文字能尽快结集出版,让我一次看个够,好好长长知识!
祝新年一切都好!
我的散文集列入鲁北作家文丛,已校对完第二遍稿,就离出版不远了.收入我的散文作品115篇,436个页码.
97#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2-4 10:23 发表

可能是吧,现在很少在哪里能见到蓖麻的影子了,还是一个病人拿来了几棵种子,想必不是当年的吧。谢谢高老师的提醒!
不客气.希望2009年多发佳作.
96#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部边关雪 于 2009-2-4 09:54 发表
 我将目光叠成云梯,去追寻蓖麻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发现来自印度的蓖麻,已在华夏活了1300多岁了。

蓖麻分有刺、无刺、红茎、白茎、蜡叶等多个品种,特别是红茎品种、叶红果赤,非常美丽,可以作为风景树来栽培, ...
谢谢问候!
95#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2-2 11:14 发表
高版,你懂得真多,看你的每一篇文字,都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不少的东西。前几篇学到保健养生,今天又知道了蓖麻的用处。深情地问一声:新年好!
谢谢你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13:50 , Processed in 0.1585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