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9-4-3 16:16 编辑
徐訏的《风萧萧》无人拍成电影,好生让我奇怪。若论起来,《风萧萧》中间谍战的惊险与刺激乃至传奇色彩,不会逊色于曾火爆荧屏的《潜伏》,《潜伏》的间谍战,只有两方,而《风萧萧》里的间谍战,却是三方。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潜伏》里的英雄,是当今的执政党,而《风萧萧》里的“余则成”和“翠平”们,分别服务与美国与国民党的情报机构。抗日战争,彼此为同盟军,但各自的情报人员却是相互隐秘的,其间,有矛盾与误会的产生。
2003年,花城出版社将之定位为“三四十年代中国婚恋小说系列”与苏青的《结婚十年》、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列为一个书系,个人认为不够准确。除了男主人公称之为“徐”的“我”,与几位女性之间,稍有些小暧昧之外,再无任何属于爱情的情感冲突,与其将那些小小的暧昧称之外“爱情”,不如说是男女之间因相互欣赏,偶尔荡漾的涟漪。他们 ,也只是以朋友相称,并无爱情或婚恋应有的卿卿我我,或因爱而生的醋意、嫉妒。两位女性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欣赏,相互怜惜,虽初始因属不同的情报机构,有因工作而生的相互猜忌和抵御,到后来,却完全是惺惺相惜。而“我”与两位女性,除了因视觉上的欣赏与赞叹,而生出年轻单身男子对于美丽单身女性的钦慕自然生发流露向往之外,没有更多的表白和心里需求的暗示。书中,所有人物的往来交际,均站在“同盟军”的立场,为了抗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具有的革命情怀。当然,这种革命情怀是地下的,隐藏的,但它无疑是贯穿这本书的精神之链。
想读徐訏的书,缘于我欣赏的作家张爱玲和我喜欢的作家三毛,两个人对徐訏截然相反的认知,勾起我的欲望。张对徐訏是有微词的:“徐訏----太单薄,只有那么一点点。有些人从来不使我妒忌,如苏青、徐訏的书比我的书销售路子好,我不把他们看做对手。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高如《红楼梦》、《海上花》,看了我不敢写。低如杰克、徐訏、看了起反感。”当然,徐訏于张,也并不欣赏,微词张爱玲:“有人介绍两个在当时见红的女作家的作品,一个是张爱玲,一个是苏青。张爱玲有一本短篇小说集,一本散文集,小说所表现的的人物范围极小,取材又限于狭窄的视野,主题又是大同小异,笔触上信口堆砌,拉杂拉扯处有时偶见才华,但低级幼稚耍弄文笔处太多。散文集比小说稍完整,但也只是文字上一点俏皮,并无一个作家应该有而必有的深沉的亡国之深痛与乎回荡内心的苦闷之表露,也无散文家所必须的缜密的思考与这里的修养。”以前,对此微词,颇有些不屑,觉这是文人之间的相互轻看,读完《风萧萧》,重新审视了一些这两段话:两个人,都有道理。个人认为:从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述上来说,张比徐老练,我们也可以将此看作是女性作者在语言表述上的天然优势。而从格局的布控,背景的铺陈,以及主题格调的高度,徐显大气与开阔。张爱玲自己也承认并且得意于这种写作观:“我对于通俗小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家解释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如果说是太浅薄,不够深入,那么浮雕也是艺术啊……”徐与张的小说,都有着大环境下的浮世悲欢情调,只是,张更通俗一点,更接近小市民一点,更东方一点。徐则更浪漫更西方。 张爱玲在大陆,早已红透半边天,虽然,她曾因胡兰成被列为“文化汉奸”之列,而徐,却到现在依旧默默无闻。
如果不是三毛的深情追忆,我想,他的书,我还不会去阅读,也不会向要深入了解徐訏这个人。不过,我相信,总会与之相逢。
徐訏,浙江慈溪人(1908-1980年10月5日)【百度资料】。百度有更为详尽的资料介绍,无需我赘述。 《风萧萧》是徐訏早年代表作,于1943年前执教于重庆大学时著写。1943年3月,由重庆《扫荡报》副刊连载。那时,他年仅36岁。正值盛年,意气风华,却又生逢乱世,国仇家恨,千头万绪无从排遣。难怪,他回微词张爱玲的“小市民”情调,况,张为胡兰成之妻。
书中,多有大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徐訏对人物稠密的心里描述中,充斥着对沦陷的上海真情怀旧。隐讳而深邃的笔法,令人叹服。
一部《风萧萧》男性角色相对较少,占的分量也轻,除了研究哲学的“徐”—“我”、美国海军军医同时也是美方情报机构的间谍,其他的都是绿叶,是女性的配角。出笔清淡。女性角色,却个个浓墨重彩,即便是配角,也立体而清晰。英国少女海伦和她的母亲,连日本间谍宫间美子,莎菲等都各有风姿,光彩照人。像星星的环绕月亮和太阳。 白苹,是月亮,柔和的光辉,宁静圣洁,梅瀛子是太阳,到哪里,都光芒万丈。
徐訏,一定是懂色彩学的,我惊异于他在《风萧萧》一书中,色彩于人物命运与性格的暗示,运用得巧妙而彻底。当然,色彩本身,与心理学、哲学,均有着某种神秘符码般的暗示与藕断丝连。
白苹,是大上海一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当红舞女,堪媲美于赛金花,而她与日本人的亲近,被中国人视为眼中钉,初始,还为梅瀛子误认为日方间谍。
爱白色,但不喜欢,对银色,情有独钟。她和“徐”的初次单独相约,白苹以一袭银色的装扮,给了我一种在平日的舞场上不一样的惊艳:“她穿了一件淡灰色的旗袍,银色的扣子,银色的薄底皮鞋,戴了一朵银色的花……” “徐”和白苹此时有两段对话,对于“徐”的试探,可见白苹作为情报人员的机敏。 徐:“是不属于人的玫瑰” 白苹:“是属于任何男人的茶花” 徐:“你是这样喜欢银色么?” 白苹:“你不喜欢么” 徐:“我很爱银色,但不喜欢” 白苹:"这是什么意思呢?" 徐:"我爱银色的情调,但它总像有潜在的凄凉似的,还有淡淡的哀愁"
事实上,白苹的命运沉浮,就像银色的凄凉与淡淡哀愁。这一笔意的指向,在白苹的房间里,更为明显:"她的房间不大,但非常精致,我开始明白她对于银色的爱好,被单是银色的,沙发是银色的,窗帘是银色的,淡灰色的墙,一半裱糊着银色的丝绸,地上铺着银色的地毡,一条白灰色的皮毯,铺在窗前,上面有一对银色的睡莲"、"她对我笑了笑,翻了一个身站起来,心里突然浮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像是银色的空气入了我的心胸,我矜持了一下,是银色的女孩病在银色的房间里,是什么样一个生命在时间中与青春争胜吗?我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但是我今天开始认识了银色竟象征着潜在的凄凉与淡淡的悲哀"
白苹的生命轨迹,在这里,已是明示。 梅瀛子,则是活泼的,靓丽的,热情的,喜欢红裙,她是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是雪里红梅,在莹洁的世界绽放着绝美与奇香。 名字的颜色暗示,在书中,处处见奇笔。
于平时的生活中,白苹像猫,慵懒、安静,几分寂寞,一点孤独。“徐”还说她,“似山谷里的溪泉,清水自流,见水藻而漪涟,遇险坳而曲折,缝石岩而激湍,临悬崖而挂冲,永远引人入胜。”梅瀛子则不同,她是“变换的波涛,忽而上升,忽而下降,新奇突兀,永远使你目炫心晃不能自主。”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在工作中,却一样的沉着、冷静、干练,并时刻为着事业而牺牲。“我”反而有些彷徨,矛盾中纠葛着生命与哲学的意义所在。
白苹牺牲前的颜色暗示,是一朵“黑色的郁金香”:“白苹在门口出现,她换了一件黑绸的旗袍,边上镶着碧绿沿条,耳叶上换了碧绿翠坠,这两种绿色完全一致,像是比配而得一样。她嫣然浅笑晃动着耳坠进来,缄默地望着梅瀛子,梅瀛子忽然闪着惊惧的眼光,她说:'白苹,相信我,让我们放弃这份工作可以么?'女性的直觉,有时候是惊人的。徐訏,借助了女性敏感的直觉。梅瀛子想要阻止这次行动,但是没有成功。就在这次行动中,白苹牺牲。、 这次行动失败后,梅瀛子,以船夫妻子的身份面世,继续情报工作,而“我”,决定去后方,继续哲学研究。
张爱玲也有红白两朵玫瑰,后来,白玫瑰,成了米饭粒,红玫瑰,则是了蚊子血。徐訏的玫瑰,无论是凋落的白玫瑰,还是让万般娇艳之姿归隐的红玫瑰,都有着如日月般恒久的美艳。 自此,也能看出徐訏于张爱玲的两种入世观。 徐訏的作品,能重新入驻大陆,终是不易的,虽然时代的谅解,有些晚。
我常常在想:如果1949年之后远走香港或者台湾的人,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在大陆执政党的心中存在?如果是贬义的,那么,千朝万代的一干忠臣义士的历史黑白,都该改写。
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徐訏的《风萧萧》。“在中国的出版业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弥足轻重,往往是表示对于作者与作品,一种高于文学价值的认可”,此次出版,算不算对徐訏以及其作品的高于文学价值的肯定与认可呢?
晚年的徐訏,完成了《江湖行》我很想读读。隔了岁月的滚滚尘烟,《江湖行》与《风萧萧》之间到底有多少沧海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