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6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缺粮的年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5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9 编辑 <br /><br />  从我的人生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人来到世人,似乎就要经受各种磨难。饥饿便是其中的一种让人记忆深刻的身心磨难。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缺粮这种农村社会现象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忆。我的家乡是山区,虽然有水田,但稻谷的产量很低,在生产队时,每年稻谷收获后,除了交公余粮、留种子的部分外,一家能分到的谷子就少得可怜,一般只能吃三个月的时间,有的农户还未到过年,家里就缺粮了。那时乡亲们大部分是吃杂粮:包麦收了吃包麦饭,麦子收后吃麦面饭,蚕豆收了吃蚕豆,豌豆收后就吃豌豆。

  每年的小春作物收获后,连续一两个月吃麦面饭,天气又热,农活又累,时间长了,人就出虚汗,干活时汗水浸透了衣服,干后就有一层白色的东西粘在衣服上,被人们叫做“白汗”。天亮后人们起来,我常听到别人大声打着哈欠,声音拖得很长很长,嘴里说道:“嗨,气气脉脉都没有勒”!记得每次磨麦面回来,先是将面与麦麸皮分开装的,不敢把麦麸喂猪,过一段时间,到麦面吃完后,又将麦麸拿去磨碎了做饭吃。如果不吃,那就只有挨饿了。我们的父母,维持一个家庭的生计,真是太难了!生活中时常碰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有一年的五荒六月,家里无粮了,母亲翻山越岭,到了她娘家的生产队上借粮,借到了七十斤包谷,走了很远的山路背回家,解决了家里无粮下锅之急。

  有一年的麦收时节,地里的小麦黄熟了,不料一连下了七天大雨,人们出不了工,麦子收不回来,到天晴后,麦子在地里就出芽了,磨成的麦面做出来的粑粑不但顏色发黑,而且吃起来很粘腻,有很重的甜味,象是放了糖一样,已经没有营养价值了,但为了充饥,也只好吃。吃小春粮的这段时间,是人们在一年中最乏力的时候,因为吃不到包谷饭,麦面、豆类食物吃了不经饿,干体力活时常常是饥饿难忍,便感到浑身无力。此时正是高温高湿季节,身上还容易生虱子,因此人们说:穷生虱子富生疮。在我的记忆中,豌豆煮吃或用豆面调汤煮吃尚可,但用豆粉蒸粑粑最难吃,当打开甑盖时,一股呛人的豌豆气味就扑鼻而来,不吃又怎么办呢?

  有一年的五六月间,家里严重缺粮,有一个街天,父亲到县城去赶街,买回来十斤包谷面,到家后才发现:这是已经发霉了的面,途中又将煤油染在了面上,做出的饭既有很浓的霉味,又有很难臭的煤油味,很难吃,但迫于缺粮,还是将面吃完。这一年,市场上的粮食大涨价,大米卖到一元钱一斤,包谷面也卖到了六角五一斤,已经是“天价”了,父亲花了六块五角钱,才买到十斤包谷面。

  七十年代后期的一年,我妹妹只有三四岁,到了这年的夏末,家里严重缺粮,进入了荒月,幸好我家园子里有一棚羊茄子,结果很多,一日三餐就靠羊茄子度日。每次煮羊茄子时,只放入几根面条,煮熟后捞给妹妹吃。一连吃了近一个月的羊茄子,只见羊茄子藤上的果实稍微长大一个就被摘掉一个,长得已经跟不上吃了。

  人们为了解决饥饿的痛苦,便把目光投向了野菜。那时吃得最多的野菜是蕨菜。这种野菜数量多,采摘容易,到了山上,可以采到一背笼。每年的春季,当蕨菜出苗后,人们便背着背笼,成群结队地上苍山采摘蕨菜。将采回来的蕨菜煮软,一根撕成两半,用清水浸泡一夜后,第二天早饭就吃了,这是在当时人人都吃过的野菜。因为上山采蕨菜的人太多,到处都见被采过的痕迹,山坡上的蕨菜发出一拨就被采掉一拨。我还吃过乌鸦头菜、树头菜、车前草、荠菜、水芹菜、水香菜、山竹笋等三十多种野菜,从此与各种野菜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仍然爱吃野菜。

  在缺粮的情况下,吃肉就是个大问题,几个月都吃不到油荤是常有的事。羊和牛马等大牲畜是集体的,农户只能养猪鸡。那时乡亲们也养猪,由于没有粮食饲料,只是采用放牧和割猪草回家喂的形式。仔猪卖了,可以换回一些钱买生活必须品。人们最盼望能养出一头肥猪做年猪,但村里能杀得起年猪的人家太少了。每当家里的母猪产仔了,孩子们就要到田地边上挖奶浆菜、到苍山上的箐沟中割荨麻、挖大蓟给母猪催奶,让小猪长得健壮。那时的环境没有污染,猪鸡很少生病,只要是勤劳的人家,猪鸡还能养得顺畅,到逢年过节,能杀上一只鸡,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了。我记得在生产队时,我们饲养牲畜,还算很顺利。按村里的习惯,人们是不吃马肉的,有一次,队上一匹拉车的马跌伤了,治好无望,队里不要了,村里有几户渴肉渴得熬不住了人家便相约剐了这匹马吃肉,连马油都被炼了炒菜吃。遇到牛羊得病死了,也有人去剐肉吃。

  村里虽然有核桃树,但当时的核桃价格很低,一百个核桃只卖一元钱,也就是一分钱一个,按斤卖也只是三角多一斤,那时核桃的主要作用是榨油,解决人们一年的吃油问题。生产队在完成了向国家交售的订购任务后,剩下的部分就成了油料,核桃树未能改变人们缺粮的贫困状况。

  由于条件所限,人们吃的食物很杂,也很粗糙, 那时的人,虽然每天都干重活、苦累活,但很少有人生病,精神面貌也很好,对生活很乐观,村里也没有偷盗的现象。人们都以诚实劳动为荣,勤劳朴实,是个“饿着肚子都说社会主义好”的时代。生活虽然贫困,但人们的身体很好,而且一些人还很健壮,这大概是得益于艰苦劳动的锻炼吧。那时,人们早上要上山砍柴,白天干生产队的农活,劳动要比现在的人艰苦劳累得多,又少有私心杂念,因此有利于身心健康。缺粮的日子到了八十年代初农村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逐步得到改变,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彻底改变。土地承包后,一是提高了承包土地的粮食产量,二是人们饿怕了,拼命地开垦荒地,在土地面积大量增加后使粮食也得到大量增加,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渴望吃饱饭的问题。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已经告别了缺粮的年代。如今在我的家乡,人们只吃大米饭,不吃杂粮了。生产的杂粮只是用来做饲料,现在的年轻一代人,连杂粮饭都不会做了。如今种的包谷是新品种,加上滥用化肥和农药,产量虽然很高,但是品质不行,根本没有生产队时种老品种、不用化肥、农药时种出来的包谷的那种清香甘甜爽口的味道,人们都说吃不成,加工包谷的工具也从手磨、水磨变成了磨面机,速度虽然很快,但磨出的面就是没有石磨磨的面好吃。

  现在如果我想吃包谷饭,还得费一番心思呢。我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是在缺粮的年代里度过的,到土地承包后不久,我已经是个成年人。回想缺粮的年代,我在饥饿中长大,在艰苦的劳动中成长茁壮,是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我的意志,艰辛的劳动炼就了我结实健壮的体格。这是那个时代赐给人们的宝财富。因为吃的食物多而杂,又很粗糙,就使我从小养成了对食物不挑嘴的好习惯,在肚饥时,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能捞得饱。到现在,我都保持着每天喝冷水的习惯,长此以往,还未患过任何疾病。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因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年轻人无论在意志上和身体上,都显得软弱无力,吃苦耐劳精神与身体素质都远不如经历过缺粮年代的人。在那个年代里,我虽然没有享受物质财富的条件,但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我想:我们的后代是不会再经历那样的年代了。

                 二00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37#
发表于 2009-10-2 19:51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进步,像我们这些90后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体验到当时那种辛酸的生活。但是通过文章,我还是读出了那个年代艰苦。我想,身在这个时代里的我们真的是幸福的,更加没有资格去抱怨什么,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这种生活。
36#
发表于 2009-9-30 09:58 | 只看该作者
缺粮的时代,怎一个饿字了得!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萍 于 2009-9-29 15:10 发表
记忆中也是这样,那个年代真不容易!问好!

是的: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未经历过的人,也许会认为是“天方夜谭”!
问好海萍!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9-28 19:22 发表

很有同感!
问好忠伟!

谢谢风铃朋友!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1: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09-9-29 15:12 发表
因为缺,知道什么叫有;因为曾经贫穷,才懂得珍惜眼下的日子.问好

说得好!
谢谢并问好长征兄!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09-9-28 18:29 发表
欣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素材真实,尊重现实!

拜读学习!
问好朋友!

谢谢心中的秘密文友鼓励!
问好朋友!
31#
发表于 2009-9-29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缺,知道什么叫有;因为曾经贫穷,才懂得珍惜眼下的日子.问好
30#
发表于 2009-9-29 15:10 |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也是这样,那个年代真不容易!问好!
29#
发表于 2009-9-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向启兰 于 2009-9-25 17:01 发表
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没有经历过缺粮的日子,我小时候虽然吃得不是很好,但吃饱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很是珍惜今天的好生活。问好!

很有同感!
问好忠伟!
28#
发表于 2009-9-28 18:2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素材真实,尊重现实!

拜读学习!
问好朋友!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5: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9-27 16:59 发表
提读,正忙,晚上再细读!

谢谢若水朋友指导!
问好!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7: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9-27 16:30 发表
感动于生活的沧桑,只有立足于生活,文字才能鲜活起来.文字只有生活的元素,才能流动起来.历史巨变,但是,曾经的岁月,留给我们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忠伟朋友的文字,在突破当初简介式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敬 ...

谢谢季大相朋友的指导及鼓励!
问好朋友!
25#
发表于 2009-9-27 16:59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正忙,晚上再细读!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09-9-27 15:56 发表
作品命题、立意好!

谢谢蒙老师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17:47 , Processed in 0.1460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