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8-10-2 22:52 编辑
借一阙清词,心事轻呵 ——赏析边忠阳先生《满庭芳·生日寄怀》
文学这东西太高深,批评家很难持绝对态度去评价一部作品的价值地位和好坏程度,哪怕是一首20字的五绝。对专业作家、批评家而言,这是一个永远都在争论、探讨,但最后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结果的话题。大方向来说,无非是这部作品是否有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世界和平持续稳定发展;从小方面来说,文章的组织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的运用是否规范合理。这中间争论的步骤更是复杂,有如医学界研究人的生命一样,甚至比研究生命还要复杂。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必须去做,且意义重大。但对非专业、甚至只是文学爱好者来说,若照专业人士这样去写去评,恐怕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批评家。专业的批评家用对待批评专业作家的眼睛批评普通作者的文章,虽然性质、出发点没有错,但你绝对不会获得成功,这就跟你把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获奖作文拿来和莫言的某篇获奖文章对比,批评的一无是处,你说你能赢得大众的认可吗?虽然从文学角度上说,你批评的没有错,但是人总有个三六九等吧,你不可能说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要真是这样的话,这世界上就没有文学了,更别说有批评家。对非专业批评家来说,不能说批评,充其量只能说赏析,给出个人观点。对写作者来说,个人的进步是必须的,专业作家都是从非专业作者努力过来的,无论你是否想成为专业作家,但接受正确的批评,努力进步是不能停止的。
废话扯多了。承蒙严主席对我的欣赏信任,几次找我,说戊戌年《诗词》年编,要收录一篇诗词评论文章,请我写一篇评。
古诗词我是门外汉。严格点儿说,对文学,无论写作还是批评,都是外行,最多算业余爱好者。但严主席几次诚恳的邀请实在难以拒绝,那就壮着胆写一篇吧,不叫批评,算个人赏析。
在往年年编《诗词》里寻找,边忠阳先生的《满庭芳·生日寄怀》吸引住了我,读了好几遍,仍舍不得放下,索性用笔在纸上抄写了一遍。抄的过程中,字词在思维空间里飞扬,共鸣变得越来越深,竟然眼角流出了泪水。
写格律诗词必须要遵守格律规则,这是每一个写古体诗词的人都需懂得并要具备的。格律若不规范,内容再好都不叫格律诗词。就同做饭烧菜一样,锅是最主要的,你没有锅,或者不是对应煮饭炒菜的锅,哪怕你的米和菜再好,都无法煮熟饭炒熟菜。
这首词我无法用眼睛判断它的格律是否规范,但这并不难,网上有专门检测格律诗词的工具,复制过去粘贴,点击检测就出来了。检测结果显示,这首词是以晏几道的正体《满庭芳》词林正韵写的,平仄、韵脚完全符合规则。
格律没问题了,我们就赏析词的意思,以及诗人想给读者带来阅读后达到怎样的效果和对外界产生影响。
开门见山,题目交代的很清楚,这是一首在自己生日当天写的感怀。生日感怀作品,对成年人来讲,主题基本上都很沉重,人活在世上,压力重重,过一岁,老一岁,岁月不饶人,让人痛又让人伤,但无可奈何。
从上阙文字里,我们能看出诗人的这个生日是他一个人对着一瓶酒独自度过的,过的很寂寥,内心很复杂、有如波浪翻腾。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点点滴滴,万千感慨。
诗人一个人饮酒,酒精麻醉了神经,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白发一根一根的增多,心里万般的不是滋味,于是借着酒精对自己说,这么多年来,从没有过一天时间是用来关心自己的。不管烈日、暴风、狂雪,还是骤雨,每天都一个人在外奔波,从来不敢有过偷懒。在外的环境和生活也很艰苦。我这心中的苦滋味,家人和外人是很难理解的,我也不能对他们说,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怎样呢?不仅不能给我减轻什么,反而还会连累他们,给我带来更大的负担和麻烦。其实,这些苦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时间是一个无情可怕的家伙,无声无息就把人给催老了。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道理我明白,但实在是没有曹操的心胸这么豁达。此时对着杯里的酒,难以放歌,难以释怀,反倒有点像李白的借酒消愁愁更愁。
看到这里,我们不仅会问诗人,你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呢?不这么拼命难道就不能生活下去吗?于是诗人给了解释,因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唯一的顶梁柱,全家人能不能幸福生活全看着我一个人,我若一旦歇下来,全家人就都得挨饿。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都在激烈竞争,每个人都活得很辛苦,像我一样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目的都是希望家里的人能生活得好一些,不给别人比下去了。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于坚的一句诗:“这辈子我们苦苦奋斗/目的是为了让下一代活得像一个人”。仔细想,心发酸。的确,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在咬紧牙关坚持?!
下阙分两部分进行,上部由上阙的情绪倾泻发展到高潮,下部是高潮退后的清醒认知。
诗人借这个只属于自己的节日,用一杯酒回忆了半世人生的艰辛坎坷,生出了诸多凄凉感慨,尽管他向世人解释了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的原因,但最终他明白,这苦罪除了自己,没有第二人能替分担。想到这里,他就更加的孤独凄凉,猛一口酒下肚,酒精在心里滋滋燃烧,但始终没能烧走孤独,反而更加清醒起来——今天是自己的生日,过了今天,就又老了一岁,身上的担子不断没有减轻,反而还在加重,而年龄的老去,自己这些年不分昼夜的奋斗,终是没有奋斗出我想要的东西,尤其是这光阴的狠毒,我的心怎么能轻松起来?!
面对这些解决不了的苦悲事,“我”该怎么办呢?文人自古以来骨子里都有一股酸性的浪漫,无奈时,都会用文字来抒发给予治疗和安慰(也可以说是自欺)。边先生也一样,他说,“借一阙清词,心事轻呵”。写一首诗词吧,心里的苦痛就会轻松许多。
我们不禁又要问,这样做真的有效吗?我不知道!但每个文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样去做。有时候我也这样,算是有效吧,但只能说是打了一针镇定剂。李清照在失去丈夫赵明诚后,南下风雨孤独漂泊的日子里,也这样。她在唯一一首豪放词《渔家傲》里写到:“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和边先生的“借一阙清词,心事轻呵”所表达的心境是差不多的。
一想到这里,诗人前面那沉痛苦闷的心情便有了些稍稍缓和气色(看样儿,写诗词真的有效治疗苦闷病),他文人骨子里的天真浪漫就不知不觉流露了出来——“试问流年可返”?时间可以倒流么?当他露出光泽的眼神说出这句天真的话后,马上就又转变了神色——“君不见,藕断残荷”!这怎么可能呢,你好好看看自己现在的容颜吧,如残荷一般,不仅不能变年轻,只会越来越衰老。
按常理分析,到这里,诗人的心情会再一次跌落到低谷回到最初的悲观状态,但他没有,如酒醒后常人一样直视现实。生日总要许个愿的,他许的愿是,从现在起,好好利用剩下的日子度过每一天,好好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努力工作是必须的,但不能像之前那样茫然,过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一定要正确、理性的明白,一个人怎样活才不遗憾、身边所爱的人才会真正幸福。
诗人一下子的豁然开朗,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句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是陶渊明在他生活的战乱纷飞年代所生发出的厌恶,渴望能去到一个没有战争美好的和平世界里去生活而杜撰的一个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对陶渊明来说,这个愿望实现纯粹是天方夜谭,但边先生的心愿实现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也有困难,那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最怕的是说到了做不到,那等于什么都没说。
诗人的这首词虽然说是他在生日这天的私人抒怀,但读者读完后,都能从词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和画像,从而心情跟着沉重、沉默、感喟,叹息、动容、凝思,以及最后的醒悟和正确选择行动。看似诗人写的是自己,实际上是他在替千千万万个我们书写心声,解答人生困惑,这就无形中给这首词带来了影响力,从个体扩散到大众,给读者以共鸣,让我们每一个人在相同的困惑里对社会、对幸福、对人生、对家庭、对时间、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意义无悔的活完这一生。
以上文字没有从专业评论方向出发去写,也没有用严谨的文学态度进行批评,只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在阅读后从心出发给出淡写轻描的赏析,与专业评论不能相提并论。更甚的是,我除了能简单的欣赏一下诗词里的韵味外,对写作技巧完全不懂,所以,此词在技巧方面写的好不好,问题大不大,我不清楚,也不评论,我只说我喜欢这首词,这首词给我产生了共鸣,带给了我人生思索,是一首很有分量的好词,我感谢诗人!仅此而已。
2018.10.2 杭州
附作者作品:
满庭芳·生日寄怀 边忠阳
多少年来,几曾休歇?只为生计奔波。 恐居人后,岂敢半消磨。 骤雨餐风露宿,杯中饮、滋味如何? 秋风恶,催生华发,纵对酒难歌。
难过,谁懂我?生辰有记,岁月蹉跎。 借一阙清词,心事轻呵。 试问流年可返?君不见、藕断残荷! 余生愿,从今日起,梦浅醒时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