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5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民国的表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20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建中 于 2019-11-20 16:59 编辑


      读张爱玲与苏青,总是看到一个时代的表情。这个表情过于强烈,文章反倒不重要了,作家的表情成了人们争相探讨的话题。
      很多文章里说,苏青到上海的时候,是因为寂寞才写文章的。如果你真信了这话,那就低估了苏青了。如果寂寞仅仅是诱因,那么,灵魂的需求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少时读《红楼梦》,往往执迷于宝黛情爱,一腔胸怀,愁结百肠。年岁渐长,再读《红楼梦》时,最为着迷的是曹雪芹对日常生活的精细描摹,很震惊他深入物质生活时的游刃有余,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照顾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慢慢体味到生活的种种好处来。看似对世俗生活的细细铺陈,渐渐就沉浸在生活的吃穿用度中,精神世界的幽微也就被一点点彰显出来。后来读张爱玲,知道民国的生活,很大程度地拓展了人的精神空间,而这个拓展,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丰赡上的。这样的表情也是丰赡的。
      服饰是一个女人最诚实的语言,也是最诚实的表情。
      张爱玲和苏青是才女才貌,在服饰上,有人就说:“总觉着五十年代的上海,哪怕只剩下一个旗袍装,也应当是苏青,因为什么?因为她是张爱玲的朋友。” 说苏青是张爱玲的朋友,这话一点不假,但说苏青与张爱玲穿旗袍,这话就可以深究下去了。这位作家其实是说了一种她们共同的表情。
      苏青和张爱玲终究是不一样的。《衣着出位的张爱玲》里苏青写道:“还有一次,张爱玲忽然问我,‘你找得到你祖母的衣裳找不到?’我说:‘干嘛?’她说:‘你可以穿她的衣裳呀!’我说:‘我穿她的衣裳,不是像穿寿衣一样吗?’她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后来苏青说张爱玲“她穿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18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就是如此,融会了古今中外的大噱头,她把自己先安排成一个传奇人物。”
      这是写过《传奇》的张爱玲在苏青笔下的模样。

      张爱玲曾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就是最好的语言。张爱玲的不善言谈是出了名的。在服装上把自己安排成一个传奇,这是苏青给张爱玲的安排。张爱玲似乎也接受了。苏青把张爱玲介绍给胡兰成时,苏青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没有想过,估计很多人也没有想过。但一个女人把一个女人介绍给一个异性的与自己也极为要好的朋友,在民国,这好像也只有苏青做得到了。这一点上,连林徽因也没她做得好。
      胡兰成说苏青:“鼻子是鼻子,嘴是嘴;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的俊俏。”其实,是苏青性情好。与张爱玲成为朋友,两人是互为欣赏的。苏青欣赏的是张爱玲的才华。张爱玲文字惊艳,才情张扬,行事却低调。这是她惯常的表情。苏青爽朗清高,文字羽羽剪窗,为人不琐碎,不是非,也是恰到好处。才华相当的两位女子,因文字而相识,灵魂里的妖娆,使她们成为好朋友。
      苏青也有刻薄的时候,她评冰心,就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很多人说这是因人废文,恐怕没那么简单。可以说,这也不是苏青的一贯表情。
      张爱玲为人清冷,也有虚无做结,文字的冷艳便与她的性情很合拍。苏青喜欢热闹,不甘寂寞,不伪装自己,世故人情也还算练达,有很深的世俗的一面。苏青就曾经说:“我就独怕做了女皇,做了女皇谁又配做我的配偶呢?”这样的表情,骨子里却很小女人。苏青其实也是寂寞的。只不过她寂寞的世俗,遮盖了她世俗的寂寞。
      其实,苏青的寂寞在民国时并算不了什么,她的命运也不好。新中国建立后,苏青勉强做了编剧,聊以为生。就是这样一份辛苦职业,也是几般周折。苏青出身大户人家,初中时与李钦后演《孔雀东南飞》而成亲。可以说苏青一生是与戏剧有缘分的,偏偏这缘分却结得疙疙瘩瘩,成了她一生的痛。苏青现在留下的剧目也是有几出的,先是为蹈梁谋,后来就渐渐为艺术谋了。可她谋得很痛苦,这样的表情成了她后半生的郁面愁颜。

      苏青终究是以文章立世的人,因此读苏青,总是能看见民国的表情。便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她写的那几出戏中,也只是氤氲着民国的风情,民国的举手投足,这也让苏青吃尽了苦头。但是一个人,一个作家,是无论如何无法离开她的时代的。时代的血脉已沉积到她的骨髓,抽去她的骨髓,她就不成其为她了。她的文字也就失去了血色。
      胡兰成说苏青:“她的离婚具有几种心理成分,一种是女孩子式的负气,对人生负气,不是背叛人生;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明达,觉得事情非如此安排不可,她就如此安排了。她不同于娜拉的地方是,娜拉的出走是没有选择的,苏青的出走却是安详的。”
      苏青答:“我并不存在什么偏见,只不过在一切都不可靠的现实社会里,还是金钱和孩子着实一些。”苏青是这样说了,但做起来其实是打了折扣的。苏青的文学成就大于她的人生态度。
      张爱玲后来也做了编剧,同样是出于生存。她们都放下了她们极为熟悉的创作形式,在这点上两个朋友的无奈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张爱玲始终选择男人和金钱,不选择孩子。但是她们的表情,却始终是民国的。就连同样放下小说纸笔的沈从文先生,皇皇巨作里也总是不经意间就读出了民国的表情。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古代中国服饰研究》里有民国结成的精神底子。看来,有些表情是可以伪装的,而有些表情则是伪装不了的。
      在他们的文字里,为什么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读出民国的表情呢?!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
      萧红曾经辑了一组给萧军的信,题名《一切琐碎皆因爱》。景仰于爱,并且将你覆盖,欣然忘怀一切尘世不堪,生命便没有悲戚。乾坤干净,于己独秀,盘旋下去。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9-11-22 11:23 | 只看该作者
王建中 发表于 2019-11-20 17:41
胡兰成就是胡兰成。言之不足,就文之,于是就复杂。

哈哈~~~
请王老师多来书话。好文得共赏,不是吗?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41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19-11-20 16:24
和晰子不同。张爱玲和苏青,可能读张爱玲多一些,最初喜欢的也是她。但两相比较,到说不上不喜谁多一些。差 ...

胡兰成就是胡兰成。言之不足,就文之,于是就复杂。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38 | 只看该作者
温柔的药 发表于 2019-11-20 13:18
看到中间有一段,说苏青评论冰心的,得知真人的容貌后对其字的兴趣有所减弱,(我有时好像也会这样)
...

温柔说出来一种有趣的文化意识来。建国后,苏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考试,几句话下来,她就看不上这个考官了。事关她的生计,她不敢怠慢。但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东西,大概是掩饰不了的。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苏一出考场,嘴里就说了一句:我们都超脱不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29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11-20 11:40
苏青与张爱玲之间的友情,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确切的说,女人之间的友情就如《我的天才女友》般,说不清,道 ...

看张照,有时会想,蜡烛后的张袭了一领旧旗袍,墙上的影子会怎么摇曳;苏就不同了,闪电里的苏会有一张什么样的脸哪?这或许就是她们的不同吧。问好冷晰子!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22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11-20 09:59
有些东西想与人分享,其实并不能真正分享。胡兰成便是。
你看,张的两次婚姻见证人都是炎樱,因为她不必分 ...

任何时候,诗意都是可以分享的。我们就分享她们的诗意吧!柳藏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19-11-20 09:18
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文字读过一些,
张的文字冷,苏的文字暖些。
都有才,都孤独,都不屑于从俗,都真实 ...

作家的价值,在于他(她)的文字可以见出一个时代跃动的生机。张和苏的文字都做到了。文化气质上的守真、安静、诚实,便有了一种向美之情。这样的文字和人,其表情是可以费些时日去揣摩的。月牙好!
6#
发表于 2019-11-20 16:24 | 只看该作者
和晰子不同。张爱玲和苏青,可能读张爱玲多一些,最初喜欢的也是她。但两相比较,到说不上不喜谁多一些。差不多吧。
非要说个不喜,胡兰成。
5#
发表于 2019-11-20 13:1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中间有一段,说苏青评论冰心的,得知真人的容貌后对其字的兴趣有所减弱,(我有时好像也会这样)
但我是有时,不是全部
4#
发表于 2019-11-20 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9-11-20 11:44 编辑

苏青与张爱玲之间的友情,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确切的说,女人之间的友情就如《我的天才女友》般,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不能从某种情绪里跳出来,会有那么一些些情绪的纠缠。
我不喜欢苏青,因为喜欢张爱玲。
王老师的文字,也有那么一点点民国的表情。确切的说,每一个时代都带有自己的表情,或从容,或仓促,或繁华,或苍凉,譬如唐诗的华丽,宋词的消瘦。
3#
发表于 2019-11-20 09:59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东西想与人分享,其实并不能真正分享。胡兰成便是。
你看,张的两次婚姻见证人都是炎樱,因为她不必分享。
欣赏王老师佳作。
2#
发表于 2019-11-20 09:18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文字读过一些,
张的文字冷,苏的文字暖些。
都有才,都孤独,都不屑于从俗,都真实,哪怕是刻薄,也是真实的刻薄,刻薄的真实
仿佛照镜子,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种互补。孩子对镜中的自己大都有一种迷恋。
民国的表情,到了新的时代,即使镜子不碎也看不真切了。。。。

一个人,一个作家,无论如何无法离开她的时代的。
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赞同。

白璧微瑕:
青也有刻薄的时候。
先是为粱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5:28 , Processed in 0.08027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