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2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02 【书话沙龙】鸽子流硕与粹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7 14:13 编辑

  鸽子流硕与粹选

                                    ——浅论吴远道文集

  湖北英山吴远道先生发来文集,小说、诗歌、散文,凡五十万字,粹取而读,感慨从心,不由得生出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首先不直接谈文,撇开谈一点书画。就是近人书画,以老俱老,到老可成。中国书画自唐宋迭盛,巅峰落谷,波碟起伏,下至于元,都有新法开创,少年青年都有得志就成的人物。到了明清之际,文势逐渐不强,蚯弓蛇引,跌于道统昏昧下沉,越到后来,通体越难有好的篇章。这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大约是老了。北宋王希孟十八岁作《千里江山图》,青绿赋彩气势如云如虹,笔法精细停当,纤纤入微,完全少年天才,后世几乎没有这样的人。

  自古诗书画同源,一代文风气象成一代文学艺术。清朝末年,民国之间,可谓人书俱老才成。书画一脉,浙江吴昌硕,五十八岁才以“草篆书”开始入画,一脉金石味,别开画面境界。齐白石六十多岁居于京师,流落卖画,冷艳时俗,偶遇陈师曾点拨,衰年砥砺变法才成。黄宾虹一生钻研书画,蜡光磬尽,六十岁还谈变法,八十岁以后“黑宾虹”真正老练纯熟,几副画好看而已。

  所以人书俱老,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气象大体衰微,漠漠如此。民国一代革新革旧,有本土传统势力,又有外来留学新风,思潮迭涌,少年的、青年的、中年的以至老年的看法呼吁,一时新风光新气象。那时社会动乱,流民失所,思想倒是开放自由,青年成名者多,东方西方,新学旧学,使得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终生志于一事一力不悔,民国整体气象才算可观。鲁迅三十七岁才开始发表第一篇《狂人日记》,已经接近中年了。周作人写散文,重视民俗,圆融冲淡,仿佛是提前进入中年或者老年才开始做出文来。包括周本人,偶尔私底下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少年老成了些。总之没有多少意气风发豪情壮语,人是先老了。

  近人谈文学谈艺术,是老了再老,人书俱老大约才有样子。

  半个多世纪过去,前人已坟没不在,后起又有多少少年天才呢。近时间读木心一本集子,还是民国遗韵以及余绪,他还是一派老练纯熟,沉稳地面世,看不到多少青年烂漫的东西,还是刻意筛选了。

  说到筛选一词,其实是文选的意思。当然一般的作者只注重创的重要性,往往忽略文选的重大意义。人在少年青年,是有一股子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好的话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元气,然而也只是一把火,最多一把,没有能够文选的余地。大约一生志于文,过了中年以后的可贵,这时重头看人生各个时期的创作以及题材,就很有特意文选的必要了。

  文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广而在锐,在于它的参差有致,层次分明有对,鳞角凤羽贴恰到位,这也是大眼光大学问。中国文化得以长久保存,渊源脉络不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粹取,就是老子“大道至减”的减法,在于它的减约。所以当下很多人作文,往往不知收敛,成了篇幅就成书,泥沙俱下,以至于稍有精粹的部分完全淹没,将来一无可取。

  也有很多早年就成名的人,上海张爱玲曾经就说,出名要趁早。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完全肯定了她早期的作品,越到后来越是挑剔否定。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这个东西,它的生命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往往都是有限的。譬如时下余秋雨以及周国平之流,早年才气丰茂,磅礴擂鼓,朝兰花馨馨得露滋出来。到了中年就开始匮乏,抄一点青年的东西虾虾成米,到了老年就抄一点青年与中年的东西混作一团可可于世。一书再书,书之又书,版之又版。

  昔日钱穆先生讲学,非常推崇唐朝诗人杜甫,原因就是他一生写诗,一生都有不能磨灭的创造力,完全写了一生,各个时期不同人生经历,诗有不同,历历锱铢可参可点亮。杜甫早年勃发,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同时又有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当时登临泰山,眼界阔大,于是就在《望岳》中写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了中年安使军攻陷长安,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又在《春望》里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下这种黍离之悲,感慨深沉的句子。到了老年,围绕自己一生的身世遭遇,漂泊流零,杜甫又在《登高》里面写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之杜甫的一生,就是创作的一生,各个时期诗有不同,它是不停地发展变化,截然不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艺术创造面世。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像这样从头写到老的诗人文学家,它在历史上不多见,这就是一生的可贵。

  那么到了近代,文体势微,萧萧秋风落地,涂涂在井幽幽向外探光,大都是早年勃发一点心机文采,接下来就衰竭混世。清朝袁枚著有《随园诗话》主张性灵,当时看来蛮好蛮漂亮,也博得一时的声名气浪。无奈庞杂凌乱,笼统而收,俚而俗,不懂得粹取招敛,如今看来几乎沦为废话篓子厚厚一本丢弃不提。王国维著《人间词话》,短而小,语焉精到流亮,粹而取,取而精,精之又精,微之又微,庞收至简,烛而广大,是天下极致好书。

  所以作文著书何必充栋,也未必就要庞杂凑数多尘屑。大体能够粹取,于人生各个时期精磨细打几个篇幅,拢总编成两三本好书留于世间喂佛长大或者喂狗萌声。

  近日酷暑高温,晚来得有一点凉风,坐在窗前翻阅吴远道先生文集,感慨良多,知道先生一生勤勉,又于各个时期都有力作。但求能够粹取,隐而不灭。何况时下许多人著书,一年一本,或者几年一本,全是功利,有时天花病出糊浆,做得太过于滥觞,学识阅历终究太浅,沉静不住,几乎没有办法读下去。

  湖北吴远道先生为人也直,为文也痴,潇潇立世,不拘流俗,近来听说出得新书可喜可贺!当代的文学艺术家,实在不是一时发奋,博得一点浮名虚浪了事。而是终生勤勉不懈怠,能够文书俱老,同时又懂得锱铢必较地粹取,到了老年或许能成一两本好书。大体来看,吴远道先生各个时期皆有不同的变化与造化,想必近来新书就是粹取的效果,虽然还没有时间无暇去读,应是上乘之选,上乘之作!同时祝愿先生笔耕不缀,流年不废,高瞻远瞩,旷啸文林。期待它日文选,更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久留于世间无悔!

吴远道:男,1965年7月生于湖北英山,网络著名作家,辞赋作家,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黄冈市农机局。曾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哦,纯姐》、文学作品选集《吴远道文学作品选》、长篇小说《黄昏雪》(合著)及《淹死之鱼》,主编《打开一扇窗——黄冈文坛网络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农村那片天》参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并入编《湖北大众文艺网络文学卷》,《老Q》入编《黄冈中学校本教材》,短篇小说《新年》入围第五届湖北文学奖,散文《雨丝》入编《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赤壁新赋》载《中华辞赋》并被黄冈东坡赤壁管理处及印尼华侨收藏;系北大中文论坛小说作者12强,入编《中国小说家大辞典》。

                                                     ——二零一八年八月凌啸远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18-8-27 14:44 | 只看该作者
提读看是否有遗漏。

             .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2:43 | 只看该作者
文璘 发表于 2018-8-25 22:16
兄喜欢杜拉斯,为了保险起见我只认杜蕾斯,南啸远北文璘到底有着不同。我学理出身,作文讲谨严,就像我中学 ...

嗯嗯,写文应如文璘兄讲严谨,不应像我这样江湖散淡,淡散。想天地初开,混沌未发时,也没有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近来向往之。至少可以白天四处打猎,晚上芭蕉叶覆体,陶陶罐罐装水,野火持刀杀人。凌某不才,学古不成,不能原始狂飚,学今亦不成,不能衣冠楚楚登堂亮相,只能中间打断中心,拆散段落,肆意妄为,聊以自慰。望文璘兄时常爱我教我念我,你我好兄弟是一把好手一把犁。
16#
发表于 2018-8-25 2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8-25 22:27 编辑

兄喜欢杜拉斯,为了保险起见我只认杜蕾斯,南啸远北文璘到底有着不同。我学理出身,作文讲谨严,就像我中学老师一直告诉我:写文要有中心思想。兄这篇文标题为“浅论老先生文集”,我从头读到尾,没见你论老先生的文集呀,这还无妨。待到文章结尾处,兄狡猾一笑说没时间读老先生的东西。这真让我无语,生生的被你开涮了一把!
15#
发表于 2018-8-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8-25 22:18 编辑

对凌兄本人我是不怎么感冒的,但对兄的文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就兄这种鸟視天下,气吞山河的风姿,婀娜多媚,流光溢金的文采,以及曲折蜿蜒,凿空探底的笔法意脉,吾写不出也学不来。犹记曾对凌兄说:吾当避路,放你出一头地也。
14#
发表于 2018-8-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底蕴真是丰厚,后生可畏呀
13#
发表于 2018-8-13 19:05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8-8-2 19:47
问好一水!其实诗书画是通的,可能有些人光作画,就忽略了诗书的意义,也有人光读诗书,忽略了画的欣赏趣 ...

是的是的,再读帖子,受益良多。
12#
发表于 2018-8-6 14:50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8-8-2 20:06
老师真不敢当,文字粗糙,不足挂齿。当然冷晰子提的问题,我也诚恳回答。首先关于“鸽子流硕”这个字句实 ...

偶尔,我也会自己遣词造字。比如:今年夏天,我会写:今夏。但老师这么难懂的,我还头一遭碰倒。不过,经老师一解读,也还成。
总觉得最后的贴题有些刻意,反而降低了文字的水准,不知这种感觉对也不对?
11#
发表于 2018-8-4 20:1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功底了得,学习           
10#
发表于 2018-8-3 08:44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8-8-2 20:06
老师真不敢当,文字粗糙,不足挂齿。当然冷晰子提的问题,我也诚恳回答。首先关于“鸽子流硕”这个字句实 ...


上午有点忙,下午再来与凌老师讨论 (暂且叫老师?)

                     .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8-8-2 20:08 编辑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8-2 15:07
看来凌老师对书画有研究,恰巧我也喜欢。改天有空请教。
凌老师读木心,恰巧我也喜欢。哈哈。真是有缘。
...

老师真不敢当,文字粗糙,不足挂齿。当然冷晰子提的问题,我也诚恳回答。首先关于“鸽子流硕”这个字句实在没有出处,是我自己生僻硬编的。因为偶尔写几篇小说,就想到鸽子的意像,将它胡乱借用过来表达一点文学洁白纯洁的含义。至于“流硕”就完全是我生造的词,意思是往好的大的方向流,这就是我自己特定解读出来的意思,有点忽略读者。另外冷晰子提到“浅论吴远道文集”这个副标题是否合适的问题,我也诚恳地说一下。因为吴道远与我是文友,大家相熟,他近来出了一本新书,我看了他一些文稿,所以就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但是写书评书话,一味吹捧我做不来,不是我的性格,于是就看似不偏不倚地谈了一点书上的道理,一点个人看法。首先这篇文章就谈了人书俱老的问题,感叹这个民族文化真的是老了,青年人几乎很难有非常肯定稳定的成就出来,大约到老了尽心竭力地粹取,或者还会有几本可靠好看的东西。所以这个民族文化真的是老了,我是从近代书画这块感觉最深。另外这篇文章就谈了文选粹取的问题,同时也谈了当下一点点现状。当然吴远道先生出书不多,应是慎之又慎的力作,希望他能够大卖!最后希望冷晰子能够留下联系方式,既然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不妨倾谈一番。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9:47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8-2 08:05
从书画入题,这是很多读者喜欢看到的内容,加上对史料的旁通和论述,令读之酣畅淋漓,对读书问学的更多启迪 ...

问好一水!其实诗书画是通的,可能有些人光作画,就忽略了诗书的意义,也有人光读诗书,忽略了画的欣赏趣味。其实要敢于跨界去探看,而且并不难。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9:4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8-2 06:27
读此文,眼前一亮,不觉大赞。
文章的遣词用语有民国遗风,行走的步点,不疾不徐,有板有眼,韵味十足。
...

问好道哉先生!区区小文,写得粗浅,大家多交流,多提批评意见!
6#
发表于 2018-8-2 15:0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凌老师对书画有研究,恰巧我也喜欢。改天有空请教。
凌老师读木心,恰巧我也喜欢。哈哈。真是有缘。
凌老师的文字也老道,倾笔而下,浑然天成。
有1点请教:“鸽子流硕“化自何处?
还有一点个人见解:小标题“浅论吴远道文集” 是否妥当?
5#
发表于 2018-8-2 08:05 | 只看该作者
从书画入题,这是很多读者喜欢看到的内容,加上对史料的旁通和论述,令读之酣畅淋漓,对读书问学的更多启迪和警示,是靓点。非常感谢赐稿和互动交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4 03:50 , Processed in 0.1283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