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46|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光-10月】苏轼心中的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3 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9-10-3 09:21 编辑

【时光-10月】苏轼心中的家

  说到“家”的话题,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那么家,就是由父母,兄弟,姐妹相互组成,家人们相互信任,相互体贴,以情动情,以爱关爱。所以,家,是一个心灵的港湾,是每个人生命的驿站,有家就有亲人在,家是亲情的纽带,而家,更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关于家这个温馨现甜蜜的词语无需谁去刻意地修饰,我们每个人从年少走向成熟,都会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家人们一路相伴相随的关怀。
  
  从古至今,关于家的美文及诗词很多,古人含蓄,三两句诗词就能将自己心中对家的牵挂描述一清。现代人善于表达,一杯清茗,三两朋友,几杯酒下肚,家中父母,老婆孩子等话题能说过一宿也不罢休。而此时,家,就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当你千里迢迢,回归故里时,家就是杜牧《归家》中的“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更是贺之章笔下《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限的感慨,无尽的话题,道不尽,也抒不完,只将一个“家”字一饮而尽,任其在肚腹中慢慢消化,随着你的血液一直流淌,然后浸润到你的骨髓里,让你终生不忘。逢年过节时,家是人们心中最柔软,最甜蜜的地方,她就像一盏明灯一直在心中召唤着,即便你走得再远,也会向着家的方向凝望。
  
  在古代人的诗句中,对于家的描写还是很多的,李世民关于家的诗句,“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自是大气磅礴之势,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句关于家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家在文人雅客心中的位置,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仔细翻读,却发现在大文豪苏轼的诗词中找不到一首详细的关于“家”的诗词,当我们在吟诵他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时候,在吟诵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佳句时,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诗词背后蕴含着多么善良,仁爱,乐观,豁达的家国情怀呢?
  
  苏轼是一位具有旷世奇才的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凡人,有着常人所有的情感。苏轼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从小他就受母亲程夫人谆谆教诲,程夫人让他诵读《范滂传》,旨在让他懂得如何为人,为孝,在他小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善良,正直,勇敢的种子及远大的志向。而三字经中所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正是苏轼的父亲苏洵,相传苏洵到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他言传身教,与两个儿子一起共同读书学习,三人纷纷考取功名,最终位于“唐宋八大家”之旁。良好的家风,造就了苏轼重情重义,敬重父母,关爱兄弟家人的良好品格。在他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他写出了大量怀念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诗词作品,思亲,思乡之情尽显其中。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上阕抒景,下阕怀人,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时空之月,道尽了他心中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对家中亲人的眷恋。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整首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是词人望月寄情怀的自然流露,也是对家人的无尽牵挂。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亲人,家庭生活先后屡遭变故,父母先后去逝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苏辙也受到牵连。他与弟弟子由骨肉天亲,同枝连起,肝胆相照。兄弟二人同命运,互学互帮,一起经历了人生的沉浮。虽然苏轼多次被贬到偏远之地,但他始终能做到处世不惊,不消沉,更不会自怜自伤。始终如一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自己开阔的心胸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关爱身边的亲人,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亲人、手足、师生、朋友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
  
  记得年少时曾经读到过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是苏轼为纪念他的妻子王弗而作。原来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失去爱妻的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整首词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充分表达了苏轼和王弗伉俪情深。纵使时光走过了近千年,现在再读到苏轼这首哀婉凄恻的《江城子•记梦》,情不自禁会联想苏轼和他妻子王弗恩爱生活的画面。
  
  在苏轼颠沛流离的变迁生活中,他对家人、爱人、兄弟、师长等人的情感依然不会消退,反而随着时光的推移,手足相亲,关爱家人,尊敬师长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如苏轼《和子由踏青》、朴素的语言里,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流淌着对故乡和亲人强烈的眷念之情。而那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与弟子由的和首,当看到初入仕途的苏辙怕“共道长途怕雪泥”时,苏轼的“应似飞鸿踏雪泥”透着一股面对雪泥一般艰难人生的豪气;在诗里,有苏轼对兄弟子由的殷切的鼓励,更有长远的思虑。苏轼对兄弟的拳拳恳切之情,令人感动!
  
  苏轼一生,足迹踏遍天南海北,虽然在官场上沉浮,一再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各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当地的黎民百姓,传教授业,在杭州修筑苏堤,在惠州,为百姓引泉入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为各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受到各地百姓的敬重。苏轼在花甲之龄,还被贬谪到儋州,一个与中原文明几乎隔绝的蛮荒之地。苏轼却依然深深地爱着这片“蛮荒之地”,深爱着在此居住的黎民亲友,并尽可能把个人的心血浇铸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积极为民谋福利。彰显了他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建立了流传至今的“东坡书院。
  
  十一长假,先生得知小姑与外侄女都可放假休息,就准备邀请她们一家出去吃饭,外侄女不乐意地说:平时我们没时间在家煮饭,经常点外卖吃,这放假了,咋还去外面吃饭呢?哪里也不去,就在家吃吧!是的,一家人说说笑笑坐在一起,相亲相爱,说说生活的乐趣,淡淡工作的酸楚和困惑,大家一起动手来煮饭做菜,即便是没有饭店的好吃,但家的温馨,亲人的关爱却在,启不乐哉!

  家是一种文化,家是一种情怀,家是每个人幸福的一段时光。家,更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一种支持精神的力量。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家,需要有爱的亲人,兄弟要齐心,姐妹要关心,儿女要孝心,外面再好,也没有家好。心中有家,家和万事兴,家,永远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相信家的主题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60#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10:28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0-7-29 18:15
拜读佳作,感悟精彩;叫人感慨的家,这美丽的港湾,被朋友说古道今的如花妙笔,写得十二分的美好,真的叫人 ...

感谢老师光临支持,问安!
59#
发表于 2020-7-29 18:1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感悟精彩;叫人感慨的家,这美丽的港湾,被朋友说古道今的如花妙笔,写得十二分的美好,真的叫人醉了!
58#
发表于 2019-10-31 14:31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10-30 16:26
感谢朋友再度光临支持,问候!

不客气,互相学习支持!
5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6:26 | 只看该作者
珍振 发表于 2019-10-23 06:09
拜读,学习,欣赏,支持!

感谢朋友再度光临支持,问候!
56#
发表于 2019-10-23 06:0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欣赏,支持!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21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10-10 12:37
来顶帖,啦啦啦啦。。。。。

新周愉快千千!
5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21 | 只看该作者
亦清晨 发表于 2019-10-10 14:32
家是一种情怀,是每个人的一段幸福时光。点赞,问好!

感谢清晨光临支持,问候!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18 | 只看该作者
泜河泛舟 发表于 2019-10-13 09:21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了。家,是一种文化,传承着一种精神。问好老师,敬茶!

欢迎老师光临支持我拙文,新周愉快!
5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18 | 只看该作者
珍振 发表于 2019-10-14 14:05
 “家是一种文化,家是一种情怀,家是每个人幸福的一段时光。”

:handshake:handshake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1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9-10-15 19:38
一篇厚重的文字。云馨对古今诗词的掌握以及对苏轼的研究,都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欣赏,钦佩

写得粗浅,望姐大多指点!
5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16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10-14 20:31
是的,是的,水平摆在这里,写什么都是这样漂亮。

老顽童谬赞了,秋安!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22:15 | 只看该作者
珍振 发表于 2019-10-14 14:06
拜读学习欣赏支持佳作!

欢迎朋友光临支持,新周愉快!
48#
发表于 2019-10-15 19:38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厚重的文字。云馨对古今诗词的掌握以及对苏轼的研究,都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欣赏,钦佩
47#
发表于 2019-10-14 20:31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9-10-12 09:36
云馨有写不完的东坡,每写都令人喜欢!

是的,是的,水平摆在这里,写什么都是这样漂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3-31 15:54 , Processed in 0.23491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