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2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父亲有了生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9 0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亲有了生日


    自从流行给老人过生日,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不管多忙,每年都几乎会全家出动,如期回家,给父母过生日。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三,老家的农家小院春潮涌动,沸沸扬扬,由过去的十几二十号人,演变到今天的四五十人的庞大阵容。拉着这个外孙,摸摸那个外重孙,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父亲总是忙着拉椅子,摆茶具,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客气地亲自给女婿们上烟倒水,拉家常。

    安静下来后,嫂子弟媳和我们四姐妹,会兴致勃勃地炫耀各自给父母送的礼物。除了大堆的滋补品,都不忘了给二老买一两件合身得体的衣服。每年的此刻,憨厚的父亲都会嗔怪我们“买那么多东西,吃得了,穿得完吗?以后可别买恁些了,给您妈买点就够了啊!”我们能感觉出,扛长工出身的父亲是真地心疼我们花钱。我们更能感觉出,望着那个给母亲他俩的大蛋糕,父亲心头掠过的一丝阴影……

    可怜的父亲几岁时就没了娘,爷爷又体弱多病,神智不清醒。父亲和小姑是靠十几岁的伯父给地主扛长工拉扯大的。长到十岁以后,自然跟着伯父一起没黑没明地给人喂牛,喂羊,下地劳作。稚嫩的肩膀过早承担起超负荷的压迫,伯父和他都落下了肩颈病。后来经过医治,病痛消失了,可父亲的右肩膀上,一直有个明显的凸起的骨骼……在那样艰难的岁月,吃糠咽菜是常有的事,能吃上窝头都是奢望,过大年也几乎和平常一样,谁还惦记什么生日不生日呀!于是他们兄妹五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母亲的娘家虽是大户,可由于有个伯父吸大烟,硬是把家产吸光了。外婆和外公打听到邻村的父亲人老实,家里不缺劳力,就把母亲嫁了过来。母亲说,只知道嫁给父亲不久,就赶上了六零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她就和父亲一起,挑着几件破衣服和刚出生的大姐,奔波辗转几个县区逃荒要饭。只知道父亲比他大两岁;只知道父亲白天跑几十里要回来糊口的东西给母亲吃,好让母亲赶快下奶喂大姐;只知道晚上父亲蹲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窝棚下叹气。从来没闲心提及过什么生日。

    等到我们都长大上学了,父亲又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挖呀,刨啊,指望从黄土地里蹦出更多的粮食和学费,供我们读书上进……在我读高中时的一个春天,五十多岁的父亲冒着蒙蒙细雨,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给我送粮食。粮食过完秤,父亲从裤兜里摸出几个热乎乎的熟鸡蛋,说母亲特意煮的,还要我跟同学分吃,可以咬灾。我忽然想起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们老家那时过生日都要煮鸡蛋,还要和别人一起吃,免得生病。我眼窝顿时一热,泪珠滚落下来。我急忙背过脸,擦干泪,然后转脸笑着问父亲的生日,父亲叹口气说:“记住你们的生日就中了,俺们老了,过啥生日。”

    长大后,我们才明白,父亲不愿说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怕勾起心酸的往事。

    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父母的生日一起过,这样既不让父亲有失落感,又比较温馨浪漫,何乐而不为呢?从来只知道不干活没饭吃的父亲当然不领风情,又是一番责怪:“啥生日不生日的!你们回来看看就有了,都这把岁数了,还讲究个啥!”“您就别说了,爹,不过生日大家也要回来看您二老的,权当俺们找借口一块聚聚。”还是军官出身的二姐夫会说话,爹也就憨笑着默许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二老思念孩子的心情与日俱增,我们都明显感到父母的电话越来越多。好像他们隔个十天半月就想问问每个孩子的生活:大姐的里孙外孙会走了不?二姐的媳妇快生了吗?哥的驾校咋样了?弟弟水厂忙不?我们家儿子学习又进步了没?……

    我们在认真抚慰老人的挂牵的同时,无不感动二老的切切思子之心。仅仅识得十个阿拉伯数字的父亲,硬是把我们姊妹六个的电话号码,歪歪扭扭地记在一个薄本上,前边就用一到六的数字代替我们的名字,并画上圈,以免和后边的号码混淆。父亲说,他自己记的心里有数。有一次,我回家翻看着父母的电话簿,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无法自制地扑在母亲怀里,呜呜地失声哭了起来。一旁忙碌的父亲很是惊慌,以为我在家受了什么气,赶紧端来一杯热水,安慰我要想开些。母亲不住地拍着我的背,帮我擦眼泪。待我镇定后解释是因为看到那个电话簿,因为心疼他们的不识字,可怜他们的恋子心,父亲却笑了:“孞妮儿,就这值当哩?当初你哥给我买回手机时,也交代我别打电话,毕竟上岁数了,眼力不好,拨号码难,只用接你们的电话。可是,一时间长没信儿就着急。”

    是啊!我们只考虑到了父母不识字,拨号难,可谁又理解一双年迈的二老思儿的苦衷呢!

    好几次,我接到父亲的电话,就听到父亲不确定的口气“喂,是军儿……是慧儿?”我立马想到,老人是如何辛苦地戴着老花眼镜,凭借太阳的光线,翻找那些号码,对照那些代号——这六个家庭,两三代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事业牵动着他们多少个孤独的夜晚啊!每次离家的刹那,父母依依不舍的眷恋和盼儿再归的惆怅,总是刻印在深深的皱纹里。我总能隐隐感觉到,两双枯瘦的大手,在无形地伸向我们的背影,拉着我们每个人的手,拉着我们每个人的衣襟;但又强忍留恋,迫不得已慢慢松开……我在心里盘算着:应该多一些回家团聚的机会。


    去年的四月十三,当我们这个大部队给父母热闹地庆祝一番后,我当着大家的面,终于发表了积压在心中的感受。建议大家在百忙中多回来看看,看看我们那望穿双眼的父母。尤其是远在新疆的哥哥和生意繁忙的郑州的弟弟,他们即便回来,也总是以一概全,一个人匆匆来去,给父母留下的只是更多不尽的牵挂。经大家商量,各人随自己心愿和时间,不定人不定时回家看看合情合理,但这样大型的团聚也不可太少。往常的大聚会都是春节和父母的生日,为了给父母更多的欢乐,应该把父亲的节日安排在另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父亲节”——“不妥,离母亲的生日太近了”——“那就重阳节吧,老人的节日,金秋送爽,五谷丰登,这可是咱爹一辈子最在意的季节。”哥最后拍了板。一贯仁慈、不忍责怪我们的老父火了——“折腾啥呀?你们都那么忙!电话这么方便,闲了往家打个电话就行了!”

    “爹,您先别急,俺就是想一起多回来热闹热闹,您不欢迎啊?”调皮的小妹诡笑着,挽着爹的胳膊撒娇,又逗乐了父亲。“回来玩可以,只要你们没事天天回来都中,就是不能再提啥生日了!”我们众姊妹相视一笑,彼此暗示了一下。

    去年的重阳节,我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大群“鬼子”悄悄进村。娃娃兵们冲进大门,“外婆,外爷”的大呼小叫,着实让二老吃了一惊。父亲亲昵地抱起外重孙时,看见大姐手里那个大大的蛋糕,先是一怔,然后从那皱褶的眼角,分明闪出了激动的泪花,那执拗的脾气怎么也发不起来了。这可是爹七十多年来第一次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大蛋糕啊!我们拿出给父亲买的新衣服,让他试了又试,父亲像个听话的小孩似地听任我们摆布。“老外爷今天好可爱!”大姐的外孙女甜甜的夸奖,更是令老外公眉开眼笑。“就说嘛,爹只要看见你们这些没心肝的回来,什么气都没有了。”离父母最近的心直口快的小妹,又笑着数落起我们几个以远为借口,不常回家的来。想到小妹从锅碗瓢盆到就医买药里里外外地伺候父母,我们没良心的哥哥姐姐都无地自容,谁还敢反驳她?也只有爱开玩笑的嫂子聪明地填了冷场:“幺闺女是爹妈最贴心的小棉袄啊!”

    吃完饭,邻居的婶子们来打听这一大家子又是过什么节的。爹憨憨一笑:“啥子——重阳节?”“咦,这节还兴吃蛋糕?”“嘿嘿……”爹如此开心的笑声,回荡在那个温馨的农家四合院。 
    我们看着爹高兴的样子,我反倒涌起一股酸楚——我那可怜的老父,七十多岁了,终于过上了自己的生日!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4-29 09:47 编辑 ]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0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泗水河畔 于 2010-4-30 21:28 发表
欣赏朋友优美的温情文字。
七十岁的老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生日。特别的情思献给特别的日子。祝愿老人吉祥长寿!



问好朋友,感谢您来做客!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00:1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飞寻人生 于 2010-4-30 21:00 发表
欣赏并感动与你的孝心。



欢迎朋友光临,一起努力!
25#
发表于 2010-4-30 21:2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朋友优美的温情文字。
七十岁的老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生日。特别的情思献给特别的日子。祝愿老人吉祥长寿!
24#
发表于 2010-4-30 21: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并感动与你的孝心。
23#
发表于 2010-4-30 18:04 | 只看该作者
亲情文字,暖暖的滋味.问好朋友,五一快乐!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4-30 04:39 发表
感人之深,让人羡慕!好文章,至情至性!拜读学习



欢迎老师赐教!
21#
发表于 2010-4-30 04:39 | 只看该作者
感人之深,让人羡慕!好文章,至情至性!拜读学习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4-29 22:16 发表
作者通过为父母过生日这一视角,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心。随着日月的流逝,也随着人生的变老,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抚养和孝心是一种无形的纽带,是心灵温暖的传递。中国传统美德感念和感恩情怀,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极为 ...




老师的点评很是温暖人心,俺将一如既往地将孝心进行到底!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4-29 10:27 发表
能记得住父母亲生日的子女让我敬佩。可以说,在我们当中,有几个能记得住老人们的生日?为老人过生日,不仅是一种孝心的体现,更是感恩的情怀。每年这个时候,为他们点上生日蜡烛,他们的心里一定非常宽慰的。子孙绕 ...


谢杜版理解支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29 09:46 发表
是的,原来的字太大了,不需要这么大号的字,它会影响文章排版的美观。



谢暖细心,但感觉太小了,有加大了一点。
17#
发表于 2010-4-29 22:1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通过为父母过生日这一视角,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心。随着日月的流逝,也随着人生的变老,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抚养和孝心是一种无形的纽带,是心灵温暖的传递。中国传统美德感念和感恩情怀,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极为细致、动情、丰富。
16#
发表于 2010-4-29 20:4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写了一个含辛茹苦的父亲。更将真挚的亲情饱含在字里行间。一种感恩,一种大爱。叙述自然流畅。
拜读!问好!
15#
发表于 2010-4-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感人,通篇渗透着对父亲的爱,而其间的叙写把父亲形象也很鲜活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是啊,为人子女者,千万别忘了父母的生日。
14#
发表于 2010-4-29 11:19 |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一幕,文章有情,就有味,就耐读,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17:32 , Processed in 0.1272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