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12|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与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10-9 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7-10-10 09:41 编辑

                                                      读书与写作
  
  近日在看日本影片《小森林》,已看过了精编版和夏秋篇,还剩下冬春篇。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叫市子的女孩子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躲到了乡下。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偏僻到没有超市,也很少有人可以交流。她每日的工作就是忙碌在田间地头,与鸭子为伍,和稻田里的生灵交谈,偶尔她也走进森林采摘一些野果做成精美的食品。这其实是一部讲习如何制作食物的影片,不同的只是故事的穿插让影片有了可视性。精编版我看了两遍,夏秋篇也看了两遍,剩下的冬春篇我想等到空闲时再好好看。那么,一部讲习食物制作的影片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可以让人百看不厌呢?我的感觉是质感,是流动在影片之中的质感。这种质感能让心灵安静,让精神得到舒展,更重要的是影片里没有说教,更无指手画脚的政治目的,它只是一部影片,生活气息浓郁,且将生活演绎成了诗歌。
  
  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有诗歌的,在脱离了浮躁与喧嚣之后,只要有心都可以把生活过得像诗一样,关键是你在用怎么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与物。烦恼的事总是存在,有时候会刻薄的让人抓狂,比如有段时间我看热点新闻,发现贴在上面的内容竟无一点可取之处,有些简直就是胡编滥造,将一些没影儿的事组合组合就贴出来夺人眼球,而我的眼球也总是被那些题目诱惑,陷进去,再陷进运,读完才发现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编不过是在胡说八道罢了。后来一段时间我就不再看这些新闻,远离八卦,远离网络上的是是非非,在阅读中寻找一份真正的安静。
  
  对于阅读我是有选择的,因为担心又上了热点新闻那样的当,所以目前的阅读只看名人大家的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名人大家的作品中我也发现了蹊跷,比如某个知名作家的某一部作品并不太好,相对他的另一部作品来说谬以千里。但看写作日期,却是不太好的那部迟于优秀的那部完成,于是就猜测那作家的写作状态,可能是遇到了颈瓶或者写到最后心情浮躁了,更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钱写出来糊弄人的。所以,此后再很少读那位大家的作品,因为少了一份诱惑——是让人静心阅读的诱惑,也是为自己考虑而有的纯粹感。古今中外写字的名人太多,不经意就会买到不喜欢的书,所以我书房里的堆积在慢慢地成灾。
  
  但还是有令人心仪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比如李白的诗、苏轼的词,比如胡兰成的散文、苏童的小说,简直就是惑人心魂。空闲时找一处静谧之地,将那些书细嚼慢咽地读来,总觉得满嘴溢香,欲罢不能。后来,我把我喜欢的这些书推荐给朋友,却得来这样的回复。他或者她说:我并不喜欢某某的作品,反而觉得另一位作家写得更好。于是,我又开始明白,原来阅读也像吃饭一样是各有所好的。当然,我与我的朋友们也有共同喜欢的东西,那就是被众多人士喜欢的经典之作,尤其我们小时候学过的某些课文,字里行间都让人回味无穷。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背了无数遍,细回想还是觉得它魅力无穷,细节勾勒的那么好,场景再现的那么真实,那只“鹅”的样子简直就像一个“2”嘛。而称之为中国经典的《白蛇传》《西厢记》《牡丹亭》等,虽经多人之手改编,仍不失其魅力。《西游记》就更加光彩照人了,从电视剧到电影再到各种版本的诡异故事,除情节脉络有所更新外,文的初衷永远不变。于是,就有了感慨,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为人心所不舍。
  
  遗憾的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现代文学中就少有经典了。“五四”前后我还可欣赏到胡适、沈从文、鲁迅、张爱玲的书,之后呢,能看到的作品不是伤痕文学,就是为政治目的的书写,关乎民生的作品也有,但成份不纯正,很多作品都是老套路,不出新也难出新,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来。倒是最近读了几部网络小说,虽笔力差了些,但情节布置与推陈出新的思维却是很让人喜欢的,比如FRESH果果的《花千骨》,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有其引人注目的地方。这些作品打破了老派作家的写作手法,将新的生活理念植入进去,并用生动唯美的语言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读来很是受用。但是,当我把这类作品推荐给我的朋友们时,竟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我甚至成了被他们讥讽的喜欢恶俗的对象。可什么才是真正的作品呢?是乡土文学,玄幻文学,还是那些曾感动过许多人的心灵鸡汤?我没有定论。
  
  看电影《小森林》,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边看边想,突然间明白其实好的作者根本用不着经心去做什么,只要他的作品符合生活理念,能跟从大自然的脚步就可以了。什么是大作,什么又是众望所归的作品?没有。一部作品写出来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同,而能得到认同又老少皆宜的作品大多是经典,是发自写作者内心且止于华丽词藻的自然之作。它于坦然中走入,也必于坦然中感动众生。这种走入是美丽的,既是写作者的美丽,也是阅读者的美丽,是心与心的交融相接。在真正伟大的作品面前,你的意识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笔尖挪移,为他的情绪所控制,为他的心悦而喜,为他的悲哀而悲。有时候,你甚至会因为一部作品爱上一个作者,成为被文字圈粉的人儿。那种感觉不亚于对爱情的执著,是可以交付生命与灵魂的。
  
  但是,想成为这样的作者毕竟是很难的事,尤其对于不名一文的小作者来说,想写出有成就的作品无疑于癞蛤蟆与天鹅肉的关系,是异想天开。想成名,除天生的写作天分之外你还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并有超乎常人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脑洞大开。但这世间又有几个作者每日每夜时时刻刻都会脑洞大开呢,更何况还存在阅读者的认可问题。所以,写作很难,写成功就更难了。脱离不了老套路,最终的结果就是泯灭,就是死亡,就会像沙土一样被吹向不知名的地方,落入时间的泥淖里。所以,不如暂时抱团取暖的好,既然都是无名小辈,又何苦相搏相杀,都是别人桌上的菜,哪个被端下是早晚的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同根生的物事,谁又比谁强上半分呢?
  
  电影《小森林》是一部于自然中诞生的作品,它会让你瞬间安静下来,在一餐饭一道菜面前先品人生况味,再知自然之谐和。生命不就是如此么?你既是万物之一,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做好一个“物”,保持好自己的个性,保持好自己的品行,沿着心灵的物语出发。也或者,生命从此就阳光灿烂了呢。写与读其实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于人于心,随性而已。
  
  (2500字)

评分

12

查看全部评分

64#
发表于 2017-10-19 07:41 | 只看该作者
果然精华,祝贺精华
63#
发表于 2017-10-19 06:22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9 19:25
保持好自己的个性,保持好自己的品行,沿着心灵的物语出发。

喜欢这句,您就是这样的!
62#
发表于 2017-10-19 06:21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7-10-9 12:29
你也许能成名哎,至于俺,每天都是瓶颈,于是就成了大脖子了。

我截那张图,就是要发给你呀!
61#
发表于 2017-10-19 06:19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7-10-9 11:07
精彩句子欣赏:
       这种走入是美丽的,既是写作者的美丽,也是阅读者的美丽,是心与心的交融相 ...

我刚刚读时也是读到这里截了一张图。
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22:06 | 只看该作者
慕寒 发表于 2017-10-18 13:19
其实吧,唐七的小说,前段时间因为是否为抄袭吵得沸沸扬扬

也只是吵罢了,并没有因此定她的罪吧。网络上的事儿谁能说得清。寒寒这头像不错,嘿嘿。
59#
发表于 2017-10-18 13: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吧,唐七的小说,前段时间因为是否为抄袭吵得沸沸扬扬

5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3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0-11 16:29
咱这里谈的是观片感受,乡下的事没那经历是不会有体验的。如果真的那么有意思,额就不挤破脑袋进城了。 ...

也是,安然之心境开阔而明亮。
57#
发表于 2017-10-11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11 16:23
我发现我没教会你写文我教会了你做饭。

咱这里谈的是观片感受,乡下的事没那经历是不会有体验的。如果真的那么有意思,额就不挤破脑袋进城了。
还有,写文能当饭吃么。;P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慕容彬 发表于 2017-10-11 11:21
加分是必然的咯!阅后受益匪浅!

不客气,谢谢朋友来访。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10-11 09:40
阅读木门老师的佳作,也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问好!

刘老师,我从你的回帖中受益啊。
5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珍 发表于 2017-10-11 09:23
读了老师的文章,深受启发。有些文章确实能让人深临其境,读了很多次,但还是不愿放下,也许这就是好的魅力 ...

是的,好的自是好的,诱人深读。
5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7-10-10 20:22
读书与写作是老题目了。但作者能在老题目下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足见沉淀的力量。木木这章字充满了这 ...

这回帖够标准,150字足够了。谢谢。
5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沈盼盼 发表于 2017-10-10 15:05
我看书,从不看作者是谁,只受书名的诱惑。不过,我看的书太少,可以说还不如一个小学生。更别说象木木这样 ...

盼盼也是大学士了。别客气。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0-10 14:52
看过那个精华版了,其中种土豆那个很雷人,至少我们这达不是那样种的。割稻子那个很艺术,当初我就没想到那 ...

看到了现实中的安然,可怜下。
5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吾其还 发表于 2017-10-10 13:47
老师,探讨一个问题,不喜欢看别人小说的人,能不能写出来像样的小说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你的答案比我精准。读与写相辅相成,读与写也不相互牵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16:19 , Processed in 0.0852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