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5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流光里的那坛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19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姜 于 2019-9-23 08:31 编辑

  


       烀豆子啊烀豆子,三口锅联袂出场,热热腾腾地咕嘟了整整一个上午。
  
  磨豆子啊磨豆子,料理机霸气上阵,稀里哗啦地研磨了整整一个下午。
  
  “明知道很麻烦,为啥年年非要自己做酱?”一边忙着,我一边问自己。这时候浮现在眼前的,是妈妈,是奶奶……
  
  酱,是家家饭桌上一年到头都离不开的东西,有了酱,北方人家的日子就多了点儿滋味。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在农村。
  
  从来就没看过妈妈如此挑剔过——仔仔细细掰开酱引子,一点一点刷掉上面的绿毛,剔除所有颜色不一样的斑斑点点,直到清一色都红扑扑的方肯罢手,然后放在大日头下晒干,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了什么叫不厌其烦。妈做的是盘酱。酱引子是上一年的腊月就做好的,很麻烦。选最饱满的玉米粒炒熟后磨成细细的面,用开水烫过弄成一团团,用报纸裹好存放在屋子高处不冷不热的地方。被冠上酱引子的名字后,那些玉米安静地在时光里丰富着,一门心思等到派上用场的那一天。
  
  家里那口十八印的大铁锅是做酱的功臣,烀豆子时妈妈忙碌得有条不紊。灶下,她指挥着武火与文火交替烘烤;灶上,她布排着每一粒豆子喝饱了水吸足了热量,美美地鼓涨起来。这一天,满屋子的香气就能让人混个半饱,明明是肚里还是空空的,就是不像往常那么饿。
  
  妈妈准备下酱材料时的神情,专注到近乎虔诚,但下酱必须是奶奶亲自操持。不是不会,妈说奶奶下的酱有特殊的香味儿。妈妈跟奶奶在一起过了二十年,直到老叔也娶了媳妇才分家,分家后下酱这一天必然是奶奶过来料理,就像每回我家杀年猪时的猪拱嘴一定要给奶奶煮好送过去一样,一点儿也不能含糊。
  
  酱引子、豆子、盐,八角,凉开水,所有材料都按部就班地进了缸,封缸一个月之后,酱才能发好。这一个月忙碌着的妈妈时常会为酱紧张,“怎么还不发缸呢?这几天连雨得让人发愁……”一旦发缸了,妈妈就会笑,妈妈笑起来就会有酒涡,可好看了——发缸,就是发酵产生的酱气把蒙住缸口的白布熏红并托举起来。
  
  缸口一定要拴上一块红布条的——“双身板的女人要是扑了缸,酱就会变酸”,这是妈说的。怀了孩子的女人是不是有什么超能量,怎么看了一眼就能弄酸一缸酱?我蜷缩在这个问题的阴影里渐渐长大,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是什么原理。但红布条还是好看的,红布条再好看也不允许我们小孩子靠近,放置酱缸的墙角永远都是我们的禁地,于是对酱的崇拜感随着好奇心被翻炒到了极致。酱,永远是大人的领域。
  
  现在,我已经是个很“大”的人了,也早就住进了“大”城市。在食物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酱的价格也很亲民。明明超市里可以买到天南海北的各种各样的酱,我为什么还是不厌其烦地年年自己做酱?每年做酱时,我都会自问。每次问完都没有下文,除了发呆我答不出个所以然,但就是停不下来。做酱,一年又一年。
  
  奶奶去世的深冬我正怀着着女儿,没能去送她,妈妈说她弥留之际呢喃的还是“酱缸,酱缸……”


       妈妈不断地从老家往城里给我捎酱,妈妈的酱跟奶奶做的味道其实一模一样,又咸又香。酱的味道就是奶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

  妈妈也去世后,起先是姐姐继续往城里捎酱。后来她有了孙女儿、外孙女儿,我就不忍心再劳烦她了。自己学,自己做,于是,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我也专注虔诚起来。
  
  妈说,下酱有三个日子,阴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为什么非得是这三天?”送我酱引子的邻居大婶被我问乐了:“其实呀,也不是非得这三天,四月里酱进缸,不冷不热的温度正相应,接下来天气逐渐变热,有助于发酵。老祖宗规定下来这三个日子,是用来提醒那些懒老婆的,怕她们拖沓起来,错过了一年最好的下酱时节。早年间,做酱可是居家过日子的一件大事呀。”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愿意固守着老人们告诉我的日子,近乎执拗。今年的四月二十八早晨,直到把酱料统统充分揣匀并安放到坛子里,仔仔细细地封好了坛子口,我才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做酱——我是要一个仪式,要一种可以和妈妈、和奶奶继续沟通的气脉,要一个亲近故土膜拜祖先的机缘!做酱,在如此的繁冗细腻中,消弭掉了我多少复杂的情绪呀。
  
  瞅着阳台角落里那个拴着红布条的酱坛子,心里温暖而踏实。日子在忙碌、期待与牵挂中越来越结实。投入的虽然只是豆子,收获的必然是几许舒展,几许安稳,以及生活中一抹实实在在的支撑和慰藉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09:43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19-10-23 13:09
其实,你坚持的是一种传承,酱只是一个媒介,传承的是故乡的爱和对长辈的思念。看到这篇文章,我小时候吃过 ...

感谢来品尝我这坛陈年老酱,问好
31#
发表于 2019-10-23 13:0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坚持的是一种传承,酱只是一个媒介,传承的是故乡的爱和对长辈的思念。看到这篇文章,我小时候吃过邻居家做的酱,是比买的好吃。祝好!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2:48 | 只看该作者
礼县雏燕 发表于 2019-10-19 12:39
亲情,乡情,故园情,情情入心

谢谢读评,问好:handshake
29#
发表于 2019-10-19 12:39 | 只看该作者
亲情,乡情,故园情,情情入心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1:52 | 只看该作者
奉洁 发表于 2019-10-18 11:11
流光里的那坛酱,韵味绵长……

谢谢奉洁老师赏读,问好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1:51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19-10-17 15:18
酱香
墨香
交融在时光里流淌

时光外,谁也不许感

好久不见了,问好
26#
发表于 2019-10-18 11:11 | 只看该作者
流光里的那坛酱,韵味绵长……
25#
发表于 2019-10-17 15:18 | 只看该作者
酱香
墨香
交融在时光里流淌

美文欣赏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1:23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9-10-12 10:42
喜欢老师的勤劳。欣赏老师的美文。学习了

谢谢阳光的你!问好,抱抱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1:22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9-10-12 10:40
下酱的确有一种仪式感。看到此文,也想起了妈妈下酱的过程。下酱还真是因人而味道不同。大家大户的酱一般都 ...

哈哈,我开心,因为你是懂酱懂生活的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1:21 | 只看该作者
归来 发表于 2019-9-29 15:37
很好的文字,做酱一年又一年,既是生活,又是仪式,既是劳作,又是情怀;既是经历,又是传承。学习了……

谢谢归来老师的精准解读。所谓生活。就是要有生气地活。握握
21#
发表于 2019-10-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老师的勤劳。欣赏老师的美文。学习了
20#
发表于 2019-10-12 10:40 | 只看该作者
下酱的确有一种仪式感。看到此文,也想起了妈妈下酱的过程。下酱还真是因人而味道不同。大家大户的酱一般都好吃,而那些邋邋遢遢的人家,下出的酱真的是不敢恭维,有一股刺鼻的臭味
19#
发表于 2019-9-29 15:3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字,做酱一年又一年,既是生活,又是仪式,既是劳作,又是情怀;既是经历,又是传承。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 18:07 , Processed in 0.33165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