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9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27 编辑 <br /><br />






  正月里才有戏看。看戏要到永丰堡去。土门子也有大戏台,但太远了,一般是不去的。

  到永丰堡,也有二三十里的路程。我们村与腾格里沙漠毗邻,早晚温差挺大。尤其冬月天里,早晨那个冷啊,冷的狼老鸹都嗑牙巴骨。

  再冷,戏还是要看的。
  从大年初二开始。清早,我穿上花衣裳,父亲用他的羊皮袄把我裹严实,捎到自行车后座上。村子里的戏迷们凑在一起点一下人数儿,怕挤丢了。然后,自行车队伍就浩浩荡荡开往永丰堡。
  路上见了熟人们,也不停车子,只是大声而匆忙的打个招呼:“看戏去哩嘛?”“看戏去了么。”车轱辘载着话音急急奔走。古浪方言味道硬,话语棱角分明,直冲冲的绝无轻软的意思。打个招呼,就跟吵架一样。
  戏台下早已人声鼎沸。一个破旧的大院子里,大戏台却不马虎,土木结构,烟熏火燎的古朴着,一看就很有些岁月了。爹把我托付给邻居,自己先回家忙乎去了,戏唱罢了又来接我。
  卖小吃食的摊摊儿,货郎担担子,看相算命的半仙,挤来挤去的姑娘小伙子们。印象最深的是头巾。若是有一年流行娇黄色,戏台下必是呼啦啦一片娇黄。乡里的女人们人人包着一方头巾的。若是流行白色呢,一片雪白耀眼。还有粉红的一年,戏院子里桃花般灼灼。
  戏的主角是从外地请来的。本地的演员虽唱的也好,但一般都是配角。有个本地的女孩在台上扮丫鬟美丽的不行。待卸了妆,我们追来追去的看,大所失望。人很平常的,顶多不难看罢了。
  去年去看一台乡村戏。扮演白毛女的那个女的啊,你不知道有多么的雷人。腰有缸粗,脸黑的和乌鸦有一比。她一上场,台下笑倒一片。甚至,你不能确定她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长的如此难看也不是她的错,但出来扮喜儿就说不过去了。
  你想,喜儿要长成那样儿,打死黄世仁他都不会去抢。
  戏台是大雅之堂。就算在民间,也还是要讲究些才好。我是看过大戏的人,真是不能忍受如此草率。乡土文化快餐式的都有些粗糙了。艺术是陶冶人品行的,不能拿来就上台。
  年少时节永丰堡的戏,多么的好。钉是钉铆是铆,坐唱念打有板有眼。再外行,再看热闹,好戏总归是好戏,功夫永远是功夫。
  乐器吱吱呀呀响起,一声清丽的唱腔就喊了出来,透托出幕布。蹬蹬锵锵角儿们就粉墨登场。戚戚咔咔叫喳喳的武将,清水芙蓉千柔百媚的青衣,哆哆嗦嗦的长胡子老生,还有翻跟斗的丑儿。
   戏台上唱戏台上的。戏台下热闹戏台下的。嗑瓜子的声音悉悉索索响成一片。
  戏呢一般都是秦腔,也有眉户。两把椅子,一台桌子。翻山越岭,就拿桌子表示。在墙外偷听,椅子就算一堵墙。兰花指在空气中一抓,就算挑开了门帘。多么的含蓄,多么的美。
  秦腔听着豪放爽朗,不忸怩。尤其是包老爷一出场,喝上一嗓子,多么的有气概。好家也多。台上唱腔一起,坐在南墙根儿里晒暖暖的老汉们半眯着眼,微微点晃着下巴,手敲着膝盖,咿呀又咿呀。他们听戏听味道,我们看戏看热闹。
  铡美案。怒冲冲的黑脸包老爷。鬓边插白菊花的秦香莲。头戴红牡丹的公主。秦香莲的衣衫那个灰暗,宽大的衣袖掩面啼哭,一点也不好看。小老婆的衣裙美的啊,眼热的我们牙缝里的清诞水一口一口往肚子里嘬。
  “王朝传来马汉禀,他言说公主到府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包老爷唱的浑厚激烈。最后喊一嗓子:“开——铡”,铡死你个坏良心的陈世美。
  春草闯堂。布衣裙的丫鬟春草,伶牙俐齿。案子后面端坐着儒雅的县太爷。傍边戳着贼眉鼠眼的师爷。还有个一脸贼光阑珊的衙役。
  李彦贵卖水。多情的美人,衣袖遮面,侧身,羞羞答答。为情所累的公子,温文尔雅。八面玲珑的小丫鬟。水袖一甩,杨柳腰儿一摆,那个美啊。踢答答台步一走,唱词起矣:“小——姐——,”软滴滴儿的:“石榴花开红满堂,小姐苦把郎君盼。相公你——咿呀——,快快到兰房。”
  戏散的时分,大约下午两三点钟。爹骑自行车按时赶来接我。有一回,大约是正月初六,戏唱到一半,停电了,就散了。大伙就说到土门子看社火走。我就跟着走了。
  爹到戏院子里时,没唱戏,也不见人影。他吓出一身汗来,估摸是去了土门子,就慌慌张张追去。那天的人那个多啊,我被挤得晕头转向,很快和大队人马失去联络。被挤散的我居然还撵着看社火看个不停。

  傍晚,社火要卸身子了,人群渐渐散去。爹看见了红花衣衫的我孤零零立在路边,眼里噙满泪花。
  至今,清晰地记得他腊黄的脸上被汗水冲出一道一道的沟痕。爹脱去棉帽,头发里窜起热气,在冷风里白白的冒着。他紧紧抱起我,由于焦急起了一层干皮的嘴唇咧了咧,嘴角牵动几下,最终没有笑出来。
  晚间,我的汇报演出开始。
  爹的个子很高,村里人都叫他刘大个子。他的衣服我穿起来像个袍子。我穿上他的绒衣,再套上衬衫。最上面罩上我自己的红花衣衫,紧巴巴儿的。这么一来,袍子和戏里的差不多,层层落落。袖子还不够长,又把两条纱巾别在袖口,这样甩起来就像水袖足够好看。
  “奴家名叫四季娃,咿——呀,年方刚刚一十八……”我的唱词一顿,台步滴答答转一圈,摆个侧身作揖的造型,爹就赶紧拿捅火的铁棍儿敲铁皮茶壶,咣咣铛铛,鼓点要帮我敲合适,要和我的唱腔般配。
  丁丁咣咣的打击乐在夜色里断断续续响着。“……菜籽花儿黄,媒人来奴家呀……”甩水袖,扭摆腰,衣袖掩面,悉悉索索的小碎步儿,模仿的一样都不少。“咿——呀”,水袖漫天狂舞。
  爹呲着被烟草熏得黄黑的牙齿,咬着一只自己卷的烟渣子卷儿,乐呵呵笑着,坐在炕沿勤奋的帮我敲家伙,一副很情愿让我折腾他的样子。
  后来,我把刨卷花儿捡来剪成花瓣儿,染了红红绿绿的颜色,粘成一朵朵花拿线绳穿起来,挂在鬓间,这是唱公主的头饰。又把尼绒的袜子拆了,拆成一团团毛茸茸的球,串起来还挂在鬓间,威风凌凌,这是穆桂英挂帅的打扮。
  行头弄好,梅红的纸蘸水染红嘴唇,画眉,粉墨登场。家里唱罢又唱到巷口子上去。我的喽啰们手舞足蹈拿头巾伴舞,伴的那个难看啊,简直让我想踹上两脚。
  十七岁之前,我真是好身材。高,直,细挑。堪称袅娜。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就开始发育。你说胖就胖吧,还驼背了。驼背就驼背吧,还是个大圆脸。女大十八变,我变得多么的失败。
  失败之后,就再没心情琢磨戏剧舞蹈了。后来的日子,咿咿呀呀的戏台离我远去。我在生活的劳累里疲倦的奔波。偶然听见电视里一声唱腔,眼泪莫名的掉下来,我多么喜欢的秦腔啊。

  生活是个大戏台,这方唱罢,那方锣鼓又起。鬓边的红牡丹摘去,换了白菊花。“不怨奴的爹来不怨奴的娘……”日子,就踩着鼓点锵锵锵的过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31#
发表于 2009-12-16 16:06 | 只看该作者
亲切,随意,自然,流畅,还不乏幽默,好文字!问好!
30#
发表于 2009-12-16 16:01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才是经典的。
问好!
29#
发表于 2009-12-16 15:15 | 只看该作者
好长时间没上中财了,也没读散文了,今天无意中看到楼主的文字,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致,真像看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戏。

楼主文中说到现在看不到从前永丰堡那样的乡戏了,也颇有同感,如今我们这里闹丧事,都请唱戏的,可那扮相和演技让人有碜牙之感,如同读不到好文一样。

你的文字就像一出精彩的永丰堡乡戏,那么真挚饱满,深情热烈。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09-12-10 14:17 发表
很喜欢你的语言风格,干净,利落,精准,到位。这种风情和阅历,许多人都有,写得这样有滋有味,真是不易。好文章,学习。

多谢指点,问好!
27#
发表于 2009-12-10 14:17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你的语言风格,干净,利落,精准,到位。这种风情和阅历,许多人都有,写得这样有滋有味,真是不易。好文章,学习。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4: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12-9 22:39 发表
借助友文,重返记忆。
学习好文。

谢谢,祝快乐!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12-9 22:16 发表
谢谢,梅花,散文百家有你一篇发表。


问好若荷,祝贺新书出版。谢谢关注,样刊还没收到,可能快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09-12-9 19:11 发表
戏的主角是从外地请来的。本地的演员虽唱的也好,但一般都是配角。有个本地的女孩在台上扮丫鬟美丽的不行。待卸了妆,我们追来追去的看,大所失望。人很平常的,顶多不难看罢了。


谢谢!问好朋友!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12-9 08:58 发表
女大十八变,我变得多么的失败。——一点也不失败,你在我们眼里,是永远的风景线。
生活是个大戏台,这方唱罢,那方锣鼓又起。鬓边的红牡丹摘去,换了白菊花。“不怨奴的爹来不怨奴的娘……”日子,就踩着鼓点锵锵 ...


谢谢于老师,问好,祝快乐!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文辉 于 2009-12-8 20:44 发表
年少时节永丰堡的戏,多么的好。钉是钉铆是铆,坐唱念打有板有眼。再外行,再看热闹,好戏总归是好戏,功夫永远是功夫。

  乐器吱吱呀呀响起,一声清丽的唱腔就喊了出来,透托出幕布。蹬蹬锵锵角儿们就粉墨登场 ...


谢谢!问好,祝快乐!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2-8 20:39 发表
喜欢这般扎实的文字!支持精华。

谢谢高版支持鼓励!问好,祝快乐!
20#
发表于 2009-12-9 22:39 | 只看该作者
借助友文,重返记忆。
学习好文。
19#
发表于 2009-12-9 2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梅花,散文百家有你一篇发表。
18#
发表于 2009-12-9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刘梅花 的帖子

戏的主角是从外地请来的。本地的演员虽唱的也好,但一般都是配角。有个本地的女孩在台上扮丫鬟美丽的不行。待卸了妆,我们追来追去的看,大所失望。人很平常的,顶多不难看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3:25 , Processed in 0.1741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