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1-6 10:15 编辑
各人得各人的雨
雨在天上“下”,我在地上“思”:
人生在世,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这就有如读红楼,在年幼时读红楼,读到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青少年时期读红楼,读到的是人生基本的态度;到了中年读红楼方悟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知道要放下怨念,方得解脱。
拿起与放下,舍与得皆是瞬间之事,一如宝玉之出家。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没有《圣经》的。《圣经》解决的是什么呢?是人的精神和信仰问题。《红楼梦》解决的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和信仰问题:该怎么对人,对这个世界。
于是有人就把《红楼梦》当成中国的圣经来读。
饶是如此,同一本《圣经》西方人也读出了不同的诠释: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可见圣经是一面镜子,人心取舍,方成影像。
《红楼梦》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说: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毛泽东是个伟人了吧,为何在他生前,一再地强调一定要读“五遍”?难道《红楼梦》是治国之书?
其实至高的智慧,没有疆域,可以解决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其实家长里短,也隐藏着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国家,国家”的意思就是一个大国由无数个小家组成。《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红楼梦》不写政治,却隐含了最高境界的政治智慧。《红楼梦》写爱情,却折射出人生最基本的态度。
圣经有很多故事,《红楼梦》也有很多故事,家长里短,却都是要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于是,一部圣经,成为西方人精神的居所,一部《红楼梦》,成了中国人情感的归宿。
你与《红楼梦》的缘分,便是你人生的缘分,你对《红楼梦》的理解,便是你对人生的理解。
那么各人得各人的圣经,各人得各人的红楼罢。就如天上的雨,落到地上,各家自收各家的那一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