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8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来古镇的留守者(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8 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蒲江西来古镇最早的历史,从西魏开始,设临溪县治地,到了公元557年,临溪这个名字,彻底离开了茶马古道,只作为邛州(蒲江)的一个乡镇而存在。现在看到的西来老街,解放前分别属于乡绅刘子杰、钱氏,陕西盐商徐、袍哥大爷彭,四大家族。据说,刘、钱两家几乎占据了老街各一半的房产,并分别在东西两端的街口搭建了戏台,各竖立一根高出老街建筑很多的木质灯杆。正月初九点灯节开始,刘、钱两家的灯杆上,挂满了数十盏油灯点亮的彩色灯笼,远近可见,甚为明亮。逢年过节,刘、钱两家都会请来川西坝子最有名的戏班子,并在各自的戏台上鸣锣唱演,你唱那一出,我就唱那一出。你有钱,我更有钱,哪个输给哪个?对台斗富,互不相让。徐待诏老人说起这段往事,眉飞色舞,很是陶醉。徐姓老人在老街经营着一家老式理发店,“待诏”,原是川人对理发匠的称呼。寒天生意不好,赶场天的时候,进去理发的也多属老人和农民。洗头、剪发、剃须、掏耳,全套只需两元钱,比起门口挂满美女画像的发廊便宜很多。徐师傅一家赖以生存的“徐待诏”,还能艰难地维系多久?徐师傅多次想把这个店铺出租,会比自己经营收益要好。但老人们总是念旧的,“你不能因为利益,就把‘徐待诏’这个招牌摘了。”人们在古镇生活了几代,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家的猫猫狗狗病了死了,大家都一清二楚,只要还能挺住,何必让人拽脊梁骨呢。小镇还没有完全唯物,徐师傅也不会轻易让步于物质,还有很多拮据的老人,是进不去收费更高的发廊的。

    人们生活在古镇,坚守着古朴的观念和传统,但贫穷依然占着上风。选择离开,是隐藏在许多人内心的愿望。不管那些陈旧的老屋和划痕累累的家具,层叠过多少先人的指纹和体温,日渐腐朽的梁木柱檐,面泥脱落的竹篾串架老墙,毕竟挡不严经年历久的凄风苦雨。谁都更喜欢生活在有热水器和空调的水泥房子里。我们在老街看到的安静,就像在阳光灼热的冰川谷地,看到的一层浅绿地衣,表面生机盎然,内里却是坚硬的苦寒。

    春天的时候,我曾在老街中心观戏台附近,看见过两个姑娘,坐在自家店铺幌子下面,翻看一本时尚杂志。杂志四角已经翻卷,想必上面的文字和图片,不止一次被翻阅,但两个姑娘依然兴奋地在交流,只能远远地根据她们蠕动着的嘴唇,比划着的手势进行判断,相当于在看一场默片,在这个默片里,姑娘们正在讨论和向往外面的世界。下午的阳光穿过街道对面的雕花檐柱,照射在两个女子的头顶上,头发在逆光里闪烁着刺眼的丝光,这种光很年轻,也很迷人。夏天,在同样的地方,我已经找不到她们。有人告诉我,她们外出打工去了。

    83岁的刘老太,每天有六个小时的时间,都会坐在虚掩着的房门后面糊制冥币。老人的房子,就在刘氏古灯杆附近,也是老街上,为数不多没有用于经营的铺面之一。我推开铺板门进去的时候,老人几乎没有察觉。她光着脚,坐在一把楠竹椅子上,专注地忙着手里的活计。搁放在簸箕旁边的一双深紫色绣花鞋,在柔和的光线里散发出古老的色彩,看到它,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坐在油灯下转动棉线纺车的样子。老人对我的闯入,一点不诧异,只是温和地看了我一眼,继续糊制着银串子。老人背后放着一个老式的木制盆架,那是我儿时用过的物件,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墙角边,有一个双开门的老式衣柜,上面的花纹图案,已经斑驳得难以辨认。一张有木踏板的雕花大床上,整齐地铺放着我们正在使用的伪棉花被褥。这是一间上百年的老屋,没有窗户,玻璃亮瓦在阁楼房顶,照不亮底层。除了地面镶嵌的釉面地砖,房间里的一切陈设,都会给你回到百年以前的错觉。老人糊制银串子的动作有点迟钝,但那种安静和专注,就像在博物馆看到一副泛黄的亲人画片,总要让你无端地感动。老人的儿子60多岁了,此时不在家,正在镇上某个茶馆喝茶。两个孙儿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下一个孙儿媳妇,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老人为丧品店加工冥币已经多年,辛苦一天,能够糊制50个银串子,加工一个银串子可以挣到五分钱,每天两块五毛钱的收益,用于贴补家用。小镇多数老人都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照看小孩,守家看屋,烧火做饭,拾掇柴禾……像刘老太这样依靠手工挣钱,贴补家用的虽然为数不多,但绝非少数。如果刘老太一家有能力在老街之外购置或新修房子,老屋早就作为铺面出租了。小镇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还很贫穷。老人们能够安静地在小镇生活,不是纯粹的恋旧,没有人会嫌弃宽大亮堂的现代化居所,安静地守着老屋过日子,实为必须。安静是有前提的,贫穷本身就很安静,不会舍弃老屋,也不能舍弃老屋。

    “你在给我照相呀?”老人终于明白过来以后,我已经按动了几十次快门,开始收起脚架。我扯起嗓门对老人说:“我下次把照片给你送来。老人家,祝你健康长寿!”刘老太没有听见我的话语,对我的表情和叫喊一脸茫然。恰逢刘老太的孙儿媳妇回来,友好地说:“她听不见。”听不见,真好!不久的某一天,我也会耳聋眼花,安静于这样的生活,不管世界如何叫嚣,耳不闻为安,眼不见为静。

    可以穿着一双已经毛边的布鞋,青衣一袭,歪戴一顶草帽,摇着蒲扇,叭嗒旱烟,在老街上走来走去,对那些坐在屋檐下、茶馆里的老人们,熟人般的频频点头;偶尔抱起一个孩子,满脸温和地堆满微笑,顺手拿出一个乐高玩具;或者坐在观戏台下面小饭馆里,裸露上身猜拳行令,满身酒气地大叫:“老板,咋不开空调呢?”“你有毛病嘛,哪杆前有空调嘛。你是哪个?”我做不了西来平民。不管你的感官多想深入老街,古镇没有更多选择的平民生活,对你的身份不与认同。西来老街在自己的观念和传统里,矜持了数百年,能挺多久就挺多久。你只是一次散步,偶尔走进了古镇昏昏沉沉的章节,那些腐朽的木梁和房檐,充满了烟火和腌菜气息的老屋,有如易碎的玻璃镜子,留影小镇的坚守,已经没有多少体力,用来承受陌生眼睛的重量。

    西来古镇临溪河边有十二棵老榕树。这些树在河畔生长了很长时间,据说有千年之久。临溪河边的喧闹和老街的平静,是西来古镇的两种背景,当地人在老街上很安静,和我一样的城里人,堆积在高大的榕树下很喧哗。 

    临溪河畔打造成了规整的休闲场所。卵石和水泥铺砌的地面。道路两边种植着树木花草。新修了许多仿古房子和廊榭。用了很多水泥和钢筋,冒充着木头、泥土、灰砖和瓦片,它们原本的样式,好像已经不能进入现代建筑语汇,古镇坚持着的自主表达,正在被发现了商机的开发商们,一一篡改。但这些伪装的明清风格,只是一种对建筑式样的简单复制和抄袭,不具备任何文化灵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西来古镇和所有现存的古镇一样,对历史的自主表述方式、地方文化元素,已开始走向线装书的段落,不久就会失去直接表达的机会。

    随着城市和乡村的模糊,乡村对城市的机械模仿,我们只能生活在没有任何差异的空间里,世界原来的式样既不能记忆,也不能想象。

    临溪河水在榕树下流淌了千年万年,它的清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惊扰,两岸的树木、田野、房舍、山岗,像被河水阴谋成了一块模糊的玻璃画像。河里的景象和岸上的景象互相观望着,一个看似乡村,一个看似城市。




[ 本帖最后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7-18 04:2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7-18 05: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先坐下,细心品赏丹增老师的好文.
3#
发表于 2009-7-18 07: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 叙述沉静  好文  学习
4#
发表于 2009-7-19 10:23 | 只看该作者
沉静漂亮的文字,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09-7-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很美的文字的故事.学习并问好!
6#
发表于 2009-7-19 11:32 | 只看该作者
朴素的文字和不急不躁的叙述风格,喜欢。
7#
发表于 2009-7-19 17:06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战友的文章。握手!
8#
发表于 2009-7-19 20:5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您的文字,问好。
9#
发表于 2009-7-20 02:46 | 只看该作者
再提下。太晚了。白天来欣赏战友的文章。握手!
10#
发表于 2009-7-20 08:47 | 只看该作者
蒲江西来古镇,矜持了数百年,这里的人文底蕴,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生活水准,这里的所有的一切,都还沉浸在一种宁静,祥和,自然,古朴中。古镇不可复制的历史风情,不可篡改的生活习惯,已象血液一般融进了老一代人的心里。尽管,时光的流逝会改变着一些,但对于古镇,这是当地人心中的根。作者以记实的笔触,在对古镇详密的记述的同时,有着真切的实际体验,有着深邃的思想感悟。对于古镇的记述,作者是怀着一种尊重与虔敬的心境,按照其独立的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写作。好文。精华支持!
11#
发表于 2009-7-20 20:01 | 只看该作者
沉稳,厚实,大气而不失机敏。兄的文字,需要多多揣摩,才会有更大收获。
问好兄!
最近正在认真学习兄发表在《散文》上的大作。
12#
发表于 2009-7-20 20:0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味的文字,优美而不失洒脱,大气而不失婉约!其实很早就注意了你的文字,很空灵,很超然的,已经收藏了一些了.
问好,远握!
13#
发表于 2009-7-21 10:45 | 只看该作者
西来古镇已在岁月的磨砺是渐渐失去早年的风华了,只有一些苍老的声音还驻留着,凭着这些散落的音色,人们才会探寻出古镇历史的丰厚.
问好嘎码!
14#
发表于 2009-7-21 11:18 | 只看该作者
嘎玛哥笔下的古镇,像我生命归属的一个坐标。
也许,这最后的留守也会成为历史的记忆。无论世界如何地同化,梦中的坐标,依旧在原地。
15#
发表于 2009-7-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20:32 , Processed in 0.0621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