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9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声 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1 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4 编辑 <br /><br />
木祥


  前些年的一个晚上,我在丽江一所古老的四合院里听宣科先生主持的《纳西古乐》。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用了“余音绕梁”、“天籁之音”等等一些词句,表达那个夜晚的感动。后来再读,觉得有些浅。为什么呢,可能是词语用得华丽了,感觉只是让人读到了一些词,却读不出情来。华丽的词语后面,往往会埋藏着轻浮和枯燥。有时候,一个文章词语用得华丽了,应该表达的人情味却没了,让人心生浅薄。
  宣科主持的纳西古乐是很有名的,他曾带领古乐团出访过挪威,英国,法国、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人都这样认为,丽江旅游的发展,与宣科和纳西古乐的宣传分不开,因为,宣科和纳西古乐表达着丽江的文化另一方面。每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地,都会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几个叫得响的文化名人。宣科便是丽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之一。
  其实,在丽江听纳西古乐,除了听那些老者用古老的乐器演奏以外,主要是听宣科先生演讲。听纳西古乐,如果宣科不在场,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丽江,纳西古乐随处可以听到,但有宣科主持演讲的古乐,就是另一番滋味。
  宣科在古乐队既主持,也演奏。他的乐器是二胡。宣科主持节目,先用普通话,再用英语。普通话讲的多,英语讲得少。在音乐会上,毕竟外国人是少数。宣科主持纳西古乐,让人觉得比较随意,说话的声调也不高,但音乐厅很安静,大厅安静了,他也就不需更大的声音了。宣科主持纳西古乐,除了讲古乐,还要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从伊拉克战争、塔利班武装,再到古乐队里80岁的演奏者,一些流行歌手的趣事,讲的大多是小事,但博古通今,插科打诨,让人们娱悦的同时,感悟人间真情,事态冷暖……
  把小事讲通畅,讲出意境来,让人觉得有魅力,得有真本事。我从心里佩服宣科先生的。宣科过去被错划右派,劳改27年。精通英语。
  后来,又去看了丽江的另外一场演出,当时,这场演出也算有名。主持节目的,也是一位年长者。感觉中,主持人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但音乐厅里似乎有一种听不到的燥音,“余音绕梁”的感觉没有了。你从音乐厅里的音调里解读不出太多的文化,这种演出,很难真正抓得住观众的心。我已经感觉到了,文化在这种演奏环境里是隐藏得很深的,摸不着,完全凭感觉。主持人有些出力不讨好,他想抓住观众的欲望太强烈,所以,宣科所到达的那种韵味就不见了。艺术是靠文化支撑的,凭增加音量,我想什么也抓不住。我同时明白了,文化艺术里,是有一种“气场”的,这种“气场”靠的是文化底蕴,底蕴不足,便露马脚了。不出所料,这个靠市场演出的节目,几年间便垮了。文化的份量,渗不得半点虚假。
  一场演出,能从主持人声音的高低,影响到演出的发展方向。一篇文章,语调、语境深远与否,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后来,感觉文章也是讲语气的,讲述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可以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作者的态度和文化底蕴。小时候读过一些名家的短文。记忆最深的是许地山的《落花生》。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最简单的语言,我却是一读就喜欢了。再就是《背影》、《湘西散记》、《泸洋淀纪事》、《王冕学画》、《牛郎织女》等等文章,都是于平淡之中显真情的,传诵千古,让人喜欢。不是说这些名家不懂词汇,不会用华丽的词语,而是,在大多数日常散文里,确实没有必要用那些看似华丽,却显浅薄的词语。散文,还是要尽量用从容的语调,朴实的语言,叙述你的“事”与“情”。
  从音乐说到散文,便有不知所云的感慨。关于散文,前人己总结出许多要素,“形散神不散”,“真事真情”,“艺术之美”等等,但散文的写作,最离不开的是“事”与“情”两个元素。散文里的“事”,是你要表达的生活,是你经历过的日子或感动了你的事件、人物……,而散文的“情”,只有通过“事”表达出来,而不是超越时空的空洞。所以,叙述过程中的语调,语境、语速,很容易影响散文的格调。现在,有人提倡阅读文章也要讲究语境,语调和语速,仔细想来,我也有同感。阅读如此,更何况是做散文了。
  是的,现在的散文,新散文、原散文、文化散文、大散文……散文的帽子比较多。散文的表现手段,也有所发展,散文的跳跃性,无主题性,(作者)在场性等等,都有利于拓宽散文路子。散文写作的技巧,越来越被更多的作者掌握,散文被人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作者也更加大众化。说真的,写作散文,已经不是什么技巧了,更多的,是要看写作者为文的心态,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化的积淀等多元成分。时代向前发展了,我们写散文,便有着更为广阔的天空,我们可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以天马行空,信马由缰。但是,我们在写作散文的同时,文化沉淀,知识积累,语境,语调,语速的调整等等,确实是值得修炼的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4#
发表于 2009-9-25 0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写作散文的同时,文化沉淀,知识积累,语境,语调,语速的调整等等,确实是值得修炼的啊……


散文的韵味,就深藏在你所说的这些中呢。支持精华!
23#
发表于 2009-9-25 00:49 | 只看该作者
     由古乐引入声音再引入对散文的认识。这些体会显现出作者散文观念的真实真挚体会。真诚、实在的观点,具有散文创作的启迪作用。

      欣赏,问好,支持精华!

22#
发表于 2009-9-24 2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木祥 的帖子

欣赏美文,问好木祥老师!
21#
发表于 2009-9-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看似漫不经心,却极富品味质地。
20#
发表于 2009-9-24 12:19 |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写作散文,已经不是什么技巧了,更多的,是要看写作者为文的心态,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化的积淀等多元成分。

散文啊散文!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1: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阅读点评!
18#
发表于 2009-9-23 11:24 | 只看该作者
娓娓道来,如和老朋友谈心,亲切,温暖,深厚,悠远!丽江的确是个写不完的主题!喜欢这种接近本质的叙述!
17#
发表于 2009-9-22 15:2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几天忙,先留个脚印!问好!
16#
发表于 2009-9-22 14:44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15#
发表于 2009-9-22 14:19 | 只看该作者
如文友所言,散文的动人之处无外乎之中的“情”和“事”,从事中见情,从情中见人,在从人中看社会。好文,学习!
14#
发表于 2009-9-22 13:2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需要展现心灵的真诚。很欣赏这篇文章的观点。
13#
发表于 2009-9-22 09:2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12#
发表于 2009-9-22 09:02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要有事有情,赞同
11#
发表于 2009-9-22 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5 编辑 <br /><br />散文里的“事”,是你要表达的生活,是你经历过的日子或感动了你的事件、人物……,而散文的“情”,只有通过“事”表达出来,而不是超越时空的空洞.
欣赏木祥老师如是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21:56 , Processed in 0.06699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