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1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阿凡达》的艺术真实略谈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 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阿凡达》的艺术真实略谈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最近,在网上看了那部火遍全球的电影《阿凡达》,深为曾经大规模发动殖民战争的西方世界的艺术家们“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反思”(引微风语,为方便阅读,以下不再另加标注。)而感慨。随后,又读了微风轻拂的评论文章《从《阿凡达》的美丽谎言谈谈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又深为曾经长时间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国人竟然会有要为殖民者“评功”的认识而感叹。两者对比,不由得不叫人发出中不如西之叹。即使因此而遭到“忘本”或“崇洋”等批评也顾不得了。

  《阿凡达》的美丽


  毫无疑问,《阿凡达》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其美丽不仅仅是因为画面的美轮美奂,更因为其中描绘的潘多拉星球的人民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甚至于由杰克寄身的“阿凡达”为了不破坏纳美人和谐美丽的家园毅然和自己的种族——人类决裂而奋起抵抗的情怀也是美丽的。尽管在影片的最后,入侵的人类和纳美人的战争是残酷而惨烈的,但是应该看到,这样惨烈的战争是由于人类的入侵造成的,而随着人类“开发”计划的失败并最后被驱逐出境,潘多拉星球必将浴火重生,恢复原来的美丽与和谐。

  《阿凡达》的真实表现


  《阿凡达》中表现的潘多拉星球人们的生活场景是美丽的,生活环境是和谐的,这固然是由“现代高科技电影技术打造的”,但这却绝对不是“美丽的谎言”。恰恰相反,《阿凡达》所表现的正是源于生活并经过提炼加工后的“艺术真实”。

  不可否认,“原始人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原始人的寿命只有区区20--30年”,但这并不能改变原始人生活环境的和谐与生活环境美丽的现实。事实上,相对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根本无法类比的问题,如果非要将这两者放到同一水平线上比较,根本毫无意义。原始社会固然“不但要面对豺狼虎豹的威胁,还要面对疾病饥饿的困扰”,但是他们也不会面对诸如全球变暖、气候恶化,乃至于艾滋病、禽流感之类的困扰,更不会有房价上涨、金融危机之类的威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无需多论。而在当今,全球“平均寿命”仍然偏低的群体无一例外地都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仍然没有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原始族群,原始族群暂且不论,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寿命偏低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贫困、疾病、战争、灾难……如此等等,而这些因素,大多都是由于殖民统治结束后留下的后遗症。试想,如果没有经历过外族的入侵和奴役,按照自然法则向前发展,他们的国家断然不至于会成为今天的样子——这笔帐还是要记在那些殖民者身上,与他们自身落后的文明无关。

  至于原始人是否“善良”是否“道德高尚”的问题,根本无须讨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原始土著部落吃人”对于他们而言是天经地义的,“玛雅人将少女活祭”更是民族精神的需要。若往前推,太早的不说了,只说“人猿相依别”之后的古人类,我们的祖先哪个没有吃过人呢?古人吃人是为了生存需要,古人献祭则是为了维系精神的需要,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悲的事实是,所谓的现代的“文明”社会里,竟然仍然有“吃人”的现象发生;而在更加“文明”的国家里,也时时刻刻在拿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做为他们“献祭”的礼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表现就是如此,他们不但对自己欠下的气候债拒不承担责任,而且还试图拿发展中国家向大自然“献祭”,要生生地剥夺、吞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机会。这一点,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在非洲,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正可见人心所向。

事实上,“人从古老的类人猿一步步进化到21世纪的文明社会,就是一个不断的反思——摆脱兽性、发掘发扬人性的过程。”——严格地说,是“自身”“不断的反思——摆脱兽性、发掘发扬人性的过程”,而不是非要依靠外力来改变。可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却偏偏视这些自然规律而不见,非要强行以他们的标准去改变他们眼里的“兽性”。历史上,诸如臭名昭著的十字军东征,以及号称世界“轴心”的法西斯政权都是他们之中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他们打着怎样光明正大的旗帜,只要看一看他们的所做所为,不难发现,在他们衣冠楚楚的西装下面,隐藏的正是那条象征着兽性的狼尾巴。

  话说“唯一的正确”标准


  没有人会因为看了一部名叫《阿凡达》的电影就“对人类文明妄自菲薄”,但引发人们的一些思考却是必然的。

  《阿凡达》的“深刻之处在于‘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进程的反思’,提倡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之间的尊重和理解。”《阿凡达》并没有将“人类的文明原罪化”,文明是无罪的,而且是美好的,是所有人类都向往的,所以没有人会“仇恨现代文明”。就如“让您选择一辆宝马还是一辆破车,大多人会选宝马”一样,没有人会拒绝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的享受,但问题是这辆宝马车是怎样叫我们“选择”,是因为我们的落后用我们的宝贵的矿产森严资源来交换?是因为我们落后用我们的赖以栖身的生存空间来交换?还是因为我们的落后用我们人民的自由甚至是生命来交换?人类文明固然是“伟大的”,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不是有很多政要和富豪非要弃“宝马车”于不顾却选择了骑自行车吗?难道他们都错了不成?

  中国一再强调世界的多边发展,而“伟大的民主和自由的样板——美利坚合众国”却始终要向全世界推行他们的“唯一正确”的标准,这一点,已经遭到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坚决反对,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同样强大、同样具有高度“文明”的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会证明一切,他们这种努力也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些政要仍然狼心不改,但可见的事实是,奥巴马政府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再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这也许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到了该做法的绝不可行,更也许正是他们多次失败后身心交瘁的表现,无论如何,他们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逆天而行”了。

  理性客观公正的看待欧洲殖民主义的罪与功


  “因《阿凡达》电影,很多人在反思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导演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的意图之一就是如此。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除了其自身的制作精美和宣传攻势外,其包涵的内在精神实质还是主要的。  

  众所周知,“欧洲殖民主义者曾经对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犯下了罪恶滔天的罪行,他们的发迹史血债累累。”所以,《阿凡达》这样的电影不是由做为曾经饱受殖民主义者蹂躏的中国人拍摄出来,恰恰却由曾经饱尝殖民主义甜头的“样板”——美国人拍出来,实在叫我们有些汗颜。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在“文明”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里,已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这一问题了;而在像我们这样“文明”还要进一步发展的国家里,还做得远远不够。

  在“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罪恶”这一问题上,我们实在无法“理性客观公正的看待”他们,因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只有“罪”而没有“功”。因为,尽管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欧洲文明”,可是这种文明却是只属于他们这一族群的,对于殖民地的居民,他们毫无“文明”而言,这一点,相信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都会了解,无须细说。比如在中国,他们竟然可以抛弃虽然不是“宝马”的汽车,而情愿坐上由中国人拉车的人力车——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他们终于不再向往“文明”而甘愿回归“野蛮”了。

  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民主自由的国家大多是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科书——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等等,其主要内容来自于欧洲文明”。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发达”“文明”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殖民地国家的落后和愚昧基础上的。这就好比抢了别人的财产而发迹的强盗,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至于说到“最发达的地区大多是欧洲殖民者曾经的租界和殖民地”,只能说叫人无语。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是非洲和拉丁美洲,而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都是曾经的殖民地。对中国而言,香港的确要比内陆“发达”得多,但那只是一个特例,而其之所以没有因为中国的回收和英国的拒绝而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还是由于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力变得强大的缘故。试看与其相似的克什米尔,至今冲突不断,连归属问题尚且搞不清,人民的正常生活都很难保证,又何谈“发达”呢?纵观全球,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从世界各地被一一驱逐之后,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至今难以解决的“尾巴”,甚至于连他们自认为本土的北爱尔兰都成了烫手的山芋,又何谈给其他地区带来“发达”呢?

  在电影里,潘多拉星球的居民绝对没有对“人类高科技文明无动于衷”,事实上,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也绝对不可能对“人类高科技文明无动于衷”,可是拥有“人类高科技文明”那一个群体却并没有以济世度人之心来传播和推广他们的高度“文明”。电影中,人类入侵藩多拉星球的目的是为了开采“能量矿石”,这和当年日本侵华是为了中国的土地和矿产、欧洲入侵美洲是为了黄金和钻石如出一辙——尽管有些有凭着他们美好的心灵来以“君子之心”度未必是“君子”们之腹,但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我们,侵略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在电影里,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个人类帮助去纳美人改变生活条件,或者去帮助他们开发建设,甚至于连推行他们“普世标准”的《圣经》都没有派发一本,只看到他们对拒不离开的人们发出的最后通牒,而一旦超过了期限,送给纳美人的就只有飞机大炮——这样的场景我们是如此熟悉,伤疤还没等好呢,怎么就能先忘了疼痛?

  不可否认,“文明”的入侵的确给“不文明”的地区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如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入侵和近代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大规模殖民主义入侵。但“两者相权取其轻”,试问:是否有哪一个民族、是否有哪一个国家愿意用大量(甚至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矿物、信仰等去换取这样的“文明”呢?这就好比带了手枪和安全套去别人家里实施强奸,然后告诉他们:使用安全套会降低性病传染的机率,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是给你们送“文明”来了。这哪里是什么传播“文明”,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强盗们逻辑。

  正如微风所说:“什么是真正先进的文明?只有能不断反思自身的缺陷并改进的文明才是先进的、适应时代的。” “这才是我们对文明应有的态度,东西方文明、传统与现代的冲撞是这样独特的感觉——痛并快乐着!”——的确,是有些人在承受着“难以忘怀”的“痛”,而有些人则正因为享受了现代文明而“快乐”着。而直至今日,他们仍然没有和别人分享“快乐”以及抚平“伤痛”的意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又一次暴露了他们丑恶的嘴脸。毕竟对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而言,“发展都是第一要素”,当然鲁迅说得还更具体一些:“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殖民者在他们血腥的历史上,不知道曾经剥夺了多少人的生命——如此草菅人命,殖民地的人民连生存权都保证不了,遑论什么“文明”!?难道还要我们给他们记上一功、甚至竖碑立传不成?

  如何看待文明


  文明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含义的,就如在原始社会,人类懂得把吃不了的猎物养起来、懂得把植物的种子种到地里,这就已经是文明的巨大进步了。而在今天,如果还采取落后和饲养方式和耕种方式,就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文明一词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也是有不同含义的,在中国,堂兄妹间即使出了五服也不会结婚,尽管《婚姻法》里并没有干涉。而在西方,堂兄妹结婚本是很正常的事,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里,欧也妮就爱上了他的亲堂兄弟,如果不是由于老葛郎台干涉,他们是完全可以结合的,而这一点,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之内的。

  要论文明,首先就要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尊重不同民族个体的意识形态,尊重不同文明个体的价值取向”,否则,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别人之上,这不但不叫文明,反而是野蛮的干涉。(如果再付诸武力,则更加不叫文明,而属于加明目张胆的侵略了。)美国向世界推销的单边政策之所以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中国在非洲的开发和投资之所以大受欢迎,也是因为我们尊重他们的传统,遵循着“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五项基本原则的原故。

  如何看待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事实上,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冲突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的,为了保护传统,我们常常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尽管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某些“传统”实在是属于“陋习”的范围。比如最著名的清初“留辫子”和清末“剪辫子”,都有大批大批的人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捍卫那些在今天看来无足轻重的头发。那么,又有谁能判断出哪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呢?所以说,“传统与文明是不能分割的,没有文明的传统是野蛮的,没有文明的现代化同样是没有出路的。”而现代社会,除了本国的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冲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形势下,世界各国的尤其是东西方思想观念也存在着冲突。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即便靠高度“文明”的坚船利炮、导弹坦克,甚至于原子弹氢弹也无法一时改变。


  “传统难敌现代。”这是不容否认的。因为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果把传统比作母亲,而现代无疑是这个母亲养育的孩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我们绝对没有必要因为要追求“现代”就非得把传统“拍在沙滩上”不可。事实上,无论我们嘴里说着怎样怎样追求现代的和反传统的话,都改变不了我们骨子里里传统血液的存在。比如,一个欧洲人去车站接他久别的妻子,如果他不当众拥吻她,妻子就会认为他对她已经失去兴趣变了心。而一个中国人,无论多少想念,都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亲热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


  在电影《阿凡达》里,其实反应的并不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因为地球人和潘多拉星球的文明并不是一脉相承的。电影里反应的乃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较量。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较量,就如同八国联军和满清军队之间的较量,就如同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较量,其力量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微风凭着“科学的理性和逻辑思维”判断,电影结尾纳美人的胜利并将人类驱逐出境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实力悬殊是无法依靠人定胜天来弥补的,人类完全可以依靠一颗小小的原子弹便轻松炸毁潘多拉星球。”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这并不是一次电脑游戏中的较量。在人类的历史上,但凡入侵者,但凡殖民者,在最后,无一不是遭受了惨遭失败的命运。曾经入侵中国的欧美、日本是如此,曾经入侵非洲的意大利是如此,曾经入侵美洲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都是如此。尽管现实中战争的胜利并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么轻松容易,也许会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被压迫者。动辄就拿原子弹来吓唬人是赤裸裸的超级大国的强盗逻辑,美国就曾经以此来吓唬过我们的新中国,但结果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最后还是由他们主动伸出和平之手最终走到谈判桌前。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尽管原子弹是一种威力很大的武器,但毕竟还是由人来操纵的。而“人性的真相”告诉我们,即使在侵略者内部,也还是有善良的人性存在的。电影《阿凡达》中的杰克——阿凡达即是人类社会中善良的代表。而在历史上曾经恶行累累的美利坚合众国,居然产生了《阿凡达》这样的反思电影,且能大受欢迎,也说明了这个群体并不在少数。自伊拉克战争爆发直到现在,反战的思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阿凡达》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阿凡达》给我们带来一次唯美的视觉盛宴”,电影艺术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梦想,再现了数百年来殖民者对殖民地疯狂掠夺的狼子野心以及殖民地人民的殊死反抗,也展现了殖民者中一部分人人性美好的一面……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即使其中表现的是绝对意义的“普世价值”,我们也不可能强迫每个人都完全接受“唯一正确”的结论。

  对于曾经遭受蹂躏的殖民地的广大人民而言,电影《阿凡达》可以给他们以警醒,叫他们时刻警惕世界上仍然蠢蠢欲动的军国主义势头。对于仍然处于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等控制之下的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而言,也可以增加他们抵御侵略的信心,以及建设家园、追求“文明”的力量。对于仍然试图推行单边政策,仍然企图以武力或者金融、外交等手段强行推行他们的所谓“文明”的国家而言,也可以给他们一记警钟,叫他们收敛一下自己的狼子野心,以免遭受更大的失败。对于我们普通民众,大概也可以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唤醒我们对共同家园的责任感……(水如空)

  

21#
发表于 2010-2-2 1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2-1 20:07 发表
再次感谢云端!能认真阅读,并且拿出自己的观点交流就是难得的朋友!
多谢受晚亭!拆迁,现在要改搬迁了——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大概正了名之后就表明,这不是强制的“拆”,而是自愿的“被搬”——不知是谁想的这 ...



感觉有点冤哦,楼主把我的名字打错了。
哈哈哈。开玩笑啦,马上过年了,说点开心事!呵呵,问好!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0:07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云端!能认真阅读,并且拿出自己的观点交流就是难得的朋友!
多谢爱晚亭!拆迁,现在要改搬迁了——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大概正了名之后就表明,这不是强制的“拆”,而是自愿的“被搬”——不知是谁想的这主意,高!实在是高!
阿凡达下线了,咱的讨论也告一段落!接下来说些温馨的话题,小崔说的:过年了,过年咱就不说那些闹心的事儿了……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0-2-2 19:45 编辑 ]
19#
发表于 2010-1-29 17:1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阿凡达》的当天就见网上有评论说那是关于拆迁户的故事。今天在这里看见的两篇关于《阿凡达》的影评却打开了思想的另一面。虽然一时间谈不出什么,但我觉得,影片结局的美好固然透着不真实,但却反映出导演善良的一面,也是导演的希望。确切地说,导演在给自己希望的同时,也给了观众以美好和希望,这就足够了。所以,喜欢这种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并为之赞叹和倾倒。呵呵,读了两位老师的文字,激发了我为《阿凡达》写点什么的念头,毕竟,为了这部电影,不但去影城看了两遍,网上又看了很多遍哦。应该向你们学习。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爱晚亭 于 2010-1-29 17:15 编辑 ]
18#
发表于 2010-1-28 22: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别惭愧,我都丈二和尚了,而且更惭愧。不知说啥好了。
祝身安笔健,继续。。。。。呵呵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4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一水版主!
感谢云端兄详细的评说!
感谢楼兰的点评!
看了云端的评说,尤其是认为阿凡达中表现的是殖民侵略这一观点,想起李金斗的一段笑话:
说是有一天和姜昆去河边,看到水里漂着一个东西,姜昆说,这是一个尿脬,李金斗说,这是一个瓢……结果走近了一看,既不是尿脬也不是瓢,原来是陈佩斯在洗澡……
还是云端说得有理。惭愧!代表我自己深表惭愧!
16#
发表于 2010-1-26 22:34 | 只看该作者
如空的这篇进来两次算看完了,但转贴的内容还没细读。
《阿凡达》是个艺术品,但纵观网上的评价和江天的几个帖子,发现人们给予了这个影片太多的观念。我觉得不同的文明是能够和谐相处的,所谓文明的冲突不过是侵略者为了自身利益散布的谎言。文明冲突论我觉得不成立。对一些偏激反人类的行为,不能某种文明的代表。
传统与现代各有值得回味和赞美的地方,我们讨论哪一种更好,应当把姿态放低,设身处地去考虑才行。放大镜和显微镜都会走形,裸眼看世界才会有真实的景象。
所讲与《阿凡达》无关,微风与如空的贴子各执一词,其实都有可取的观点。
15#
发表于 2010-1-26 22:0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呵呵
水如空写的很细致,全文是从对比微风版主的讨论出发,所以针对涉及的话题也很多。对于殖民的观点以及不同文明的冲突,很赞同。
仅对阿凡达而言,我认为不是简单的不同文明的冲突,也不是简单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这两者指的是善意的冲突,比如观念不合)而是殖民侵略的目的,抱着掠夺资源的目的去驱逐和占领。潘多拉星球就如美国的印第安人,如同《天煞——地球自卫反击战》里的地球。我还是觉得就情节而言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科幻电影。甚至可能导演自己想表达的都没有观众联想到的多。在这里我觉得众人的智慧大于导演的智慧。呵呵
至于不同文明的冲突,我觉得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我认为全世界统一领土人口资源重新分配,黑白黄各人种各民族通婚更有利于人类发展,但是不现实。
14#
发表于 2010-1-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1-26 20:24 发表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 ...


我不大喜欢一一回帖感谢,也觉得一一道谢似乎没什么实际意义~
读者回帖都是有话要说,有观点就讨论,没什么可谢的嘛,尤其一个一个的谢,占了楼层影响看有实际内容的回帖。帖子盖高楼,看起来很辛苦。若要礼貌致谢,像楼主这样一并谢过也就可以了吧,呵呵
我一贯看东西都慢,没看完全文或者没看懂全文主旨或轻率断章取义的回帖“意思”一下,看似礼貌,实际是对楼主心血为文的不尊重。毕竟楼主文章比较长,需要时间,咱好歹也是个“忙人”,呵呵,这篇文章我很感兴趣,所以占座。要慢慢看来。
对同一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平等讨论才有意义。
完,正文还没看,又占了一层楼了。楼主别回我这个,我先看主帖,哈哈

再多嘴一下,我在网上下载了看效果不够好,还是3D影院才有效果。阿凡达对我来说主要是森林的3D效果好。其实若论自然和谐,热带雨林科学探索等片子多的是,什么样神奇的动植物都有。以打猎为生,自然对自然破坏很小。
今天在建行看到教师证学生证(包括小学生凭户籍以及研究生)可以办建行万达龙卡。凭卡在万达看普通电影25元,3DIMAX等特殊电影40元,还可以带2个同伴(顶多加5到10元)好像很划算。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10-1-26 21:19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4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一水版主!
多谢关心!多谢关注!
复制比自己打字还累,更何况就是累死了别人也不会接受你的“普世价值”——以后可不干这傻事了
12#
发表于 2010-1-26 2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1-26 20:24 发表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 ...


呵呵 ,这倒没什么,年底了大家都忙,何况如空基本不这样“来回”复制,我好象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就文章而言,没有人要求他人必须赞成自己的观点,但用自己的观点说话,才更有说服力。

问候如空。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2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一版!
多谢云端!
多谢风铃!
本来是习惯于一一道谢、一一回帖的,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回帖数量不是?不过这篇就不了,因为一看内容,加之微风版主和我又帖来的东西,人家就够了——谁有那份闲心细读这个?不细读又没法就原文做出评价,所以干脆也不回了。也对,至少我是能够理解。连我都后悔了,费了近三个小时打字、复制、粘贴,结果弄了这篇东西,大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本想再说两句,或者弄顶什么大帽子之类的,想想也就罢了——天不要下雨……我又不是孙悟空,管不了玉皇大帝的事,由它去罢!
10#
发表于 2010-1-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剖析的深刻,有机会须得一看。
9#
发表于 2010-1-24 22:13 | 只看该作者
一部阿凡达,确实引起许多思考。我还是觉得它的成功得益于真实的人与动画效果的结合,让观众感觉离自己很近。
今天去影院踩点,发现依旧的火。
楼主的文章论述很丰富。占个座,要多看几遍。
8#
发表于 2010-1-23 20:08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写的认真。

呵呵,看你们转来的帖,似乎把“我”的思路都给带走了:)不补充学习一下转帖还真不成

简言之,“使命”一词用在“殖民”问题上,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双向”不具备“观点”的直抒,也不具备“真理”的“讨论”,无论是“谁”的“著作”。就事实而言,狼身上皮着羊皮它终究还是狼。

到目前,我,微风,如空……都于《阿凡达》“外”写了自己的文章,着眼点的不同,自然引起热议。故,推荐上去大家交流。

《阿凡达》在我们这里已经下线,从昨天开始,上映《孔子》。我还没看,但一定会为它走进影院,同样推荐给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5:33 , Processed in 0.09118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