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洋洋 于 2020-8-14 07:40 编辑
浓墨重彩、四个第一 最近看到这张照片,据说拍摄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8月11日,照片上的孩子平均年龄12岁,是从沪、粤、港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 出身清白,聪颖敏捷,相貌英俊 ”的一群少年。他们是花着“大清留学基金委”的钱到美国留学的。这在今天看上去似乎很光鲜亮丽,但在那个时候,这些孩子肩负着晚清复兴的重任,赴美之前还必须签署生死合同,堪称史上最悲壮的留学生。 幼童们漂洋过海最终来到美国,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读大学,120名留学生中在美国上学并考上大学的只有50多人。其实这些留学生大多都是清朝青少年中最为优秀的一批,他们吃苦耐劳,读书认真,有二十多人都进入美国名校“耶鲁大学”读书,其中就有詹天佑等人。这批孩子中不少最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 铁路之父 “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教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而倡导促成这些孩子出洋留学的人,是晚清重臣曾国藩。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对我国的殖民战争)。1856年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北方的沙俄,西方的法国、美国等国也开始侵犯我国。西方的大炮轰开了我国的大门,面对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先进的科技与思想的重要性。清政府不愿放弃封建统治,但他们还是同意在不改变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于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主要代表是曾国藩等。这是一场对我国近代意义重大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当中清政府进行了一定限度的改革与发展,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能臣与实业家。曾国藩就是涌现的能臣之一,他在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剿灭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激发了他的民族危机感和自尊心,他成了积极认真务实的洋务派主力。 同治二年(1863年),中国留洋第一人容闳到安庆谒见曾国藩。而曾国藩正急需了解国外的情况,因而非常认真接待了容闳。在认真、详细地听取了容闳的介绍和讲解后,曾国藩接受了容闳的观点和倡议,并积极向朝廷进言。 同治三年冬,容闳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次年回国。所购100多种机器,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 曾国藩遂保举容闳以五品候补同知衔,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容闳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 同治五年,曾国藩采纳容闳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利国利民。 同治七年,容闳上书江苏巡抚丁日昌,转呈军机大臣兼总署大臣文祥,提出四条建议。 同治九年,容闳又向曾国藩提议派学生官费赴美留学。曾国藩奏报清廷获准,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从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间,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1875年(光绪元年),容闳并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以上事实均有史料证实。说明曾国藩的中华民族意识还是极其强烈,并有积极进步意义的。他的这些作为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可以算是我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202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