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七月】天涯不曾遥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月】天涯不曾遥远

  海南,与我是天涯海角之隔,却是诗的远方。
  
  说到海南,有种莫明遗憾的感觉,此种感觉来源于父辈。
  
  虽说我是在大西北的新疆长大,但骨子里却是正宗的南方人。因为父母都是生长于广东梅县一个乡村小镇的普通百姓。在记忆的深处,曾经听母亲说到过当年父亲为什么会选择到新疆这个离家乡很远的地方,我们兄妹几个忍不住都会问:为什么不留在广东或是广东周边某个地方呢?
  
  母亲反问道:那你们愿意成为海南人吗?那里可是很苦哟!
  
  印象中的海南,还只停留在地理知识上,只知道那个地方人烟稀少,环境也不好,至于母亲口中所谓的“苦”,估计也是老一辈人的所见所闻了。
  
  当年,父亲在援助边疆的选择中,放弃了海南,毅然决然地告别父母妻儿,乘着西行的列车踏上了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因此,我与兄长们成了生长在新疆的粤二代。
  
  海南,即充满神秘的诱惑,也制造着绚丽的奇迹。她的变迁史也成为广东老乡们茶余饭后而关注的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一批批闯荡海南的小人物,从无到有,艰苦创业,在荒芜的旷野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栖息地,顽强地对抗着坚硬的现实,他们踉踉跄跄又坚定不移地向着理想而挣扎。东湖海口英语角,著名的东湖“人才墙”无不昭示着海南已成为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偶尔家人们还会遗憾地说,假如父母当初选择生活在海南,我们也许会与当地百姓一样,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海南,这个据说是海角天涯的地方,就成为我心中的向往。
  
  对于苏轼在海南儋州的生活经历,可以直白地说,自己是一点也不了解。据说当年苏轼被贬儋州,乃拜时宰相蔡京所赐,因诉讼子乃子瞻,与儋州的“儋”二字同根之意,而苏轼弟苏辙字子由也被贬到雷州,“由”与雷州的“雷”同根。
  
  北宋时期的海南,气候潮湿,许多生活物资均需从内地输入,可以说是荒蛮之地。因为整个海岛基本都是黎人,只有北部沿海有少数汉人,加之与大陆相隔,风俗习惯跟汉人大不相同,文化的差异性也很大。当地的黎族,以狩猎为生,懒于耕作,他们甚至还对汉人有排斥。在当时看来,汉人根本不适宜居住生活在这样一个“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地方。苏东坡是被陷害的元祐大臣中唯一被贬谪到此地的人,对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士大夫来说,那样的生活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更何况是他这样年已六旬的老人,那可是孤苦的流放,是一种精神的折磨,生活是凄惨无比。
  
  然,苏轼在儋州,不仅没有魂归海南,还留下千古芳名。他生性豁达,随缘自适,把一蓑烟雨的生活,过成了诗与远方。
  
  流放海南未必如他最初所想的那般窘迫,他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酿酒,过着自种自食的田园生活,当地百姓也给了他最为暖心的关照。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从这首短诗中就可看出,在海南的3年间,勤政爱民的苏轼与当地黎族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此首诗文虽短,却粗俗易懂,鲜活地描述了当地百姓平凡而充满乐趣的生活。行云流水般的诗句,生动而富有情趣,读起来令人百感亲切。
  
  苏轼在儋州传教授业,教百姓重视农耕,为百姓开方治病,讲学明道,教化日兴。他开办学堂,各地人士纷纷前来听讲,于是乎,海南教育由此兴始。这块“蛮慌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学生姜君弼“白袍瑞合破天荒”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举人者。苏东坡推动海南文明进程,是泽被海南的一代宗师。为纪念苏轼的功绩,人们在恍榔庵原址建立了座书院,也就是今天的东坡书院,以表彰苏轼对海南教育的贡献。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在这里纪念苏东坡,传播中原文化的丰功伟绩。
  
  五年前,我约了闺蜜果断地选择了海南三亚之行,这也是我们两个女人第一次单独走这样远的行程,当时家里人很是反对,絮絮叨叨好多天,临出门那天,两个老爷们站在接送司机身旁,千叮咛万嘱咐,仿佛我们这一走出去就走不回来似的,我与闺蜜坐在车里一个劲地乐。
  
  出行第一天逢深圳大雨,飞机在郑州机场被困无法按时抵达,大家都在感叹此次会出行不利。未曾想,当我们一行六人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暂住闲逛时,无意中发现了屹立在福永镇万福广场的万福壁,大家喜形于色纷纷前往触摸壁上各种写法的福字以求沾染福气。这座万福墙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意外发现的景观,一扫大家心中的积虑,也给我们这那次出行的人员带来了好兆头。
  
  当我们踏上海南的土地,没有了阴雨天气,也无高温酷热情况,一路上行来是阳光明媚,花儿芳香。美丽婆娑的椰林、烟波浩瀚的大海、纯净的空气无不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在天涯海角游览景区,我们放弃乘坐电瓶车观景的机会,赤着脚走到了天涯海角,凝望着水天一色的海面,目光透过片片白云搜寻着海面上飞过的鸥燕,心中万分感慨:心若在,天涯就不曾遥远!
  
  很遗憾,当时并不知道苏轼在海南儋州的那段历史。因为是跟团游玩,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旅游路线,所以,就错失了前住东坡书院瞻仰他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可观、可赏、可叹的风景名胜的确很多,海南印象虽然模糊,却依旧令人向住。挺拔飘逸的椰林,潮湿的海风,经过这次七月同题,又让我知道了《东坡书院》,倘若哪天我再次踏上海南的土地,我还将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东坡书院,靠近东坡,定会让东坡先生在海南的故事,沉淀在我记忆深处。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19:50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0-9-17 18:15
好文,让我大开眼界啊;梅县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啊,朋友的慧根很深啊。东坡先生是豁达之人,如果一般人,可 ...

感谢老师远道前来支持,问候!
30#
发表于 2020-9-17 18:1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让我大开眼界啊;梅县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啊,朋友的慧根很深啊。东坡先生是豁达之人,如果一般人,可能就被折腾在海南了。现在的海南,也是黑龙江人老人过候鸟生活最集中的地方,如果不是老伴晕车,我可能也上海南了!
29#
发表于 2019-7-30 18:51 | 只看该作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可观、可赏、可叹的风景名胜的确很多,海南印象虽然模糊,却依旧令人向住。挺拔飘逸的椰林,潮湿的海风,经过这次七月同题,又让我知道了《东坡书院》,倘若哪天我再次踏上海南的土地,我还将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东坡书院,靠近东坡,定会让东坡先生在海南的故事,沉淀在我记忆深处。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学习佳作!
28#
发表于 2019-7-30 14:27 | 只看该作者
海南因东坡一下子我们近了很多,天涯也就在面前了。
27#
发表于 2019-7-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7-24 19:57
走过天涯海角,心啊也变得博大。所以苏轼先生的妙笔,肯定会因景致而留下让人叹谓的笔墨。
只能 仰望。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着走着,苏轼走出了人生的成就。
问好幸福姐姐!
26#
发表于 2019-7-25 17:53 | 只看该作者
好有文采的文,学习了。
25#
发表于 2019-7-25 09:0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问好云馨。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20:5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7-24 19:47
进去你空间,才发现这里有文章。
云馨的勤奋真是让我佩服。

欢迎小草光临指点!
23#
发表于 2019-7-24 19:57 | 只看该作者
走过天涯海角,心啊也变得博大。所以苏轼先生的妙笔,肯定会因景致而留下让人叹谓的笔墨。
只能 仰望。
22#
发表于 2019-7-24 19:55 | 只看该作者
我只知道海南是最漂亮的,而不知苏轼先生也到过这里。
好像旅途也没听说。
海南的山美、水美、叶美、花美,确实让人心醉。那些嫩绿的叶子,仿佛能流出水来,绿得纯粹。这让咱这大漠生存的人,都有点不敢相信居然会绿得那么浓郁。就是人不美,少数民族皮肤跟身板都不如咱黄土高原这里人漂亮。  你觉得对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1#
发表于 2019-7-24 19:4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7-18 10:09
终于完成了本期的作业,请各位文友多指点!

进去你空间,才发现这里有文章。
云馨的勤奋真是让我佩服。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09:48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7-19 22:53
来看老朋友,拜读学习!

欢迎老顽童光临指点!
19#
发表于 2019-7-21 15:49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9-7-20 22:57
我也看老朋友,祝周末愉快!

呵呵,在这个盛夏云馨的美篇下,是专程,还是偶遇?无论是哪种看望,都是有缘的邂逅!


忘记了这里是艾桃的领地,问好版主!祝福夏安!

点评

老顽童要常回来看看咯~~  发表于 2019-7-23 09:49
18#
发表于 2019-7-20 22:57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7-19 22:53
来看老朋友,拜读学习!

我也看老朋友,祝周末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19:07 , Processed in 0.06666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