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91|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六月】生态杰作----西湖苏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4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19-6-4 22:26 编辑

生态杰作----西湖苏堤

文/匡建华

   生态水利虽然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但并不新鲜,我们的先人早就做了许多这样的工作,像九百多年前的苏东坡,治理西湖及修建的苏堤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据文献记载,苏东坡一生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他年仅34岁,上任杭州通判,深深地被杭州的迷人风光所吸引,他写下了很多吟咏之作,其中最有名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时年52岁,重回梦里西湖,可西湖已不是昨日的西湖,而是“湖泥淤塞,葑草芜蔓”,想起十八年前西湖野草遮盖湖面才十之二三,而现在野草将湖面遮盖了一半,加上农人的围湖造田,湖面逐步缩小,湖里淤泥更厚,他十分痛心,当即下决心,要清淤西湖。

    1090年4月,苏东坡给太后上了一道表章,简述了疏浚西湖的计划和理由。有趣的是,他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鱼类必将因此遭殃,也就是今天的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之意,林语堂解释为“是个佛教的理由”。

   在具体方法是退耕还湖,并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掘葑滩,疏浚湖底。他先后组织了20万民工,经过四个月奋战,终于疏浚了西湖。遥想当年,农人渔夫一点点割除杂草,再下去水里,挖上浮泥,装船运到指定地点,只见数千小船来往穿梭,那场景,那气势,何其壮观。

   在管理上设置了“开湖司”,担任西湖的整治与疏通。为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苏东坡把西湖沿岸部分开垦出来让农人种菱养荷,农人有收入,又把所分地段的野草除尽。然后将种植者所征税款,全部用于湖堤和湖面的保养上。

    最后是立规矩,并在湖四周立三座石塔(原塔已毁),规定石塔之内的湖面不准围湖造田等。

    据资料记载,苏东坡当年就西湖的污泥堆在何处也大伤脑筋,最后还是从一首情歌中得到灵感。据说是有一天,当他带上随从,来到西泠渡口调查研究,正想上渡船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穿林度水而来:“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苏东坡一听,兴奋地说:“好!方案有了!”天上可以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淤泥堆聚筑堤,既解决了污泥堆放难题,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这也许就是建设苏堤最早的动因。限于当年的施工技术和条件,也只能一点点靠近把淤泥堆放。因淤泥夹杂葑草,结果葑草起到了筋骨作用,无意之间成了筑堤的好材料,这就保障了筑堤能够成功。为保证湖水相通船能行,堤上又筑起了六桥,堤上两旁栽种芙蓉、杨柳,终极成为一条“横绝天汉”的湖上通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还在《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治水理念。认为治水的关键是在“水理”和“人情”之间取得一种和谐,水灾的发生不单纯与水“湍悍”的“理”有关,而且也与人们“爱尺寸而忘千里”的短视行为有关。如果人类的活动过度地压缩了水的活动空间,与水争地,水便会“激而作之”。因此单纯地修堤防水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哲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去认识治水,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还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生态整体,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理念饱含智慧,对今人治水显然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如今杭州西湖已成为著名的景点,来游玩的人们,观赏着西湖美景,品尝着当地特色食品,自然会想起苏东坡,想起苏东坡有感而发的诗篇绝句。在杭州不少百姓家中挂有他的画像,还有人为他建了生祠,四时享祀香火。这可能就是对他创造人与自然和谐杰作的最高奖赏。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72#
发表于 2019-7-8 13:36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7-8 08:12
谢谢老师支持,早上好☀

提读支持!在文字快乐!
71#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8:12 | 只看该作者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9-7-1 21:25
再次品读!支持老师!

谢谢老师支持,早上好☀
70#
发表于 2019-7-1 21:25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6-29 19:46
谢谢老师支持,晚上好!

:victory:再次品读!支持老师!
69#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9:46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9-6-27 08:52
今天再次提读生态杰作,匡老师从苏轼看到西湖“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到提出计划治理,再落实人工实施。为 ...

谢谢老师支持,晚上好!
6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9:46 | 只看该作者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9-6-26 17:43
应该的!学习精彩!

谢谢老师支持,晚上好!
67#
发表于 2019-6-27 08: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再次提读生态杰作,匡老师从苏轼看到西湖“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到提出计划治理,再落实人工实施。为了鱼能生存,体现了苏轼对佛的信仰的慈悲情怀;以民工抵赋税,种莲种菱果,则是对老百姓民生的关怀之情;修苏堤解决了淤泥,又解决了南北交通,用税款来维护,则体现了他的工程学,美学,长期发展的眼光。通过此文,我们看到了苏轼为环保,生态平衡的先行者当之无愧。
66#
发表于 2019-6-26 17:4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6-25 22:04
谢谢老师支持,问好

应该的!学习精彩!
6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22: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支持,问好
64#
发表于 2019-6-23 21:15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提读支持!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09:28 | 只看该作者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9-6-20 10:33
支持提读!在文字里醉美着……

谢谢老师,
62#
发表于 2019-6-20 10:3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6-19 17:19
祝老师天天开心,万事如意!

支持提读!在文字里醉美着……
61#
发表于 2019-6-20 08:47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19-6-19 21:22
问候匡老师,晚上好匡老师

问好何老师,感谢支持,祝创作愉快!
60#
发表于 2019-6-20 08:46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19-6-19 21:21
匡老师太有才了,勤奋。学习了

匡老师真的很勤奋,和大家的互动也很多,点赞!
59#
发表于 2019-6-19 21:2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匡老师,晚上好匡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09:13 , Processed in 0.13225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