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不清从何时开始,电视屏幕上已悄悄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曾经只偶尔在媒体上露面的名人们,如今成了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的招牌菜和主要看点。往日这些在观众眼里多少有些神秘的人物,似乎突然间缩短了与大众的距离,透过荧屏与我们整日厮混,从白昼直到夜晚。
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沉醉其间,一个似乎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巳进入了也许可称之为名人文化的时代。如今名人和准名人成了媒体的主角,在他们卖力地表现下,观众神圣的义务就是尖叫着追捧和演好配角。如果说在街头巷尾围着名人签名拍照是多么热闹非凡,那么舞台上挥洒星光的歌手,与使劲起哄的粉丝们一道所营造的气氛,就相当令人震撼了。
名人现象本是社会民主化和平民化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一种进步,它是一种整合和维系社会的有效力量。只是当它与市场经济一结合,奇迹就发生了。在当今的商品社会里,只要人们有需要,市扬就能迅速地生产出来。当民众广泛地信仰失落和精神迷惘之际,某种能抚慰焦虑体现归宿感的替代品就有了市扬需求。一些洞若观火的玩家借鉴国外和港台的模式,与心领神会的媒体一拍即合,适时地推出了一款特殊的消费品:名人,一种迄今为止看起来最人性化的商品。
起初是情有所寄,继而疯狂痴迷,民众的反应空前热烈,收视率直线攀升,钞票也滚滚而来。好事者兴奋之余大干起来,他们深知民众喜新厌旧的心理,从零星制作迅速迈入批量生产。如今造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名人消费成了拉动经济的重要杠杆。现在我们巳经远离了几张单调的面孔笼罩一代人的日子,而进入了无数脸旦争奇斗妍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激情岁月,流水的名人铁打的观众,共同打造了当今大众文化的盛世奇观。
名人文化的本质就是娱乐崇拜,社会需要娱乐来分散人们对日益不平等和无意义生存等痛苦事实的关注。它导致一种浅簿和浮华的商业文化的统治,极力掩饰着文化瓦解这一败絮其内的隐患。名人文化无法产生深刻的价值,任何一种趋向卓越的努力都会被这种本质上是商品化的力量所扼杀。它的底线是利润,除了赔本的买卖没有禁区。它从歌坛影坛体坛这些天然的根据地四处出击,如今竟长驱直入攻进了学术界,在《百家讲坛》上也淘到了第一桶金。文化工业超强的复制力启动后,大家就在各地电视节目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大师” 们纷纷登场亮相了。转瞬间我们似乎一跃成了超级的文化大国,谈学论术蔚为时尚,至于孔子和庄子究竟想说什么倒不必深究。这些充满时髦趣味的表演香软可口,最重要的是感观的娱乐和思想的放松。这些在学术上行迹可疑的文化名星们经过媒体的精心包装,有效地助长了人们一举成名的渴望,使那些坐在冷板凳上苦读的学人也想入非非起来。
名人文化刺激了人们成名的欲望,成名的诱惑是如此之强烈,充分体现在所谓的“选秀”节目中。无数少男少女从课桌上直扑“秀场”,早早展开了一步登天的拚博。成功者稚嫩地摆出大腕的派头好不得意,落败者以泪洗面家长捶胸,那些摇旗呐喊的粉丝们在乍喜乍忧中声嘶力竭,如同被一场瘟疫袭击了一般。在这一幕幕疯狂的闹剧中,我们从这些孩子们身上看到的未来更加扑朔迷离,令人忧虑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