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爸妈,请再借我们两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3 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爸妈,请再借我们两年
  
                      文/暴雨迎风
  
  春节前,我把母亲从医院接回家,心上悬着的那把刀总算落了地,医生说还得静养三月,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商量着该咋办。
  
  鬼使神差,我冲口说出了一句令人揪心的话,等两年爸妈再进城吧,现在大家每个人一年多少拿点零花钱,爸妈少做点田土。
  
  我不知爸妈内心是否有一场狂澜在掀涌,但我的心是异常痛楚而又无可奈何的。
  
  几个妹妹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就低垂了头。老大发了话,他们有什么好说的呢?虽然都伸了伸脊背嘴角抖了抖,但还是什么也没说。他们能说什么呢?在外打工十多年,除了包里比我多几个用命换来的辛苦钱外,有什么呢?自由的时间?守候的身子?都没有,空有一番牵肠挂肚的孝心罢了。
  
  我是老大,又是唯一的男丁,赡养父母天经地义由我承担,大家心照不宣,我心中也自觉应该,可我一下子能担当起多少呢?很多年来,那种深深的内疚之情绞得我常常彻夜难眠。
  
  我十岁那年,最小的妹妹刚满周岁,一场狠毒的肝病差点夺走了父亲的性命。是母亲,全家六口人只她矮一个头体重只有七十来斤的母亲,用她顽强的毅力,瘦弱的双肩,勤劳的双手独立撑起风雨飘摇的家,硬是凭着对父亲深沉而执着的关爱、细致入微的照顾,将卧床三年的父亲奇迹般地抽立了起来。虽然那个年代,抓心挠肺的饥饿感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但我们一家完整无缺地活到了今天,与其说是上天的恩赐,不如说是母亲的伟大担当使然。
  
  曾记得,妈妈为了给父亲治病,将家里唯一的一升小麦背到二十公里外集镇去卖,因为饥饿和劳累在回家的路上晕倒,是叔叔们听了我们孤独的哭喊,夜半三更时才在后山小径上找到。否则,我们全家的命运就会改写,结局不知是悲还是惨。
  
  曾记得,父亲夜半病危,母亲上街喊医生,我迷糊着双眼被母亲拉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夜路,一把枯草或是一根竹亮杆燃尽了或是被风吹熄了,心里那份恐惧永远残存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曾记得,母亲常跪坐在地上,在摇曳的油灯下一边撕着纸钱,一边祷念垂泪,我也常学了她的样子帮着,然后在夜深人静时随了她到野外十字路口烧纸,并将一团冷饭加了水远远地泼出,我暗地里不知觊觎了那团冷饭多少次,看见被她白白糟蹋了,心疼而怨恨,但听她说那样能使父亲的病好起来,于是我就忘了饥饿心里开始快乐地神往。
  
  曾记得,乌漆麻黑的夜晚,母亲拿了一把捞柴草的竹刮扒到森森的水井里狠狠地捞三下,然后回转身往家急走,嘴上一路叨念,云龙回来了没得?我紧跟着她脚后跟,按她教好的台词连连回答,回来了,回来了……一直问答到父亲床前,妹妹们齐声高喊,回来了,回来了。那声音经久回荡,至今时时响彻耳畔。
  
  曾记得,那三年里,母亲每天上坡回来,背篼里不再是猪草牛草,而是专治肝病的草药,我就是那时认识的海金沙、过路黄、满天星、金钱草、金银花等十几种中草药的。母亲回家不是先做饭,而是先洗净草药,放在锅里煎上一大钵,至少隔天煎一次,连续三年,从不间断。
  
  三年后,一个成都的肝病专家组到垫江义务就诊,母亲听到消息,丢下家里一切立即送爸爸到城里,可专家组已经下乡,母亲和父亲追了三天终于见到了专家组,那个白发的教授给父亲详细地做了检查,他问了情况,连连称奇,他发现父亲的肝病已经基本痊愈,只需要注意休养和饮食,防止复发就行了。那教授的话犹如一缕明亮的阳光驱散了清晨的雾霾,我们一家是多么温暖和快乐啊!
  
  我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了,我家里一贫如洗,所有亲戚都劝父亲母亲,让我放弃读重点,父亲犹豫了,可母亲将洗锅的刷把在锅沿重重一磕,读!咋不读?全乡就考上三个,儿子能考上是儿子的本事,别人想读还读不上呢!
  
  我上了重点,后来以牺牲三个妹妹读重点升大学为代价,助我上了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我开始拿国家工资了,我第一次对他们说,爸妈,我开始找钱了,等两年你们就可以不做田土了,由我来养活你们。父亲没置可否,母亲却是眉开眼笑,连说好啊好啊,儿子有出息了,我们也该享福了。
  
  我这时突然发现他们的笑把脸上的皱纹挤得太深刻了,即使那沟纹里填满了快乐,但我还是感到了触目惊心。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是我这一辈子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谁也没曾想,我的许诺一直过了二十年,至今仍然没有兑现。
  
  人们都争先恐后挣钱要当万元户,五个劳动力靠在微薄的土地里刨食致富谈何容易。我的工资更是寒酸得要命,买一个自行车节约了大半年还是一个欠款户。介绍的对象都看不起教书的,连稍好一点的国营工厂的工人也发誓不找教师。我常常要靠父母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妹妹们开始外出打工挣钱给自己找嫁妆,这时父母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
  
  我结婚、生子,妻子下岗,后来我读书进修,升值调动,哪一次不是靠了父母的施舍,我为我当初的诺言而羞愧难当。
  
  过了几年,工资涨了,经济也好了些,同事们一窝蜂地到镇上修房造屋,我也东拼西凑,这时是父母慷慨地拿出2000元还送上一头肥猪才将事情搞定。
  
  再过了几年,工资又涨了,我又提出了那个诺言,父母脸上笑得很欢,但他们没有听从。
  
  后来,我进城工作了,人们包里的钱像吹气球一样鼓了起来,人们又是一窝蜂地在城里买房了,我紧急跟进,我似永远成了一个欠债的人。在那几年里,我没敢再提那个诺言,但那份愧疚一直像猫爪挠心一样,痛且不安。
  
  去年初,我的工资翻了番了,银行又有了点积蓄,于是我回到老家开始旧话重提,我希望父母进城享福。
  
  蓦然,我发现他们的头发全白了,身子骨更瘦弱,走起路来一摇一晃,像风中的竹枝摇曳,背也深深地弯了下去,我掰指一数,他们已经过了六十五了,我胸口发堵,隐隐作痛。母亲脸上在笑,却笑得如松果炸开,干裂得让人揪心。
  
  我们才不进城,晕车,到处闹杂杂的,一个人也不认识,房子高了,看出去全是灰蒙蒙的云,头晕,整天关在楼里,不憋出病才怪。母亲的话很干脆。
  
  儿子还有两年就从省城大学毕业了,儿子说毕业后打算在省城找工作,眼看房子的价格像翻跟斗一样蹭蹭直往上串,妻子在亲朋的怂恿下,坚持在省城买了一套按揭房,我们又成了房奴,并且像蜗牛一样还将背负二十年。
  
  当我在四处筹措首付款时,父亲亲自给我们送来了一万元他们的棺材本钱。我看到父亲满是皱纹因为晕车变得如死灰般的脸,我胸口似被狠狠地撞击了几下,痛切心扉。
  
  爸,算我借您们的,我们一定还,再等两年,等你孙子找到工作了,我的经济也缓过来了,那时,我一定把您们接进城来。
  
  还个啥子还,到时我们做不动了时候,你拿点我们用就是了。父亲平淡的话犹如响雷强烈震撼着我的内心,我眼眶里的热泪喷涌而出,爸妈,儿子太不孝了!我灵魂深处只存深深的自责。
  
  前不久,母亲又晕倒住院了。我们风风火火赶回了老家,原来,他们是累的,圈上又多养了两头猪,不仅自己家的那份田土全种上了庄稼,还把伯伯家撂荒的两亩地也种上了。
  
  母亲只住了一晚就非要出院,我只得把母亲接回家。没想母亲一走进家门口就回身急急往坡上赶,她说明天是赶场天,该准备菜秧卖了,她高兴而得意地说,今年她已经卖了八百多元呢!
  
  我眼眶湿润,不知该如何劝说,要知道,一直大半年来,适逢特大冬干,她振救那些菜秧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拉住母亲的手,动情地喊,妈,不要那么辛苦了,还是跟我们进城吧!
  
  要得,进城吧。妹妹们异口同声劝说。
  
  算了,我们生就干贯了农活儿,耍不来,你们也是贷款几十万,扬扬读大学要花钱,媳妇又没工作,妈知道你们也难,等两年你们经济好转了再说吧。
  
  好,爸妈,再等两年,算我再借您们两年吧!
  
  终至,我泣不成声。
  
  (字数:294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暴雨迎风 于 2010-6-3 06:27 编辑 ]
23#
发表于 2010-6-9 15:43 | 只看该作者
  儿女总企图以物质的丰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只要在一起,让父母省心,也是一份难得的孝心!

  在这个物质大于一切的时代,一个普通百姓想让亲人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你也别太自责了,常看看,陪陪老人,他们会感觉到幸福的!

  问好你,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22#
发表于 2010-6-9 13:57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兑现的诺言,在儿子心里愧疚不安了二十年,可二十年之后,还是一句空话,那种心酸读来让做儿女的我们难过。文中闪耀着天下父母无怨无悔的辛劳,折射着工薪阶层做房奴的无奈,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更多的是对父母的疼爱和孝心无处着落的心酸。行文干净,文笔练达,颇具质感的好文章——借用匣子文友的评!
好一篇感情真挚的美文!
问候朋友!祝福朋友!
21#
发表于 2010-6-8 19:29 | 只看该作者
两年,不是时间是情感的凝聚,感动。
20#
发表于 2010-6-8 13:36 | 只看该作者
含着泪水读完这篇文章,读完已是涕泪肆意了,父母对于子女,永远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一次次给儿女掏钱,累得趴下了,还是眼含笑意,因为还可以帮儿女!工资的涨幅,赶不上飞涨的物价和房价,“再借我们两年”也许会成为一辈子的空话,这里面的辛酸和痛苦我能体会,因为我七十多岁的老母也还生活在乡下。
欣赏学习朋友厚重感人的文章。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10-6-5 20:50 发表
  文字,最怕真情。它催人泪水及心灵最深处的极度震颤。而带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母亲,又是天底下所有人内心世界最深处——无时不拨动着我们为之泪水不尽的总本源。
  因之,作者这篇真情文字,一进入眼帘,我心 ...


霍老师的评论今日看见,感动得泪眼模糊,你的敬业和勤奋让人感佩。说实话,当今有几人如先生这样读文品文,除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深深痴迷和准确把握。良师也!
18#
发表于 2010-6-5 20: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
发表于 2010-6-5 20:5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人。所表达的情形有着相当的普遍性。母亲的勤劳,母亲的辛苦,母亲的自豪和愿望,总让做子女的内疚不已!问好重庆老乡!
16#
发表于 2010-6-5 20: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发表于 2010-6-5 17:56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心酸的文字。辛勤的母亲,不易的儿女,虽然最终的意愿仍是句空,可爸妈理解儿女的难处。多善良的父母!
祝福他们幸福永远!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因此,他们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13#
发表于 2010-6-4 05:12 | 只看该作者
勤劳的双亲,就是这样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坚持着,不愿意成为儿女的累赘。
12#
发表于 2010-6-3 21:15 | 只看该作者
感人心扉.
儿子的无奈来自于生活赋予的困顿,还好,那份心父母永远记得并以此为乐.
问好!
11#
发表于 2010-6-3 21:04 | 只看该作者
文由心生,质朴的文字里包裹着一颗充满爱的心。感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3 17:12 发表
先记号。问好!

谢谢杜版主,一直在小说版,今天发一篇真情文字,望支持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40 , Processed in 0.0545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