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预算”应成常态
沈茂昀
去年,广州市财政局曾以事涉“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志愿者提出的政府预算公开申请。今年10月,他们却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变,将114个政府部门2009年度的部门预算在其网站发布,并提供免费下载。据称,这是中国第一份在网上公开的政府预算报告,是广州“首次”,又是全国“第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预算就是政府的收支账。这些年,财政预算编制方式在不断改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大代表还是一直反映预算“看不懂”“看了也白看”,公众要求预算公开的呼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说明,在预算这个问题上,如何做得更精更细,做得科学合理,给公众一个明白的交待,对财政部门来说,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预算公开似乎总处在遮遮掩掩的状态。有的以为预算是“国家秘密”不应公开;有的以为预算就是“关键”人物、“关键”部门掌握的,没必要扩散开去;有的怕预算公开后惹麻烦,给工作带来被动。如此等等,实际上,都是认识不到位所致的误区。因为在现代世界各国,预算公开是常例,公民都可以免费或者支付工本费后向政府索取预算信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所以,把政府的“账本”交给老百姓看,接受老百姓监督,应该是政府财政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理财为民,不单是要让老百姓普遍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普遍参与到政府预算中来,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让公众看得见,得到公众认可。这是政治伦理的具体体现。从道理上讲,政府预算资金都来自纳税人,是公众让渡一部分财产给政府、委托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公众有权要求政府管好用好,这没有商量的余地。广州市财政局刚在网上“晒”预算的那几天,网站一度曾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致“瘫痪”,这种情况恰好证明,公众对政府预算的参与热情从来就没有削减过,对自己在预算上的知情权、监督权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今天,预算已经不是“国家秘密”“内部文件”,公开预算,是政府对民意的尊重,更是政府对公民权利的维护。那种以“国家秘密”为借口,用“没有先例、数据敏感、不便公开、难度极大”来敷衍搪塞,把公众拒之门外的做法,显然是有悖民主法治精神的。
公开预算,“晒”政府账本,当然需要勇气和底气。勇气就是要像广州市那样敢于“吃螃蟹”,底气就是要做到公正理财、依法治财。这要求财政部门必须把预算工作做深、做细、做准,真正体现公众的利益,经得起公开的检验,经得起公众的质询。这是今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须要求。须知,一些政府权力的滥用,大多与财政资源的滥用有关,不把“政府账本”交给老百姓看管,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东西是不会少下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