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化经验:日常的定格或漂移 一一评三月近期的诗歌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4 0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0-8-30 22:35 编辑

  诗化经验:日常现场里的定格或漂移

  ——评三月近期的诗歌作品



  听闻三月的诗名,始于《诗刊》上看到的一首《形式主义的姐姐》,“郜河的水真蓝,蓝得像我曾经穿过的一件衣裳/而浪花翻过,所有的蓝,归于无色”,这样一大片干净的蓝色竟然使我不期而遇了久违的故乡河流;现在三月即将出版第2本诗集,在潜心诗歌的这些年里,三月已将自己从纯粹过渡为一个有经验的诗人。里尔克曾有“诗是经验”之说,我理解这个“经验”是诗人在日常生活的丛林里披荆斩棘所绕不开的一种个体生活的意识内化,它以文字生成的诗歌语言作为密码记号加以外显,也许关联着某些章法技巧,但终以诗歌内容的情绪表达为独特标识。女诗人特有的温情与敏感,让三月的诗多为有温度的日常经验表达,这些经验在经过诗性的提纯后,得以在时间的打磨里出落成一簇簇剔透的晶体。

  诗歌经验离不开生活经验。当一首诗里显影许多熟悉的事物,或用独特的体察方式得以重现,且能生发出感动,这便成为一种经验。在三月的日常取镜里,她能极有耐心地去凝视一样事物或一些人,如《白玉兰》中的"实验小学和香莲寺的北门/只有一路之隔/路边的几棵白玉兰,缩短了它们的距离","会看见一两个小沙弥/仰着笑脸/混迹于一群小学生之间",这样的景况让人不由内心一震。本来泾渭分明地分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在某一瞬间竟如此奇特交集,这个场面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错落出位,三月将教育与宗教这两种貌似不搭界的日常存在平静地剥离出来,以现场感加以合理化定格,无须抒情即生发出来一种具有冲撞力的震感;对另一些日常事物在定格后反复凝视直至透视到事物内部,是三月对日常经验的另一种表达,如"这两只红灯笼,它们在看什么?/一定是在林间,看到了不一样的事物/看到草木内部,我所看不到的潮汐",这些对不同场景的凝视己成为三月写诗的一种惯性姿势。

  但日常经验在三月的诗中并非总是静态的定格,它有时表现为日常的漂移。“我的不安来自于/一身青色裙裾的我/在这一大片绿色中仿佛是多出来的一个污点”;在《数钱》中,"收摊儿的二婶数着那些五角、一元的硬币/一个个抚摸/脸上荡起笑意″,"她把每一枚闪亮的硬币/都看成是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辰","又一阵风吹过,接着要下雨/它们一定也看清楚了这扇窗子后面的惶恐″这些诗句中流动着的情绪在恍惚间会从日常经验里漂移出离,这一点在《一头牛拴在牛羊肉超市的门口》中尤为突出,"它将遇见一把刀子,和一个手指粗壮的人/我能想象它无辜的哀鸣","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头牛将被叫做牛肉,/而灵魂终将空无一物",三月以诗陈述生活现象,在确定的已知现象中不断探索,无论遭遇与否,收获的是那种能焕发出自我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日常经验之外,它更像是一种漂流中被移动了的日常,一个短短的句子于反手间即制造出让灵魂出窍的恍惚感。

  三月的诗是感性的,诗歌的感性对于三月而言不在远方,而在身边近处。在人境结庐,浓重的烟火气中更可以触到生活的质感,在《离别》里她曾说,"我再三嘱咐:方向器要矫正一下,再走两千公里/就到保养期,雨刷该换了,轮胎一定要打氮气″,对世界的触摸,对场景与情绪的刻画,三月擅长用诗句蘸着身边的日常味料,灌注充盈出生活的原汁原味;《麦穗儿》里也曾这样喊,“阳光肆意得过分,如同记忆的镰刀/收割他的童年/这时,突然听见他大喊——/再给几天毒太阳,再给我一把开过刃的/——好镰”,对生活玚景用真切的感受力捕捉后再予以赋形,将感性升至更深的思考力,将日常往更大更广阔深邃的场域拓展并递延,是三月正在尝试行进的方向。而她有的诗句也颇为凌厉出格,比如在《无路可逃》里她直言,“马的脸要比你的脸安详/天空的脸比马的脸安祥/如果我死去/——我的脸比天空安祥”,超越现实对形而上的热爱是诗人必要的去处,日常之外的虚无也是必须的,“有时,一个人是该和一个人/好好地谈谈虚无了”,在三月的诗里,虚无也表现为日常的一种。

  诗之所以被认为是上帝最小的女儿,是因为诗里面可以有小而美的自我,自我体现着诗人的根性。“我确信,我听到诗的声音/这些诗是天堂里通用的语言”,用诗的语言表达内在的自我是与日常经验书写殊途同归的另一个向面。《年轻的火焰》中,“这些年轻的火焰/已经藏不住体内太多的热量/一浪高似一浪/急促地,让自己摇/让自己释放”,与《无奈》里“本以为还在,接受神的祝福/一副身躯有了背叛/那么多的病灶/怀揣着鬼魅之心......我准备复活一树桃花了/一大群孩子/在树上叽叽喳喳”,肉身作为人的一仲感性存在,由身体的内在能动性到超越现实环境,三月的诗以积极的身体话语不断强调诗人自我的内在,“认识无数种植物,并把自己的影子/放进了植物的内心",质朴的自然主义书写注定了她不可能离日常经验太远,在尝试一定距离的漂移之后,她又回归了日常,所以会看到三月时时有这样的剖析:"我已于三月离去,走时/春花正开/漫天的香气/又浓、又湿、又胆怯......″而同时她又会这样写"我没有远去,不管走到哪里/在三月,都有一大片春光照亮你″,在三月的诗里,感性的表陈取镜日常,她在日常经验的定格里时而向生活的内部挺进,时而又在不确定的漂移里游走,透亮的诗句足以让三月充分地焕发自我的情感。在《晒太阳》里,她试着用平淡而散漫的笔触写那些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将骨头晒得酥散的老人,“这些熟识的老人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少一个,他们/相互招呼:嘿,你好/嘿,再见——”直指生死的破折号,从不动声色的细碎情节里,开启了一波无限大的没有尽头的余绪,当触发了从经验历见到灵性哲思的开关,三月的诗很轻松就抵达了从日常低处到灵魂高处的绝地飞升。

  虽然三月的诗多为表达已有或已知的经验情感,但她的诗并不只是复述,她在有意识的书写中加大了写实部分的容量与厚度,体现出了对生活的担当,这一点从她最近的一组扶贫诗中可以看出这种努力。对现实多方位地触碰把握,漫步于日常经验的内涵与外延中,以诗化经验贯穿于虚实之间,并闪出意义的火花,这应是属于三月的“诗经”了,而三月也正在用她特有的执着续写着从日常现场透析出来的属于她自己的那本”诗经”。(2490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20-8-24 20:55 | 只看该作者
读牵牵诗评,跟随三月诗行走,感受诗情里的自我在小我的空间绽放美的元素!
5#
发表于 2020-8-24 15:2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好文章,问候老师。
4#
发表于 2020-8-24 12:26 | 只看该作者
诗之所以被以为是上帝最小的女儿,是因为诗里面可以有小而美的自我,自我体现着诗人的根性。

远版将三月的诗解析的透彻,赏读学习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8-24 10:17
每一个小而美的自我,构筑起了诗歌的浩瀚和深邃。
赏读,问候。

刚又改了改,问好月牙儿
2#
发表于 2020-8-24 10:17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小而美的自我,构筑起了诗歌的浩瀚和深邃。
赏读,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3:50 , Processed in 0.07072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