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透过批判寻意会(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7 20:42
标题: 透过批判寻意会(原创)
本帖最后由 孙姜 于 2020-4-8 06:51 编辑

透过批判寻意会(原创)

本来是正能量的心意,也要谨慎不要成了负能量的行止,我就很有担忧呢,然,当鼓勇而上。

仓促交流,必有多处问题,诸君指出,当与之探讨交流,古语有云:“古人诚不欺我。”、“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古人诚恳没有欺骗我。想要诚恳那样作为的人,也不要自欺欺人。

看过泰戈尔的诗歌就会知道,有时候,语言的表达是苍白的,意会则更为高妙,试图以词汇来完善表现反而显得匮乏。某舶来电影里提到的书籍《深夜遇见腹黑领导》,这样的主题有什么内涵可言?

反观《烛骨的岁月(原题:回望岁月的烛骨)》却能引人浮想联翩。回顾历史,中国文字中的词汇不是一直没有增添,反而是不断增添。别管是民间人士还是语言学家,或者网络新词,只要合理了,就会不断出现和传承下去,做干巴巴的学术是人们生活的乐趣,还是覆盖上血肉赋予它丰富的情感才是生活的滋味?相信没有谁做菜只报“蛋白质含量多少,维生素种类……”人们更多体会的是滋味的变化,更多请你来品尝,自己感受,而不是说教一番了事。

现代诗歌中,经常可以见到新造词。

设若行文只得古人已有的,想必新文化运动不会有,白话文不曾出现,就是这散文、杂文如何能有容身之所呢?更甚一些,我们还是原始人社会哩。

正因为烛骨有新意,能引人分析结合字的组合进行理解,文章的意境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延伸,如果主题过于直白无味,那么内容也会显得寡淡。中国本来是感性文化的国家,字词蕴含的意义随着不同组合磅礴丰富,历代都有新词新字出现,如何到了今天,我们反而要停留在因循守旧中刻板教条呢?

拒绝新意只因没有甚解,只因前所未有?《笔中情》赵旭之云:“我不恨我无前人书法,前人应恨无我书法”!推陈出新,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包容并蓄才能有更广阔的前景。

也许有些认真就是把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中了,为什么中国人现代发明创造几乎是零?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为了固守旧的扼杀新的之刻板较真与为了真理求真是两回事,不要扼杀了感性,还为不思进取的守旧欢呼万岁。也要自审,我们指责他人的时候,是否也把自己捆在了同样的耻辱柱上?

做有意义的交流,也要谨慎带来危害的一面之词。

在人前令人认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拨乱反正,还是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正确?让世人仰慕我们无情批判的寒光吗?

作者意会的烛骨,窃以为,即便没有十分理解,想见作者是知道自己没有写错字的情况下,只是感觉烛骨作为主题更好,作为读者,我通过烛骨想到许多——燃烧着生命,燃烧着内心,燃烧着光明,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样的境界何等高尚!这样的生命又是何等悲壮?慢慢燃尽自己,渐渐消失生命,又让人觉得悲从中来,生命其实正如蜡烛,然而仍要奋不顾身,不得停息……我觉得烛骨太好了,蕴意深远,回味无穷啊!

国人明知有错而不认错,不诚恳,我们应该长考是为了什么?长考来源于围棋术语,实则也能应用于文学很久了。有些问题涉及广而深不是十分八分可以思考清楚,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查阅资料,分解剖析,究竟是哪个人的问题,还是文化本根、意识形态的问题,考虑清楚一些事,也许未来的路可以走的更好,而不是急于把一切“不知错”的不认真按住的同时,把另一些可能很有意义的“有意而为之”发酵也扼杀在时间之外了。

又或者,我们自己能不能在撰文之后面对他人的质疑,诚恳面对自己的问题呢?自己也不能甚解的时候,似乎也应该考虑是否也会苛求于他人?自己也在“不认错”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收敛行止呢?

人们在声嘶力竭指摘他人的时候,我们也不妨选取一些优雅的曲子,沉音逐律吧……

2020.4.7日20:42分中财论坛/糖葫芦

淡淡不如风笔者的作品《由烛骨引发的人性思考》,言于有作者题《回望岁月的烛骨》,淡淡不如风笔者认为应该是蚀骨,而烛骨作者承认本来是打算用蚀骨,但觉得烛骨更有味道,虽然没有甚解,也还是选择了烛骨。淡淡不如风笔者就此在公开场合文学交流群对作者进行过追问,并撰文《我得让他知道他错了》开篇介绍了自己,介绍了小说,然后话锋一转,提起了烛骨一事。对烛骨笔者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作者三观不正,明知道用错了还四处散发,认为作者用小把戏欺骗读者是不尊重人。

有感于此。

淡淡不如风笔者在《人性思考》中指出——“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总是经不得这一戳的。而内心的强大,可不是靠简介,更不是靠点赞,实实在在的来说,靠的是自尊自爱。一个人连自己的错字都不敢直视,又怎么能去奢谈胸襟与格局!这些都没了,面子何在?要面子又有何用?
……中略
我不想蔑视马先生,但我要向不肯文过饰非的梅兰芳先生和孙均卿先生致以崇高的敬礼!”


淡淡不如风笔者在文章《我得让他知道他错了》,开篇为自己做了一番简介:“《我得让他知道他错了》——这是一篇小说的题目,是我今年卖出去的第三篇小说。我所谓的“卖一篇”,是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一篇。二十年前我是从投稿开始起步的,举步维艰,历尽沧桑,加之我又不走人际关系,而省级以上的刊物编辑只认稿子不认人,所以每卖出去一篇稿都像唐僧取经。

到现在我卖出去了四百万字,就算多取了几回经吧。有时候看到一些写手在微信平台上发表作品了,就可以拿出来晒晒了,我却没有这个勇气。靠投稿起步的写手都比较傻气,不结交编辑不抱团的却是比较硬气,可能我这两方面都有吧。”


然后,我读了淡淡不如风的作品,发现一些问题,就一处进行了交流。引淡淡不如风笔者文——“我们口口声声说,心灵纯洁的人才能写出高雅的文字,这样的矫揉做作还有必要再写下去吗?我们口口声声说,写作者要给这个社会带来正能量,某一天你道貌岸然去参加文学圈的活动,如果有单纯的小学生问你,写错了字你咋不知道改?”

我发出了交流,但没有得到诚恳的回应,鉴于此,我重新阅读了淡淡不如风笔者的作文,决定坚持交流,不能退让,不能容忍错词流传下去。

“心灵纯洁”就能写出“高雅的文章”吗?下面是我当时的交流,想必批判他人错误如急先锋的淡淡不如风笔者能够理解吧。

引:说的也是,这里是稿酬论坛,开篇谈钱,甚是自然。记得数年前,也有笔者月末稿酬不到位,急着去版务催促,自也是想当然尔。

钱谈了,字数谈了,对自己能卖出钱的作家资格介绍得了,就可以开篇说文章内容了。哈哈。

话说,勤劳所致,文采斐然,沾沾自喜也是功劳所到,无可非议。

心灵纯洁的人不一定写得出高雅的文字,心灵纯洁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洁净的,如有真挚,就好显露赤子情怀了。而是否高雅?似乎与格调相关,与心灵有关联无必然关系。高雅与低俗相分,可见高雅之人才能写出高雅之文,高雅之人未必心灵纯洁呀。高是水准,雅是情趣,心灵是性格之一部分。高雅与心灵纯洁,这二者是两回事。我觉得也有必要略略分析。

与君子探讨交流,问好!

又及:客观交流最好,尽量不涉及对他人人格的评价。如果问题不大,个别字词,也可以私下提醒。直白人前,有时候也会让人难堪。当然,为真理执道,端正为大,无可非议。

事情有大小,小一点不妨私信提醒就好。关乎民众和社会导向,公开甚好,可以作为正面教材,还好提高境界。

希望言行一致,这样才不枉作者这篇文章中的微言大义。

与君子推敲,再致安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7 21:04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4-7 21:06 编辑

从古至今,汉语一直在造词,这话不假。但是造词有标准,这个标准最起码是组成词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有着落,这样可以让第一次读到这个词的人,通过每个字的意思大致能明白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即所谓“望文生义”。
骨,是个名词。烛,如果是名词的话,烛骨成为并列词组,蜡烛和骨头并列放在一起,啥意思?
烛,如果是动词,照亮的意思,烛骨是动宾词组,烛光照亮一副骨架,形容什么?再有,烛做动词,洞察的意思,烛骨,意思是看穿了你,看到了骨头,X光的眼力?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7 21:0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7 21:04
从古至今,汉语一直在造词,这话不假。但是造词有标准,这个标准最起码是组成词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有着落, ...

如果没有x光引进来中国,x光是什么?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7 21:29
糖葫芦 发表于 2020-4-7 21:09
如果没有x光引进来中国,x光是什么?

是吧,所以你也认为“烛骨”是不对的。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7 21:47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20-4-7 21:49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7 21:29
是吧,所以你也认为“烛骨”是不对的。

我是让你意会我这句话“
如果没有x光引进来中国,x光是什么?”,你却来替我决定态度了?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7 22:00
赠君一首《塞上曲》,哪一首,君子应自选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7 23:15
糖葫芦 发表于 2020-4-7 21:47
我是让你意会我这句话“
如果没有x光引进来中国,x光是什么?”,你却来替我决定态度了?

我质疑“X光的眼力”,你也质疑X光没有引进中国时它是什么,所见略同吧?
我为什么和你打岔?我写了这么多,你都回避了,只是答非所问。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8 06:52
四号字侍候,先——本姜老眼欲花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8 07:01
“为了固守旧的扼杀新的之刻板较真与为了真理求真是两回事,不要扼杀了感性,还为不思进取的守旧欢呼万岁。”振聋发聩。

呃,泰戈尔……烛骨……蚀骨……优雅的曲子……糖老师思路很跳跃,一点一点品读时我脑子里一直有个梅花鹿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9 16:39
宇の航 发表于 2020-4-8 07:32
很久不来了,我一直以为糖葫芦是个诗人啊

我不是诶,我写不好那个东西,不如散文杂文小说张口就来
辛苦得很

问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9 16:4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7 23:15
我质疑“X光的眼力”,你也质疑X光没有引进中国时它是什么,所见略同吧?
我为什么和你打岔?我写了 ...

没有回避,是你不看内容,只是挑着说。我是奇怪你替我下决定,告诉你罢了。
近来得你“关照”,双关语的意思,但是说多了没有必要。
我是诚恳地指出来,带着偏见交流就会带着偏见。
问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9 16:43
孙姜 发表于 2020-4-8 06:52
四号字侍候,先——本姜老眼欲花

我是手机打字的,没注意字号大小,手机显示都一般大小。
如果觉得不合适,请代为改进,不胜感激!
问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9 16:4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7 23:15
我质疑“X光的眼力”,你也质疑X光没有引进中国时它是什么,所见略同吧?
我为什么和你打岔?我写了 ...

读文章就好      
如果想吵架,不能奉陪呢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9 16:51
糖葫芦 发表于 2020-4-9 16:45
读文章就好      
如果想吵架,不能奉陪呢

提不得反面意见,不提了。
安好。
作者: 一楠    时间: 2020-4-10 11:25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0-4-10 11:29 编辑

我想应该纵横审视,全文释解的客观存在,没有什么违背文理的,而不是断章取义,极尽之脑汁纠结于一词。可有时事情就这么的怪哉,纠结过度了,也就暴露的过多了!
以前经常听一些乡村土语,说,越是文化人,就越容易闹笑话。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阿q不是文化人,可他冒充文化人,于是就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郭沫若是文化人,而且是大师,当他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由此断定杜甫是在哭穷,因为是“卷我屋上三层茅”。既然茅屋上有茅三层,那起码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以前也有个文人,质疑苏东坡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他认为不确切,因为水面上不仅有鸭子,还有鹅。
那么现在……
我们质疑“烛骨”,其原因有“蚀骨”的存在。
按部就班的推理,因为“蚀骨”最先存在,所以它是合理的。而“烛骨”突然冒出来,与“蚀骨”抗衡,那么很显然,出现矛盾的不是“蚀骨”和“烛骨”,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创新意识的人为割裂。
似乎没有一点交集的余地就全盘否定了,甚至是“水火不容”。你造什么词?造什么句?一句话:一窍不通。
想起周瑜临死前的悲鸣:“既生瑜,何生亮?”
看来“烛骨”出生的不是时候!;P
不过返回来说“烛骨”的烛是动词,那么“蚀骨”的蚀又是什么词呢?
一些人害怕“意会”,因为意会了,就落下了……;P
大家还是笑一笑吧,有些事情看得破,大多数人都不想说破,我也不想说,只是忍不住说了点皮毛,肯定是目光短浅,一己之见了!;P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0 12:24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1:25
我想应该纵横审视,全文释解的客观存在,没有什么违背文理的,而不是断章取义,极尽之脑汁纠结于一词。可有 ...

和先后存在无关,和词的对错有关。我在2楼回复了。
作者: 一楠    时间: 2020-4-10 13:1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0 12:24
和先后存在无关,和词的对错有关。我在2楼回复了。

我说过,太纠结于此,往往就暴露了很多东西。
这个词难道真的错了?
那么“烛”是神东西?
看看百度: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商周时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已出现"烛"字,此烛非灯烛,而是一种火把、火炬而已。 未燃的火把通称为燋,用于把持的火为烛,置于地上的为燎。
那么烛和骨结核在一起呢,显而易见,就是用骨头做火把,延伸为“拆骨为烛。”
首先说明,“烛骨”的由来不是汪峰“所创”,先前就有,而且还有一篇武侠小说《烛骨》,描写的就是主人公在乱葬岗中用死人的骨头做成火把,然后一步步踏上江湖的复仇之路……“
这个不需要意会,因为骨头含磷,极易燃烧。我们以前经常说的”鬼火“就是”磷火“。
所以”拆骨为烛“在古代不稀奇,现在引申开来就更有了励志励心的含义!
如果非要与”蚀骨“论证一番,那么”蚀骨“是外在的侵蚀,而”烛骨“则是内在的自我燃烧。
两者包含的意义与否?扪心自知!

仅作交流!:handshake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0 13:14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4-10 13:16 编辑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3:11
我说过,太纠结于此,往往就暴露了很多东西。
这个词难道真的错了?
那么“烛”是神东西?

我希望每个遇到“烛骨”的人,你都能对他解释这一大套。尤其是那些学生们。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3 19:1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9 16:51
提不得反面意见,不提了。
安好。

嗯嗯,
问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3 19:20
宇の航 发表于 2020-4-9 21:27
诗人就应该感性,所以有的字词有非理性和感性的特征。

我不是诗人,不过,我走两个极端,非左即右
问好(✪▽✪)
自己也很喜欢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3 19:2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0 13:14
我希望每个遇到“烛骨”的人,你都能对他解释这一大套。尤其是那些学生们。

用不着解释,只是对于可以探讨的方家,一时兴起罢了

我和他在水区势不两立
但他说的在理,这次我仍然支持
所谓,文学交流不看个人恩怨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3 19:38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3:11
我说过,太纠结于此,往往就暴露了很多东西。
这个词难道真的错了?
那么“烛”是神东西?

大赞,终尾一句,尤甚精神!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3 19:44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1:25
我想应该纵横审视,全文释解的客观存在,没有什么违背文理的,而不是断章取义,极尽之脑汁纠结于一词。可有 ...

从前我写过一篇小字,也谈到优先者的优势,虽然内容不同,有些人是很看重所谓权威和名人效应的,他们不一定专注在文学之中,也许只是“利”“用”文学创作罢了,名利双收,也好自我标榜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20-4-14 06:17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1:25
我想应该纵横审视,全文释解的客观存在,没有什么违背文理的,而不是断章取义,极尽之脑汁纠结于一词。可有 ...

遇到“一群人”的时候,客观交流就成了“保护主义”,这种情况下,一群人会随时形成一个保护圈,流动的,如同一个球球儿,如果具备了强权的能量,那就存在了“压力感”,一旦形成保护主义,客观交流的机会就不复存在了,把金子放下就好,自然会闪闪发光。

祝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