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68|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尘花之境 ——解读琴若雨散文的生命悲悯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4 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尘花之境

                                            ——解读琴若雨散文的生命悲悯意识


     
  人生百年,如梦似幻。电影《花木兰》的这歌词,当以音乐的形式穿过耳鼓,歌声就仿佛生命的梦想。梦想很美,像大地上的植物,生长着七彩花朵,因为绚烂而让心中的感念无比凄美——人的双脚只能站在泥土的大地上,而天空会越升越高。看着自己的成长,感到时间像“一颗流星,从寂静的夜空划过,我想象它悲壮的陨落……(琴若雨:《伤痛印记》)”。时间风化成身边的石头,折叠生活的变数,你站在什么地方,面对的好像只是消失的梦。“……从此生命的通道里却找不到一扇能开启的门,唯有藏匿起悲伤与无奈,不看月圆,只看月缺。(《穿越与逃逸》)”。无疑,这是一种生命意识在时间里的追忆与承担,而这担当就埋下了作者对生命体恤的悲悯意识。

  读琴若雨散文,会感觉到生命以大地事件与风景的符号刻在灵魂里。她以女性柔弱似水之情承载发生在记忆中的错落与美好。当一个人经历了沧海桑田,抬头仰望天空的圆月,他(她)的双眼有泪水盈满,而心空是敞开的。他(她)也许找不到尘世的门,却能找到一对精神的翅膀浮游在天堂之上,满怀着对人间的爱意。也许她对生命珍爱挽留就像面对病榻上的母亲:“象‘喊魂’似的呼唤着我的母亲。这一刻那古老而神秘的“喊魂”习俗给了我呼唤的力量与意念,让我相信这样的呼唤一定能让母亲行走的灵魂归来……(《生命的呼唤》)”,而由此,她的文字精神遍布尘世的花朵,衍生出关于生命开放的超常之镜。

               
                    一、
伤痛中寻找自然天堂


  生存因负载梦想的断裂而呈现遗憾与伤痛。在琴若雨行走的时间河道里,散落的遗迹“深深浅浅搁浅在沧桑的面容里,叠合着灵魂行走的脚印。(《穿越与逃逸》)”,它们如云彩漂浮,如雨水浸透心魂。她站在土地上,把仰望的目光留在天空。也许是身边的藩篱太多,也许每一丝细微的扯动都会触及灵魂的疼痛。在时间里,花朵夭折,在尘世里,一地残骸。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寻求超越现实的梦,在自然而绚烂的风景中,寻找心灵的天堂。

  原始自然之美在心灵中是舒卷自如的。如琴若雨寻找到的童年的《山中杓兰花》:“那鸡蛋般大小的紫色花朵,呈兜状,兜口向上,象一只只小孩的窝窝鞋,又象是紫色的小灯笼,兜上面有几根同色的细长的叶一样的花瓣,象是花兜的伞。……”、也如成年之后走近《峡谷红叶》:……阳光明媚中的红叶。放眼眺望,一团团一簇簇的红叶,灿若彤云;近临细观,一树树一片片的红叶,形状不一,纹路清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呼应唤醒的是一种纯粹的美,是一种天然的心灵净化。其实,这样的寻找,过程有着人生岁月不能忽视的困苦与艰辛。

  作者多篇描述性的文字中,时间是隐藏在过去的。《山中杓兰花》《蜕变》《花门》《穿越与逃逸》《夕阳的约定》等篇章中,无一不是在时间那端发生的。作者依托了接触自然植物的行踪,而带着记忆的目光一旦和自然界风物有了心灵的交流,便承载了生活内涵的沉淀。“……重又目睹了杓兰花的美,她那承雨露阳光而不滴的花兜,让我深感一种默默积累和承接的辛苦。”而《花门》更是作者独到感受力和想象打开的花与经验世界之间的那道“门”。看到“一夜的急雨,打落了茶花枝尖上的蓓蕾”于是“这些花的门突然都关上了。”这些关上的花的门,进入作者消失过的记忆,生命机缘最美好的门被关闭。而在《穿越与逃逸》中,那场情感之门被关闭之后,生命带着伤痛的纪念进行的一种逃逸,显然这样的逃逸不过是对无奈生命遭遇进行的逃跑,更是被时间强行带走的一种无奈。但是,这并没有意味着沉沦。从文字上看,这仅仅是一场对时间的眷顾。

  寻找包含了对过往承受之重的理解,无论变数来自自然或者人为,我们常常能看到夭折的个人意志。如果说琴若雨的文字立足了现实,而现实就是作者无法释怀的往事“情结”。这些情结激发了她感受生活的能力,也造就了她人生承受的境界。面对记忆里的杓兰花,“吃花”的记忆,正可以演绎出她现实真切的悲悯情怀:吃花之后,“我的胃里就会有种怪怪的感觉,仿佛那美丽的紫色花朵在我的胃里叹息抗议,在幽幽的怨恨我,怨恨我这个弱女孩未能保护她们,也经不住香的诱惑,成了那帮哥们的帮凶,一起吞噬了她们的美丽。(《山中杓兰花》)”或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生命都值得我们怜惜,而因此感恩那些罹难于时间长河里,在回忆的影像中散发出来的甘苦交加味道,而承载这味道的物象,则是作者对一切美丽事物的寄托和关爱。这些都在弥散之中,有着让人感念落泪的美丽。


            二、蜕变而来的大爱 

  如果说夭折生命和情感之爱,是美的陨落,而延伸出来的人间大爱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升华。既然现实不能给你一个成就梦想的土地,那么“我愿意去想象一个希冀中不会出现的奇迹带给心灵的伤痛与悲壮,还有震撼,为腹行在地的蛇,为破茧而出的蝶,为天下一切在痛苦而美丽地蜕变着的生灵。(《蜕变》)。”像尖利的刺,像冰剑纯洁的光,让我痛彻心扉,将我的灵魂羽化,遍布心空的水珠,飞翔着永生情感的纯粹。(《冰峰》)”是的,人只有从现实残酷的隔绝中蜕变出来,才能呼吸到美丽新鲜的空气。爱,这个抽象在灵魂里的美好,才能升华出来,落脚到人和自然生命的关爱里。琴若雨在文字里,由本能承受生活的变数,无奈放弃已失的美丽之梦,而步入超越自我现实的大爱。

  “世间本无完美的东西,正如执着是一种痛苦,不执着是一种失落,也象是渡口,永远停泊着人世间不圆满的守与望。【《残缺(外一)》】”作为女性,或者在许多时候不具备抗拒现实残酷的决绝心态,或者更多地顺从外力强加的意志。如果从探求人性本身出发,我们从这里也看到了作为个体人的弱小。我们说事物都是双面的,大概也恰恰就是这样,琴若雨文字呈现出来的对生命本身的爱,才格外有宽泛的意义。她从时间的蜕变中感受到生命的光芒,她从金沙江虎跳峡隐喻出生命的激情:虎跳峡的激情水流“仿佛人生永远不会疲倦的寻找和奔走,以自己最至性至美的情怀,纵情生命之力,仿佛如那狂放奔腾的骏马,引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给人们打开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激越》)”正是这样,她不断地从自然现象中完成着心灵蜕变出来的大爱。

  她回身观照自己的经历,看到生命的意外创伤,从幼小生命夭折,引发对生命的爱。痛之深,爱之切。我们看到了她一个儿时好伙伴秀儿生命的意外夭亡。“死亡这个张牙舞爪的魔鬼吞噬了秀儿的生命,连同生命的颜色与生命的温暖,也让我和秀儿夕阳的约定,成了永远的守与望。(《夕阳的约定》)”这是几十年后的成人视角,这样的守与望历经岁月的磨难。我想,秀儿的夭亡,不能释怀的少年初恋的夭折,以及她作为一个在医院工作做过多年的护士职业,对死亡更多的体会与见证,这些人生履历的痕迹和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她关爱生命的悲悯情怀。

  同时,这也形成了她辩证的一种认识。不回避现实:‘我痛,故我在’,因此,看月缺,不看月圆。”虽然内心的牵挂和向往也几近心灵本能:“岁月流淌,旧梦重复地覆盖着旷远的空间和爱的雨帘。心的逃逸,又怎能摆脱得了青山绿水一样的祝福和牵挂。流水抹去风尘,每一滴都烙印在岷江河岸边石头上……”在一种两难境地,无论“沦陷还是逃离,也许幂幂中已是一场早已注定的结局。【《残缺(外一)》】”。由此,体会与认识的纠葛中,产生了淡定的心境,将岁月留给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完成,这也是,人不得不具有的尘世负重感。

  由于这样的心理背景的生成,她在《际遇》中,对生命遭遇的描述和认识更加清晰透彻:“……那更像在生存的环境里,对像瓷器一样的生命的小心翼翼的保护一样。那么瓷器,就如那只杯子,当盛满具有光泽和晶莹之态的液体,具有了美妙动人的形象。”这是对生命热爱和欣赏。她以瓷器的脆弱喻生命的脆弱,以瓷器的光泽喻生命的光泽。体会并认识到生命际遇中意外与不幸,引发人对生命的怜惜、热爱、保护,以及对每一个活着的个体的平安愿望。在一个大的际遇主题下,完成着珍视关爱超越生命伤害的大情怀。

              三、心灵的朝圣

  我以为人领悟红尘人世意志挫伤的悲苦,才悟化到生命的另一个处地——禅境。自然这些是个体人的人生渊源。也许作为人一切发生和改变都有某种渊源,比如陌生居士与作者偶然相遇会留下“慈目善眉,与佛有缘”的话语,而几年之后“当我踏进佛教寺院,恍然明了一些尘世与佛界的因缘。(《佛缘》)”。从尘世到心灵的朝圣之地——寺院,作者“轻轻推开了隔在两重天地的门,在我这个凡胎俗骨的心中,交集出一团影像的光芒。仿佛一面镜,照着身心和灵魂交融的影子。(《对视》)”由此,作者也体会到“用虔诚心灵和执着信念支撑起穿越草地、山川、河流的勇气与信心的朝拜者行一崇敬的注目之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寻求的心灵安宁之地,为抚平内心经历的创伤,还给内心一种通透和明了。从《佛缘》到《对视》,作者的心境逐渐完成着对尘世与禅境的认识与体会。从对尘世疾病、情感失意与意志消沉的认识中,完成拯救生命意识的同时,达到心灵对热爱崇尚生命的精神依。

  在作者的一系列文章中,诸如《佛缘》《朝圣者》《镇山江之佛》《对视》等的散文中都涉及以尘世目光关注步入佛理境界的描述与体悟。我们发现作者内心寻求的精神自我认识与超脱。既是超越个人的困境,也构成内心对美好意愿的尊崇。文章自然给读者带来启迪意义。即让人构成爱的本真信仰,从而让内心获得安宁。寄托本身则是灵魂的最好归属。作者通过对佛理禅境的认识完成了自我世界的修缮。使得自己的人生态度更加安之若泰,朝向精神的光芒。

  更能反映出这个意义的则是她的《朝圣者》。她看到“老阿妈全身上下都给人一种肃穆之感”,想象她 “心能够飞翔一次,她们选择了用普通的肉身去超越生命的极限,以获得心灵释怀,让灵魂飞越。”也许她“不再眷念生的浮华,也没有了死的恐惧,不再为得到而欣喜,也不为失去而哀愁……”,老阿妈“是否融入了虚空,象一缕青烟,飘向远言,飘向心中想去的圣地?”这些感受性的文字上寄寓折射的是作者的心态和灵魂,也反衬出作者在老阿妈身上看到了人的精神之光。这是一种心灵的激励,也深刻的反映出作者内心坚守的精神品格。

  读琴若雨的散文,会觉得时间是在天上行走,人从大地上来到天空。人的身体上插着一把尘世的刀刃,闪着冰一样的光芒。在她那里,肉体在大地上行走,灵魂却只能给远方。她的文字中承担了情感的关怀和体恤生命存在的悲悯。由于女性作者这种朝向禅理的趋向,或者规避了更为现实人生的探寻深索,少了洞悉人类现实世界带给精神世界的深刻挫伤,或者少了人类生存更广阔的现实世界的深刻透视,但人生从来就没有既定的轨迹可循,尤其作为个体的人,能够延寻自己的心性,寻找出一条精神的依道路,则人生就少些心灵苦难的折磨。内心的朝圣精神,给人的肉体和心灵带来明净之光,那也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本文行将结束之时,通过阅读认识琴若雨散文总体呈现的对生命关怀和生命悲悯意识,也发现她文本的思维特点:想象事物关联的奇妙性。比如《花门》中打通生命之门和做梦想到的花在肚子里的“心花怒放”;《际遇》中的瓷器和生命的形神关联;《山中杓兰花》中吃花的细节和感受等等,都可以看出她思维的鲜见奇妙之处。由于作者很多文章总能从生命本身的关注出发,表现出强烈的悲悯意识和理性色彩,也格外具有打动人心的独到魅力。


                         2010-3-3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0-3-4 14:08 编辑 ]
86#
发表于 2010-3-15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房子 的帖子

生存因负载梦想的断裂而呈现遗憾与伤痛


慢慢学习
85#
发表于 2010-3-15 18:21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84#
发表于 2010-3-14 1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10 08:43 发表
重温房子老师的佳作,用心静静体味小雨,小雨,暖想你了三! :hug:



呵呵,在这料峭之春,感受到了你的热情,谢谢小暖的念想。
83#
发表于 2010-3-12 1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3-4 18:12 发表
或许若雨是一位医学工作者的缘故,她的散文更多是对生命的关照与关注。几乎每一篇,都是艺术精品,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房子的点评,无疑是对读者深入理解若雨散文的指引。精彩!支持精华。


问好迎春版主,两年多来,你总是这样真的鼓励若雨,对老师说声谢谢!
82#
发表于 2010-3-12 1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10 08:43 发表
重温房子老师的佳作,用心静静体味小雨,小雨,暖想你了三! :hug:


谢谢小暖,感动你的热情与真诚。问好!
81#
发表于 2010-3-12 1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3-7 17:37 发表
陆陆续续读到了若雨版主的深沉、大气、唯美,极富悲悯情怀的好多散文。而房子先生从一个高度,一种大家的水准,让我们对若雨版主的散文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认知与掌握。拜读了几次,一直不敢下笔,迟至今天才做一回 ...


  谢文华赏。这篇评写得个性独到,我们的回复极想呼应,也是对评者的一种认可和鼓励。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09:29 | 只看该作者
在此,一并感谢所有朋友的阅读、点评和跟贴!
79#
发表于 2010-3-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再读,问好房版,由评论入手,可能更好地推动写作,所以感谢你的文章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22: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10-3-9 21:25 发表
对于琴版的文字,我是一直钟爱有加的,有的就私藏在空间里玩赏去了。再读房子老师这篇文字,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对文字的理解每个人视角是不一样的,切入点的不同,得到的感受和领悟也是不一样的。与琴版交流 ...


感谢叶浅韵朋友的仔细阅读和体会,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更多认识和提高。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22: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0-3-9 20:26 发表
向房子兄学习,握手。


谢谢克楠朋友。握手。
76#
发表于 2010-3-10 08:43 | 只看该作者
重温房子老师的佳作,用心静静体味小雨,小雨,暖想你了三! :hug:
75#
发表于 2010-3-9 21: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琴版的文字,我是一直钟爱有加的,有的就私藏在空间里玩赏去了。再读房子老师这篇文字,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对文字的理解每个人视角是不一样的,切入点的不同,得到的感受和领悟也是不一样的。与琴版交流时才知她写文字只两年的时间,这让我很汗颜。我一直觉得自己开始写文字到如今已是三年多的时间,很多老师认为我进步不小了,但琴版给的是一种文字领悟的高度。为琴版的文字喝彩,为房子老师解读的文字热烈鼓掌!
74#
发表于 2010-3-9 20:26 | 只看该作者
向房子兄学习,握手。
7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0-3-7 21:33 发表
喜欢琴版的文章,却没法儿像房版这样把琴版文章的好捡拾珍珠一般地捡拾出来再串起来。两位版主的文章,珍珠都是佩服之致。


感谢珍珠朋友的读评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4:10 , Processed in 0.1799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