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荒野游侠 于 2019-5-10 15:37 编辑
在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当中,萧何和刘邦相识最早,对刘邦也最是忠心耿耿。
当刘邦还是一介草民时,萧何作为秦朝的刀笔小吏,就经常利用自己的职权庇护他。 刘邦做了小官到咸阳出差,别人都送300钱,萧何独赠500钱。 后来刘邦起事,萧何带头拥戴刘邦。 刘邦在前线带兵打秦朝,打项羽,萧何在后方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缺粮筹粮,缺兵征兵。 刘邦打仗缺乏大将,萧何给他推荐韩信。刘邦看不上韩信,韩信出走,萧何又把他追回来。 韩信谋反,萧何全不顾多年的交情,设计诱杀韩信。萧何对刘邦,那可真是掏心窝子,一点拐弯的心思也没有。 然而就是对这么一个铁杆的拥趸者,刘邦却屡屡猜忌,甚至把他打入大牢。但是对刘邦的每一次猜忌,萧何总能化险为夷,让刘邦拳头打在棉花上。那么,他是如何实现自保的呢?
1
刘邦和项羽争夺地盘相持不下,却多次派人慰劳萧何。有人对萧何说:大王在战场上风餐露宿,却屡次派人慰劳你,说明大王对你不放心,你不如把兄弟子侄中能够打仗的全都派到大王的军队中,这样大王就会更加信任你。 萧何果然这么做了,刘邦也果然很高兴。 秦朝灭亡以后,各路豪杰都想独霸天下,刘邦和项羽是势力最大的两派,这时候萧何如果投靠项羽或自立门户,对刘邦来说都是致命打击。现在萧何把全部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到刘邦身上,等于把自己的后路都断绝了,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干,这样就打消了刘邦的顾虑。 刘邦坐稳江山后,论功行赏,因为萧何家族跟着他干的比别人都多,刘邦力排众议,坚持封萧何头等功,也算是对萧何的丰厚回报了。
2
汉朝建国之初,不断有大臣谋反,刘邦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韩信谋反被杀后,刘邦派人拜萧何为相国,并给萧何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卫队。秦国的没落贵族召平对萧何说:“你的灾祸就要从此开始了,皇上整天在外南征北战,而你远离枪林弹雨却加封进爵,这是因为韩信刚刚谋反,皇上对你也起了疑心。给你加派卫队,并不是为了保护你,希望你推辞封赏,撤销卫队,然后把家财都捐给军队,这样皇上就会高兴了。”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萧何果然照做了,刘邦也果然很高兴。毕竟韩信是萧何拼命引荐的,韩信谋反,萧何自然脱不了干系,虽然韩信最终被萧何诱杀,但在刘邦看来,萧何比韩信更有条件谋反。现在萧何把财产散尽,主动放弃谋反的经济基础,刘邦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3
黥布谋反时,刘邦亲自率兵平叛,却多次派人询问萧何在干什么。这时候萧何正在都城内组织百姓努力生产,为军队供应物资。有人对萧何说:“丞相遭受灭族的灾难不远了。你身为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高吗?然而你从入关以来,在老百姓中的威望就很高,老百姓都依附于你,现在你还在努力争取老百姓的拥护。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问候你,就是怕你在关中的个人威望过高。现在你为什么不多买田地房屋,放放高利贷,败坏败坏自己的名声呢?如果这样,皇上一定很高兴。” 萧何果然照做了,刘邦也果然很高兴。 战国时期齐国田氏用大斗借出粮食,用小斗回收,收买人心,拉拢群众,赢得了百姓的拥戴,最终田氏取代姜氏成了齐国的国君。刘邦虽然不爱读书,但这个历史教训肯定是知道的。民心向背是革命成败的关键,萧何故意与民争利,败坏自己的名声,表白他无意在百姓中树立个人威望,刘邦自然也就放心了。
4
刘邦平定黥布叛乱以后,回来的路上,许多老百姓拦路告状,状告萧何强买民田。刘邦让萧何亲自向老百姓谢罪。萧何趁机劝刘邦说:长安这地方土地狭窄,你那个上林苑中闲着那么多空地,不如让老百姓进去种种粮食,总比长满荒草只能喂牲口野兽强。 刘邦大怒,以为萧何是受了商人的好处,才来打上林苑的主意,把萧何下了大狱。 这对萧何来说可是天大的冤枉。但是萧何既没有喊冤叫屈,也没有像贾府里的焦大那样卖老资格,而是逆来顺受。直到有人替他说情,才被赦免。萧何出狱后,仍是没有怨言,来不及梳洗更衣就去感恩戴德,千恩万谢。 按理说,以萧何的资历和功劳,是完全可以摆摆老资格的。但是萧何功高盖主,对刘邦是总一种无形的威胁。刘邦不会没有除去萧何的念头,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罢了,如果萧何真要和刘邦叫板,说不定正好中了刘邦的下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开国大臣最终死于开国皇帝之手,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会重复上演的历史悲剧。 在汉朝开国功臣之中,除了张良主动选择退隐山林以外,萧何是少数几个能够在官位上寿终正寝的功臣之一。 但萧何活得并不轻松,他的一生,是惊心动魄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有惊无险,一方面确实劳苦功高,但关键还是他善于自保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