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62|回复: 1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参牌戒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7 00: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2-7 10:08 编辑

                                              人参牌戒尺


  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是可爱的。但是学了几年后,还不明白人性,谈不上真正的爱人爱文学,因为没有彻底懂得文学的博爱。可见,文学需要一颗纯净的心。文学里的人性,是看到人的生命性、存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针对人的生命本能、自我认同本能、社会认同本能和哲理解脱的本能,来抒写人应该有的健康、成功(社会认同)、幸福(自我认同)和智慧(自我解脱),在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人事和为人之道上,或深爱或怨怼或颂扬或批判地倾尽笔力。当然,明白人性的来路、表现和去向,有利于读懂文学是怎样的人学,而对于有写作欲望的作者,则是为了再现文学的人学特征,丰富人学的宽深。正是这种理念的贯穿,使得文学是人参牌的,大家爱文学也就理所当然了。

  文学一词,从字面看,就可以知道它是以文化学为基础的。其中的文化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里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发现积累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那么文学是人学也就好理解了,文学的“人”应该是全方位的:自然人(包括人的心理梦想、潜意识世界,小说的心理刻画多有这部分内容——自然人的本我欲望及其生存权、性权利、生育权、死亡权等)、社会人(包括政治的人﹝比如古华的《芙蓉镇》、阿来的《尘埃落定》,这里就体现了文学离不开政治﹞、经济的人等,而社会人的自我意识及其梦想的抒写常常是文学表达的主体)、民族群体人(民族文学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地域人(如海派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王安忆等﹞的作品)、类人类的人(比如姜戎的《狼图腾》、卡夫卡的《变形记》、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以中长篇小说举例,是因为中长篇小说的容量更大。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的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内涵、表现方法及其发展的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评论的板子打下去之前,内心必须以“爱人”为基础。没有佑护文学及其作者的情怀,展开的评论就不是闻者足戒的“戒尺”,不能令文学叶绿,也难以让作者开花——即使作者修养很好也不会闻过则喜(自然的,作者没有修养就难以面对文学评论,因为文学评论是有针刺的,作者没有修养也不能深入感受文学评论背后的促进力量)。一味批评甚至排除异己的评论方法,类于手枪射出的子弹,射杀了对象也会使得自己倒地,至少自己的人格倒地了,爱文学的纯粹之心也碎了一地。

  客观上,文学评论家少于文学作家。这个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评论的理论比较枯燥,低于文学呈现的趣味性;二是文学评论需要的学养宽深度普遍是大于文学呈现的。所以文学史上,既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了不起的文学评论家的人极少。国内以鲁迅为最,国外以英国的艾略特最著名。能够开展文学批评的人多于文学作者,也是一种客观,就像吃饭的人多于做饭的人一样,但是,会吃的人不一定是美食家,美食家比较少也是客观,文学评论也是这样。

  文学评论的写作类于文学作品的创作,都需要考虑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是写作技巧和方法问题(此话不针对草舍煮字老师的那个标题与内容的不符),写什么指向的是涵盖的具体内容。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大同小异,都需要在微观上进行眉批、中观上考察架构与技巧、宏观上对创作思想展开评述。如此之下,直接对象是文学作品的文学评论创作者,就必须深入考察和回味原作。这个过程里,要完成对作品的赏析鉴评论。赏、析、鉴、评、论——从仰视的跟随欣赏、进入平视的比肩、走向俯瞰的甄别、抵达抽丝剥茧的厘清、迈上冷峻的哲学论道,是一条艰难的路途。满足于赏与析的感觉,不如达成鉴的眉批之高度,但是,文学批评的厚度必须越过眉批的门槛高度,爬上评的高台,进入论的系统(与我关系很铁的木哥心怀宽广,应该理解彼此认知的差别,是允许存在这种不同的,毕竟都是个见)。

  文学评论的产生,需要针对文学作品,可是什么样的作品有利于产生评论的冲动呢?对于许多人(例如我)来说,是阅读后有感觉的作品,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其次是追踪优秀作者创作的,包括我们经常见到的那些包裹着企图心的文学评论。但是,最值得阅读和思考的文学评论,往往是不带功利心地针对文学佳作而倾心创作的。我国名著背后产生的那些文学评论家就是证明,比如:李卓吾(《西游记》)、毛氏父子(毛纶毛宗岗《三国演义》)、金圣叹(《水浒传》《西厢记》)、脂砚斋(《红楼梦》)。文学评论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对文学的发展和文学地位的改变等,都曾经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金圣叹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的评点推进到新的高度,促进了小说戏剧的发展,提高了小说戏剧的社会影响力。我国文学史上产生的文学评论的独立佳作也很多,比如《诗品》(钟嵘)、《二十四诗品》(司空图)、《文心雕龙》(刘勰)、《人间词话》(王国维)等。

  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时代生活的,而生活是可能的问题逐渐变为了现实,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变形、改编现实让人提前看到可能的生活。恰好是在这样的环节上,文学评论考察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通过作品发现人及其诉求。供应“提前看到可能的生活”来反映人的诉求,几乎是优秀作品的一种共性,也可以据此查看论坛佳作。比如《瓜把式》,先看“生活是可能的问题逐渐变为了现实”: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达,当下生活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男主瓜把式生产出品质那么好的瓜,却没有市场,而且其女儿上大学了,居然不知道把家庭产品上传网络,进入虚拟微店销售。显然,这是对已经变为了现实的生活的一种无视,小说情节的逻辑性在生活伦理的环节就令人质疑。后来女儿介绍他加入寿光市的蔬菜生产环节,作品在这里解决了“情理之中”的现实观照,作者设置这样的情节来涂抹堵塞之前的“黑洞”,眼光注视的依然是脚下的生活,让作品有了矮化的现实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将悲剧进行到底的建议。抬头就可以看到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发生转型,智能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最多十年,智能经济就会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届时,作者可能扔掉手机。作者没有据此把可能的生活进行加工,让读者提前看到,反而建议作者在生活之河里反向逆流,以构成悲剧的企图,显然不是特别好的建议。对此,我们可以找到大家都知道的参照物:《红楼梦》。其中的大观园,寄托了人们对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诉求,作者变形生活改编现实,让读者提前看到了可能的生活(一百多年后在中国出现),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又是不可能的,必然走向毁灭,于是悲剧的构成具有必然性。对于抒写当下的作品,是倒退着铸造悲剧好,还是前进着构造悲剧更好呢?将智能生产力提前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是我们的前路必然逐渐出现的现象,不相信的朋友可以留意今后十年的新闻。而这种“提前”在一时之间与当下现实的冲突,必然构成矛盾,是否能够造成悲剧,在于作者构思的能力。另外,此作的再现手段与之前的多个作品区别不大,显然在创作上进入了一种程式化,体现了作者是在写作,而不是在创作。创作不仅要求作者有发现的眼力,更需要作者有发明的能力,否则作品难以达成众乐乐的效果。可以说,没有创作的想象力,就没有文学的前途。在这里需要声明:不反对画地自封没有创新欲望的写作方式,毕竟处于独乐乐疯狂蔓延的时代。不知道以上简短的话是否符合“在微观上进行眉批、中观上考察架构与技巧、宏观上对创作思想展开评述”的说法,是否算真正的文学评论,是否有利于所有作者的下一个作品。

  以上的文字试图说明:1、文学是人学,具有人参的特点。2、文学评论是戒尺,对作者具有提醒、佑护和鞭策的作用。3、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提问的特点,文学评论应该及时给予回答,之后文学作品根据文学评论的回答而给出相应的答案,从而产生良性的变化,当然文学评论会再次介入……如此往复着,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构成互相问答实现互动的良性循环。那么,此文是否是一把人参牌戒尺呢?
以上3195字

                     告诉文学
          如果今生没有遇见,不知道什么是挚爱
          当这场有缘无终的相遇让我遭际
          无法在转身时携手历经时光的风雨
          也许低眉的瞬息,永是江湖两望的牛郎织女
          今夜落笔,真心真意写下一段爱的足迹
          听花落的声音,那是流星般逝去的哭泣
          请在我离开时,把我埋进长久的忘记


涉及作品《瓜把式》的链接: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371263-1-1.html


评分

14

查看全部评分

133#
发表于 2017-12-27 1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村姑丽雅 于 2017-12-27 14:42 编辑

好的文学评论,间接来源于评论者个人的生活和学识等等方面的积累,而直接来源于文学作品本身。既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论和欣赏,反过来又作用于文学作品,是一种再创作。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以我个人的观点看贵作整篇文字,多以理智的分析为重点。而结尾处的“告诉文学”,则把文学当作一生挚爱的有情人,诗化的语言,充满了情感色彩,欣赏这种暗喻,更欣赏这种暗恋似的深情和专一。而浓浓的忧伤则更能打动人心!这或许从另一角度更好地解读了“文学既人学”的理论吧!问好杨老师,老同学!欣赏,祝福,学习,支持!!!班门弄斧,妄论一番,不当之处敬请宽宥和多多指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2#
发表于 2017-12-27 14:0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创作的想象力,就没有文学的前途,十分赞赏这种观点!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1 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2-11 14:34 编辑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2-11 10:48
蓦然地看到老师这样的回复,很是感动,对于文字我以为保持好自己最好,对于评论深刻而有意义更好,至于其 ...

木门老师好!前面回帖里涉及作品评论时没有举例,想加入的是下面一段文字:
      比如《青春是只不死鸟》,抒写青春情事的小说很多,可是木门老师下笔直接面对人心易变的时代特点,把“不死鸟”特征的丝缕批开(不是劈开),一种植于人物的灵魂,一种作为小说的意绪,让二者缠绕着相融,并且让人物一直在爱情的门口踟躇,进不得门又有进入的欲望在,男女之间又一直在心身的内外对话。这种对话里,男女都想在荷尔蒙吸引的层次之上努力,又都难以达到多巴胺支配的情感狂热。在人们都知道又都难以把控的极小的分寸空间里,作品主体叙述者稳稳地描述相互交争的故事,对人物外部特征等方面的淡化与关注的外部必然要素之间形成对比,而为了突出女主灵魂自主意识被迫放逐的恐惧与自我人生需要进入框范的欲念进行拉扯,选材上又回避了食物、生殖、废物等常见的发现。为了达成对这种不里不外不上不下的抒写,作品采用了内心独白、内心分析的手法,可是又夹杂着人物及时在场的对话等多种介子,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这,又是区别于意识流的,更好地展现了女主角难以自弃与不易自救的矛盾冲动,其间附带表现了作品隐含作者在情感方面的深刻体悟。
      不知对否?
130#
发表于 2017-12-11 10:48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2-9 17:51
木门老师好!
  借此机会,一并回复楼上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此帖并留墨!
  关于文学的走向 ...

蓦然地看到老师这样的回复,很是感动,对于文字我以为保持好自己最好,对于评论深刻而有意义更好,至于其他且行且思中。问候。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4:21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12-7 19:24
文学确实是人学,但是“人”不好参的,不好参的原因其实在于自心观照不够成熟,不够清晰,不够明朗 ...

“人”不好参的。
很赞这种思考方向。就像世人都以为鲁迅在《彷徨》里向外部《呐喊》,实际上更多的是自伤。可能得其自伤者才是懂的。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4:09 | 只看该作者
天门牧夫 发表于 2017-12-9 18:59
这样的评论,必须仰望

对于中长篇小说等的鉴赏,我更仰视桑姐姐。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4:08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7-12-8 20:5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觉得好就借鉴,
觉得不适合自己,说说也无妨;

欣赏先生的眼界和心界。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4:0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12-8 20:09
俺好像来晚了,心里内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将杨老师此篇读完,读不懂,心中更是内疚,干脆什么也不说了。 ...

云姐吉祥!有自己的心安、得自己的快乐,就好。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14:05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7-12-9 21:31
通读此文,很是受益,拜读学习,加分支持

先生的头像是我最喜欢的——自思而自善身的意味。
124#
发表于 2017-12-9 23:43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9 21:48
什么叫无中生有?以后用贬义词和人论战的时候最好看清楚对面是谁?

真诚致歉!没有什么比友情更重要。
123#
发表于 2017-12-9 21:4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8 20:27
浩浩同学,不可无中生有。我们讨论的是文学的作用吗?没有人否认文学的作用。
我稍微质疑的是,如此悲惨 ...

什么叫无中生有?以后用贬义词和人论战的时候最好看清楚对面是谁?
122#
发表于 2017-12-9 21:31 | 只看该作者
通读此文,很是受益,拜读学习,加分支持
121#
发表于 2017-12-9 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12-9 21:24 编辑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9 20:50
老师好!
跟草舍珠子先生是私事,对于一个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人不需要用文学观点和方法。

嗯,古琴好!所谓私事呢,就有私法,所谓公事呢,又有公法。当然私事别人并不知晓,也没有必要知晓,也就不必论了。至于公事呢,无非就是以文论文,以公开的论坛形式,进行公开地文学讨论以及交流。如果以公开的场面论私事,不是解决私事之法,只会更加缠绕纠葛,加深恩怨。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公事的话,文学上公开地讨论与交流,也就不必掺杂私事的情绪来对抗,彼此相持不下,结果互受其害。当然我本人只能说这么多了,希望两位能够握手言欢,都好!
120#
发表于 2017-12-9 21:17 | 只看该作者
长亭居士 发表于 2017-12-9 19:51
你确定你要仰望这段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的文字吗?我相信会有人指出抄袭的成份及其中的错误的。

我至今没有看到先生的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我很想读一读。学习您和他人的长处总是益处多多。
纵然夸夸其谈,或者故弄玄虚,甚至吹牛夸嘴,也还得有点真本事啊,先生以为然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10:18 , Processed in 0.11081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