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4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中财的土地上,朴实地耕耘 ——中财“春夜听雨”2017年扫描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3 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7-12-23 13:18 编辑

                                                     在中财的土地上,朴实地耕耘
                                                                     ——中财“春夜听雨”2017年扫描之一

                                                                   作者:王克楠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到中财很久了,我记着从“好心情”网站刚到中财论坛的时候,就在“春夜听雨”驻扎,这里有过去在纸媒熟悉的老朋友,也有刚认识的新朋友,大家写散文,通过跟帖评散文,其乐融融,营造了很好的散文氛围。笔者研究写散文多年,窃以为散文是一种抒发性灵的文体,换句话说,因为散文拒绝虚构,所以显得“不遮丑”,因此,我喜欢读中财散文,尽管有的散文在技巧上不太成熟,但是散文后面站着的“那个人”,却是活生生的。

         2017年即将过去,打开中财“春夜听雨”,可以说是浩如瀚海,要想把每一篇散文都用“评论”的方式表达,几乎不可能的,因而只能用“扫描之一”这个词汇,自己也希望自己能“之二”“之三”的把对中财朋友们的印象表达出来,如果对朋友们的散文写作有所裨益,那正是笔者之初衷。

                                                                         直面人生的胆魄和勇气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说是这样说,真正的面对,依然令人胆寒,灯芯草的《远去的梦》以梦的笔调写了一个即将被杀的人的惨淡的镜头,“他要死了,这是听大人们说的,明天就会有人把他杀了,去看他完全是出于我的好奇。”年幼的作者和将死的人曾经有过对话,这个被监管的人按照“计划”是要被杀的,“那一天很是沸腾,到处是来自十里八乡喧嚷着的人们,或许是没有其他的场地可以容纳这么多的乡民。”中国式的杀人场面,总是做的很豪华,很热闹。至于这个人被杀的原因,“他是把公社摊派给他放的一头耕牛不明原因地给“放”死了,还有人说,他为了那头耕牛和偷牛的人厮打误把人给打死了。”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都不该死,但是在特殊的年代,一个活人就这样被杀死了。

        朱竹是中财的一位老作者,老人家年龄颇大,壮心不已,在很多老人养鸟遛弯的时候,他依然写字,用笔记录曾经的时代——这样的精神,就是司马迁精神。历史不能忘记,忘记了历史,就是消灭了文化命脉。文化是通过记忆来形成的,笔者曾为老先生写过专门的散文评论,今年的7月9日他在中财发了他的原创散文《文文的故事 》,用第三人称记录了一个历史人物,“我原来叫张文文,后来叫吴文文,再后来叫姜文文。每一个文文后面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但都是我文文的故事。”这样的开头很新颖。文文从亲身经历叙述了“土坷垃”地主的生活,“我和母亲吃另一种饭食,煎饼卷大葱,与长工一样。”土改以后,“父亲他带着我和哥哥走出家门要饭。”“父亲饿死于街头之后,我那哥哥也死于肝炎,享年二十二岁。”文文的命运不错,被吴妈妈收养,得到了真正的父爱母爱。后来被亲身妈妈接到了上海,又上山下乡到了新疆,“我挣扎了几十年,痛苦了几十年,被性虐待几十年”……人生的苦难,对于生活的许多人来说是先天的, 人再努力,只能改变一小部分,大的人生背景是无法改变的,无论这个背景是清白的,还是昏暗的。

        刘彦林的《老姚》以纪实的笔调写了一个成功的人物——老姚,老姚成功的基本点,一是有才华,二是胆子大。老姚担任校长,虽然有关系网的因素,但是他是实干的,刚上任就“三把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改善了学校的硬件管理,然后是软件,只要是人才,不管有没有人事关系,都要吸引到本校来。“而且对于相同的学科实施教师“挂牌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去听喜欢的教师讲课”,一下子把学校激活了,但是后来老姚因为经济问题栽跟头了,从监狱出来后,依然朝气蓬勃。这个老姚身上具有旺盛的创业正能量。

       真实的历史总是让人心痛的,不仅有现实的心痛,还有历史的心痛,贵妃醋的散文《旧色如酿》描写的是历史的心痛,即是沙俄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真实,“1907年3月,沙俄为了安抚入侵哈尔滨的士兵,由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它为随军教堂。1921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教堂是神圣的,但是它多呈现的历史却是血腥的,现在沙俄当然不在哈尔滨了,但是割去了中国不少土地,这样的历史不能忘却,“无论是文化使命的必要,还是历史责任的考量,这些旧物都应该在现代都市里占有一席之位,尤其是让沉浸于网络中的一代触摸事实真实。这些旧物,是沉淀的力量,也是蓄势的动力,他们是闹市中的隐者,是散落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见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背叛了什么呢?背叛了良知和自尊,从这个角度说,作者的这篇散文是有一篇很有分量的散文。当然,这篇散文是作者的旧作,2017年9月的《自己的法场》,以浓烈的自省精神,“我就像一只失控的魔兽,根本无力抗衡来自内心的疯狂叫嚣。”作者非常客观地叙述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寻找自己焦躁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道路,在青藏高原,她渐渐寻到了自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离,只是对未来无来由的惶惑迅速包围了我。”生活就是困境,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困境”,走出困境,不能依靠他人,要靠自己。在高原,作者是大悟的,“找到自己的法场,与陌路人同行,与同行人陌路。余生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烟花流水,也是地久天长。”深深祝福作者。

       “人生”是一个大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没有活在海市蜃楼,总是要被人议论纷纷,应了那句话,每个人都会议论别人,也会受到别人议论。文珺写了一篇很有思想内涵的散文《余秀华,穿过大半个凉州来看你》“议论”的是曾被诗坛热炒的女诗人余秀华。余秀华是一个残疾人,脑瘫、农妇、诗人,可是也是名人,出名的由头是那首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就惹怒了很多的国人。作者很理解诗人的个性“有着人世间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心,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里摇摇晃晃的生活着,吟唱着。”作者通过余秀华的经历,认为文学具有救赎功能,“如果没有诗歌,没有文学,在她面对残疾的身体,面对人们的讥笑和讽刺,面对婚姻的不幸和生活的不堪的时候,也许,早已倒下了。”没有倒下又怎样?我们的社会还有“人言可畏”,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人为另一些人规定的生活道路,不这样走,就是离经叛道。作者是理解余秀华的,“这个残疾的女子的身体里,却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和他们永远都搞不懂的圣洁。”

                                                  尊重动植物,让它们也担任散文的主角
       大自然和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就没有人类的自然审美。散文写的是人类生活,大多数散文以人物为主角,然而人是活在大自然中的,散文完全可以让动植物和自然景象成为主角。

        雨夜昙花是热爱看大自然的,作者的散文经常以植物为主角,《想念一朵荷》即是其中一篇,作者的心很静,“那天路过翠湖,看到荷花开,于是驻足,呆看半晌。荷花在开,如果我只是路过,这会是一种忧伤。然而在许多的日子里,我总是坐在车中,路过荷花。不用盘点,也知道忧伤堆积如多厚的云层”这样的表述,可以说已经心情跌宕了,眼睛里不仅有荷花,还有厚厚的云层。世界上的美是需要发现的,作者是一位善于细致观察的人,“水面如镜,花与叶的倒影均在水里,同是一柄叶,一朵花,水里水外却分明不同,一幅鲜明在眼前,一幅隐约在水中又纤毫分明。”作者还写了《蓝花楹》,笔者从来没有听过,查资料方知是“紫葳科”。从文本里知道,作者雨夜昙花也是期待蓝花楹,期待看到美。作者第一次见到蓝花楹,也是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知为什么,车开进了一个死胡同,一棵缀满了紫花的树立在路边。” 生活里中很多的美景都是偶然的,偶然的相遇,偶然的好感,偶然地留下记忆……尽管是偶然,值得终生珍惜。

        大自然的动物,除了走兽,还有飞禽,河西村夫写的《鸟类二题》所写的鸟,并不是珍稀之鸟,而是在乡村常见的喜鹊和乌鸦,对于喜鹊,作者称赞它“喜鹊是勤劳的,也是有眼光的。”更为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审美享受,“农村姑娘在送给心上人的刺绣织品上,多有艳艳的梅花,这梅花上必有喜鹊,寓意:‘喜上眉梢’”,与喜鹊相比,乌鸦的待遇就低多了,因为乌鸦是“乌鸦是凄凉和悲哀的象征。”但是,作者没有随大流,而是另开蹊径,努力去寻找乌鸦的优点,“乌鸦也比喜鹊深沉,也更富有哲理。”其实,乌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孝心,知道孝敬父母。 雨夜昙花也是爱到动物的,他爱的“动物”更小,准确地说是——昆虫。作者在《蛐蛐》中叙述了小时候的捉蛐蛐的趣事,也写了成年之后捉蛐蛐的笨拙,写了蛐蛐不小心落到自家水盆里的心情失落,对于那种花钱斗蛐蛐的人,作者嗤之以鼻,“开了跑车来,买只蛐蛐,输了丢下千把块就走,并不搭理那只刚刚还在厮杀的蛐蛐。”写散文,大的题材当然好,但是不容易写出新意来,而作者通过小小的蛐蛐,写出了自己在金钱社会里洁身自好的心境。

        大自然是一所大学校,人深入其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从宏观方面说,二十四节气属于大自然,也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中国特色。文珺写了《秋草生庭白露时》,表达了作者对节气的热爱;在作者的眼睛里,节气是有文化的,比如对于“白露”这个季节的描述,“……开了一个夏天的熟季花,款款退场了,零星的花朵,就像那刚刚卸妆的伶人,有一种盛宴之后的落寞”。作者显然是热爱植物的,“春天,妈在我的要求下,在门口留出一小块地,用来种我在网上购来的那几十种花草。”作者写一年四季,虽然写的是花草,比拟的却是人,有热爱大自然的心,即使老境到来,也不会感到孤独。作者是有禅心的人,她还写了《天堂寺,禅房草木深》,天堂寺不仅是贡奉佛像的圣殿,也是钟声和草木的家,钟声也能顺应四季轮回,花草更不要说,“草木最懂季节变化,从不违和,从不疏离,春生、夏长、秋实、冬藏,只是顺应了自然规律,才这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见草木而生禅意,这样的角度很好,写的人不多,日本的川端康成是禅心很重的作家,他的目光是在天空,是星星和月亮,很少观察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从这个角度说,作者的散文很有创意,“这一年,更多去接近草木,渐渐知道,所谓禅心,就是一颗草木之心。草木随性,顺应天地自然。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佛的脚下,众生平等,一切都以它原有的样子安然生长。”祝文珺在2018年更加幸福。

        作家房子也是喜欢写风景的,他的风景散文与众不同,即:风景和人融合。也就是说,风景里有人,人经过一番“折磨”,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种子与风丢下的梦》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里,种子和风都是散文的主角,还有土地,“它的手上,每一个汗毛孔,被汗水浇灌过的”。一般的作者写作是一两个角度和线路,而房子的散文角度是全方位,全信息,因此,读者需要全神贯注地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配合,如作者写种子进了“房间”的感觉,“一个个的小虫子,张开了黑洞样的口,露出尖利的牙齿,啃食着那些影子,它们撕咬着,影子里,都是他的血肉。”作品里的人称代词“他”也是随机变换的,根据语境,可以判断出什么时候是种子,什么时候是风,什么时候是作者本人,“他捡起被你丢弃的种子,重新埋入泥土。那粒种子和你一起,睡在泥土中。也许若干时日之后,它们得到了阳光、风与养分的滋润,长成自己。他为种子祈祷,像风安于每一颗植物的命运。”其中的“他”是作者本人,陪伴着种子,祝福着种子。风景总是和心情有关,春夏秋冬是风景,风雨雷电也是风景,孙光利的《偏偏遇着雨》写的是雨,准确地说,是写雨中的亲情,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劳动的心情,下雨也使得作者得到了成长,“有一年,领着儿子回家,去地里干活,偏也遇着雨。风大,雨也大。看着母亲和儿子淋得那幅可怜相,我第一次有了挡风遮雨的责任感,想保护他们娇弱的身躯。”

                                                        心境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心境
        散文可以用直笔,也可以用曲笔,人贵直,文贵曲。用曲笔反而比直笔更有力量。笔者注意到2017年中财散文栏目很多作者善于使用曲笔,表达出了心境中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心境。

       会有读者问 ,散文是从哪来来的?笔者以为散文是从心境来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心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学会了生活,才会写有趣的文。散文最忌讳板着脸说教,尽管说的是大道理,读者听着也是怪怪的。散文需要有“源头意识”,尽管这样的意识不是每个人都自觉的,但是把文字写的有趣,总是可以做到的。何以有趣?即是要把自己的生活的姿态放得低一些,能和生活平等的地对话。保持一颗平常心写散文,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指点江山,但是进了散文这个“小屋子”,一定要姿态放得低一些,读者才会买你的账。一个对生活的态度要学会不远不近,太远了,就失去了地气;太近了,也会把生活烤焦。李立红是善于通过风景来写心境的,作者的《秋风引》即是借助于写秋风来人生百态和生命真相的。“善感的心总是向好,而现实不尽如人意”,确实是这样的。作者的心情和环境风景息息合拍,“一入秋,走失的白露,渐次返回草叶,晶莹圆润,压弯了草的脊背。”“秋虫鸣,葵花黄,秋调动了一切生命,为自己装点行装。”可以说是风景催动了思考,思考进入了风景。作者并没有对生活的消逝过于悲哀,生命总是要失去的,“初秋,季节转换,总有一些事要结束,总有另外一些事要发生”,要紧的是过现在的每一天。作者的《银杏叶酿制的琼浆》也是善于写境的,对于文学来说,景物还不是境界,只有经过了“提升”,才会形成境界。《银杏叶酿制的琼浆》也是对秋的感觉,把观察点放到了一棵银杏树上,“银杏叶纯净的黄色,是那么静美,那么盛大!”树木有树木的秋天,作者的父亲有属于他的秋天,作者的同行(名字朝霞)也有自己的秋天,“叶子再美,也是离开树枝走向生命的终点。” 尽管如此,依然可以读出来作者旺盛的生命力和豁达的人生情怀。海南浮萍的《在路上》是一篇短文,是通过赶路来表达对时间的感觉,“时间过得可真快,一眨眼就已年近中年,我不想等到老去的时候,留下很多的遗憾,趁着年轻多干点,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多么诚挚的愿望和豁达的心境啊。

       飞霞的《远去的树》写的是人的孤独感,作者却没有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村庄里的树木“说事”。村庄的树木少了,“视野因为减少了树木的阻挡而变得格外开阔”,这并不能给村民带来幸福感。作者用曲笔写了生活的真实,“它们像失去家园的孩子,被迫踏上离家的路途。它们像是被什么东西拉扯着,在以风的速度远离。尽管它们满脸不舍,尽管它们朝着村庄,拼命挥手呼救,却终难改变自己远去的命运。”为什么村庄里的树木越来越少,作者找到了原因,“村里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要进行翻修,树木的不幸渐渐延伸到院子里。换了新颜的庭院,很难再容纳一棵树的生存。”飞霞的这篇散文借助于树,再现了当代人的艰难的心灵环境,没有树木的遮挡,只有干巴巴的房子,只有城市人住的钢筋水泥的鸽子窝,那是一件多么枯燥的事情啊。人生有三情,即是亲情、爱情、友情,抒写这“三情”也是永不会衰竭的主题。临沂风铃写了《且以深情度流年》,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和优美的村庄环境。为什么童年如此美好?因为“我的童年充满快乐,是因为我有一位好父亲。”一个得到了爱的人,一定会付出爱,“上有老的需要照顾,下有小的需要抚养,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相信作者会做好这两件事情。张爱珍的《思念在中秋》,从标题看是强烈抒情的,作者却几乎是白描一般写了自己的奶奶、老母亲、为自己买书的父亲等亲人,亲情和爱情一样,永远是人生必不可少的。

        辛贵强是一位写作实力雄厚的作者,他的散文,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能从外表进入内在,从现象进入本质,他的散文《来路,去路》,从表面看是写意的,内在里却隐含着生活的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近半个多世纪农民的生活轨迹。作者住在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祖辈是从河南逃荒到山西,落户。后来作者作为农民的后代,做出了“走出大山”的努力,于是就开始了和“灰带子”一般的山路有了“亲密接触”,走在这条路上串亲戚,上学,又从学校回到乡下,“可从回村第二天开始,便架起父亲交给我的扁担,投入到生产队劳动队伍中。” 作者个性是倔强的,“疲劳的是整个村庄,痛苦却是我一个人的。村庄的人们早已认命:活着时吃土地,死后被土地一口吃掉。我不是他们,我不能轻而易举认这个命。”性格决定命运,经过一番苦斗(外在和内在的),作者终于走出了务农。通过作者的这篇散文,我想散文因为纪实性,总是和“传记”这样的文体相互纠结,但是写到最后传记就是传记,散文还是散文,散文里有个人在场的元素,有各色人物的真实的记录,散文的心灵色彩比传记浓厚得多。

        在散文里表达对生活的距离感是有难度的,很多人写散文,要不毫无距离地贴近了“主旋律”,或者站在云端故作清高(一如鲁迅先生语:拔着头发升天),而肖娴的散文能够做到不温不火,拿捏得恰到好处,《烟火尘世,你在就是风景》即是其中一篇,作者先把目光对准了一个空荡荡的院子,“这座院子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孤寂的荒岛,不几天便长满了杂草。”但是后来换了新主人,照样是这一所院子,却是朝气蓬勃,“不问出处,不问贫富。和眼前的人,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细水长流中的小清新、小欢喜。”即使是小欢喜,也是人生的幸福啊。时光永远是呈现“过去时”的,“现在进行时”仅仅是一瞬就过去了,秋觅的《别了,火车头》,写的是中国机车的进步历史,“这个建立于1951年的新中国第一个机车车辆工厂终于迎来了跨世纪的全新时代”,新的时代,新的气息,交通的发达,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封闭和闭关自守永远不复存在了。

       读了许多朋友的散文,从主题到内容的优秀,笔者在上面已经叙述了不少,还是要说说短板:一是很多作者不注意文字的精炼,问题基本上已经说清了,还有啰嗦地说半天,恐怕读者不清楚,其实好的散文是需要把一些空间让读读者的。 二是很多作者的文学语言自觉性不够,当然口语是重要的,可以把读者带进写作的现场,但是口语一定要经过艺术过滤,过滤为艺术语言。三是写实和写意配合得不够熟稔,很多作者习惯找一个生活现象来抒写,认为找到了生活的突破口,其实不是任何生活都可以成为散文的材料的,生活的素材还是需要“意义”的支撑的。 四是生命感不强,内心的感觉不够丰富,没有感到动植物也是生命,可以担任散文的主角。 五是相对自私,对他人的命运关心不够,甚至自恋。一个人适度的自恋是好的,但不能不关心他人,其实,一个人的文学格局大小,不是只写个人,而是关心他人。六是政治性太强,艺术性太小。 尽管如此,好散文还是好散文,只是需要艺术打磨,相信中财的散文作家们一定会在2018年超越自我,写出更新更好的散文。


评分

14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7-12-29 09:3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依旧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受益匪浅的总结性好文。
   感谢克楠先生高屋建瓴的总结,让许多人有了信心,也使更多的人找到了自身的差距,相信在2018年散文版块与许多作者会有大的收获和成果!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7-12-28 14:04 编辑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2-24 17:40
  感谢王老师对2017散文版文章的综述性回顾,这件艰辛而又意义非凡的事情,本来应该由我们来做,老师却替 ...

   欧阳梦儿文友,中午好。感谢你的详尽的跟评。我的这个评,不敢说非常有理论,确实是付出一片真情的,因为中财这个栏目值得付出真情.......记着几年之前,曾经为中财散文写“综评”,当时自己的名气很不大,几位被评的作者不以为然,要求让我把他们的名字从评论里拿掉,这是当时我第一次遇到的(以后为很多写作者写了很多的评,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给中财写评的时候,我总是小心再小心,如履薄冰......这次写2017年综评,得到了这么多文友的认可,认为对他们写散文有用,我很欣慰,也会尽可能多为中财散文栏目做点事情。

    作者是厨师,评论家是品尝师,也是一件自言自说的事情。评论者的观点未必是“权威”的,应该允许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无论我写的评论也好,散文原创也好,我的作品如果能激发读者的讨论,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是真心话(绝对不会出现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感觉)。         这个综合评论,正如禅衣老师所说,我这个综评仅仅是“其一”,以后有时间,还会写......只不过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会更紧张,写综评总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总之,作为来到中财多年的老会员,无论在纸媒的“名气”有多大,中财毕竟是“发源地”之一,看到你们几位版主尽力地推进散文建设,很是高兴,祝福你的2018年,健康,丰收!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3:4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2-24 19:01
认真学习了王老师此文,有几点想法:首先感谢王老师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如此精读散文版的文章,这是散文版 ...

雨夜昙花你好,散文确实是拒绝虚构的,不像是小说可以随意虚构,还有我提出的“短板”是个人一孔之间,不见得适合中财的作者.......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3:4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2-25 15:38
这不是克楠先生第一次写这样的文字了,这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首先要浏览,阅读,然后归类,写出阅读的感悟 ...

不谢,克楠来到中财多年,应该做的。
24#
发表于 2017-12-27 15:2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学习发帖,正是在中财“春夜听雨”,这个栏目名好,很是诗意!三年来,因为视力问题,进来得少些,而心一直留在“春夜”。拜读大作,2017年的美文佳作管中窥豹,当检索来细细拜读。感谢楼主!
23#
发表于 2017-12-26 23:15 | 只看该作者
还好,没错过。看先生综述春夜听雨的一年好收成,犹如品茶听书,这滋味深长!
写这综述的确是大活,既花时间精力,还需眼力学养,非常人所能为,敬佩!
22#
发表于 2017-12-25 15: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克楠先生第一次写这样的文字了,这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首先要浏览,阅读,然后归类,写出阅读的感悟,指出各类作品的共性与特点。
对原作者而言,虽然有时候作者评论只不过是只言片语,这就足够了,就值得珍惜。
谢谢赐稿。
21#
发表于 2017-12-25 10:15 | 只看该作者
克楠老师对中财散文版以独到的视觉,浑厚的文笔进行的中肯的综述,不但是对我们散文作者的点拨,让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也是对大家真诚的鼓励。
在我对克楠老师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我还能体味出他作为一个曾经的版主、现今的论坛元老,对中财文化的一种当担、对中财论坛的感恩。
问好老师!更感谢对我拙文的点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17-12-24 19:0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了王老师此文,有几点想法:首先感谢王老师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如此精读散文版的文章,这是散文版作者之幸,也是散文版之幸。王老师站在高处,对散文版的文章一一分类,然后总结得失,这份热心,这份诚意,让人感动。王老师对散文的认知,“散文是一种抒发性灵的文体,换句话说,因为散文拒绝虚构,所以显得‘不遮丑’”,深得我心。这也正是我深爱散文的原因。另外提到的种种关于散文的认识以及写作,对于我这样喜爱散文的写手,很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拙作,十分荣幸,再次感谢。而文尾提到的短板,非常棒,对照自己,寻找得失,十分有益。深表谢意。
祝王老师冬安!笔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7-12-24 1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2-24 17:44 编辑

  感谢王老师对2017散文版文章的综述性回顾,这件艰辛而又意义非凡的事情,本来应该由我们来做,老师却替我们几位版主做了,实在羞愧得紧。

  欧阳来中财的时日实在太短,不过二年左右时间,中间还停顿过大半年,不知老师竟然是常驻散文版,并多次为散文版做综述的。以为先生跟一些所谓大神一样,是一个丢下文章给人顶礼膜拜就甩手而去的人。故而在文章后留下了要求互动的建议,在此欧阳深表歉意。

  我与王老师的金秋征文《秋风秋雨漓江近》第一次邂逅,便喜欢并肯定了。之前,并不知王克楠何许人,甚至都没听闻过。一方面证明欧阳的孤陋寡闻,另一方面也说明真正的明珠是不会蒙尘的,说明欧阳也有欣赏的眼睛的。

  这篇综述,从散文应该有的深度、广度、厚度,以及视角、手法、艺术、思想等诸多方面分门别类进行归纳与总结。既有简洁明了的概叙,也有细致的提点。有肯定的表扬,也有不足的建议。这样的文章,让各个层次的读者,都能读懂并有所收获。我想这才是王老师写这些综述的最大意义所在。

  每一个被王老师点评的作者,都将以此为荣。评论与原帖相映生辉,相携成趣,这才是一个论坛最该有的模样,也一直是欧阳呼吁的事情。

  借此,欧阳希望诸君能向王老师学习,大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起来!

 最后,欧阳向王老师的治学精神,深深鞠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17-12-24 16: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克楠老师的抬爱,顺祝圣诞节快乐!
17#
发表于 2017-12-24 15:0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王老师!
读了这篇《在中财的土地上,朴实地耕耘中财——“春夜听雨”2017年扫描之一》,感到王老师真是一个有文学素养的作家,对文友们的散文都剖析得精到全面,对散文写作者既是一种启发又是一种鼓励。
16#
发表于 2017-12-24 12:22 | 只看该作者
有位作家说,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给别人的文字写评,因为,首先,你得去读作者大量的文字,得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论坛,有好些人,写了文字往论坛一粘,就再也不见人了,留了文字,让版主评去。
说实在的,有时去读一个人的文字,比自己写一篇文字还要费劲,得读三五遍,才能搞清他写的什么,还有一些,读而又读,终也不知道他写的到底是什么,我把这样的文字称为自己的死角,也不喜欢去读。
但老师并没有这样,是本着一颗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的心来写这一篇评的。老师在这里,中肯的对几个有特点的作者进行了点评,自己也有幸被二次提到,真是感觉很幸福。我的写作,起点就在中财,转眼之间,已经过了八个年头,在这样一个不长不短的写作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也使得文字写作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比起好的文字还差的很远,比如说较高的立意,更好的表达方式,更广阔的视角等等,这与我个人的学养和见识有关,只能这样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的爬行,有时迷茫,有时孤独,所幸,遇到了王老师这样的热心的师者,给与提点和指引,给与鼓励和帮助,还有中财许多的师友,我们虽然从未谋面,但彼此的文字,却已经十分的熟悉,即使一二句的评点,也使人受到鼓舞。
写作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着,走着,花开了,就是遇到无数次途中的自己,令人欣慰而又幸福。
感谢王老师,感谢论坛,感谢文学!
2018.愿我们走的更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7-12-24 09:17 | 只看该作者
惊喜于我的小文也被先生列入其中,幸运之余又感到十分惭愧。我来的时间不长,来散文版以后才发觉这里散文高手如云,有许多深度好文值得阅读和学习,其中作品内涵的饱满度、人性的深度、抒情的唯美、叙述的从容、客观和冷静,知识面的丰富旁杂,都是我无法达到的水准和高度。看了立红的介绍和点评,才知道先生已经不止一次地做过散文版的综述,这是一件建功德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辛苦需要奉献精神的事情,仅就此点而言,先生就十分值得敬佩,没有几个人愿意并且有水平做这样的综述,这不仅让作者看清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别人,看清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学习自己还没掌握的写作方法、构思技巧乃至思想内涵,感谢先生的点教,祝先生快乐永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2:44 , Processed in 0.18698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