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母校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9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母校在哪里?

  
  去年的一个选秀节目中,有一个闯入决赛的明星和我算是同乡,因为她就是在我们县城里的一所中学毕业的。适值有事进城,从那所学校门前经过,发现在大门旁边的栅栏上打出了一条长长的横幅:“XX,母校永远支持你!”当然,母校是可以支持她的,至于她成名之后是否也反过来支持母校,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当时在我头脑里闪现的却不是这些,我想到的是,如果有一天我也出名了,该到哪里去找我的母校呢?
  
  还是从小学开始吧!我的童年的学习生涯是在我们的村小学渡过的。因为学校前面有三棵大松树,所以这所学校就叫松树小学。可以说,松树小学该算是我的一个母校。
  
  可是这个母校现在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她已经不能称其为一所学校了。就在三年前,由于要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普遍实行“费改税”,所以教育提留也相应取消。于是,由乡里聘任的、依靠这部分钱来开支的代课教师们被集体辞退。这样一来,教师总数锐减,编制出现了巨大的空缺。为此,学校只好采取措施,撤销或合并学校,将老师和学生都集中到乡中心校,扩大班额进行授课,以解决燃眉之急。松树小学离中心校较近,所以就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时至今日,校园早已经废止,曾经的操场被种上了庄稼,整个学校里只有一对老夫妇看守。校之不复存在,又何来母校之称呢?
  
  那么,再看看我曾经就读过的初中吧!我少年的学习生涯是在一个叫做良种场学校的地方渡过的。良种场是一个和乡镇平级的特别经济区,面积不大,由县里直属。所以,学校的规模也比较小,而且是初中小学一体的。当时,在我们县共有四所这样的学校,曾一度被戏称为本县学校中的“四小龙”。由于良种场的特殊地位,所以经济发展比较好,教师待遇也高,老师们干劲十足,教学质量自然也好,也就吸引了许多外乡镇的学生前去就读,我就是其中一个。我在那里读书时,正是该校的黄金时期,只以我们一界学生为例,毕业百人左右,考上重点高中之后又升入大学的就有二十几个;而考上中专、技校以及普通高中的竟然超过一半,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自然的,这里也应该算是我的母校了。
  
  然而这个母校也已经消失了,而且消失得那么彻底。就在我中师毕业后的几年里,正是市县财政的极度困难时期,连续四五年教师工资都不能保证,所以老师们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成绩也直线下降。同时,城市中学的触角也开始伸向农村,由于优越的教学条件、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优惠的奖学金制度,很轻易地就把大量优秀的生源挖走。由于良种场学校这样的“四小龙”规模实在太小,根本就禁不起这样的打击,所以没过几年,就彻底解体了。先是中学部撤销,与一所乡中学合并。(而合并后的乡中学,在同样的打击下,如今竟然也只剩下了可怜的二百多名学生,甚至达不到当年三分之一。)随即,小学部也遭受了和松树小学同样的命运。前不久前去办事,见曾经的校舍已经租给别人,成了养鸡场,除了大门上还依稀残存的校牌,哪里还有一点儿学校的影子呢?看来,我的这一个母校也已经离我而去了。
  
  由于没有念过大学,我读过书的最后一所学校就是县师范学校了,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渡过的。我就读的这所师范学校在整个地区都是鼎鼎大名的,因为学校独特的“自治、自理,自强、自立”的管理方式给了我们极大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所以,从这所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大多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不用说,自然都是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另有进入报社的,工作水平丝毫也不亚于新闻和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有进入市、县政府的,更不用说,在那些颇以拖沓、应付著称的职员甚至官员之中,他们个个都是鹤立鸡群。
  
  可是这个母校也已经不在了。校舍当然还是矗立在那里,老师们也还是那些老师,然而却早已改头换面,建起了私立高中,以“XX师范学校高中部”的身份取代了原来的地位。当然,这所学校能够及时改制,成立高中,还是幸运的;因为自2002年起,最后一批包分配的毕业生离校,也就意味着该校的师范教育从此成为历史,也就意味着将再也没有一名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毕业生会走上教师岗位。在这种情况下,邻县的另一所师范学校的命运要比它惨得多,因为没有及时改制,连学校本身也早就不复存在了。我们县师范学校之所以还在,就是因为成立了私立高中的缘故。可是,我还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母校吗?如果说她还是一个母亲,却也只能如香港恐怖片儿里的僵尸,徒有母亲的外表,却早已没有了叫人依恋的灵魂。
  
  我终于没能找到一所还残留的属于自己的母校,这是我的悲哀,也许还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悲哀。如果说,母校就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那么,对于早已长大成人的我来说,自然不再需要母亲的哺育,所以,母校的消亡也只不过徒留一丝伤感罢了。可是,在我生活着的农村里,正有数以亿计的孩子们仍然处在嗷嗷待哺之中。因为我们早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只要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会有着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母亲”,也即是将来要称之为“母校”的地方。然而,我却分明看到,他们的那些母亲是多少可怜啊,她们一个个校舍拥挤、师资奇缺、设备陈旧、管理落后……她们是如此瘦小,如此孱弱,根本就没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如此众多的儿女们。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有多少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早已选择了弃之而去,去城里寻找“有奶”的可以称之为“娘”的地方。留下的只是普通人家甚至是贫困人家的子女而已。很难想像,在这样的母亲的哺育下,其中的“大头婴儿”将会占据怎样的比例。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那个狂人曾经发出悲痛的呼号:救救孩子!而我们如果说自认为要比那个狂人清醒一些,至少也该懂得这个简单到极的道理:要想拯救尚在哺乳期的孩子,总要先拯救他们的“母亲”才是。(水如空)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4-19 19:30 发表
现在,黔南的孩子还有因学校经费不足热不上饭而只能半天制上学的情况。偏远地区的教育很令人担忧。


叫我们想起一句诗: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我们这里不是荒漠地区,而可是叫当年的日本人眼馋的“粮仓”。全国百个产粮大县,我们附近几个县全是。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4-20 15:24 发表
农村的孩子的确很辛苦,听妈妈说,我们村庄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得穿马路到外村去上学。
好文!问好如空老师!

多谢燕子!
我们这里的孩子不用穿什么马路,却要起早坐在挤着六七十人的报废客车去上学,晚上再挤回来。如果在冬天,就是要早出晚归,两头都见不到太阳……
20#
发表于 2009-4-20 16:31 |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话题。

我的小学和初中母校都没了,一来因为独生子女生育率下降,二来经济的原因,办学被集中了,还有盲目的发展重点学校。

苦了一些贫困的孩子,无法就近读书。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4-20 09:42 发表
我的母校还在,只是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连路径与过去也不同。
我回家时偶去回望,心底总是酸楚。
问好如空!

问好风铃!
也许,对许多人来说,母校也许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4-19 19:25 发表
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农村教育近年来的变化,有些布局调整是必须的,有些则不妥。有的村里孩子很小就只能在外地上寄宿学校,可我们的寄宿学校条件又不大好,也真是无奈。
农村教育堪忧。
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比较好 ...

多谢楼兰!
城乡差别,在教育这一块实在是太明显了。所谓的“教育公平”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实现……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佳儒 于 2009-4-19 18:47 发表
由母校的消失看农村教育的现状,堪忧……

多谢佳儒文友!
其实,这种现状又岂止是堪忧,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4-19 14:41 发表
好,如空写现实,冷静痛切,让人感叹。希望老兄多写!

多谢武兄!
如果能把我的这种感受传达给人们,于愿足矣!

《父亲的家园》作者就是鲍鹏山,是在网上搜来的。其中第一首诗叫《罗状元醒世歌》,有一组,值得一看。

罗状元(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南岳高台寺住持楚石和尚是其方外好友,他二人共同植下一棵黄山松,至今仍矗立在碧萝峰右侧的山坡上。其曾撰有《醒世诗》劝导世人。
    罗状元出家后法号念庵。出生未及两月,父亲就死了。母四十多岁,生了子亡了夫,祸福相连,家庭生活,勉强过得。她始终於苦难中,养育了他。他很聪明,喜欢念书,念过的都能背诵。二十多岁时,考到头名进士。为人公正,人格高尚,办理事务,忠直殷勤。仕官以后益加勤读,深受理学家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尤其『良知说』感化了他的言行。王阳明云:『心即理,良知是本体,遍满宇宙,凡圣俱有,气禀偏正而差,良知无私,唯恐物欲蔽塞』。儒的物欲,佛的无明,同是烦恼、邪见妄执。因愚而有物欲,因物欲而生苦恼。状元认定物欲就是道法的魔军,罪恶的根源。从此以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无欲为本,视富贵如浮云。

  龙裤国师法号樵云,明代高僧,洪先受他的指点而证得道果。又洪先圆寂后,受赠『光禄少卿』,追谥『文庄』。他因叹息世人迷妄,而发出醒世的警语,裨益社会的功德无量矣。





罗状元醒世歌欲无烦恼须念佛,知有姻缘不羡人。诸事随时若流水,此怀无处不春风。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便是家。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有时静念千声佛,无事闲看数卷经。理念深处尘念少,世情淡处道情浓。佛心本是凡心转,世味何如道味长?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人间最大唯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家富家贫休叹息,自无自有总由天。平生衣食随缘过,才能清闲便是仙。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功夫理是非。算起万般浑是梦,不如及早念弥陀。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罗状元醒世诗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求处便无忧。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仙家说也么?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锦衣玉食风中烛,象简金鱼水上波。富贵欲求求不得,纵然求得待如何?圣命传宣墨未干,栉风沐雨上长安。低头懒进三公府,洗足著登万善坛。受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报恩难。何如及早回头看,松柏青青耐岁寒。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无益诺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当头。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看破世情天理处,人生何用苦营谋。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盖间茅屋牵萝补,开个柴门对水流。得隐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变幻,贫贫富富有循环。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命一般。独对青山一举觞,醒来歌舞醉来狂。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催两鬓霜。身后碑名空自好,眼前傀儡为谁忙?得些生意随时过,光景无多易散场。得失荣枯总任天,机谋用尽枉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得过一日过一日,一日清闲一日仙。贪利逐名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十一自古为人欲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事非干己皆休惹,理若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著,因乖乖里放些痴。聪明漫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十二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十三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在困途。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堪叹眼前亲戚友,谁人肯济急时无?十四别却家园出外游,当时冷眼看公侯。文章盖世终归土,武略超群尽白头。不如静坐蒲团上,莫惹凡间半点愁。一日三餐充饱腹,得休休处且休休。十五看破红尘待如何?犹如新燕补旧窝。到头辛苦还辛苦,一世逐波枉逐波。积万黄金空白首,争名夺利尽虚浮。万般算起浑如梦,何不回头念弥陀?十六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愆。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十七宽意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注生前。随高随下随时过,或短或长莫怨愆。家富家贫休叹息,自无自有总由天。平生衣食随缘好,才得清闲便是仙。十八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种情怀十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不了为谁愁?十九终日忙忙无了期,不如退步隐清居。草衣遮体同绫缎,野菜充饥胜肉鱼。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天不觉明天事,哪有功夫理是非。二十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似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暗含愁。山林幽静多清乐,何必荣封万户侯?二十一万世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身看后头。廿二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道转如车?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分外钱财汤泼雪,骗来田地水堆沙。若将狡谲为生计,恰似朝开暮落花。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09-4-20 16:28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眼看 于 2009-4-19 12:20 发表
来看看老朋友,呵呵~~

好久不见姐姐了!兄弟一直记得你的帮助。诲人不倦,非姊其谁?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4-19 12:12 发表
感人至深!农村教育的确令人担忧。想如空就是一边教学一边还要忙农活的老师吧,对于你们的辛苦,我这里表示真诚的致敬!

谢一版!
农民们是辛苦的,农村的孩子是辛苦的,农村的教师也是辛苦的。这些,我都有切身的体会。只是我毕业得早了些,没有分到地,只有假期才会帮着父母做些农活,算不是纯粹的庄稼人,甚至半个也不是,不过只有一个菜园侍弄。惭愧!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6: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4-19 11:56 发表
我小学时期的母校也早没有了,怀念只在梦里。

多谢玉德!
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的怀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未来的孩子们一个梦。
12#
发表于 2009-4-20 15:24 | 只看该作者
农村的孩子的确很辛苦,听妈妈说,我们村庄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得穿马路到外村去上学。
好文!问好如空老师!
11#
发表于 2009-4-20 09: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母校还在,只是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连路径与过去也不同。
我回家时偶去回望,心底总是酸楚。
问好如空!
10#
发表于 2009-4-19 19:3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黔南的孩子还有因学校经费不足热不上饭而只能半天制上学的情况。偏远地区的教育很令人担忧。
9#
发表于 2009-4-19 19:25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农村教育近年来的变化,有些布局调整是必须的,有些则不妥。有的村里孩子很小就只能在外地上寄宿学校,可我们的寄宿学校条件又不大好,也真是无奈。
农村教育堪忧。
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比较好,家庭教育跟得上。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孩子也是问题多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3:35 , Processed in 0.0547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