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52号]爱你一生嫌不够----从业余“土记”到小县“名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5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你一生嫌不够,疑是前世爱过头……”,工作之余,常会不由自主哼起一部港台电视剧的这几句歌词,既是忙里偷闲的调节喧泄,更是发自肺腑的共鸣激荡。屈指算来,专业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已逾十载,相互结缘则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随着传媒手段日新月异,我对你的情感也与日俱增,由求知的渠道、工作的岗位渐渐升华为战斗的阵地,理想的风帆。

  回首往昔,起初你如同一块似是而非的陌生世界闯入了我幼稚的眼眸。记得最早接触宣传品还是三岁那年,炕边墙上的红纸黄字吸引了少不更事的我好奇的目光,便缠着大人教我认字,折腾了好几个星期才弄明白上面的大标题是《毛主席关于养猪的指示》,最下三个龙飞凤舞的草书字是“毛泽东”,后来又逐渐认识了“抓革命,促生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最能体现那时政治色彩的口号,虽说对其中含义还一知半解,但与同龄儿相比,通过学“告示”识下数百汉字几乎相当于接受了不完全“学前教育”,对个人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上一年级时,虽说高层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正在激烈进行,社会政治的历史性改革已拉开了序幕,可教材更新的速度显然还无法跟上形势,人们思想更是保守僵化的厉害。趴在泥台上学了些简单字词后,全班便开始朗读含有多处“万岁”的课文,偏有位同学口吃,把“华主席”的“华”念成了“尕”,吓得语文老师面如土色,拿着教鞭上来就“敲”,但怎么“单练”还是纠正不过来,无奈只好“剥夺”其发言权,我们尽管莫明其妙,但还是赶紧按教导与该同学“划清界限”。直到多年后才知道,在极左体制下,学生把领袖的名字念错那可是“导向性错误”,传出去闹不好会连累老师挨批斗、丢饭碗的。当时,给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生产队里随处可见的大幅墙壁标语,既有红广告写的,也有白灰刷的,内容清一色耸人听闻的格调,如“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时时抓”、“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等等,其中许多直到大包干后村里人修建新房时才最终彻底结束其“历史使命”。个人崇拜被打破后,原本奉若神明的“标准照”,竟落魄到作鞋样纸、火引子甚至手纸的地步,课本中带有明显误导倾向的陈词滥调也在教材改版后一去而不复返……这些都从反面证明了当根本导向错误的时候,宣传思想工作必然违背群众意愿,褪变为维护落后、禁锢人民的工具,不仅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反而会阻碍社会进步,到头来只能是无疾而终。

  上初中后,程式化的课本已远不能满足我对新知识的渴求,一有空便到任教的二伯宿舍里找报纸看,从改革新闻到中东战争,洋溢着油墨芬芳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令我大开眼界,如痴如醉,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性的转变,从井底之蛙到出笼之鸟,思想的骏马在崭新的天地里尽情驰骋……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确立后,原先强加在你脸上虚假生硬、单调乏味的粉饰一扫而光,透过清纯的面庞,我们领略到了课堂之外的五彩缤纷,品尝到了现实社会的酸甜苦辣……民主自由原来并非只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贫困愚昧从来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志,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不能靠唱高调、喊口号,需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

  从农校毕业后到乡政府参加工作,使我对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正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刚刚起步,种惯了小麦玉米带田的群众对搞经济作物将信将疑,一些领导和干部唯上是从,为完成调整指标强推硬压,采取犁青苗等过火手段逼着群众种棉花、黑瓜、制种和栽经济林,结果怨声载道,适得其反,不但没达到富民增收的目的,还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出现了“政府叫种啥,群众偏不种,光见数字增,地里还依旧”的怪现象,为此,乡上痛定思痛,组织干部整顿作风,改进方法,变简单粗暴发号施令为耐心细致引导服务,采取典型示范、算帐对比等办法深入宣传发动,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负责取信于民,经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扭转了被动局面,订单农业成为农民眼里的“香饽饽”,昔日“干部进村、人人喊打”又重新变为“干部下田,家家欢迎”。“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须躬行”,透过实践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你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引人入胜的非凡魅力,宣传思想工作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开路先锋,是克服困难障碍的通用武器,是强化干群联系的可靠桥梁和纽带,不论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你以柔克刚的动力支持。

  与你近距离接触是在1996年秋天,原本自惭形秽的我终于鼓足勇气向你寄出了第一份公开“情书”――一篇400多字的小豆腐块,居然出乎意料地在市报头版显著位置得以“露脸亮相”,捧着变成铅字的处女作,我激动得彻夜难眠,从此陷入你用各类符号和图像编织成的情网不能自拔,写稿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很快由默默无闻的书呆子干部变为颇有名气的“土记者”,恰逢乡上办报纸时来运转担负起采编重任,还被抽调参与了张掖历史上首部水利文史专著《生命线》一书的撰写,2000年夏,我在《甘肃农民报》上发表的一篇消息,更出人意料荣获了全国农民报协会好稿评选二等奖和“金星杯”头题新闻大赛二等奖,于当年冬幸运地调入县委宣传部从事专业报道工作,至今已在《甘肃日报》、《党的建设》、《张掖日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稿件2700多篇,在“知名度”大增的同时,也充分品尝到了与你相恋的甜蜜和浪漫。

  特别是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为彼此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载体,从邮票到鼠标的升级换代,使我对你更加一往情深!而随着“三贴近”要求的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已然锦上添花,更加光彩夺目,令我意气风发,干劲倍增,先后荣膺本市党报“优秀记者”、全县“外宣先进个人”和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你,是照亮我心路航程的灯塔,你,是搭载我飞向未来成功的战鹰,你,是激励我踏破艰难险阻探寻真理的彩虹!字符作证,我将爱你到永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9#
发表于 2010-6-5 22:49 | 只看该作者
吾国吾民
2010年05月15日
这几天一直关注袁腾飞老师事件,也抓紧时间把网上流传的视频下了下来,因为也许在不久之后,这些东西就像20年前那个夏天的故事一样,从中国人的记忆中抹去。都说历史是个镜子,在某些人的眼中,历史其实就是一坨屎,每个人从旁边走过,都小心翼翼地避开。

上网翻了下新闻,不可靠消息,举报袁老师的,竟然是北京日报的社长,梅宁华。看到中华网(又名五角钱大楼)上梅氏的挂像,想象着丫在看到袁大师视频“到痛心处不禁拍桌子”的模样,我依稀看到一条狗对着人影狂吠的情景。 虽然早知道中国无良的媒体已经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可突然看到一个社长居然这么个觉悟,我还是着实被雷到了。

学了多年的历史,回过头来,突然有人跟你说,你以前知道的都是假的。聪明如我等,可以来一个华丽转身,将这些东西从头再学一遍。愚蠢如梅社长者,不但一定坚持自己学的是真的,而且要勇往直前,不惜撞在南墙上,哪怕立马撞死。

作为这样国家的民众,真是一个巨大的杯具。
8#
发表于 2010-5-28 17:11 | 只看该作者
叙述清晰。如果再多些感悟体会的记述,效果还会更理想的。
7#
发表于 2010-5-28 08:3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典型的人格分裂,苟且为奴还得意哩
6#
发表于 2010-5-26 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25 16:39 发表
:文笔细腻,情感沉实,一生的心血之凝聚于纸上,永生在心灵,同时也滋养和鼓励了更多的同行者。

附和暖版点评。
5#
发表于 2010-5-25 16:39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腻,情感沉实,一生的心血之凝聚于纸上,永生在心灵,同时也滋养和鼓励了更多的同行者。
4#
发表于 2010-5-25 16:18 | 只看该作者
倾心就会热爱.热爱就会投入,投入就有成就.
问好!
3#
发表于 2010-5-25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刘丽君 的帖子

呵呵,这是什么鸟文,党八股吧------坚决批倒批臭!
2#
发表于 2010-5-25 16: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并关注
作者的一生很精彩
网络也给了我们发展的空间
也谢谢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8:31 , Processed in 0.0502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