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乘着音乐的翅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化构建

——在美妙的音乐课中进行艺术教育
                    金明春
  教育,不能用"刺激--反映"生物状态的及时效果来衡量效果,而应着重教育要求的内化过程。苏联心理学家B.尼基京研究智力才能,他发现,智力才能分为创造性才能和执行性才能两种,执行性才能的上升曲线成缓波状,并且很快达到极限,而创造性才能则几乎成直线上升况且无止境。创造性才能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的同时,更要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才能建立舞台。
  今天的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个体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民族素质的提高提供可靠保证。课程是实现素质提升的载体,课程作为信息系统,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方法之间注重对应性关系,在对应范围区域以内,使教学呈现丰满的教学效益。艺术教育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欣赏歌曲,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一个圣洁典雅,情趣幽致的氛围中蒸熏情的果实。1901年在德罗斯顿、1903年在威玛尔和1905年在汉堡分别召开会议。会议内容是艺术教育应以培养感受艺术美这一能力为目的,这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自此,音乐欣赏教学开始打破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一统江山的局面。同时期,美国出现了乐器教学,并随着1914年退役下来的军乐团成员分散到各个学校,铜管乐教学从而发展起来。1930年,美国的心理学界纷纷提出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代表性人物是穆塞尔。他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目的……”“音乐欣赏课要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音乐教育界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听觉为中心。例如,1971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指定的教育目的,被界定为“培养具有享受、批评和改造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从此可以说,音乐欣赏在70年代才有了独自的地位。
  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发挥思想德育的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的定向作用、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利用教材,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坚定远大的理想。音乐欣赏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他们的音乐眼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我国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就很重视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他说:“技术的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进而谈到欣赏的指导,这使得儿童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洗练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音乐的精神来创造自主的生活。”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
  音乐作品的意义的实现要靠接受环节使之具体化,即要靠接受者的感觉与知觉经验作品的空白处加以填充。它特别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作品的接受环节,即从过去以作品本身为中心转到以读者的接受为中心。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的意识活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与想象投入到所欣赏的客体——音乐作品中, 用幻化的意向去充实音乐的内涵。美国哲学家、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听音乐是创作音乐、创造音乐。提供给听者的音响所具有的音乐潜在意义永远是一种人类的诠释,一种由听者完成的诠释。”教育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素质教育,就要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开发其身心潜能,使其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
  发掘学生地内部诱因,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培养起责任感,从而使主动性、创造性进入最优化境界。矫正应试教育的系统误差,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师生共形的能量场,利用情感的调节、动力、疏导、保健功能,使学习从静态被动型转为动态主动型,主动性是学习的着力点.、支撑点。正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非音乐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欣赏教育不但对培养受教育者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受教育者的音高感、节奏感等音乐素养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得到提高,使受教育者所学的音乐演唱、演奏技能和音乐知识得到具体的提示和印证,从而有助于他们音乐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例如,开设视唱练耳课,这对于学生听觉能力和识谱能力的训练往往是单一的训练。而欣赏音乐时,是让学生在音乐美的享受中从整体上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听辨人声的种类,音乐的织体,乐器的音色、种类,音乐主题旋律的线条,调性乐曲的体裁、结构及情感表现等,这有助于从整体上发展受教育者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中千变万化的节奏,无形中强化了受教育者的音乐节奏感、知觉等。受教育者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的对于音高感、调式感的直觉感受,以及对于所欣赏音乐作品主题的哼唱,都非常有利于他们识谱水平的提高。音乐欣赏是音乐演奏、演唱技能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音乐欣赏教育,为受教育者演奏、演唱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照、模仿的范本。
  教育共振、知识共享。教育学统一,教学要和谐一致,情感交融,调节教学频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密度,提高知识接受效率。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观赏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多采用主体性教育,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在这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知识中,训练了基本技能,即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并从中获得艺术审美愉悦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种个性创造性活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想象能力等。
  想象,创新能力的一大重要元素。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要在培养一个人的想象能力上下功夫。因为,创新能力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教师可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音乐会给学生带来深广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乘着歌声的翅膀,将学生的想象带向高远的地方。
  优化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鲜活起来。带着新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永远焕发的生命活力。
(作者金明春地址271126莱芜钢铁集团公司二中)
      

[ 本帖最后由 金明春 于 2009-7-25 16:50 编辑 ]
4#
发表于 2009-7-31 17:36 | 只看该作者
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要在培养一个人的想象能力上下功夫。赞同这样的观点。
3#
发表于 2009-7-30 14: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2#
发表于 2009-7-28 08:2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1:04 , Processed in 0.0572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