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师 道 [打印本页]

作者: 行走的麦芒    时间: 2010-6-1 09:36
标题: 师 道

    中国文化的人文世界中有“三道”是值得一提的,这“三道”:一个是“君道”,这里“君”并非狭义上的“君主”、“帝王”,他涵盖了如何做好一个领导、一个家长、一个领袖、乃至一个小组长的学问,往更深意义追寻,这里“君”就是君子之道,是如何坦坦荡荡做人的学问,这都属“君”道范畴。其次是“臣道”,是说如何做一个忠实的部下,一个忠实的朋友,是如何“尽心于人的学问”。(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世界是主“心”和重“情”的,这里我不作细谈,以后再作浅论。)再次是“师道”,这涉及的是师生间的一种精神,这里的“师生”不是现代教育理念上狭义的师生,而是广义上的。这三道在中国文化的人文世界里的“合一”,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便是如此。

    “师道”精神形成中国人尊师重教的观念,这种精神在古代更为彰显。在古代,学生称老师为“先生”或是“师父”,而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后来称其为“门生”。且看这种称谓上的字面意义:“父”、“先”皆有长辈意,(我们现在所说的“祖先”、“先人”就是这个意。)“父”又等同父亲。(当然在古代老师不是一个专门的事业编制或是行政编制单位,这点不同于现代,关于学校教育真正具有政府行为也是在19世纪之后才开始的。)说到这里,我再谈谈题外话,中国现在的幼儿教育值得我们关注,在幼儿园我们是很少看到男老师的身影的,这个现象确实叫我们注意,幼儿的模仿能力、向师性是很强,整天让幼儿跟着一群阿姨们,使孩子们都有了“女性”美的一面,男子大丈夫气到显得有点不够了。现在流行搞“超男超女”的,在我个人看来却有点不男不女的怪味儿,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指向某个人,静下心来追渊,恐怕我们的幼儿教育要有一定的功劳的。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弟子”,“弟”等同于兄弟,有朋友之谊,更有手足之情。“子”是下一代,有“子孙”“子女”意,故师称其学生为“弟子”。(现代教育中所说的种种师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型、开放型、平等型、友爱型……,其实真不如“弟子”一词所来的实在和具有内涵。)看看古代的这种称谓,我们不难看出一种精神的存在——“爱”,这爱是长辈之爱(严、慈、关怀),这爱亦是晚辈之爱(孝、礼)。现在教育上说到“师爱”,其实在古代这是付诸于实践的,并非如现在的在力提倡一样。(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将此全归罪于学校教育这块上,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西化及对民族文化的摒弃形成当下中国的文化危机是更为严重的。这里我又扯远了,就这点,我以后再谈。)说个凡是80年代前出生的人并不陌生的事(不然你们会说我这是编故事、说虚话),以前孩子送到学校后,老师就会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适时的也会对学生进行惩罚(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作错事适当的受点惩罚是应该的。大人们犯错误了,会有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而孩子们犯错误了,仅仅用说服教育,恐怕效果并不算佳,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和不断的上升趋势就是很好的证明)。或许有好部分人都曾经挨过老师的板子,甚至你且为曾经挨的板子至今还感谢你的老师。这里插一个段小曲,曾有位大学教授有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缺乏的是情感,我们以前学习祥林嫂时会落泪而哭,现在的学生却觉得祥林嫂太可笑了。”这当然是时代不同了,但是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代人的情感状态,现在的孩子在“温室”中慢慢地长大,一味的说理教育倒也使我们担心。这里包含的既是礼,又是仁义。

    看中国的文化,我们必须注意和细解的一个建构性概念单元是“家”。 “家”是构建中国文化的单位性建筑,没有家就无从谈“国”谈“天下”,无家也就更无从谈起整个民族文化。“师道精神”其实质上也是在“家”这个概念上的。“师门”、“师父”、“师兄”、“师弟”皆缘于此。当下之中国所谓“尊师重道”更趋于一种口号和形式,“重教”这一点是事实,而“尊师”这一点做的并不够。(关于这里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现在的老师真正值得尊重的又有几人呢?这的确叫人反思。)有人说当今之学生,学识愈高,愈不懂得“尊师重道”,这也算是对今日中国文化的最大讽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里,师生之间更若父子,过去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情形,而老师也是对学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这些在史册中记载颇多,要是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先辈们也不乏亲眼目睹过如此这情形,无论学生官做多大,回乡探亲总是要看望他的老师,即使是老师没有任何地位,亦无功名,学生一样敬重有加,像当年从师一样,甚至有跪拜行礼的。(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要说学生见了老师就应该跪拜行礼,我没有这个意思。)至于当下之情形,说来也真叫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汗颜。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大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在初上幼儿园乃至小学时,老师在他们的心中是神圣的,孩子见了老师都是很敬重的,远远的也会向老师打声招呼,到了初中后,这种情形就少了,至于上了大学之后,学生装作不认识老师便是很正常的事了。这里我说的是当下中国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只是我们现在习惯了。说到实质,这关乎到“礼仪”上了。虽然这只是一种尊师重教精神的外现,也是整个文化精神的外现。然而以小拓大,在这种情形深处,我们还是值得反思的。

    我不能也无力要对将来如何建立、如何复兴固有的尊师重教的精神空谈一番,这是整个民族的责任,是整个社会的事。然而对教育之本及人文精神的探索不可停下。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行走的麦芒 于 2010-6-1 11:57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1 09:55
欢迎朋友光临硅谷漫游版区!发帖时请注意段首空两格,段落间空一行。
作者: 行走的麦芒    时间: 2010-6-1 11:57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1 09:55 发表
欢迎朋友光临硅谷漫游版区!发帖时请注意段首空两格,段落间空一行。

谢谢敬版提醒。谨请批评!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6-1 16:43
亦古亦今
亦凡亦圣
亦入亦出
诠释师道
精华鼓励
作者: 许也    时间: 2010-6-1 19:01
传统美德,需要发扬光大。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2 08:34
文章确实写得厚实,支持精华!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6-2 09:34
题目最好再琢磨一下
两个字的题目在这类文章中很少见到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6-2 09:36 编辑 ]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6-4 08:35
再读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6-27 08:23
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作者: 邱天    时间: 2010-8-31 07:35
真不错,欣赏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