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12》的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11-30 2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在这个即将过去的11月发生了几件重要的大事和大片。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同步在全球上映;其次,11月26号,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内很多城市发生天然气荒;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目前居民用电浪费较为严重,因此,即将居民用电分为三档: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正常家庭生活用电和奢侈型用电。其中,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拟规划每户每月87度,超过这一数字将逐层调升电价。

  以上几个新闻都和几个关键字有关——“环境与能源”。“环境与能源”实质就是“环境的保护问题”。人类发展需要能源,而能源的无节制滥采滥用带来环境问题;能源是有限的,人类不久将面临一个严峻问题——“能源消耗殆尽和温室效应的恶果”,它们最终就是《2012》的世纪难题——环境灾难!

  电影《2012》是一部灾难科幻片,“2012”来自玛雅人的预言——2012年人类文明将消失。显然,这个预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电影《2012》的遍地洪水的灾难镜头却是完全符合科学逻辑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毁灭性的洪水肆虐。从这个意义来说,《2012》不完全是一部科幻片,而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未来的纪录片”,它在警告我们:人类如何再不注意环境问题,《2012》的灾难画面尽管不会在2012年再现,但是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年活生生的再现人们面前。那时候,人类该如何拯救自己?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有关资料,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4年的遥感监测发现,近30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大幅度融化,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10以上。如果据此推算,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72%,到2090年将减少到一半。冰川融化使青藏高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30年来增长了317%。我们知道,黄河长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的冰川,中国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黄河长江。如果青藏高原的冰川的消融按照如此快的速度,也许100年以后,黄河长江将面临枯竭,依赖长江黄河的大部分中国人将会陷入饮用水的困境。中国人将会无水可喝!

  无水可喝,让我想起南太平洋岛国——“瑙鲁”。瑙鲁很小,依赖天然的鸟粪沉积形成的磷酸盐,瑙鲁很富有。但瑙鲁非常缺少淡水,所以,瑙鲁人常常依赖进口的啤酒解渴。因养尊处优的生活和大量的饮用啤酒,曾经苗条美丽的瑙鲁人种发生了变异——瑙鲁人现在个个都是胖子,各种肥胖并发症困扰着瑙鲁人。

  瑙鲁人没有淡水解渴,但可以用富有的矿产购买外国的淡水和啤酒,因为国民很少。可如果中国一旦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殆尽,黄河长江枯竭,那么,十多亿的中国人的饮用水改如何解决?再来“南水北调”?黄河长江都枯寂了,我们无水可调,总不至于从苦咸的海水中去调?

  瑙鲁岛国的缺水,让我想起另一个西太平洋岛国——图鲁瓦。看过电影《大撒巴》的人,应该记得男主角葛优的一句经典台词:“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一串璀璨的明珠。”图鲁瓦就是这样的一颗美丽的大海明珠,但是随着近一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在五十年内,图鲁瓦的九个小岛将不得不沉入大海。图鲁瓦人不得不寻求向邻国澳大利亚环境移民,澳大利亚拒绝了,幸好新西兰对他们张开了怀抱,图鲁瓦人不得不从此背井离乡,流落异国。

  从图鲁瓦人的悲剧命运,我们可以理解日本人倡导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在世界环保史上具备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如果任凭温室效应恶性循环,放任世界各国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图鲁瓦的厄运就是日本的未来,这让我们想起近年一部有名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讲述的就是海平面上升后日本被大海淹没的故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京都议定书》对于日本来说,是真心诚意的,也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3米,不但日本,上海、天津、广州、海南、台湾将全线沉没,而长江、黄河也将枯竭。最终,《2012》的灾难画面将成为现实,全世界唯有最后一方安全之地,也是弹丸之地——珠穆朗玛峰!

  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节制的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过度和盲目发展。低效的、以消耗能源为代价发展经济带来两个恶果——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据资料,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上石油储量只够开采50年,50年后人类将无石油可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塑料、燃油、化纤将从此绝迹。而它们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衣服、家电、汽车等等等等……

  人类面临的困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悖论,人类生存依赖发展,又因为无法控制的发展而衰亡。发展导致环境和能源问题,这一问题近乎无药可解。人类社会发展本身就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能根本的解决人类发展的困境。计划经济被证明是僵化的、失败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世界公认的经济主流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浪费经济”。社会稳定的最大问题是就业,无事生非,失业将导致社会动乱。而一个悖论就是——人类发明了机器,机器使人类生活更好,而冷冰冰的机器也是人类衰亡的重要根源。机器解放了生产力,但机器也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为了安置大量的失业工人,人类就需要制造更大量的机器和大量的工厂,而大量的机器和工厂的维持又需要“人类不断的消费”。换句话说,就是浪费再浪费,可以使用100年的大楼,10年不到就拆了建,建了拆。能穿5年的衣服,一个月一换,能用5年的手机一年一换,这样,经济发展了,gdp上来了,工人有工资了,他们的老婆孩子有饭吃了。市场经济依赖不断的扩大需求,扩大需求就是扩大消费,消费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一种浪费。消费——发展——消耗能源,最终形成一个怪圈——地球气候越来越暖,地球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人类渐渐进入衰亡!

  中国人古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天地人一体”。我的理解是,天为宇宙运行之规律,地为宇宙之自然环境,而这里的“人”不再仅仅指人单一物种,而是“包括人类之一切生命体”。因此,用两个字可以解释“天人合一”,即——平衡。世界是平衡的,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是平衡的,当人类自身的发展打破这种平衡时,环境灾难就发生了。

  自然是平衡的,这种平衡规律是朴素的、原始的,也是人类无法彻底理解的。人类一直以为自己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来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但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我们发现,我们很多改造自然的行为恰恰是打破了自然的平衡。如果将地球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那么河流就是他的血管,山川就是他的骨骼,地震是胃肠为了消化而蠕动,河水泛滥是血管内外交换营养。黄河长江的泛滥,可以看做自然自身的一种调适,泛滥造成了水灾,也冲刷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广大的沃土和伟大的炎黄文明。人们曾经以为用水库进行水力发电是最环保的能源,但近年研究得出新的颠覆性结论:水库淹没动植物导致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比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危害更大,水力发电更不环保。而大规模的水库对周边地质结构的改变更大,导致一些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在自然面前,人类始终是个无知的幼儿,人类对待自然,应该始终抱着一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态度,切不可误以为已经了解自然并草率狂妄的征服自然,否则,一不小心征服自然就会演变成贻害子孙后代的大错!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理论,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更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平衡观点,在上天面前,人和万物并没有分别,如刍狗一般【这里的刍狗是古时祭祀用的草木扎成的狗】。这句话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上天指“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面前,人这种物种是不会受到特别优待,恐龙可以灭绝,大熊猫已经濒危,人类和它们一样,难逃冥冥之中无序却又有序的自然规律的安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可以这么解释,万物是平等的,终难逃生老病死的规律,太阳有太阳的寿命,地球有地球的寿限,整个宇宙本身就是超新星的爆炸形成,然后膨胀,最后渐渐萎缩消亡。人在宇宙面前只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也许人类有一天也如恐龙一般消亡,但犹如踩死了一只蚂蚁,宇宙不会有丝毫关心。对于“全球变暖”,科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积极的,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效应;另一种看法是消极的,认为人类已经错过了拯救自己的时机,臭氧层空洞的扩展已经无法阻止,甚至认为干脆放弃减少温室气体的努力,这已毫无意义。

  那么,面对环境问题,人类自身应该持有何种态度?我想,无论未来是何种结局,人类为了子孙后代必须珍惜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值得庆幸的是,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的共识。下个月的哥本哈根环保大会前昔,中国首次主动提出2020年节能减排20%,美国减少17%,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决定更可以看出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2012》电影中最后的镜头——中国造出了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中国的青藏高原成为人类最后的幸存之地!《2012》这类娱乐大片,尽管娱乐,但也能看出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被冲击最小,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的重要作用,世界对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环保的期待。

  《2012》的难题,就是人类发展和环境的矛盾难题,这个难题将是永远的,成为今后人类难以回避的难题。人类作为一个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物种,应该竭尽所能的解决好这个难题,人类这个物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续下去!人类必须有这样的智慧!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2-1 12:24 编辑 ]
20#
发表于 2009-12-4 17: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文章,欣赏好文笔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12-2 21:18 发表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好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能源消费大国带头重视起来了。这是好事。这是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大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
  应该好好研究海水淡化和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科技。科学技 ...


中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了,这也是大国责任。中国能源紧张也需要改进产业结构和技术,减少排碳!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09-12-2 14:18 发表
看到这个帖子,我也看到了微风版主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认可。呵呵
看来中国古圣贤很有博爱之心呢。天人合一,讲究的和谐,若没有那些坚船利炮的威胁,我还是比较赞过古人的生活。
桃花源的宁静与发展进步是个矛盾 ...


人类文化的一些基本东西都是相同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9-12-2 09:59 发表
影片看了。只觉得场面太逼真,内容失真,影象也过于宏大,确是典型之灾难大片。遗憾我却没有微风这么多的思考,学习微风之文。


大片效果不错!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12-1 19:13 发表
微风版主提出的对环境和人类未来的担忧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关于温室效应问题,世界上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微风此文中也提到这样的事实:中国减排20%,而美国只减17%。这其中的数字差异颇有意味。
大家不妨看看不同 ...



科学家目前的大部分共识,仍然认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元凶。其实并不是发达国家妖魔化二氧化碳。比如美国当初就反对京都议定书,美国当初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的私心,这点受到发达国家的一致指责。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12-1 18:18 发表
微风的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要求得一个平衡。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只求社会发展,满足自己的贪欲,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非常赞同微风对天一合一的解读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利益社会,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12-1 11:09 发表
以道家的观点看,人类就是一种不长毛的小裸虫,
地球好比一个大苹果,被这些裸虫不断蚕食,直至毁灭。
中国古人早就知道煤炭、石油的用处,
但他们认为煤炭是地球的骨髓,石油是地球的血液,不可轻取。
几千年前 ...



万事适可为之,人类本身过于强势未必是好事。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玉德 于 2009-11-30 23:57 发表
毁灭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的贪欲。市场经济,私有制,这种发展疯狂性和盲目性的遏制者只能是“计划经济”,过去的僵化是政治体制中的官僚与集权带来的,而非计划之错。人类明天的命运,不计划又怎么行呢?


人类有自身局限性,有些发展悖论也许无法可解。
12#
发表于 2009-12-3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沉重话题,广引博采,知识蕴含量大,读之受益匪浅。
11#
发表于 2009-12-2 21:18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好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能源消费大国带头重视起来了。这是好事。这是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大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
  应该好好研究海水淡化和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科技。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怎么还不能有效地淡化海水呢?刚从电视上看到,山东某大楼全部用太阳能发电、供暖,这是好走向。
  另外,现在北极变暖了,而南极却变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温室效应产生的效果应该是一样的呀。
  微风的文章很有警示作用。
10#
发表于 2009-12-2 14:1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帖子,我也看到了微风版主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认可。呵呵
看来中国古圣贤很有博爱之心呢。天人合一,讲究的和谐,若没有那些坚船利炮的威胁,我还是比较赞过古人的生活。
桃花源的宁静与发展进步是个矛盾,桃花源的社会绝对抵抗不住现代化的冲击。
9#
发表于 2009-12-2 09:59 | 只看该作者
影片看了。只觉得场面太逼真,内容失真,影象也过于宏大,确是典型之灾难大片。遗憾我却没有微风这么多的思考,学习微风之文。
8#
发表于 2009-12-1 19:13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版主提出的对环境和人类未来的担忧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关于温室效应问题,世界上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微风此文中也提到这样的事实:中国减排20%,而美国只减17%。这其中的数字差异颇有意味。
大家不妨看看不同的观点: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可,但什么东西是对人有害的,什么东西未必有害却是非常需要专业判断的。可是当发达国家需要时,某些科学上不清楚的东西,却在利益驱导下被妖魔化,并进而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比如二氧化碳这个东西,本来浓度不高时对人类无害,但现在却因政治利益的关系而被妖魔化成了毁灭人类的魔鬼。

1.二氧化碳如何被发达国家媒体妖魔化

“温室效应会毁灭地球”!这是美国前副总统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描述的可怖前景。好莱坞的科幻影片《后天》,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地球末日的恐惧。主流媒体对温室效应几乎一面倒的立场,效果同莱坞大片差不多: “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变暖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触目惊心的照片:北极冰川融化!”;在这种大气候下,“每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全球暖化是真的”,而地球变暖的后果就是人类毁灭,这是被科学家证实了的”。……等等等等充斥西方媒体,并强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这种价值观念。
然而真正的气象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chard Lindzen在谈到如今风靡全球的温室效应时却给出不同说法,Lindzen教授无奈地说:如今“地球变暖”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你毋需研究理由,做自己的分析判断。有疑问只需一句“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就全打发了,就像一切都可以最终都归于上帝一样。Lindzen博士认为,现在对温室效应的宣传,几乎能同当年戈培尔的宣传相提并论。他在国会作证中对自己的行业自嘲道:“老实对您讲,气候学在科技领域是冷门儿,有本事的学生几乎从不涉及。现在地球上一直在从事气候研究的科学家屈指可数,所谓的‘成百上千’完全是媒体的误导”。Lindzen博士还指出当年在纽约时报刊登支持京都协议的70个科学家,其中大部分不是气象学家。媒体大谈特谈的所谓极地冰川融化,也是在欺负公众的科学知识不够。对气候的研究本身没有错,很多结果也是有益的。 但是,这些结果被那些耸人听闻的环保人士一过滤,再经媒体放大,便形成了地球要完蛋的旋律。

2. 二氧化碳是否导致温室效应是科学上争议很大,仍搞不清楚的问题。
科学最大的讽刺是研究被流行观念左右,最大的悲哀则是研究被政治化,实际上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问题辩论非常激烈,有大量的反对意见,太专业的这里不说,只说两点:

第一,虽然大多数科学家趋向承认全球正在暖化,但造成暖化的原因却没共识,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历史上一直在12-22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度,接近最低温度,温度回升是正常的,没二氧化碳也会回升,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图表指出:虽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从一万八千年前上一个冰河期结束就开始上升了。从长期坐标看,目前二氧化碳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另外一份图表说明,地球二氧化碳从1750年开始就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到1950年。而地球过去100年里温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1950年后。第二,历史上CO2浓度远高于今天,最高时比现在高20倍,而那时温度也在12-22度间振荡,地球生物也没有毁灭。

3. 即使如京都协议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对减缓全球暖化没有帮助
实际上气象学家认为地球变暖或变冷受太阳的放热的周期性变化、地壳运动造成的大陆架及海洋分布、地球偏心矩、以及地球表层及海洋吸收能力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媒体却给人一种“温室效应是地球变暖的唯一祸首”的印象。即便是单独讨论温室效应,媒体也基本不向公众转达这样的信息:1,温室效应对地球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现在地球要降温18摄氏度;2,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水蒸气,它造成的温室效应达80-95%根据不同研究数据);3,二氧化碳只占温室气体的10-14%,而这其中又有85-97%是自然界产生的。因此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际上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极为有限(0.2-0.3%)。大气物理学家Fred Singer 计算,如果京都协议能够达到目标,温室效应可以减少,对2050年地球气温的影响是区区0.05度。

4.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
二氧化碳的减少对减低全球暖化的程度没有很大的帮助,但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却大大有利中国的农业,对农业生产来说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时最好,现在才340ppm。就是说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对缺粮的中国有利,据估算二氧化碳浓度每增高300ppm,植物产量可以增加48%。同时即使全球暖化,农作物的平均生长时间将会增长,北方严寒地区也可以生长粮食,对提高中国粮食生产很有帮助。据专家估计中国20年后会缺粮二亿吨,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缓解紧张的粮食供应有好处。此外,温度每升1度空气中的水和降雨量增加7%,这也有利于改善现在中国极端缺乏的水资源。

5. 二氧化碳问题上欧美的利益
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是粮食出口国比如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 42.7%, 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欧洲的法国等也大量出口粮食。二氧化碳浓度越高,粮食生产越多,对粮食出口国越不利,因为粮食生产过剩将导致粮价不断下跌,西方政府的补贴大大增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把生产过剩的牛奶倒入河里的历史。现代社会道德舆论使它们不便再这么做,于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过剩问题,欧美农业部设立偏向研究基金,只有证明二氧化碳会造成对世界有害的结论的研究基金才能拿到经费,证明二氧化碳对世界有利的研究则不予资助。偏向研究的结果再加上媒体的渲染导致二氧化碳被妖魔化,然后以此为由推动减少二氧化碳的生产如乙醇燃料等等,有利于大量消耗粮食,造成粮食短缺,推高粮价,从而谋求商业利益。
同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等同于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很可能在2008到2015年间达到峰值,实际上自2005年来,全球石油产量在逐年下滑。这些有限的资源中国用了美欧就没得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会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从而限制正在快速工业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供应。
6.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是限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在工业化过程进行了一半,但要完成工业化,能源是关键因素,没有石油等燃料,机器是不可能开动的。美国人均能耗高达33桶油/年,而最节约的工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也高达12桶油年,但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最节约的工业国家的1/3左右,所以中国如果真要实现工业化,能源使用量增加三倍是必须的,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三倍,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受限,那么中国还能实现工业化么?中国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62亿吨, 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是限制中国!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实现工业化后美欧的能源需求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不像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那样正在快速增长,甚至它们的能源使用量还因效率提高和制造业外移而下降。所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这些国家损害不大甚至在粮食和能源方面有利可图,但缺严重损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综上所述,地球温度升高是必然的,就算没有二氧化碳也必然升高。美欧妖魔化二氧化碳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自己说不出口的利益。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有利于中国保障生命所需的粮食生产,因此中国不应被西方发达国家忽悠,应反其道大排大放二氧化碳。虽然中国应大大加强环境保护,限制然煤里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但不应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不过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因自己的利益而妖魔化。中国应该要求自己的科研机构独立科学地评估全球暖化形成的原因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能任美欧为自己利益妖魔化二氧化碳,并借此在贸易上收取碳关税,限制中国的发展。同时对全球暖化,中国应采取调整,而不是对抗的做法,在建国后几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中,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人定胜天是不对的,大自然的力量远强过人的力量,人胜不了天,但人可以根据规律顺天应时,中国应该调整沿海经济,向内陆收缩,应该有长远目光,限制在海边过分发展经济。比如天津滨海新区据说经济上要超深圳上海,建在只比海面高5米的地区,就相当危险。同时要加强水利建设,当心温度上升后降雨量增加造成的洪水灾害。
7#
发表于 2009-12-1 18:18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的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要求得一个平衡。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只求社会发展,满足自己的贪欲,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非常赞同微风对天一合一的解读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6#
发表于 2009-12-1 11:09 | 只看该作者
以道家的观点看,人类就是一种不长毛的小裸虫,
地球好比一个大苹果,被这些裸虫不断蚕食,直至毁灭。
中国古人早就知道煤炭、石油的用处,
但他们认为煤炭是地球的骨髓,石油是地球的血液,不可轻取。
几千年前,鲁班制造出一个木质小飞机,能飞三天三夜,还不用油。
但古人认为那是旁门左道,不支持,不鼓励。
中国的祖先发明火药是为了炼丹,西方人却用来打中国人。
这些东东都应该反思,所以科学发展这个提法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9:55 , Processed in 0.05503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