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744|回复: 1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坳里的土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9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坳里的土楼

                                                    琴若雨


       春雨初歇,踩着水光泛亮的林间小径,沿古溪而上,客家土楼就在云雾轻绕的前方,有如梦中水墨时隐时现。


    蜿蜒的溪岸芭蕉成林,翠竹成荫,鸟语花香。炊烟从视线深处弥散而来,浅缚在弯曲、清澈的溪面,沙幔般缠绕着青山绿水。客家女子衣裤轻绾蹲在水边,木槌拍打衣物的声音清润而悠远,古老的木水车吱吱呀呀地转着,象是唱着经年不息的谣曲。小鸟们在竹林间絮絮叨叨,无所谓匆匆行色的游人。

    
    永定客家土楼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五角形。其方形和圆形与考古资料上显示的原始社会中后期处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的房屋样式相近,是以生土、沙石和木料为主的建筑材料,以夯筑土墙作承重和围护结构的民居。在众多楼形里,最让我惊叹与喜欢的是土圆楼。远望,土楼星罗棋布,宛如山涧的野蘑菇,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近看,似圆形的巨坛。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圆的诠释,说“一切立体的圆形,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的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你看,圆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感觉线条、弧度比方楼、八角楼平和温润;土墙的深黄与大地的黑褐色浑然一体,静静搁置在清雅如画的秀水灵山中。其形态与气势,滋生着旷达的诗意,其恢宏的气势与超然,有种逼人的苍茫风韵。目睹过这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客家人别样家园的每一个游客,心灵都为之震撼,感叹它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

    土楼,无论是单体拔地而起,还是聚集成群;无论是富丽堂皇“土楼王子”,还是袖珍精巧中原文化的凸现如升楼;无论是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还是府第式的福裕楼,在这四面群山环抱,青山如黛的山坳里,在蓝天下都耸立着独特的魅力与神韵。滋生着绵延无尽的想象。

    山坳里的土楼给世人以无穷的想象,世人也给土楼深情回眸的浪漫诠释。有人说它是从天而落的黑色飞蝶,也有人说它象是雨后蓬勃的春笋。还有人说它更象一个古城堡,其东方建筑风采可与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或是法国圣米歇尔山城的西方城堡媲美。特别是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八十年代中期,永定客家土楼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卫星图片上出现时,被疑为中国“核反应堆”的传奇,给原本浪漫多姿的土楼又兀添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幸目睹了有着近百年历史,坐北向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高四层、内外两圈,单一平地突兀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它在我眼里象个浑圆的巨形坛子,盛装岁月风云,凝结着日月精华;也象一尊精美的圆球状雕塑,镌刻着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客家人的价值理念。

    人们争先恐后走进这座神秘土楼,想一睹楼内的历史风采为快。可我仍在楼外静静伫立,以静默的情怀去感受墙群朴素的风味与格调,感受时光变迁的诸多的况味;以虔诚的目光承接土楼的沧桑变迁;以温润的手感触斑驳褶皱里客家先人的情怀。

    惊讶这些在时间上延续了千百年的人类文明的遗迹,让人思绪逶迤,思接千载地联结时空,与心灵近在咫尺。

    从土楼墙群百年沧桑的古旧气息气和残垣断壁里,客家人历史的声音依然在年深月久斑驳褶皱里回荡;客家先人渐行渐远的足音,也隐约在雨檐滴落的光阴迹痕中。

    在历史的烟云里,我仿佛看到一支因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而南迁的中原家族。他们收藏好先人的骨骸,携儿带女,背井离乡。离乡的路慢长而艰辛,踏上征程的步履沉重而缓慢。车辚辚、马萧萧,眼眸潮湿,无家可归的心境沧凉而悲戚。对中原故土频频的深情回眸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烟云里。从此闽西南崇山峻岒的山坳,这块蛮荒、陌生的土地,便成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永久家园。

    深黄色的厚实墙群,白色小巧的窗棂,唯一一道内外相通的柮朴木门,使我对圆土楼的想象有些别样。我更愿把它想象成是镶嵌在闽西南青山绿水中一块温润灵性的玉石。虽外表拙朴,内里却元素丰富,泛着岁月积淀的光润,结晶剔透。



    源自中原汉民族的客家人,坚定不移地承袭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具有永定地标意义的圆心楼上面得到了完美体现。这座八卦形的椭圆形建筑群体,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为内环和外环两个部份,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与大门正对的敞厅是祖堂。象一个大舞台,是供奉祖先牌位和家族议事、祭祖的地方。四层楼,一楼是厨房、餐厅,二楼是仓库,对外不开窗,对内是木钩直棂窗;三四楼是卧室,对外只了开了一扇长条形,外窄内宽的小窗户。土楼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记迹,也有古希腊的建筑的特点,同时寓涵了客家人生存处世的理念与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承传了中原人典雅逸风,同时也烙上了中国古代八卦这神圣的文化符号。
   
    内环楼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首先看到的是中门对面的颇有西方建筑风味的。4根近5米高的粗大石柱挺立,石柱上架着数米长的石梁,形成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

    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处处凸现中原建筑文化的烙印。文化观念的影响。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铭刻着中原建筑文化的烙印。古朴的房檐、镂空的屏门、细腻的墙雕,精致典雅;斑驳锈迹的门环、铜锁、及古老石臼、椿米用具弥散着原始古风气息。走廊栏杆图案上的几朵百合花主向不一,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朝上的3朵,喻意“百年好合”,朝下1朵,喻意“叶落归根”。百合花图案的旁边还镶嵌着代表春夏秋冬的梅、兰、菊、竹。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客家人深受摇头儒家思想的熏染。镌刻在振成楼门柱、门楣、立柱、墙壁的楹联内容丰富,意味深长。墨香里的忠、孝、义、信、温、良、恭、谦,宣扬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彰显了客家人处世的理念与情怀。譬如,“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言法行则,福果善根”的字里,提出做人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忠孝两全,光宗耀祖、勤俭廉洁、积德行善;有的教导人们要勤俭廉洁,深切地体会到客家人勤勉、励志、向上的精神。在联语里也读到有淡定闲适、规避红尘喧嚣的境界。如“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无不流露出主人回归自然、寄情山水、闲静超然的隐士情怀。

    一座土楼,一个有几百人的家族,俨然是个开放的小社会。穿通的回廊没有任何隔栏,这是客家人追求一个大家族和谐的理念。回廊里有春天野菜的清香、夏季山菌的鲜、秋天玉米棒子的金色、冬日炉火边的温暖,还有新年时火树银花不夜天,狮舞龙腾的热闹景象。想象夕阳西下或月色朦胧时,荷锄而归的客家人,家家户户在回廊里响起的锅碗瓢盆交响乐。东家的菜西家的馍让隔锅香的孩子们出西家进东家,不亦乐呼;茶余饭后的寒暄、拉家常、织衣纳鞋底的情景和谐、生动。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祥瑞的客家人的生活画卷。现代城市水泥森林的沉闷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怎能体味到这别样的客家生活况味?


    内外环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口古井,墨绿的青苔在井口及腹壁铺展,带着穿越时空的美,成为古井岑寂生命最华丽的背景。古井水质清洌,井面如镜。想象抛掷一颗小石子打破古井沉寂的回音在涟漪迷离的波影里的似真似幻,在这种幻境里打捞土楼今生前世的故事。

    西侧古井边有一间茶舍,人们在那里小歇品茶。一袭蓝底白色碎花布衫客家女子,乌黑的发,在脑后随意束起,笑吟吟地穿梭在客人之间沏茶加水,给人婉约灵动的亲切之感。她们细长、微翘的兰花指在莹白的茶具间游走,在斟茶的一起一伏里生动。春茶与井水沏的茶,色碧绿、水透明,暗香轻浮。客家女子请你品茶,却不吆喝买卖,买卖只随了你我心性。驻足小歇的我,也就与客家女子有了这份相遇的缘,一起度过在永定客家土楼里一小节时光……


    云烟舒卷,逶迤成群的土楼纵然沧桑老去,风骨却依然如昨。谁说过风景因为懂得而深刻。这份懂得,客家土楼的神韵才成为历史动人心魄的剪影;正是这份懂得,客家土楼的一檐一瓦一门及一联一字,都让你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正是因为这份懂得,土楼巍然绝秀在闽西南崇山峻岒的山坳里,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风情画卷,成为世人心头隽永的记忆。



                                                                                2010—5—9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5-10 18:36 编辑 ]
140#
发表于 2010-6-2 10:44 | 只看该作者
再品。大气,厚实,融入了“我”,文字展开极稳实,学习学习!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5-15 13:36 发表
  开篇一句就写了几个场景,还有感受,是为凝练。  
  悟见并行。文字素而见美。  
  第三段起入了大境界。形、史、悟的东西一并凝结。以鉴赏、研究之视界,足见胸怀、视野之浩瀚。文章并没有一一陈述细 ...


         星钧好,在你的文字回复里看到你写给我的话,你多心了,其实为你的率性感动着。我的文字还不成熟,还需要磨练。还希望以后多斧正。直言就是,若雨在这点上,不介意的。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010-5-19 10:09 发表
土楼不仅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我以为它最大的特点是:给乱世中的人们一种安全感,也许创建者认为,把自己和族人藏起来,这个世界的危险就不存在了!


还希望财智先生能对若雨文字斧正。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10-5-31 16:26 发表
  来看看若雨。
  作者的笔触,若客家土楼门前的小溪水一样清亮,自然、清新而成趣…


       呵呵,看到名夏大哥,真的好开心。一直挂念你和你的文字。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5-29 09:21 发表
人文、历史,生活于一体的土楼,彰显若雨斑斑文字的脱俗魅力。
您的照片与文字一样的超群脱俗。
问好周末!


谢谢你的赞美与支持!
135#
发表于 2010-5-31 16:26 | 只看该作者

读琴若雨散文《山坳里的土楼》

  来看看若雨。
  作者的笔触,若客家土楼门前的小溪水一样清亮,自然、清新而成趣…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5-29 07:38 发表
楼主美丽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点开文章,也是这样好,以前读过你一篇旧作,知道你是一位的白衣天使,那样辛苦的工作,文字还能有这样高的造诣,让我生出敬意!

客家土楼,其构造特点,其地域文化,独特的风情,历 ...


谢谢南山菊朋友,感谢你的关注。注意到了你的回复,都很真诚与细致。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5-29 00:53 发表
这么晚了,还在这里,快去休息。呵呵。


呵呵,你也是夜猫子喔:-
132#
发表于 2010-5-29 09:21 | 只看该作者
人文、历史,生活于一体的土楼,彰显若雨斑斑文字的脱俗魅力。
您的照片与文字一样的超群脱俗。
问好周末!
131#
发表于 2010-5-29 07: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美丽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点开文章,也是这样好,以前读过你一篇旧作,知道你是一位的白衣天使,那样辛苦的工作,文字还能有这样高的造诣,让我生出敬意!

客家土楼,其构造特点,其地域文化,独特的风情,历史烟云,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问好!
130#
发表于 2010-5-29 00:53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晚了,还在这里,快去休息。呵呵。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10-5-27 22:50 发表
若雨的文字在那边早已品读,现在还好吗?


嗯,还好,谢谢洪水老师的关怀。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0-5-18 10:42 发表
雨这篇文字厚重,了不得,敢情修炼去了!
哈,问好你。


       呵呵,清风过奖了,那有什么修练,字写得少,懒,有惰性,正 :L :L :L :L 呢。问好清风,早安:-)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18 09:14 发表
http://bbs.zhongcai.com/viewthre ... e=1&extra=page%3D2 笨笨丢了。:(


丢哪儿了,小雨一寻一个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09:29 , Processed in 0.1600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