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3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产队印象之十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4 1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砍篾子

  我的家乡在点苍山西坡脚下,人们很早就和山竹打交道,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苍山上的树林中,生长着很多野生竹子,就是山竹。山竹分三个品种:水竹、高节竹和雪竹。水竹长生在海拔二千四百米到二千八百米的地方,高节竹生于二千八百米至三千米的地区,雪竹长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将竹子的皮层剖下,就是篾子。村民们用山竹篾子编织背笼、篮子、粪箕等生产工具,因此山竹篾子就成为当地人编篾具的优质材料。

  水竹表面光滑、容易剖成篾子,皮柔韧,编成的篾器硬扎很耐用;高节竹的节子高高突起,因而得名,这种竹子很艰硬,篾子编成的工具很牢,但剖篾比水竹难;雪竹表面绿色或浅黑色,附一层灰白粉,质轻而脆,容易折断,不易剖成篾子,一般只用作楼笆的材料或冲墙时的墙筋竹。

  生产队时期,下关人来我们村里订购篾子,队上组织社员上苍山砍篾子。这样一来,人们便成群结队地上山干砍篾子的农活,多时有几十人。将一根竹子剖成四半,叫四丫篾,再剖下皮层,就是能编工具的软篾。那时砍的是四丫篾,据说是用来编装糖茶的箩筐的。一千纰篾子能卖二块四角钱,将篾子交给生产队,每千纰记给十二工分,给两角钱的生活补助。一个劳动力一天能砍回一千多到两千纰篾子,这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可观的收获了。

  我初次上苍山砍篾子,是八岁时。那是一个深冬的日子,我和父亲到苍山上一个叫“大红路”的地方砍篾子。到了山林中,我见到长在树林中的竹子,叶子翠绿,杆比家种的竹子细,节子上长着枝叶,父亲告诉我:这就是水竹。父亲在路上烧着一灶火,烘了一下冷得麻木的双手后,到林中砍竹子去了,让我在火边取暖。这次只是和父亲做伴,下山时拉四百纰篾子,在路上还累得吃喘吁吁。在父亲的带领下,不久我就学会了砍蔑子,后来与小伙伴们一起上山,没过多久,就敢独自一人上苍山砍篾子了。

  将砍好的竹子从林中抬到路上,找一块稍平整的场地,就开始剖篾子,把竹子分为五十根一捆,剖出的篾子是二百纰,扎成一把。先是将竹子根端用砍刀开横竖两个口子,再用一个剖篾子的工具将竹子剖成篾子。右手拿工具用力向后压,左手握着竹子向前推,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根竹子就被剖成了四片篾子,有了这一劳动经历,后来对“势如破竹”一词有了生动的理解。在砍篾子的人中,有些人脚手很快,一天能砍到两千多甚至三千多纰篾子,有些人速度慢,只能砍到一千多纰篾子,回家时还经常摸黑路。到我砍篾子熟练后,最多砍到过三千二百纰篾子。

  干天拖着一捆篾子走在山路上,土灰飞扬,雨天拉着篾捆走山路,泥滑路烂,经常摔倒,是一种十分辛苦劳累的活计。因为是到远离家门的山上干活,十分紧张忙碌,起早贪黑,最怕在路上天就黑了。最远是到打雀山垭口,离村子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天黑后就会摸不着路回家。

  大堆子、花树林、鸭子箐、打雀山垭口、黄草坝、干塘子和轿顶山,都是我们经常砍篾子的地方,这些山上都是树林茂密的大森林,除了打猎与采药人外,很少有人到,曾是豺狼虎豹出没的山林,童年时随父亲到深山中,心里还有点害怕,后来我长大了,胆子也锻炼大了,就经常独自一人上苍山干活。经过长期的砍篾子劳动,我掌握了十分熟练的砍篾子技术,成为同龄人中脚手最快、砍到的篾子最多的砍篾能手,一干就是十五年。那时不但村里的男人大都上山砍篾子,就连体力较好的妇女也上山砍篾子,使这项劳动成为当地的重要农活。

  后来队上不砍篾子了,人们就利用原有的购销关系自己砍篾子,卖得的钱是自己的,可以补贴家用,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都一直坚持着这项劳动,成为求学读书的经济来源之一。每到假期,便与小伙伴和同学上山,一天多则有十多个孩子,形成一道独特的劳动风景。大人也很支持孩子们的行动,活虽然辛苦劳累,但在获得一些劳动收入的同时,也让学生娃娃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有一年的初中暑假,是个阴雨天,我和同院的小伙伴阿玉到轿项山下边的箐边砍篾子,一场大雨过后,林子里很滑,我手握着十多根的一捆竹子正要修枝,因用力过猛而跌倒,拿刀的右手猛按到刀口上,三个手指受了伤,顿时血流如注,一阵阵钻心般的疼痛,由于失血多而晕了几分钟。叫来阿玉后,他用手套把我的伤口包扎好,当天忍痛还拉回家一千六百纰篾子。回家后在伤口上涂了红霉素药膏,用旧布包扎好,每二天仍旧上山,当刀子砍到树干上时,手指的伤口被震得钻心地疼。

  有一次,也是个秋天,村里的小东东、老玉文我们三个小娃娃相约到羊鼻子岭岗砍篾子,因为一直下雨,拿不准时间,到太阳快落山时才见到一线阳光,正想再砍一些竹子,当看到将落山的阳光时,心里急坏了:以最快的速度将剖好的篾子捆好,拖上篾捆飞跑着下山,回家有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天黑后就没法走山路。从上垭口到鸡茨坪的那段山路是陡坡,连白天都十分难走,夜里是无法行走的。我们拉着篾捆,拼命地往前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黑前一定要过了上垭口到达鸡茨坪!经过奋力拼搏,终于在天黑后赶到鸡茨坪,把篾捆靠在路边的石埂上歇乏,到这里,离家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了,又是大路,即使是再黑的夜,也摸得着路,心里的焦急和担心才放下了。回到家里,大人也着急了,一再嘱咐:以后上山干活要早一些回家,不能再摸夜路了。

  砍篾子是最忙的活。因为干地点是离家很远的苍山上,在夜里鸡叫头遍时就要起来做饭,在干活过程中总是争分夺秒,有时竟忙得连带去的晌午也顾不上吃,在剖篾时,不时地盯着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最怕在山上天就黑了摸不着路回家。

  砍篾子又是最苦最累的活。回家的路上,拖着一捆沉重的篾捆,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晴天一身尘土,汗如雨下,雨天一身泥水,经常穿着湿衣服,汗水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回家后已累得精疲力尽,全身酸痛。冬天在深林中,有时会冷得发抖,有时还光着脚踩在雪地上干活。

  砍篾子还是危险的活计。水竹篾子的边缘是锯齿状的,只要从脚手上擦过,就能划伤手脚,还常会被刀子砍伤。在劳动中被山刺或树棍扎伤是常有的事情,在林中或路上摔倒则是家常便饭。

  如今乡亲们已经告别了砍篾子卖的历史,只有少数人砍一些自用,减少了对山竹的砍伐,这对竹子生长很有利。每当我采药或拾香菇经过山竹林时,总是回想起当年砍篾子的劳动情景。对在生活困难时代对我们有过很大帮助的山竹充满了感激之情。
                           00年五月二十三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5-24 11:11 编辑 ]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暖玉 于 2010-5-25 15:51 发表
你所描写的劳动,对我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虽然劳动的内容不同,但缘于生活的贫困,实质却是相同的。
能深入有同感之人内心的文字!
问好!

谢谢暖玉朋友的理解与鼓励!
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苦孩子,会永远铭记自己的根。
问好朋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0-5-25 13:06 发表
先是将竹子根端用砍刀开横竖两个口子,再用一个剖篾子的工具将竹子剖成篾子。右手拿工具用力向后压,左手握着竹子向前推,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根竹子就被剖成了四片,有了这一劳动经历,后来对“势如破竹”一词有了 ...

谢谢李雷的鼓励!
问候老朋友!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5-25 09:10 发表
忠伟的这个系列,就在于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景致,风土人情,让人回味无穷。学习

谢谢大相的鼓励!
问好朋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乔举平 于 2010-5-25 08:39 发表
往昔岁月的记忆,一系列乡村的历史,很有意义,欣赏学习!

谢谢乔举平!
问好朋友!
17#
发表于 2010-5-25 15:51 | 只看该作者
你所描写的劳动,对我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虽然劳动的内容不同,但缘于生活的贫困,实质却是相同的。
能深入有同感之人内心的文字!
问好!
16#
发表于 2010-5-25 13:06 | 只看该作者
先是将竹子根端用砍刀开横竖两个口子,再用一个剖篾子的工具将竹子剖成篾子。右手拿工具用力向后压,左手握着竹子向前推,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根竹子就被剖成了四片,有了这一劳动经历,后来对“势如破竹”一词有了生动的理解。
这篇写得厚实,既表达了对竹子的感念之情,又有对自然生态的关爱之情!
拜读!问好老朋友!
15#
发表于 2010-5-25 09:10 | 只看该作者
忠伟的这个系列,就在于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景致,风土人情,让人回味无穷。学习
14#
发表于 2010-5-25 08:39 | 只看该作者
往昔岁月的记忆,一系列乡村的历史,很有意义,欣赏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25 06:50 发表
生产队印象之十二 :砍篾子:劳累辛苦的活计,这些过程,最为磨练人的意志,文章通过一段时期,一段生活的历史,生动翔实揭展了别样的人生经历,突出了生活原本的质朴和张力,使得文章富含了细腻入微的场境元素,从多 ...

谢谢小暖版主的精到点评!
问好朋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5-24 23:17 发表
砍篾子。生产队时期一种劳动。作者以朴实的文笔,真实生活的细节的呈现,充满了怀旧气息。那种往昔生活的记录、认识、表达,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情怀的慰籍。

谢谢房子版主的点评!
问好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5-24 21:17 发表
小时候在老家呆过,对生产队的印象还依稀记得,但南方和北方还是略有区别.
问好忠伟!

谢谢风铃!
那时我们村里也有几个北方人,我听他们讲起过北方农村的一些事情。
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24 16:41 发表
山竹分三个品种:水竹、高节竹和雪竹。砍篾子不仅是最忙、最累的活,而且还是很危险的活计。你从小就一直砍篾子,不仅得到了工分,得到了锻炼,也为家庭生活的改善付出了一定的辛劳。文章里有清晰的场景,有辛劳的场 ...

感谢杜版主的指导与鼓励!
最近特忙:下午下班后就到田地里干农活,回工回家已是九点多了,不能及时回复朋友们的帖子,致歉。
问好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5-24 13:52 发表
我们这山上有一大片竹林,高高大大,喜欢竹的俊秀。
文字清新自然,给人印象深刻!欣赏!

谢谢薄暮文友的鼓励!
我也喜爱竹子,最爱生长在大山森林中的野生山竹。是大自然的灵性给了她超凡脱俗的品性。
问好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5-25 22:08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晴空 于 2010-5-24 11:28 发表
好丰富厚重的生产队印象啊!财富!

谢谢万里晴空!
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6:16 , Processed in 0.1171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