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12|回复: 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18书】书:只是另一种刑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7 0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4-17 22:22 编辑

       人的一生,真正有用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不读书会死,读书的人一样得死。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刑场”。不读书的人死时什么样?我们都见过,而读书人怎么样死?很多人未必能够见。

       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夫婿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安徽濉溪县人,我算其老乡。风格清峻的诗文"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切入现实,反映时代思想,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都高度肯定之,即使写的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别有峻切气韵。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四十岁在刑场上奏曲《广陵散》,一样可以见其兴高与采烈,司马昭不久便意识到错误而追悔,大约也欣赏这种高蹈的独立。生命已然随《风入松》,死的如此高调,直垂后世千年为范。只是隋炀帝开始的取仕考场上,嵇康的研究成果列入了考试科目,苦了学子。这,也可能是让后人学习嵇康的死法。


       如果说屈原、嵇康等读书人的殉道赴死构成了书是另一种刑场,那么这些让历史荒芜着后悔的读书人里,不得不说说“天下的读书种子”——方孝孺。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被封为燕王,燕王之名的谐音是阎王,可能预伏了一种历史的谶语。燕王朱棣能够在政局大定的情况下举事成功,成为封建历史上取得这种成功的唯一之人,不得不感谢朱元璋杀尽了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功臣。也正是因为这种逆袭的原因,封建正统的政治思想家方孝孺不能接受朱棣的“叛逆”,拒不起草朱棣的即位诏书。朱棣以灭九族相威胁,方孝孺甚至喊出灭十族也不写诏书。十五世纪初,45岁的方孝孺被杀于南京雨花台东麓,并被灭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誉为“读书种子”(朱棣高参姚广孝的创意)的大儒,姚广孝知道方孝孺重气节不会归顺朱棣,请求朱棣不要在成功之后杀害方孝孺,朱棣也答应了。但是事态的发展也被姚广孝事先看透:读书的种子没有被留下,朱棣甚至设立特殊的文字狱——保存方孝孺的片言只字都有罪。


      方孝孺为他的政治理想、主张、信仰、思想而不求生害仁,选择杀身成仁。表面上,这一事件只是方孝孺成就了他读书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而在历史的深壑里,这一文人的品格形象的覆灭,其历史作用类于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说”后,陈演恪以他深邃的历史眼光,把安史之乱确定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读书人的角度说,方孝孺被诛灭十族也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十四世纪往前,中国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能力,不逊于西方,之后直至十九世纪末的500年间,几乎一蹶不振。这段500年的历史,也是外国人常说中国缺少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之原因。读书人在政治上的心理阴影,再也无法抹去,至今仍心有余悸。


       方孝孺为文,选材严、开掘深、主题鲜明、议论大胆、寓热于冷、以形传神、借喻对比寓言等技巧运用娴熟。其文章,醇深雄迈,纵横豪放,“出入东坡(苏轼)、龙川(苏辙)之间(《四库全书总目》)”,“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明史》)”。


       方孝孺的死及其被诛灭十族,是否彰显了书是另一种刑场?!


       非政治思想家的读书人,因为读书而“迂阔”以致走上刑场的,也有很多,比如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是苏州吴县人,应该是著名的为民请命效仿者。


       灾年带领百姓抗粮哭庙被处以极刑,“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话让送断头饭的狱卒记住并传诵。刑场上对着两个儿子:梨儿、莲子(乳名)吟出上联“莲子心中苦”,让儿子对下联,孩子正在悲伤时,哪有这等心思,他只好自己接对:“梨儿腹内酸”。与儿子怜与离的情殇,工稳地镶嵌在双关对仗之中。人头落地后,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是不是“好疼”?天知道!金圣叹可能知道。因为他读书太多,批书更多,而且敢修改原作。根据杜甫的“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他写下“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来自自然又强调努力,其文本细读的主张和思辨思想——昭然。出自他评论批改的《水浒传》《西厢记》版本,不仅提高了小说戏剧的文学地位,也直接影响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文学发展。毛氏父子借金圣叹的名号,大力创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注《金瓶梅》、脂砚斋自信地评点《红楼梦》,其后的各种文学批评,都有金圣叹的影子。脂砚斋认为金圣叹笔下的叶小鸾创生了林黛玉、金圣叹虚构女子聚会的无叶堂造就了大观园,不知道是否属实,可是我能够看到脂砚斋的“草蛇灰线、横云断岭、烘云托月”等,直接来自金圣叹。周作人说“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这一论断,可以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家特别关注金圣叹、强调细读文本的观点里找到印证。


       不少人写作,以幽默自居,不知道是否超过金圣叹?这,主要得看临死前的表现。以及死时和死后。


       不读书会死,读了书的一样得死。或许读书人只是想死的不一样而已。为了死的不一样,读书吧!也可以不读书,反正是死。所以,读着书走向生命终点的方法可以看作——书:只是另一种赶赴刑场的方式。







评分

17

查看全部评分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9:59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4-18 09:38
读书人的死法当然别开生面,但也有很多不读书的,未必就愿意跟着读书人一起死撒……灭十族,成全一个方孝孺 ...

陪着方孝孺一起死的,大约780人左右。安然女士的悲悯情怀,值得我学习!
原文举例,只是故意使用典型化的,用于说自己的理。如今的读书人,应该感谢这个国度和时代。4月23号的读书日即将来临,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通过读书成就别样的自己。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19:54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4-18 08:03
哈哈,是滴先生,文笔万千,风格千万,喇叭叫叫,各有所好,无须一个格式一个调调,姹紫嫣红阳 ...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理想、审美、艺术、思想等,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即使是陷于一种旋涡或者灾难里,也会在迎合或顺从里深藏作家内心的独特追求与探索。发现这些,对于我们如何面对外部世界,会产生很多积极作用,甚至对于写作的朋友也存在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118#
发表于 2018-4-18 09:38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人的死法当然别开生面,但也有很多不读书的,未必就愿意跟着读书人一起死撒……灭十族,成全一个方孝孺,可怜那些陪死的……看来读书人活着时的荣华沾不得,为的是躲开读书人的死……;
117#
发表于 2018-4-18 08:03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4-17 22:31
事实上,这次活动里,很多文友的作品都值得思考,先生所谈的是过去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这种纪事又抒情的 ...

哈哈,是滴先生,文笔万千,风格千万,喇叭叫叫,各有所好,无须一个格式一个调调,姹紫嫣红阳春白雪下里巴,各有风采各有韵致,万紫千红春满园也各领风骚
116#
发表于 2018-4-18 07:57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4-17 22:27
其实,先生是深得其味的人!看出了原文选材的递进关系,也明晰此文推进着道明文章题目的手法。就此来说, ...

嗯,都在先生的文笔里,都在先生严谨的三段论述里,好,领悟了。杂文也就文学体裁的论说文吧?既然论说文,三要素的逻辑关系很重要,且须有个结论,即或讨论式结论。随笔呢?就散淡或漫不经心,更多随性,无须结论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22:31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4-17 21:23
谢过分享,问好,春天快乐

事实上,这次活动里,很多文友的作品都值得思考,先生所谈的是过去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这种纪事又抒情的为文手段,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尤其是那份热忱与情怀,在文学呈现里构成了一种美感。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22:27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4-17 21:23
嗯,刚看到,拜读学习了。《书:只是另一种刑场》,堪称杂文范本,论点清晰集中,论据充分可信, ...

其实,先生是深得其味的人!看出了原文选材的递进关系,也明晰此文推进着道明文章题目的手法。就此来说,结构上太规矩了,主要还是表明读书的观点吧:明理。
113#
发表于 2018-4-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谢过分享,问好,春天快乐
112#
发表于 2018-4-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8-4-17 22:38 编辑

嗯,刚看到,拜读学习了。《书:只是另一种刑场》,堪称杂文范本,论点清晰集中,论据充分可信,论证自然流畅。好,大赞:victory:

江天,杂文随笔版。虽说杂文随笔有相通之处,却也大相径庭,一个集中深刻,一个散淡随意,适用方向不同,表现手法多有差异。蝉衣先生悉知奥妙,得心应手,师也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2:13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4-13 21:56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见,发现,蝉先生的回复,在某个角度上讲,更精彩。

与大家交流的愉悦来自文友们都是真诚的,而且亮点很多,给了我很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内容。一并问候各位朋友:天天都得到愉快的风。
110#
发表于 2018-4-13 22:01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4-13 07:47
毛泽东的语录啊!以后不要这样吧,得考虑我的英文水平不如你。

我那点英文早都烂在肚子里了,成了废物了,没法再生利用。主要是考虑到你的宏大理论我不知如何评说,只能用鸟语了:kiss:
109#
发表于 2018-4-13 21:56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见,发现,蝉先生的回复,在某个角度上讲,更精彩。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07:47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4-12 23:51
已经没有办法用汉语表述了只能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毛泽东的语录啊!以后不要这样吧,得考虑我的英文水平不如你。
107#
发表于 2018-4-12 23:51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4-12 13:24
优秀作家与普通作者的最大区别在哪儿?
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表现的形式上,比如很多文友惊叹卡夫卡在100 ...

已经没有办法用汉语表述了只能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14:15 , Processed in 0.3725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