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犯傻。比如下棋,这玩意是谁发明的?好端端地两家子一模一样,非要分个输赢,这不没事找事吗? 但这的确是我们的国粹,且不说养活了多少多少人,最主要的是个游戏充满了某种神奇的魅力,很多人痴迷一生,投入了近乎宗教般的虔诚,至死不悔。 比如公园里,一帮老头头对头厮杀,近乎忘我;路边上,每一个棋摊子面前人满为患;办公室里,左瞅瞅右瞧瞧,电脑一开,鼠标飞动,“吃、吃”的声音不绝,以至于来个突击检查的,脸都红到了脖子以下,但也还是欲罢不能,屡屡就范。一句话,似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象棋。类似的还有麻将,当然麻将不一定有象棋受欢迎,因为麻将的要求高一点,四个人不是那么好凑的。 就游戏来讲,个人觉得麻将好点。因为麻将的魅力在于你不知道下一张是什么,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游戏;而象棋不然,纯粹就是设伏、埋坑、下套,等着人上当,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个游戏不大厚道。 可是显然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把这些当作智慧,一旦跟智慧联系起来,那市场就无比广大了。以前打仗的将军们喜欢下棋,老谋深算的政客们喜欢下棋,现在,学校都开设象棋课了,中小学生们苦思悯想,就想着怎样用个什么阴招,然后一刀致命,成就感爆棚。
也有为下棋争执的。要么是没注意让人吃子的,要不就是有别人干预影响结果的,要么就是一堆人面前下不了台而引发无名之火的,尤其是边上有人不怕事儿煽风点火的就更容易节外生枝了,当然,也就是闹闹,当时激动,事后释然,不伤感情。
看到一个小情节,当年旅法,陈毅和李立三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在轮船上下棋,这边人说四川人不行,那边人说湖南人不行,大伙儿一起哄,两人杀上了,结果李立三撑不住,李立三原本就是个风风火火的人,血往上涌,一伸手就把棋扔大海里去了,观者哄然。
陈毅下棋的确是高手,据说他曾在一家夜宿,和一老汉隔着一房间,下了一夜的盲棋,也有说聂卫平小时候和他下过围棋,聂小时候是神童,大了是棋圣,后来的风云人物。下盲棋不是闹着玩的,心中有丘壑,全凭嘴一张。专业的棋手一般都有两个绝招,一是车轮战,一对多少多少;二是下盲棋。反正一般人肯定不行,行的人也肯定不一般。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我们都是一般人,下棋不行理由很充分。
写下棋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孤陋寡闻如我者,对阿城的《棋王》印象就很深,当时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中篇小说,不仅仅将一个棋痴的形象勾勒的活灵活现,还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意味,对于“活法”以及生命的本体意义有相当多的思考。《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带火了一个小说《天局》,写围棋的(这也是一个在完全对等的情况下分出输赢的游戏),最后那哥们冻死在荒郊野外,以身作子,胜天半目,绝对的一个棋痴形象;这个故事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金庸《天龙八部》虚竹的误打误撞,不好讲,但有一个道理是通的,用非常之手段获取非常之胜利。
这句话倒过来也可以讲,就是要想有非常之结果,就得有非常之手段。
这个理念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春秋无义战,也就是春秋之后才开始不走寻常路的。春秋之前,打仗还是挺斯文的。双方摆开战场,该寒暄的寒暄:吃饱了吗?可以开干了吗?是单挑还是群殴?都是自己的事情,跟小老百姓没关系!贵族气质不能掉价,君子风度不能丢,子路就是因为整理帽子被人砍死的,后人匪夷所思,这不傻帽吧(傻帽是不是从这儿来的难说)?还真不是,那时候讲究,真要是傻子,孔圣人不会给他上课的,他不冤。打仗时一码归一码,也不干断子绝孙的事情。夏桀输了,找个地方流放就结了(俺们巢湖的放王岗),商纣也是自己给自己烧死的,没人想要他们的命。周朝的君主对商朝的后代不错,承认领导权就行了,封地该给的还得给,儿子还是小领主,儿子造反被平息之后,孙子以及孙子的孙子们也还当着小国的国主。兄弟们待遇也不错,实在没地待,到外面溜达溜达吧!还成全了一个箕子朝鲜(只是个说法,但市场不小)。
毛主席曾经讲宋襄公打仗和别人客气是“蠢猪般的人道主义”,也是,人家渡河时你不打,人家立足未稳时你也不打,偏要等人家摆好了姿势再干,胜算当然低了。我(也不止我一个)倒是觉得宋襄公不该背这个锅,人家怎么着也是商朝君主的后代,是贵族,贵族就得有范儿。“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这属于遗产太重。再者,雄才大略如晋文公者也还讲个退避三舍,只不过打赢了,否则也可能会落得同样的臭名。所以问题在于还是活儿不行,而不是简单的迂腐。
算算孔圣人也是商朝君主的后代,和宋襄公是有一些血统渊源的。他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四处奔走,到处说道,学生教了一茬又一茬,就是希望人们仁义一点,规矩一点。可他是失望的,落寞的,而以他的视角看宋襄公也是不会轻易否定的。对于宋襄公的失败应该非常惋惜,他更惋惜的是这些多少还讲究规则有底线的战争现在已经式微,终于礼崩乐坏。
孙武应该就是推波助澜者,一部《孙子兵法》,六千多一点点的字数,如横空出世,彻底撕开了古典文明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走向前台,成为众多兵者的圣典,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只讲输赢不论道义的战斗时代,一个杀人如麻的时代,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
孙子理直气壮地讲“兵者,诡道也”。打仗玩的就是阴谋诡计,谁跟你搞那一套虚头八脑的?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晴空霹雳,从此后,天下诡计丛生,白骨遍地。他本人在吴王训练宫女的时候,为严明纪律,眼没眨就把吴王的宠妃给杀了,虽然兵家都把这个当作经典案例来传颂,可是,作为普通人来讲,这杀心也忒重了吧!
吴王没有处置孙武,反而重用他,孙武和伍子胥构建的吴国军力倍增,得瑟了好几十年。不过,能写出那样一部经典的人究竟是精明无比的,他选择了不知所终,而伍子胥就只能把脑袋挂在城墙上看着吴国的灭亡了。
作为军事家来讲,孙子是天才,是伟大的;可是作为文化的视角来看孙子兵法,不禁瑟瑟发抖,毛骨悚然。于是,吴起为求功名,杀妻以取信于魏国君主;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青壮年;商鞅发明首级记载军功;项羽活埋二十万秦国降将,到韩信来了招“十面埋伏”,终于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推向杀戮的极致,所谓“义战”终成遥远的传说。
韩信据说学的是《黄石兵法》,他的兵家的成就几乎是一个高峰,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他主导的楚汉争霸随之孕育了中国象棋。毕竟中国象棋上属于韩信的因素太多,醒目的“楚河、汉界”再清楚不过了。有仗打仗,没仗下棋,耍的都是阴谋,讲究的都是杀戮,目的都是最后的势不两立,有你无我。
孙武无错,刀兵相见,总归有个结果,都希望有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象棋也没有错,棋逢对手,不耍个心眼,最后只能吃亏。那么错在哪儿呢?错在战场,如果没有这么个战场,没有出手的机会,大家和睦相处,人人爱人,无争执,无战火,何须绞尽脑汁,置人于死地呢?
这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的遥想。
也可以躲。
只是有时候躲不掉的,昨日看《琉球五百年》,一个被中国宠了五百年的小国,仗着背靠大树悠哉游哉地过着日子。忽然有一天大树倒了,一堆人跪在东华门前祈求清政府干预日本的灭国行径,林世功以自杀来呼唤清朝的出兵,也只是落得了二百两的丧葬费,琉球从此之后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琉球没有武装,更谈不上会打仗,灭国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但要有武装,而且还得要有孙子兵法般的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